资源简介 第一节认识内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知道内能单位,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和减少的一些事例。2、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通过机械能认识内能,领会其中的类比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通过播放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与内能变化的关系。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难点:运用类比法认识物体的内能概念三、教学过程1、引入:汽车、火车、轮船、飞机等交通工具。你是否想过,驱使这些交通工具做功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燃料放出的内能(1)、温故知新问题:(a)什么是物体的动能和势能?(b)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是什么?(学生回答)引发思考:既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具有机械能,而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又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分子间同时存在着相互作用力,那么分子是否也具有能呢?(学生猜想)2、新课教授(a)什么是内能(1)(展示图片)课本图12-1学生观察思考。【提问】: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分子是否具有势能?通过与物体动能,势能相对比初步了解分子动能,分子势能的概念。(b)、学生交流展示,师生小结内能概念(注意关键词的总结)(c)、指导学生阅读“金钥匙”了解物理上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类比法(2)、认识内能与温度的关系(a)、指导学生回顾课本图12-2描述并小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既然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以前我们曾讲过: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那么当分子运动加剧时,物体的内能也就增大。今天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证实上面的论断。实验演示:加热试管中的水。实验现象:水蒸气把活塞推出。实验结果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大,即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b)一切物体都有内能。这是因为物体内的分子永不停息地无规则运动着。炽热的铁水,温度很高,分子运动剧烈,它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温度虽低,其内部分子仍在做无规则运动,它也具有内能。(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学生阅读课本23,24,25回答下列问题_(a)___和_____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b)一根铁丝,通过下列方法使它的温度升高.将下列方法分为两组A、放在太阳下晒;B、在石头上摩擦;C、放在热水中烫;D、放在火上烧;E、用锤子敲F、放在手中捂G、用力反复弯折;【学生思考】:得出做功和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上面问题分组,【提出问题】(a)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改变内能的?分别是做工,热传递。分别是热传递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再次提出问题】:让学生说明针对使铁丝温度升高的方法中,分组的标准。【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或经验来思考回答。(如;天气冷,怎样使自己暖和些?)【学生活动】:双手摩擦后手掌的温度升高,得出结论是做功。【教师总结】: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式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内能单位是与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J)。四、课堂小结:学生在导图的引导下自我总结(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2)热传递: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低温物体温度升高,高温物体温度降低的过程。(3)用做功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本身的内能会减少,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4)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五、板书设计:第一节:认识内能一、内能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注:一切物体都有内能)二、改变内能的两个方法热传递做功三、两种方法是等效的六、随堂练习: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具有的内能越多B、静止的物体没有动能也没有内能C、运动的物体有动能但没有内能D、火红的铁块具有内能,冰冷的冰块也具有内能,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2、下列事例中,属于通过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锯锯木头,锯头发热B、用砂轮磨菜刀,菜刀队温度升高C、金属小勺在热汤中放一段时间后烫手D、用打气筒打气,筒壁会发热3、下列事例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在饮料中放入一些冰块,饮料变凉B、划火柴,火柴燃烧C、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热D、冬天,暖气使房间变暖4、木块从斜面上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木块的()A、动能增大B、动能减少C、机械能不变D、机械能减少,内能增加5、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有------和---------,这两种方法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