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课时三十八§3-4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复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重点)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重、难点)3.分析材料,说出生物进化的原因。(难点)4.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重点)5.概述人工选择。【导学过程】【基础检测】试着做下列题,不会的,快速阅读教材13—22页,然后继续完成下列问题:1.总趋势:。2.主要历程:(1)植物进化的历程:(2)动物进化的历程:3.自然选择:在生存斗争中,、的过程。4.人工选择: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不断和生物新品种的过程。【巩固提升】1.[2020?辽宁鞍山,16.2分]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从个体小到个体大D.由水生到陆生2.生物总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下列植物中最高等的是()3.[2020?广安,29.2分]下列脊椎动物中,最先出现在地球上的是()A.鱼类B.两栖类C.爬行类D.哺乳类4.“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B.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C.较a和b而言,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D.a一定比c高等5.[2020·铁岭,19.2分]达尔文发现,在大风经常袭来的克尔格伦岛上,昆虫的翅要么强大,要么退化,没有中等大小翅的种类,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是否经常使用翅膀的结果B.食物获得多少的结果C.大风作用下,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定向变异的结果6.图中的甲、乙、丙、丁四个地层是按照地质年代由古老到晚近的顺序划分的。古生物学家发现:甲地层只有水生生物化石;乙地层的水生生物化石占多数;丙和丁地层的陆生生物化石越来越多。由此看出生物在生活环境方面的进化趋势是()A.从水生到陆生B.从简单到复杂C.从低等到高等D.从陆生到水生7.右图是一农田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B.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C.农药的使用使害虫发生了定向变异D.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8.[2020·内蒙古包头,11.2分]如图表示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X表示变异,决定了长颈鹿原种后代性状的改变B.Y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长颈鹿进化的方向C.长颈鹿的生存环境决定了其性状是否有利D.不同性状的长颈鹿在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共同进化9.[2020?广州,33.2分]下列观点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B.自然环境中生物的繁殖能力普遍较弱C.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和食物是无限的D.生物产生的变异都是有利于自身生存10.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C.脊椎动物的进化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11.[2019·黑龙江省绥化,9.2分]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体趋势的概括,不合理的一项是( )A.由简单到复杂B.由低等到高等C.由水生到陆生D.由体型小到体型大12.[2020?海南,29.2分]用达尔文进化论解释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正确的是()A.细菌产生的变异不利于适应环境B.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耐药性变异C.青霉素选择后耐药细菌生存下来D.耐药细菌之间没有生存斗争13.[2019·东营,21.2分]“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A.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C.较a和b,a和d的亲缘关系更近D.a、b一定比c、d高等14.[2019·日照,14.2分]一种果蝇突变体(一种变异类型)在21℃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当温度上升到25.5℃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会大大提高,这说明()A.温度是影响突变体生存的唯一因素B.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C.果蝇产生的突变体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D.突变体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15.[2019·内蒙古通辽,17.2分]如图为某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图,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16.[2020?内蒙通辽,28.12分]“进化树”可简明地表示生物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代表原始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营养方式的不同,进化成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其分类单位是。(2)生物学家通过对化石研究发现:在6亿年前出现大多数无脊椎动物,大约在5.3亿年前出现最早的鱼类,大约3.2亿年前才出现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类群[](填图中字母)该种生物类群适于陆地生活的重要的原因是。(3)根据可将图中的脊椎动物分为两类:一类是鱼类、B和C,另一类是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类是最高等的一类脊椎动物,这类动物与其他脊椎动物明显不同的识别特征有:①胎生、哺乳大大提高了;②既提高了哺乳动物摄取食物的能力,又增强了对食物的消化能力。(4)鱼的鳃、青蛙的肺和皮肤、兔子的肺都能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它们在结构上的共同特征是与外界环境接触的表面积大,内部都含有,这体现了生物体的生物学观点。(5)请写出图中E所代表的植物类群;。(6)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主要是因为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有组织。(7)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在不断进化。17.[2020·巴中,64.10分]观察如图的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①古代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 的特性,且一般是可遗传的,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②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原因是 。③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或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 作用。④现在的长颈鹿的形态是通过长期的 和 不断积累形成。【拓展延伸】18.[2020?连云港,18.4分]地球上动物种类繁多。图8为五个动物类群的代表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②的身体内有发达的与肺相通,有贮存空气,减少摩擦,散热,辅助呼吸的作用。(2)⑤的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湿润,肌肉的收缩和的协助在土壤中运动。(3)将上述动物①②④分为一类,③⑤分为一类,分类依据主要是。(4)比较、分析不同动物类群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及生活环境等,可归纳总结出生物进化的总趋势(即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是什么?。19.[2020·山西太原,19.11分]2020年2月以来,东非地区蝗灾肆虐,一路向东蔓延,波及到了南亚地区的巴基斯坦和印度。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来罕见,对多国农业造成严重危害,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发起了筹款呼吁,用以控制蝗虫的扩散。印度在这次灭蝗行动中下了很大力气,主要采用了人工、农业机械和飞机喷洒灭虫农药的方法,在蝗虫密集的地区大量使用灭虫农药,这些农药有的喷到了蝗虫的身上,使蝗虫直接死亡,有的喷到了农作物上。蝗虫吃了之后也会死亡。治蝗成效卓著。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蝗虫能够迅速扩大分布范围,并对农作物造成严重危害的发育阶段是 。A.卵期B.若虫期C.成虫期D.整个发育过程(2)蝗虫的发育方式与家蚕有区别,蝗虫的发育是 发育,而家蚕则属于 发育。(3)使用农药治理蝗灾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但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可能会导致蝗虫的抗药性增强。下面是运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对蝗虫抗药性增强的过程作出的解释,请你补充完整。蝗虫繁殖能力很强,由于 的原因,少数个体会存在一定的抗药性。如果长期使用一种农药,蝗虫与环境进行 的过程中,多数蝗虫被杀死。而那些具有抗药性的蝗虫个体却幸运地生存下来,并有机会繁殖自己的后代。经过多代繁殖,蝗虫的抗药性逐渐增强,具有抗药性的个体也逐渐增多。达尔文把自然界中这种 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 。(4)农药治蝗除了可能造成蝗虫的抗药性增强以外,还有可能造成其他一些不良后果,你能列举一种吗? 。除了农药治蝗外,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答出一种即可) 。参考答案:【巩固提升】1-5.CDAAC6-10.ACDAC11-15.DCADC16.(1)界(2)B生殖和发育摆脱对水环境的依赖(3)体温是否恒定后代成活率牙齿分化(4)丰富的毛细血管网结构与功能相适应(5)被子植物(6)输导(7)生存斗争17.①变异②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③选择④自然选择有利变异【拓展延伸】18.(1)气囊(2)刚毛(3)体内有无脊椎骨(4)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19.(1)C(2)不完全变态完全变态(3)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自然选择(4)污染环境生物防治,化学药物防治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