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分秘笈:作文开头+结尾模板 开头,即文章的起始部分,一般指第一段。就考场作文而言,写好开头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为全文内容设纲,写得好为文章添彩;二是在阅卷老师面前亮相,写得好为文章抢分。 作文开头写作技巧+模板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文章开头仪态万方,但总要与特定的内容、表达目的、文体相适应,才是真的好。下面就介绍几种开头的方法。 一、开门见山,论点开头 近几年,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全国卷的热点,学生主要选择议论文来写作。写作时,不妨开门见山,直接切入话题,亮明观点,给急于知道你的文章是否符合题意的评卷老师吃一粒定心丸。 例如: 我不否认课外大量阅读的积极意义,也不否认社会生活实践的实际价值,但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更看好课堂有效教学对于促进人们语文素养提升的巨大作用,我认为,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根本。 ——《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根本》 评析: 开头提出自己的看法“我认为,抓住了课堂也就抓住了根本”,暗含对“三种途径”的比较,取舍分明,观点清晰,切合任务要求。 二、彰显底蕴,名句开头 如果你想以丰厚的文化底蕴取胜,可以在开头引用古今中外哲人的箴言睿语或诗人的丽词名句作为全文的总领。这样的开头,常使文章有一种神满气足的味道、一种理直气壮的劲头,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如: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如果有人问你,世界上最广阔的是什么?你可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是海洋啦。那比海洋更广阔的是什么呢?你略一思忖,可能回说,天空呗。那比天空更广阔的又是什么呢?我要说,自然是人的广阔胸怀。 ——《开窗放入大江来》 评析: 开头引入宋人曾公亮大气磅礴的诗句,再化入雨果的名言“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底蕴丰厚,气势逼人。 三、形象新颖,比喻开头 如果你想用语言文采呈现一道亮丽的风景,你可在开头采用比喻手法,使语言如珍珠美玉,文采飞扬,形象鲜明,让辛勤工作在炎热中的阅卷老师尽情享受精美比喻带来的阴凉。 例如: 我爱书,书像明灯,照亮我的童年;我爱书,书像雨露,滋润我的心田;我爱书,书像路标,指引我前进的方向……相信你们也喜爱书吧!你们应该都有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吧。拥有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才能让你更好地从书中汲取知识,受益无穷。 ——《选读·悦读》 评析: 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式推出三个比喻,分别用“明灯”“雨露”“路标”喻书,形象地说明了书在自己成长过程的重要作用。 四、引发思考,设问开头 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引发其阅读的兴趣,可以在文章开头,以富有力度的语言设疑:一是设问,一问一答;二是反问,寓答于问;三是设疑,留下悬念。这种开头能引人遐想,启人深思。 例如: 小聂不给聂老汉赡养费,被聂老汉告上法庭一事,经媒体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诸多相关的思考,在自己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子女能断供赡养费,放弃对父母的赡养吗?其实,法院的判决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坚守孝,方为善! ——《坚守孝,方为善》 评析:简要引入材料后,用一个设问句提出相关的思考,再用自己的观点作为答案,观点更显明确。 五、概括材料,引述开头 写材料作文,如果你担心阅卷老师误判你的作文“不符合题意”,在开头巧妙地引述材料,不失为一种稳妥的做法。巧引材料有三种方法:一是摘引材料关键句,二是概括材料本质,三是从材料涉及的一个角度切入。切忌照搬材料,否则,便显烦冗拙笨。 例如: 陈先生崭新的宝马车被撞,心疼之情、怨愤之意属人之常情,然而,当他看到孩子的道歉信,不仅原谅了孩子,还决定向这个穷孩子捐赠,助其学业。这让人们看到,富有的陈先生拥有宽容之量、慈善之心、助人之愿,给我们的社会吹来了一缕宜人的芳香。 ——《富且有仁,香宜人》 评析:考生只用一句话从陈先生的角度简要转述材料,接着以材料内容为依托指出陈先生之举表现出的高尚人格。引述材料要言不烦,分析人物简明深刻。 六、神满气足,排比开头 如果你想以气势取胜,你可以采用排比的句式开头,让议论深入有力,让抒情淋漓尽致,让描写曲尽其妙。 例如: 欲知四季,去山野吧,看抽芽的嫩柳,看金黄的麦穗,看累累的硕果,看白了青山的雪,眼知窗外之美。欲知路远,就出发吧,走悠长的夕照小巷,走古朴的木桥石板,走崎岖的羊肠山道,脚知漫道之长。欲知文学,来人间吧,看爱恨贪嗔,看嬉笑怒骂,看王公贵胄,看布衣黔首,心知世界之大。 ——《花气袭人知昼暖》 评析: 从季节到出行,从出行到读书,句式整齐,文采斐然。 七、融入情感,意境开头 开头从标题“关键词”出发进行想象,并将浓郁的情感融入自然景物(或社会场景、生活细节)的描写中,打造情景交融的画面,以意境“破题”。 例如: 我擦了擦红肿的眼睛,拖着沉重的身子往家走。这时我看到欢天喜地的小明,正将他61分的卷子装回书包往家里走。我问他:“你就考了那么点分还这么高兴?”小明笑着说:“我爸爸说了,这次我及格就请我吃肯德基!”小明的话让我的心情渐趋平静,但这不是心如止水。寒风如利刃划着我的脸,秃光的枝丫在嘲笑着我。 ——《我想被温柔以待》 评析: 开头是一个描述性语段,在叙事、描写的过程中,采用“红肿”“沉重”“欢天喜地”等形容词,其间两个孩子悲伤、欢喜两种心情,沉重、轻松两种心态,对比鲜明。 总之,不管用哪种方法开头,都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语言简洁,切勿烦琐冗长,拖泥带水;二是快速入题,观点清晰,切勿含糊其辞,故弄玄虚。 作文结尾技巧+模板 宋朝文学家洪迈说:“一篇之妙,在乎落句。”结尾作为作文的最后一道“工序”,处理得当就能锦上添花,让文章“回眸一笑百媚生”,反之,就会落到“晚节不保”而前功尽弃或狗尾续貂、雪上加霜的地步。结尾当以“豹尾”为妙,恰如“豹尾”劲扫,简洁明快、干净利落、响亮有力或底蕴丰厚的结尾,很容易引起阅卷老师心灵上的共鸣。“豹尾”模板当推以下5种。 1.首尾呼应体 这种模式是考场作文中最实用的模式之一,要求开头和结尾在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对同一情况做出解释、说明、交代、描述。如此,显得结构严谨,给读者以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美感,而且自然明确,能达到收束全篇、突出主题的效果。 2.归纳点睛体 “归纳”即对前文的内容进行总结,通常是对所描述内容或分论点的概括总结。“点睛”即画龙点睛,是用凝练简洁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来揭示中心、点明意义、深化内涵,起到由叙生情、情理相映、卒章显志或强化、升华主旨的作用。 3.希望号召体 考场作文是在弘扬一种正能量,讲究情感真挚,要写出自己对真善美的呼唤,对假恶丑的鞭挞,结尾正好可以利用这一点而发出真挚的呼唤、倡议、号召,给读者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同时也能有力地突出主题,强化观点,使文章产生强大的鼓动性和感召力。 4.借用言论体 这种模式要求在结尾时,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俗话、谚语、格言等言论,并将其恰当地与文章的中心论点或主旨联系起来。如此,既增添文章文采,又能提升文章的意境,更能在进一步深化文章中心思想的同时加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5.含蓄留白体 有时,文章如果写得太完整、太直白,会给读者带来一种“填鸭式”的不良体验,而缺失了供其想象的空间。结尾时,如果能留下一点让读者品咂、想象的空间,或巧妙使用省略号,或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或戛然而止、出人意料,往往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 模板示范料 得明日花更红? ——给2035年18岁的你 河南考生 素未谋面的18岁青年: 当你打开这封信的时候,时光的车轮已经转动到了2035年。作为2000年出生的“世纪宝宝”,我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如若可以,我真想成为一名画师,为你描绘一幅五彩斑斓的时代画卷。 回首过往,汶川地震牵动数亿国民的心,北京奥运会让世界惊叹中国的力量,“天宫一号”太空授课让我们亲身感受科技的魅力,公路“村村通”让村民出行更加便捷,互联网的普及令国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18年来,祖国母亲前进的脚步铿锵有力,从未停歇。 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挑战。2018年,已成年的我们勇敢地接过了时代赋予的使命,2035年的你,准备好了吗?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不懈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处于新时代的你,更应该牢记使命,懂得奋斗的重要性。人需要仰望星空,但更需要脚踏实地。我相信2035年的祖国国力应该更加强盛了,可我仍希望你能牢记使命,不满足于现状,继承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仍希望你心中充满家国情怀,脚踏实地,用心体会为祖国奋斗的幸福。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顽强不屈。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希望你在任何时候都有战胜困难的决心与勇气。人的生命似水流奔腾,不遇岛屿和暗礁,就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国家也一样。回想十年前汶川那场大地震,中国并没有被灾难击倒,反而变得愈加强大,那些在苦难中练就的精神,也因时间的沉淀而愈显珍贵。 要使明日花更红,需要新一代青年保持生机与活力。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我希望你也能如此,在国家建设中永葆热情。新时代需要你们,祖国需要你们,所以,请勿辜负国家对青年提出的期望: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泱泱五千年华夏文明,在我们手中,更在你们手中。不同时代、相同年纪的我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我们要用心谱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 纸短情长,写不完我的期盼。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终究是你们的。今朝花开胜往昔,料得明日花更红。18岁是昨日之终结,更是明日之开端。愿来日之中国盛世,如我所愿,也如你所愿。 一个同样18岁的青年 2018年6月7日 模板运用 文章以“要使明日花更红”贯串行文,结尾对前文做了归纳总结,并照应文章开头,情感和主旨上都得到了升华,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对新一代青年的期盼;运用对比、引用、象征等手法,骈散结合,蕴意深远,“豹尾”写得很妥帖,收束有力度。 ? 学霸带你写 1.首尾呼应体 ①开头 此时的我,正坐在高考考场中,奋笔疾书。回望过去十八年,从2000年呱呱坠地起,我与新时代共同成长,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可见,每一个脚步都坚定有力。一路走来,一幕幕场景仍真真切切地在我眼前显现。 结尾 我们,都会与中国一起,砥砺前行,且行且歌,留下一个个清晰的足迹。 ——2018高考山东满分文《携手新时代,走好每一步》 ②开头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浙江人,大气如钱江潮,钱江潮巨浪滚滚,来势汹汹,波澜壮阔;浙江人做事轰轰烈烈,敢闯敢干,拼劲十足。浙江人,虽说长在吴侬软语的江南水乡,可骨子里的韧劲儿、拼劲儿似乎与江南给人的印象毫不沾边。杰出的浙江人更是有所作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去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结尾 我们年轻一代的浙江人,都愿烙上浙江印,带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如那历尽坎坷而一直向前的钱江潮,永不停息地汹涌奔腾。 ——2018高考浙江满分文《钱江潮涌,浙江精神》 ③开头 接到任务,我去采访太行、王屋生态旅游公司总经理愚公先生。 结尾 采访收获颇丰,我决定立即写一篇启迪世人的报道。 ——2018高考北京满分文《绿水青山图》 模板运用 ①结尾的“一个个清晰的足迹”照应开头“每一个脚印都清晰可见”,彰显了与新时代一路同行、成长的决心。②结尾和开头都以“钱江潮”为喻,突显“浙江精神”。③文章故事新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以人物采访的形式呈现,结尾照应开头,自然圆合,很耐人寻味。 2.归纳点睛体 ①大浪淘沙,带走了许多峥嵘往事,却留下了这个名为“中国梦”的时光瓶。我们这一代,你们这一代,同命运,共发展——相信中国故事会继续被人们传诵,中国精神也会一以贯之,在世界的舞台上生生不息。 ——2018高考湖南满分文《中国纪》 ②象状,在于体、态、言,而本质,源于心、性、真,如知此深意,定不负此生。 ——2018高考甘肃满分文《象状有名,质者无形》 ③阿姐暗自下定决心,下一个三十年,她要在这个小山寨里,继续寻找岁月的踪迹,为把山寨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向全世界尽一点微薄之力。 ——2018高考贵州满分文《寻找古老岁月的踪迹》 模板运用 ①文章别出心裁,用三幕剧的形式将“往昔”“今朝”“未来”三个时间节点串联起来展现中华儿女的热血担当,结尾总结概括,并勉励2035年的18岁青年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升华主题。②“象状,在于体、态、言,而本质,源于心、性、真”是对前文的归纳、概括和强化,而最后的“如知此深意,定不负此生”则画龙点睛,勉励人们要保持本真,透过现象看本质。③结尾段画龙点睛,卒章显志,升华全文。阿姐决定留在山寨弘扬山寨优秀传统文化的举动,体现了作文题材料中“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的内涵,也突显出作者“社会参与、责任担当”的核心素养。 3.希望号召体 ①希望我,无数个我,能成为你们新青年的榜样。也希望你,无数个你,共筑新中国的辉煌!奋起吧,新青年!奋起吧,新中国! ——2018高考湖北满分文《新世纪·新梦想·新中国》 ②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流动,便是死水。人若毫无创新意识,囿于惯性思维,便是庸夫了。因此,我们要勇于打破惯性思维,做时代的领航者,去迎接黎明的第一道曙光。 ——2018高考陕西满分文《打破惯性思维》 ③不过,若你问我为何总是落泪,我想用艾青的两句诗来回答:“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爱国之心不变,愿你我共勉! ——2018高考江西满分文《喊一声祖国啊,热泪数行》 模板运用 ①运用反复、对照、对偶的手法,以整句的形式表达了强烈而真挚的期待。②结尾先用“山”“水”比兴而起,进而从反面假设,用“庸夫”进行归谬,然后自然而然用“因此”引出要做敢于打破惯性思维的勇者的观点。③“共勉”之语深沉炽热,赤子之心何其滚烫,为祖国的强盛而自豪、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的心声让人动容。 4.借用言论体 ①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便永远是一个奴隶。”有定力的人,才会有坚定的人生,无论是美人鱼的歌声,还是鬣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他动摇。 ——2018高考辽宁满分文《人生有定力,风雨不迷航》 ②作为青年一代,我们不应如莎翁所嘲讽的那般“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却空无一物”,不应做时代之下为一己私利奔波的蝂,而应以“心怀江潮,务本精耕”的“浙江精神”,解开人生的斯芬克斯之谜,成为傲立于理想国的君王。 ——2018高考浙江满分文《心怀江潮,务本精耕》 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青年者,国之栋梁也,于18岁的芳华时期,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才能开创属于你我的新时代的春天。 ——2018高考湖北满分文《但行前路,无问西东——写给2035年时18岁的青年》 模板运用 ①借用歌德的名言,从反面引出“有定力的人,才会有坚定的人生”的论断,后面的两个“无论……还是……”句简洁凝练,富有底蕴,增强了观点的说服力,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思考。②在引用名言的同时,运用对比和比喻手法,强化和升华了主题。③第一句直接引用刘禹锡的诗句,第二句巧妙化用电影《芳华》《无问西东》的名称,引出“时代在变化,我们但行前路”的观点,深化了新时代青年应不负使命、勇于迎接挑战的主旨。 5.含蓄留白体 ①我们正生活在这海洋般的语言家园里,“情深意长”且“一浪接一浪”的语言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营养,给了我们无尽的希望…… ——2018高考江苏高分文《语言,我们的精神家园》 ②自行车虽小,却载得动我们的生活。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2017高考江苏标杆文《载上生活缓缓归》 ③突然想起了当年我抓到的那枚公章,其实是仿真玩具,假的。 ——2018高考天津高分文《我是“不成器”的孩子》 模板运用? ①省略号把读者引向更深远的意境,令人回味无穷,收到“巧蓄余酿,以味见长”的效果。②运用象征和情景交融的手法,“自行车”象征简单而美好的慢生活,“陌上花开”代表远离喧嚣、优雅宁静的环境,“可缓缓归矣”表明作者强烈的情感,含蓄而深沉地呼吁人们回归简单生活。③指出公章是“仿真玩具,假的”,颇有欧·亨利小说的味道,意味深长,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