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1]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讲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备考2021]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讲练)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讲练)
一、碳单质
(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
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自然界中
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载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
是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面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最软的矿物之一,有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3、
、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有异味和颜色的物质。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
强(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
:完全燃烧(O2充足)生成CO2:
;不完全燃烧(O2不足)生成CO:

(3)、还原性: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
,石灰水变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
,石灰水变浑浊。)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
或石灰石和
原理:

(3)装置:固液不加热,

(4)步骤:①连接装置;②
;③向锥形瓶中加入
;④从长颈漏斗加入
;⑤收集二氧化碳;⑥验满。?
(5)收集法:
法:原因
且不与空气反应;
,不能用排水法。
(6)验满: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木条
则收集满。
(7)检验:将气体通入
,若石灰水
,则是二氧化碳。原理:

(8)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
(防止产生的气体从
);②锥形瓶中的导管只能
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③集气瓶中的导管口要接近
(目的:
)。
(9)药品的选择: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是因为(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
,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发生)。②也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
,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
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水,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称为
(用途制冷剂、
、食物储运、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原理:
。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
,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的。
与石灰水反应:原理:
。现象:石灰水变浑浊;用途:
的存在。
③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途
)。
四、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
(相对分子质量为28,所以不用排气法收集),
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
: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
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2)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还原性: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
)。
题型一
?碳单质
【经典例题】【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经典例题】【2019.江西】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
B.硅
C.磷
D.碘
【趁热打铁】
1、【2019江苏无锡】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
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
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2、【2019湖南益阳】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
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3、【2019年广西玉林】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
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
D.
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
题型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
【经典例题】【2020江苏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趁热打铁】
1、【2019四川攀枝花】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2、【2020四川攀枝花】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步骤: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二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题型三
一氧化碳
【经典例题】【2019.河南】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趁热打铁】
1、【2019广西桂林】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2、【2020河南】右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_色逐渐变黑;
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将为其点燃,化学方程式为

题型四
制取二氧化碳
【经典例题】【2020青海】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趁热打铁】
1、【2019.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2、【2020贵州黔西南】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04
碳和碳的氧化物(讲练)
一、碳单质
(一)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1、金刚石是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载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是深灰色的有金属光泽面不透明的细鳞片状固体,最软的矿物之一,有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电池的电极、润滑剂等。
3、活性炭、木炭疏松多孔,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有异味和颜色的物质。
(二)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稳定性强(古代字画能长久保存的原因)。
(2)可燃性:完全燃烧(O2充足)生成CO2:C+O2CO2
;不完全燃烧(O2不足)生成CO:2C+O2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
2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3C+2Fe2O3高温
4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二、二氧化碳的制取
(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3)装置:固液不加热,向上排空法,
(4)步骤:①连接装置;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④从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⑤收集二氧化碳;⑥验满。?
(5)收集法:向上排空气法:原因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反应;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
(6)验满:向上排空气法,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木条熄灭则收集满。
(7)检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浑浊,则是二氧化碳。原理:Ca(OH)2+CO2
=CaCO3↓+H2O
(8)注意事项:①长颈漏斗的下端要伸到液面以下(防止产生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②锥形瓶中的导管只能刚刚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③集气瓶中的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目的:便于排净空气)。
(9)药品的选择: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不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是因为(稀硫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发生)。②也不用浓盐酸是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而不纯)。
三、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在一定压强和低温条件下变成白色块状或片状固体,称为干冰(用途制冷剂、人工降雨、食物储运、制造舞台烟雾效果)。
2、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原理:CO2+H2O=H2CO3。生成的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是二氧化碳使石蕊变红的。
与石灰水反应:原理:Ca(OH)2+CO2
=CaCO3↓+H2O。现象:石灰水变浑浊;用途: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
③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用途灭火)
四、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相对分子质量为28,所以不用排气法收集),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
(1)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2)可燃性:2CO+O22CO2(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3)还原性:CO+CuO高温
Cu+CO2↑(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3CO+Fe2O3高温
2Fe+3CO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题型一
?碳单质
【经典例题】【2020本溪、辽阳、葫芦岛】下列关于金刚石与石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都能导电
B.都是黑色固体
C.硬度都很小
D.都由碳元素组成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不能导电,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石墨是灰黑色固体,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固体,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石墨是自然界中最软的物质之一,不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碳单质的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经典例题】【2019.江西】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
B.硅
C.磷
D.碘
【答案】A
【解析】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
【趁热打铁】
1、【2019江苏无锡】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墨烯是一种单质
B.
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
石墨烯具有导电性
D.
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答案】B
【解析】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碳的一种单质,选项A正确;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化合物,选项B错误;
C、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选项C正确;
D、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热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热性,选项D正确。故选B。
2、【2019湖南益阳】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
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的原因是(  )
A.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B.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
C.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
D.碳单质不溶于水
【答案】A
【解析】A、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B、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炭黑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故选项错误。
C、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部分炭黑转变成了更稳定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D、我国古代某些画家、书法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绘制或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至今而不变色,是因为墨的主要成分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而不是碳单质不溶于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2019年广西玉林】如图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
B.
木炭发生了还原反应
C.
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
D.
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
【答案】B
【解析】A、木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铜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该实验需要较高温度,故选项说法正确;
B、木炭具有还原性,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发生了氧化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C、实验前应把木炭粉充分烘干,故选项说法正确;
D、活性炭、木炭的主要成分均是碳,该实验中的木炭粉可以换成活性炭,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题型二
?二氧化碳的性质
【经典例题】【2020江苏苏州】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CO2能否与H2O反应。滴加盐酸,待试管乙中液体变红后,将其加热至沸腾,红色不褪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逸出的气体只含CO2
B.乙中液体变红,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
【答案】D
【解析】A.由于盐酸的浓度较大,所以甲中逸出的气体含HCl和CO2,故错误;
B.乙中液体变红,可能是挥发出的HCl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法证明CO2能与水反应,故错误;
C.加热后红色不褪去,不能说明碳酸受热不分解,因为溶液变红是盐酸在起作用,而盐酸不分解,故错误;
D.欲达到实验目的,可将盐酸改为稀硫酸,因为稀硫酸没有挥发性,故正确。故选D。
【点评】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趁热打铁】
1、【2019四川攀枝花】厕所用清洁剂中含有盐酸,如果不慎洒到大理石地面上,会发出嘶嘶声,并有气体产生。这种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氢气
D.二氧化硫
【答案】A
【解析】稀盐酸和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故选:A。
2、【2020四川攀枝花】某学习小组设计如下实验验证CO2的性质。
操作步骤: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CO2进行实验。如图一所示,同时迅速将注射器内液体全部注入各自烧瓶中,关闭活塞;一段时间后,同时振荡三个烧瓶。得到如图二所示的烧瓶内压强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曲线2对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图二所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
B
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C
CO2能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D
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
【答案】
(1).振荡烧瓶;(2).;(3).ACD
【解析】(1)实验步骤中,曲线1、2、3中导致气压快速变小(如:cd段)的操作是:振荡烧瓶,振荡烧瓶可使二氧化碳与溶液(或水)充分接触,反应速率加快,故气压快速变小;
(2)氢氧化钙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较少,故吸收二氧化碳的量比水多,比氢氧化钠少,故曲线2对应的是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由图可知,曲线1反应前后,压强几乎不变,说明加入水的体积与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说明1体积水中溶解CO2的量约为1体积,符合题意;
B、由A可知,该实验能证明加入水的体积与消耗二氧化碳的体积相同,但是无法证明是二氧化碳溶解于水,还是与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曲线3的变化幅度比曲线1大,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消耗的二氧化碳多,压强减小的幅度大,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曲线3比曲线2压强变化幅度大,说明氢氧化钠比氢氧化钙吸收二氧化碳的量大,40%NaOH溶液比澄清石灰水更适合用于吸收CO2,符合题意。
故选ACD。
题型三
一氧化碳
【经典例题】【2019.河南】如图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时应先预热玻璃管,后通入一氧化碳
B.实验中玻璃管里粉末由黑色逐渐变成红粽色
C.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40:7
D.将尾气点燃或收集,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
【答案】D
【解析】A、实验开始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内的空气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中的氧化铁,先通入一氧化碳后加热的原因是排尽玻璃管中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出现的现象是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故选项说法错误。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参加反应的氧化铁和一氧化碳质量比为160:(28×3)=40:21,故选项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有毒,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污染环境,本实验的缺陷是没有设计尾气处理装置,可将玻璃管改成尖嘴点燃或用气球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趁热打铁】
1、【2019广西桂林】导致人“煤气中毒”的物质是(  )
A.氮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
【答案】C
【解析】一氧化碳极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失去了携氧能力,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发生中毒故选:C。
2、【2020河南】右图为CO还原Fe2O3的微型装置图,则A处V型管内的固体粉末由_______色逐渐变黑;
B处V型管内的溶液变浑浊,化学方程式为
;将为其点燃,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红棕;Ca(OH)2+CO2
=CaCO3↓+H2O;2CO+O22CO2.
【解析】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红色粉末变黑;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CO2
=CaCO3↓+H2O;尾气
处理是一氧化碳的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O22CO2..
题型四
制取二氧化碳
【经典例题】【2020青海】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①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______(填序号);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物理性质。
【答案】(1).集气瓶;(2).
CaCO3+2HCl=CaCl2+H2O+CO2↑;D;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1)标号①仪器的名称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反应的原理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氯化钙、水,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和水反应,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收集气体应选用装置
D;若将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装置F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的大的物理性质。
【点睛】熟悉常见气体的制备原理以及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对应的制取与收集装置等,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注意一一对应。
【趁热打铁】
1、【2019.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装置
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
【答案】A
【解析】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的硫酸钙覆盖在大理石上,阻止反应进一步发生,该实验案不合理。故选A。
2、【2020贵州黔西南】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相关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 
 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 
 。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 
 。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2)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紫色变红色;干燥的石蕊试纸;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解析】(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故答案为:CaCO3+2HCl=CaCl2+H2O+CO2↑;
(2)C装置中实验所需二氧化碳,应选用A、B发生装置中的B装置获得。在仪器组装后、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答案为: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制得的CO2干燥后利用C装置进行实验,b处的实验现象是:紫色变红色;若要证明b处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可在a处放置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或干燥的石蕊试纸;故答案为:紫色变红色;干燥的石蕊试纸;
(4)根据烧杯中的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故答案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