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科地理年级/册八年级(下)教材版本人教版课题名称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难点名称华北平原春旱产生的自然原因、人文原因解析。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华北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半湿润区,然而在春季却面临春旱,其产生原因较为复杂,但教材中仅仅使用“济南各月气温及降水量”试图说明春旱的成因,对学生理解上来说容易产生片面的影响。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八年级学生认为受海陆位置影响,我国东部属于季风区,降水充沛,他们还没有深入学习我国夏季风推移规律,加之教材所给信息单一,使得他们很难将华北与春旱联系到一起。难点教学方法1.通过读图,利用图文资料解析华北平原春旱的成因。2.通过表格对春旱成因进行归纳总结。3.运用视频再现、扩充知识点,加深理解。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使用教学目标直奔主题。知识讲解(难点突破)活动:读图“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图,思考:1.华北平原的气候类型是什么?2.华北平原的雨季发生在什么时候?讲解:图中华北平原显示为黄色,可知其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风在我国是如何推进的?华北平原的雨季什么时候来临?我们接着看“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移动”图,由图可以归纳出我国雨季的推移规律,7-8月,夏季风北进至秦岭-淮河以北,华北、东北进入雨季。承转:春季的华北尚未进入雨季,其气候特征是怎样的呢?活动:展示“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读“济南各月气温及降水量”图,说说华北平原春季(3-5月)的气温变化和降水特点。解析:图中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分别表示气温和降水量。读图可知,3-5月气温节节升高,但降水量都很少,5月也未超过50毫米。得出,华北平原春季气候特点是:气温回升很快,多大风,蒸发量上升,但降水较少。思考:春季,华北平原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想想华北平原春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解析:结合春季气温较高、降水很少、蒸发旺盛的气候特点,使得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从而形成春旱。春旱对小麦的生长有严重的影响:破坏冬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加快植株器官的衰老进程,造成农作物较大幅度的减产。教师:春旱不仅仅对农业产生巨大影响,一起来看一段短片。(播放视频)由视频可知春旱对社会生产生活会造成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承转:华北平原春旱既有自然原因,又有社会原因。活动:展示“华北平原人口、耕地、水资源占全国比重”饼状图、文字资料。解析:读饼状图可以看出,华北平原总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4.2%,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2%以上,水资源约占全国的6%。人口稠密,工业发达,需水量大。然而,水资源所占比重较小,人均、地均水量很少。用水十分紧张,水土资源配合不协调。通过资料,还得知这里还存在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水污染等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推进,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小结:接下来就华北平原春旱发生的原因进行归纳汇总。春旱发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从雨带移动规律看,春季雨带还在华南地区,正在逐步北进,而华北尚未进入雨季,降水少。②华北地区是典型的季风气候,春季降水稀少,气温回升快,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社会原因①华北平原冬小麦种植面积广大,春季冬小麦返青需水量大,灌溉水源不足。②华北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③水污染较严重。④水资源浪费多,利用率低。课堂练习(难点巩固)1.华北平原春季最容易出现的气象灾害是( )A.洪涝B.台风C.春旱D.泥石流2.华北平原的春旱出现的时间主要在()A.2-4月B.3-5月C.4-6月D.12-次年2月3.华北平原春旱的自然原因是( )①春天降水少,气温上升快,蒸发量大②河流少,且径流量小③水土配置不合理,地多水少④正值冬小麦返青,农田需水量大⑤水资源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不高,浪费严重.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①②③4.目前能解决华北平原春旱用水紧张,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措施有()A.增加地下水的开采B.缩减农田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C.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用水灌溉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小结回顾本讲所学,本节课运用图文资料分析了华北平原春旱产生的自然、社会原因。为更好应对该气象灾害,采取了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除了华北平原,我国还有哪些地方面临春旱呢?应对春旱,你还能想到哪些解决办法?相信敏而好学的你,通过不断地学习,对春旱将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