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自由平等的追求 课件(38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2课时
自由平等的追求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学习目标
1.知道怎样珍视自由。知晓自己的权利,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知道怎样践行平等。在生活中要做到践行平等,反对特权,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3.本框体现了“科学精神”“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的核心素养,旨在让我们树立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营造平等有序的社会氛围。
非法拘禁
入学歧视
阅读上面图片,你有何感想?
一 珍视自由
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
运用你的经验
八年级学生田某经常上学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督促他,他却说:“什么时间上学、做不做作业是我的自由。”田某有时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老师批评教育他,他振振有词:“这是我在校外的活动,是我的自由。”
思考:你如何评价田某的言行?
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规定,对田某的言行进行评价。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
(九)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材料中田某的言行是错误的,是不珍视自由的表现。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田某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也必须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因此他必须按时上学和完成作业;抽烟喝酒,强行向同学索要财物说明他具有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抵制,很容易变为严重不良行为,甚至陷入违法犯罪的深渊,也会因此失去自由。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远离不良行为,珍惜权利,珍视自由。
1.我们应该怎样珍视自由?
(1)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2)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探究守法与违法
思考:上述图片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提示:
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过或者遇到过不平等的待遇吗?如果有,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陈云的言行对于我们践行平等有什么教育意义?
陈云的言行启示我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严格按制度办事。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领导干部也不例外。陈云同志以身作则,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平等,体现了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探究与分享
二、践行平等
讨论:你如何看待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生活面面观
我有特权
特供食品
特权住房
特权车辆
特权医疗
这些漫画主要是反映了什么问题?
身边存在一些特权现象、不平等现象。
1.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1)特权的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2)特权的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3)反对特权: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践踏法律的行为必将受到制裁和惩罚。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要破除特权思想和作风,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怎样践行平等?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使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合法权益等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
2002年被告人王某因犯抢劫罪一审被判处死刑,上诉期间旧病复发并急剧恶化,生命垂危,看守所将其送往医院紧急救治,并承担了数万元医疗费用,最终将王某抢救过来,这名犯人对自己的罪行痛悔不已。该事件引起社会激烈争论。
一审被判死刑还该不该重金抢救?
思维碰撞:
死刑犯也享有生命健康权,对死刑犯的救治恰恰是人类尊重生命的道德要求。
不应该浪费国家有限的财力去救治一个死刑犯,用公共资源去救治一个已经注定无法挽回的生命不值得。
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益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活动五:你能想到我国现在的一些歧视的现象吗?
探究与分享
当遇到类似“待遇”时,我们应怎么做?
【提示】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性别歧视等不平等现象,这些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1)平等待人,要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
(2)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3)平等待人,要摒除对金钱、权力庸俗崇拜的陈腐观念。
(4)认清歧视的危害,努力抵制各种歧视行为。
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1)生活中不平等现象及危害
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2)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正确认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1)在社会生活中,不平等的思想和不平等的现象依然存在。
(2)民主的社会制度保障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3)我们承认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但是不能以这种差异和不平等来否认每个人人格的平等,也不能让人们之间的差异和不平等成为歧视的根源。
(4)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从多方面促进社会平等,保障人民在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④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2021/2/11
小结:.我们应如何践行平等?
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




探究与分享p104
图二
招聘限制性别
图一
招聘限制身高
图三
招聘限制学历
结合三幅图片,谈谈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就业歧视的事例。
2021/2/11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户籍歧视、学历歧视、婚姻歧视、身高歧视、残疾歧视、相貌歧视、属相歧视、酒量歧视、等等……
提示:
问题探究
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的方法途径有哪些?
(1)要靠国家。国家要加快经济建设,把基础搞好,努力缩小城乡差距,让更多人尝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只有这样,人们才会平等地生活在这个社会上,人们才能活得更有尊严。
(2)要靠我们自己。若要我们平等的生活在社会上,同样也要靠我们自己,我们必须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权利。
(3)要靠法律和各种机制。若要真正使平等权得到保护,还要靠法律和各种机制,故必须完善我们的法律制度,用法律来教化世人,这就要靠法律的工作者和国家机关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拓展空间
办一期以践行平等为主题的板报。
根据活动要求和步骤开展活动即可。
效果评价:1.(1)平等是人类永恒的主题。(2)平等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3)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其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4)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增强平等意识。
2.(1)在家庭生活中:①尊重家庭成员,家庭中的事情由家庭成员相互协商,人人享有发言权,家里的事情大家说了算;②对待兄弟姐妹、父母长辈要文明有礼,互敬互爱,懂得尊重理解和换位思考。(2)在学校生活中:①尊敬老师和工作人员,礼貌对待同学和朋友;②关心爱护同学,不歧视任何同学(弱小、贫困、身体有残疾)。
2021/2/11
自由平等的追求
珍视自由
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权利
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反对特权
践行平等
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增强平等意识,落实平等原则
课堂
练习
1
“我的地盘我做主”是博客的精神,但是博客自由的背后,是公共责任与法律底线。对此,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一切自由权利
B.法律是对权利的限制和约束
C.公民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
D.我国公民的权利不真实
C
.2近年来,高铁霸座、机场撒泼、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族”等词频上热搜,公共场合俨然成了某些人任性的“秀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广东省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对上述行为亮剑:《广州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规定》则将上述行为纳入失信信息。这些举措意在(
)①用法律法规为自由划定边界②依靠严厉惩罚实现良法善治③以信用法制化引导人们守公德④以外在监督促使个人行为自觉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D
3. 2020年1月17日,一则“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博文登上热搜榜,“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引发众怒。故宫的管理维护有相关制度和规则,一些人竟然可以在闭馆日堂而皇之地驱车游览,如此任性行为……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故宫的地砖岂能被特权碾压
②国家文物和文化尊严不容侵犯
③“开车进故宫”的行为应受到刑罚处罚
④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随意“撒欢儿”的特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B
4. 
以下行为属于没有践行平等待人的是(

①城市学生看不起农村学生
②老师说参加实践活动咱班的同学一个也不能少
③家庭贫困的学生被人瞧不起
④长相丑陋的人被别人起侮辱性外号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