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资源简介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
班级
教师
日期
.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
人,经过几年的学习,四年级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了初步的探索方法,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中的大多数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勤于观察,喜欢思考,乐于动手,善于操作,这些对同学们进一步进行科学的学习和探索是有复利的。另外,部分学生们懂得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必要性,所以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没有开展,因此学生的实验动手和操作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活动常常耗时低效,影响了学生整体科学素养的形成,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意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2021年新编写的新苏教版教材,全册共五个单元,17课内容。每个单元分别围绕一个主题编写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冷和热》,分别由《冷热与温度》《热胀冷缩》《水受热以后》《水遇冷以后》四课组成。引导学生知道温度的概念及计量单位,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探究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了解水受热、遇冷以后产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规律,进而理解水的三态变化。
第二单元的主题是《地球、月球与太阳》,分别由《地球》《月球》《太阳》《太阳钟》四课组成,这四课在逻辑结构上分为两层,形成平行逻辑结构和延伸逻辑结构。地球、月球、太阳这三个次级主题由近及远引导学生认识存在于他们身边的天体及其运动和变化,并从规律性的角度来整理这些变化。第一课侧重于对地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二课侧重于对月球的了解和认识,第三课侧重于对太阳的了解和认识,第四课侧重于技术,了解古人根据日影变化的规律制作了日晷等计时工具。这四课的侧重点虽然各不相同,但总体上都是先了解某个天体的客观特征,然后探索该天体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并将运动和变化的规律应用于实际。
第三单元的主题是《昆虫》,分别由《庞大的“家族”》《养昆虫》《探究昆虫的奥秘》三课组成,按照“认识昆虫——饲养昆虫——研究昆虫”的顺序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昆虫的“家族”很庞大,并通过“饲养”昆虫的方式,让学生亲历昆虫一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和发现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的主题是《繁殖》,分别由《用种子繁殖》《用根、茎、叶繁殖》《动物的繁殖》三课组成,采用并列式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本单元前两课,介绍植物的繁殖。第二部分即本单元第三课,介绍动物的繁殖。从动物的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几个方面,指导学生了解动物的繁殖方式和行为,为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添上繁殖的一环。
第五单元的主题是《生物与环境》,分别由《生物与非生物》《动物的庇护所》《环境变化以后》三课组成。三课内容设计的逻辑关系是:由表及里,先认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再认识动物的家,最后认识非生物环境变化对生物生存的影响。从科学思维的角度看,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出发,归纳概括出某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再以对具体场景的分析,得出自然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在建立联系的基础上,认识事物变化所带来的影响。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主要采用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提出问题,设计调查记录表,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相关信息;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规律;比较现有设计,进行评估交流”等方法,探究生物生存与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册教材的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主要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科学家所具有的共同素养,即“对世界充满好奇”“不盲从权威”“重视证据”“持之以恒”的科学品质。第二部分从观察摆及摆动现象入手,让学生亲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过程,着重对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处理信息进行指导。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掌握正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方法,能合作完成热对物质影响的各类实验操作。
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
通过阅读、探究、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人类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识过程,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
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
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了解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
能通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
在实作过程中,了解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
认识生物的共同特点,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运用调查、比较、推理的方法,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思考人类生活生产给动植物带来的影响,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了解科学家的事迹,知道科学家的共同素养,体悟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享和交流。
教学重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
意识到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
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
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
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
知道动植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行为,学会一些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方法。
了解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行为。
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
能够从观察单摆运动的现象中发现问题,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分享交流”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措施
1.钻研教材,努力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3.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用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活动。
5.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6.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7.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时间安排












1
第一单元
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1
1
2.热胀冷缩
1
2
3.水受热以后
1
2
4.水遇冷以后
1
3-4
第一单元复习
2
机动1课时
4
第二单元
地球、月球与太阳
5.地球
1
5
6.月球
2
6
7.太阳
1
6
8.太阳钟
1
7-8
第二单元复习
2
机动1课时
8
第三单元
昆虫
9.庞大的“家族”
1
9
10.养昆虫
2
10
11.探究昆虫的奥秘
1
10-11
第三单元复习
2
机动1课时
12
第四单元
繁殖
12.用种子繁殖
1
12
13.用根、茎、叶繁殖
1
13
14.动物的繁殖
1
13-14
第四单元复习
2
机动1课时
15
第五单元
生物与环境
15.生物与非生物
1
15
16.动物的庇护所
1
16
17.环境变化以后
1
16-17
第五单元复习
2
机动1课时
18
专项学习
像科学家那样……
2
19-20
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