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4.1《光的传播》教学设计永盛实验学校 韦惠彬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和推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的传播的条件。教法与学法1、教法:启发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2、学法: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比法、讨论法教具和学具1、教具: 多媒体课件、镜子、手电筒。2、学具:激光笔、大烧杯、水、牛奶、纸、火柴、透明玻璃砖等。教学设计: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一、引入:教师关闭教室里所有的灯,形成暗室,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问:同学们能看见黑板上老师写了什么吗?教师打开电灯。问:①现在看得见了吗?②为什么开始看不见,而现在能看见了呢?③对!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由于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光有关的知识,这些光从哪里来的呢?在物理学中称为光源.。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呢?(老师将学生列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演示实验:用镜子反光。提问:①镜子是光源吗?为什么?②现在我们来分析大家举出的月亮、夜明珠等是光源吗?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源的定义。纠正同学们列举在黑板上的例子。④你们知道自然界中最大的光源是什么吗?使用多媒体进行介绍并对光源分类。⑤现在这个电灯在发光,我们能看见它,说明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那光是通过什么物质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呢?⑥由此说明光能在空气中传播,那光能不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呢?介绍书上57页光的介质的定义。⑦前面我们学习过声音也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请问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请举例说明。⑧现在我们知道光能在它的介质中和真空中传播,那它在其中是怎样传播的呢?现在我们有这些物体,你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让学生分组讨论)㈠全班分组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师生共评,选举最佳方案。㈡介绍一些光学器材以及其用法。(提醒学生注意:不要让激光束射到眼睛上!)㈢学生分组实验。㈣老师巡视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指导。让学生总结实验结论。思考:光是不是在任何物质中都一定沿直线传播呢?请举例子说明光在什么情况下不沿直线传播的?多媒体演示:⑴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偏折的图片⑵海市蜃楼让学生看书57页图4—1—3由此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是什么条件呢?介绍光线的定义和画法。请大家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事例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多媒体演示:⑴排队、射击、打台球时的三点一线 ⑵激光引导掘进机开凿隧道 ⑶影子 ⑷小孔成像 ⑸日食、月食多媒体演示:雷雨天里,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何先看见闪电,而后听见雷声呢?介绍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请大家看书58页。前面我们学过声音具有能量,其实它的传播就是在传播能量,今天我们学习光,那它有能量吗?请大家看书58图4—1—7。提问:这四幅图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例举生活中哪些现象和事例说明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对比:光和声音。本节知识小结。巩固练习。 学生回答:不能。(能。)(因为有光。)学生举例子。观察并回答问题。(不是,因为它不发光。)(不是,因为它们不发光,而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观察、思考、总结(空气)(能,比如在水和玻璃。)阅读知道光的介质的定义。(能,例如太阳光,它照射到地球上要经过太空,而太空就是真空。)猜想后回答。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设计方案并讨论评价出最佳方案。认真听。分组实验得出初步结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不是)学生举例子。观察、思考、总结阅读(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认真听。学生举例观察、思考、总结(因为光速比声速快。)认真听。阅读后知道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看书58图4—1—7(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学生举例思考、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回答 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带给他们新颖感,并自然地将本章的主题(光)引出来,同时也是本节的主要知识,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先告诉学生光源的名称,让他们列举出自己认为是光源的物体,再用镜子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光源的定义,然后反过来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这样让他们更自然地得出光源的定义,而且印象更深刻。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纳,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适时给予一些点拨,课堂上保持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修改实验方案,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适时给予一些点拨,课堂上保持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使得学生由现象归纳、总结出结论,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光现象用多媒体演示出几种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媒体资料,自己归纳出: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这样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归纳能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学的求知欲望和对物理的爱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由事例等归纳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简单的光现象帮助学生对比记忆所学知识。 帮助学生回忆本节所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途径: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传播↑ 快慢: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是光源教学反思:1、本节课笔者计划以教材为基础,将重点放在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上,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加以运用,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2、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3、充分展现了物理实验及其多媒体教学的魅力。本课设计的富有创意的物理实验通过多媒体演示出来,突破了长期以来的教学难点,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匀介质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实验效果非常好,让学生领略了光的奇妙,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好奇心,体验了探索自然规律的喜悦。4、本节课笔者认为存在以下不足之处:本节知识内容多,我对时间的安排不合理,在讲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等知识点时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在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时也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以至于在最后“对知识的运用”阶段没有充分的时间留给学生来展示。3、我只能从以上方面做一些肤浅的分析,还望专家和各位同事斧正。3×108米/秒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光的传播》评课稿1、 韦老师这节课是经过精心准备的,整个知识的体系很流畅,逻辑性很强,很好。该老师上课时很有亲和力,给学生一种平等亲切的感觉,从而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知识。2、 韦老师感于在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动手实验探究,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的过程,会记忆深刻,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韦老师在课堂中列举大量的事例让学生感知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4、 韦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入很新颖,先关灯老师在黑板上写字让认,结果学生看不见,再开灯,结果能看见,这样创设情景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带给他们新鲜感,并自然地将本章的主题(光)引出来,同时也是本节的主要知识,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5、 韦老师对教材中出现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要求学生对他们作图进行了大胆地改动,而是通过引导和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光在两种物质交界面会发生偏折,以及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而不去提到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只是让学生了解有这些现象,为后面讲解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是作一些铺垫,这样的处理是符合教科版教材的知识构建是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的。6、 韦教师的启发式教学也做的很好,在启发学生时,她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②从光源发出的光在这些物质中沿着什么路径传播?③光是不是在任何物质中都一定沿直线传播呢?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分解了探究的难度,很符合学生的由易到难认知特点。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光的传播》说课稿永盛实验学校 韦惠彬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叫韦惠彬,来温江区永盛镇学校。我说课的题目是:《光的传播》,选自教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下面我就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理念、选用的教具和学具、教学过程六个部分向各位评委、老师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多彩的光》中第一节《光的传播》, 主要内容为光源、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光速以及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这四个知识点。如果把初中学生将要接触的光学知识看成一座大厦的话,光的直线传播就是这些知识的基础, 后面学生学习光的反射规律反射规律、折射规律都要用到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同时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又能解释影子、日月食等生活和自然界的重要现象,这些现象学生都比较感兴趣,通过对许多光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在此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极大的兴趣,将对以后光学的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更重要是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2、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教学大纲和新课程的相关要求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知识与技能:根据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我将知识与技能目标定为:知道什么是光源;了解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小孔成像等现象;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2)、过程与方法 由于学生接触物理课程的时间并不长,对课程要求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所以我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通过设计实验方法、观察与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设计实验方法的能力、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经历探究过程,有初步的探究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对客观事物往往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不过在观察过程中也会出现疏忽遗漏的情况,所以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定为:通过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3、重点与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与新课程的要求和学生现状,我将本课的重点难点定为(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己设计探究实验,并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但动手能力较弱,加上刚接触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且在他们的逻辑思维还需要经验支持。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以便使学生能逐步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三、教法与学法根据上述学情特点,我选择了如下教学法。1、教法:启发法、观察法、实验法、探究法、讨论法2、学法:探究实验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对比法、讨论法四、设计理念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创设线性探究模块,努力建构一种对话、合作与探究的课程文化,让“研究性学习”走进课堂,走进物理教学,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学习。构建“人文·物理·社会”三维课堂,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知识的同时,渗透以人为本的培养理念。释放学生心灵,张扬学生个性,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五、选用的教具和学具1、选择教具依据丰富的教学用具及设备,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进行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地.2、教具:多媒体课件、镜子、手电筒。3、学具:激光笔、大烧杯、水、牛奶、纸、火柴、透明玻璃砖等。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作为光学单元的第一课,让学生喜欢光学,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这直接影响到后边光学知识的学习,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是本课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关闭教室里所有的灯,形成暗室,教师在黑板上写一个字。问:同学们能看见黑板上老师写了什么吗?教师打开电灯。问:①现在看得见了吗?②为什么开始看不见,而现在能看见了呢?③对!在漆黑的屋子里,我们什么也看不见,这是由于没有光的缘故.我们要看见物体,必须要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光有关的知识,这些光从哪里来的呢?在物理学中称为光源.。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呢?(老师将学生列举的例子写在黑板上。)【给学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效果,带给他们新颖感,并自然地将本章的主题(光)引出来,同时也是本节的主要知识,从而自然地引出新课。】演示实验:用镜子反光。提问:①镜子是光源吗?为什么?②现在我们来分析大家举出的月亮、夜明珠等是光源吗?为什么?由此引导学生归纳出光源的定义。纠正同学们列举在黑板上的例子。【先告诉学生光源的名称,让他们列举出自己认为是光源的物体,再用镜子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光源的定义,然后反过来纠正他们自己的错误,这样让他们更自然地得出光源的定义,而且印象更深刻。】2、经历探究,完成光的传播学习(1)提出问题:⑴现在这个电灯在发光,我们能看见它,说明有光进入我们的眼睛,那光是通过什么物质进入我们的眼睛的呢?由此说明光能在空气中传播,那光能不能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呢?介绍书上57页光的介质的定义。⑵前面我们学习过声音也能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请问光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呢?请举例说明。⑶现在我们知道光能在它的介质中和真空中传播,那它在其中是怎样传播的呢?【课堂上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规纳,教师作为学生中的一员,适时给予一些点拨,课堂上保持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猜想与假设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大胆的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如下几种猜想:直线、曲线、折线、射线。(3)设计实验,评估优化探究方案教师给出实验器材:激光笔、大烧杯、水、牛奶、纸、火柴、透明玻璃砖。学生根据这些实验器材,分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小组展示实验方案,大家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估,完善实验方案。(4)进行实验,完成实验报告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指导完成实验(5)分析与论证小组分别向同学展示光在空气、水、玻璃中的传播。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光在空气、液体、固体中沿直线传播。思考:光是不是在任何物质中都一定沿直线传播呢?请举例子说明光在什么情况下不沿直线传播的?多媒体演示:⑴光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发生偏折的图片⑵海市蜃楼让学生看书57页图4—1—3由此说明光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是什么条件呢?【在启发学生时,设置了三个层次的问题,①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②从光源发出的光在这些物质中沿着什么路径传播?③光是不是在任何物质中都一定沿直线传播呢?三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分解了探究的难度,要符合学生的由易到难认知特点。通过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和修改实验方案,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表达,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概括归纳的能力,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并最终得出光能在那些介质中传播以及在这些介质中如何传播这一重要知识点。此外,我对教材中出现的反射和折射现象以及要求学生对他们作图进行了大胆地改动,我是通过引导和多媒体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光在两种物质交界面会发生偏折,以及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而不去提到反射和折射的概念,只是让学生了解有这些现象,为后面讲解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是作一些铺垫。】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从物理走向社会接着启发学生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呢?让学生举例,如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象等,师生共同进行简单的解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接着向学生提出学习物理的基本思想是注重学以致用,那么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光准直、枪的瞄准、排队等。如果举手同学不多,就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4、光的传播速度生活中还有有一种常见的现象,通过电脑展示雷电现象,提问:雷雨天里,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什么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学生回答:光速大于声速。光速多大呢?下面阅读课本内容,自学完成这部分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物理学的求知欲望和对物理的爱好。】5、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前面我们学过声音具有能量,其实它的传播就是在传播能量,今天我们学习光,那它有能量吗?请大家看书58图4—1—7。提问:这四幅图说明了什么?(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由事例等归纳出正确结论的能力。】6、知识对比:光和声音用多媒体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对比:光和声音。【帮助学生对比记忆知识,也教会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纵横联系并进行对比。】7、师生小结首先学生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师予以补充和肯定,并给以鼓励。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66张PPT)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一节:光的传播永盛镇学校 韦惠彬你认为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光源呢?实验:用镜子反光思考:镜子是光源吗?为什么?一、光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界中最大的光源是什么?分析:太阳是巨大的自然光源,使我们白天看到周围的一切,可是一到了夜晚,没有太阳光了,人们为了看到东西,就不得不自己制作人造光源.你还知道哪些物体是光源?你能对它们进行分类吗?人造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斧头鱼会发光水母会发光灯笼鱼也会发光一、光源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恒星等。人造光源:如点燃的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二、光的传播1、提出问题:光是如何传播的 2、猜 想:3、设计实验:选择合适的器材验证你的猜想。备选实验器材:激光笔、大烧杯、水、牛奶、纸、火柴、透明玻璃砖等光是沿曲线传播还是直线传播 3、设计实验:(1)让光射到空气中为了看清光路,我们用烟雾。怎样才能看清光路?温馨提示:请勿用激光笔直射同学的眼睛,以防伤害!3、设计实验:(2)让光射到水中为了看清光路,我们用牛奶和水混合。怎样才能看清光路?温馨提示:请勿用激光笔直射同学的眼睛,以防伤害!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光在水中 --沿直线传播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初步结论 光是不是在任何物质中都一定沿直线传播呢?思考:光线在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偏折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二、光的传播3、光线(1)定义:用一根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平行光线(2)理解:光线知识一种为了便于研究而引入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思考: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事例可以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夜晚汽车的灯光NEXT透过树叶缝隙的阳光NEXT城市夜空的探照灯的灯光NEXT看一看:照片上有几个人呢?NEXT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排列整齐的队伍如图所示,用步枪进行瞄准练习时,当眼看到瞄准点,准星和标尺缺口三者重合时,就认为三者是在同一条直线上了,这是根据 的道理。邓小平打台球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4、激光准直影子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呢?影子的形成:光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光射不到的区域就形成了影子。光线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原理图: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NEXT太阳月亮地球日食月食太阳地球月亮思考:雷声和闪电同时发生,为何先看到闪电?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介质 光 速真空空气水玻璃3×108米/秒稍小于真空中的速度约空气中的3/4约空气中的2/3三、光 速记住:①光年是 单位。(时间,长度)②1光年=9.46×1015m=9.46×1012km长度光在空气中1s内传播的距离相当于绕地球7.5圈,光从月球传到地球只需1.3s。★声音光1、光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4、声速:4、光速:C﹦ 3×108米/秒V﹦ 340米/秒5、声音能传播能量和信息。5、光能传播能量和信息。1、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2、声音不能在真空 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光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3、υ真空﹥υ空﹥ υ液﹥ υ固3、 υ空< υ液< υ固小结:1、 叫做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在 介质是沿直线传播的, 影子、日食、月食和小孔成像都是产生的现象;同种均匀透明的光沿直线传播4、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是 ,3×108 米/秒约 千米/秒。3×1055、光能传播 。能量和信息箭头的直线3、用一条带 表示光的传播路 径和方向,将它称为 。光线巩固练习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在水里传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 。2、在练习射击时,要“三点一线”才能射得准,即枪上标尺缺口、枪上的准星和射击目标要重合,这是根据 的道理。3、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大于声在空气中的速度4、拿一只空的易拉罐,在底部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然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把小孔对着窗外的景物,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______立的像,它是根据__________原理形成的。3×108慢光的直线传播倒小孔成像5、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水母 B.萤火虫 C.蜡烛 D.太阳6、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那么地面上产生的光斑( )A.是方形的 B.是圆形的C.方形和圆形都有 D.是长方形的7、下列现象不能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栽小树时用眼检查可栽成一条直线B.日食现象C.在岸边可看见水中的月亮D.灯光下物体的影子CBC8、如下图示,L是一块上有两个小孔的挡板,在挡板的右方有一个点光源S,AB、CD是从小孔中射过来的两条光线,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画图确定光源S的位置。9、在硬纸板上穿一个小洞,通过小洞向外看,眼睛向小洞逐渐靠近时,看到外面景物范围( )A、变小 B、变大C、不变 D、先变大后变小B10、人沿着街道走向街灯,再从街灯下走远,则他的影子长短变化是( )A、变长 B、先变长再变短C、变短 D、先变短再变长D11、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例的是( )A.在有雾的天气里,看到从汽车头灯里射出的光束B.电影院里放映机射向银幕的光束C.透过云雾缝隙的太阳光束D.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就能看见红彤彤的太阳射向地面的光束12、(09湖南娄底)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 m/s,为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约需2.6s,则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是 m.ABC×1083.9×108课后欣赏宇宙奇观1、前面我们学习过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那光能在真空中转播吗?2、如果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光的传播》课件.ppt 八年级物理优质示范课《光的传播》_韦惠彬 00_00_00-00_55_18.flv 评课稿.doc 说课稿.doc 配套教学设计.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