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学年第一学期三校九年级思品与社会检测卷(2011.1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三校九年级思品与社会检测卷(2011.12)

资源简介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三校九年级思品与社会检测卷(2011.12)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答卷形式:闭卷)
卷 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 )
A. 1970年 B. 1971年 C .1972年 D .1978年
2.1949年毛泽东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下列表述与这一结论相符的是 ( )
A、抗战胜利,洗雪百年国耻 B、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抗美援朝,打败美国侵略者 D、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 )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三大改造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4.下列是伟大祖国60年风雨历程中的大事,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经济成就是( )
①“大跃进”运动  ②两弹一星  ③澳门回归  ④ 中国加入WTO  ⑤ 西藏民主改革50年  ⑥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⑦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⑧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①④⑥     B. ①②⑤⑦ C . ⑧⑥④ D. ③⑧⑤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进入了历史的新时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 )
A .经济建设 B.改革开放 C. 全面小康 D. 和谐社会
6.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用什么方式跨出了第一步:( )
A .“引进来,走出去” B.加入世贸组织 C.设立经济特区 D.扩大对外贸易
7.环境问题可分为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两类。下列问题属于环境污染的是
①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②固体废弃物排放 ③工业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业废水排放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8.孔子在《论语·述而》一文指出: “子钓而不网,戈不射宿。 ”意思:孔子只用钩钓鱼, 而不用网捕鱼;只射飞鸟,不射为宿之鸟。孔子想通过减少捕鱼量和射鸟量来保护动物资源,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启示要坚持:( ) ①树立科学发展观; 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③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 ④持续性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9. 地理优势与国家对外政策的有机结合,是苏、沪、浙、闽四省(直辖市)比皖、赣
两省率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里的“国家对外政策”是指:(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 首先在沿海地区推行对外开放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东部地区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10.目前,世界上打着各个旗号的恐怖组织有几千个,各种恐怖主义行动每年都要发生数 百次,鲜活的生命化为冤魂,宝贵的财富化为灰烬,这一严酷的现实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 ①国际形势总体上趋向紧张; ②恐怖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公害; ③打击恐怖主义必须加强军事同盟; ④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 ( )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④
11.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权是( )
A.劳动权和财产权 B.生存权和发展权 C.选举权和监督权 D.健康权和自由权
12.“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又一次拉开大幕,推出其中有奋不顾身接住10楼坠落女童的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等20位提名候选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对责任有了进一步理解。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只有人人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建和谐美好的社会 ②要自觉承担责任,努力做负责任的公民 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相同的责任 ④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 )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闭幕虽然已经过3年了,但美仑美涣的开幕表演、精彩纷呈的比赛实况、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都给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据此回答13——15题。
13.奥运会开幕式时,碰上雨天怎么办?不用担心,国际上最先进的气象雷达、国家超级计算机能精确预报,高射炮、火箭飞机将随时完成人工消雨。奥运会开幕式时依靠 ▲ 力量保证有“晴朗天气”。 ( )
A.国际合作 B.国际奥委会 C.人民军队 D.科学技术
14.国际奥委会新闻委员会主席高斯帕说:“中国人以勤奋和好客,全力兑现了申办奥运时的承诺。”这种高度评价启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到 ( )
A.勇担过错 B.为国分忧 C.热心公益 D.信守承诺
15.开幕式上的击缶而歌、四大发明、盛唐气象显示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中华文化的精髓是 ( )
A.语言文字 B.文学艺术 C.民族精神 D.哲学伦理
16.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福建、台湾的代表联合给全国人民送上了这样一副春联:“品铁观音,两岸飘香;拜妈祖庙,情系一家”,这生动的反映了 ( )
①两岸人民血肉相连 ②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
③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④实现统一有两种方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④
17.“天正在等烟雨而我在等你,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优美的中国传统诗词的
风格,配乐中浓郁的中国风的味道,同时又采用新的编曲、新的唱法。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使
周杰伦的《青花瓷》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为传唱。上述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 "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启示我们(  )
A.既要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B.既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又要使世界文化进入中国
C.既要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又要直面外来文化
D.既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又要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
18.对“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这句口号的理解是( )
A.我国要先发展教育,再发展科技,后发展经济
B.我国把发展教育放在一切工作的中心 C.我国把科技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D.经济发展的关键靠科技,科技发展的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教育
1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社会主义公有制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20.重庆打黑重拳频出,原重庆市司法局局长文强等一批官员受到严惩。这说明:( )
①我国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②官员犯罪应该罪加一等、一律从严 ③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④我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6大题,共60分)
21.(10分)材料一: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
材料二: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一年。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重点做好的第一项工作就是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这个问题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十一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2分;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为什么要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重点工作?(至少两点,4分)
(3)随着十二五规划的蓬勃开展,总让人想起那激情岁月中的一五计划,请概述其历史意义。(2分)“面对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国经济成为世界最具活力的新兴经济体”。你认为其活力的源泉和根本动力是什么?(1分)
22.(12分)材料一:2011年11月1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我们国家有信心和决心,切实落实去年日本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亚太地区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材料二: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时强调: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中国人民都珍视同非洲的传统友谊,中国和非洲都有共同的经历,我们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这次访问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中国与往访国家的友好关系,有利于推动中国同亚非国家关系迈上新台阶,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胡锦涛主席出席APEC会议说明当今世界面临的哪一问题?(1分)
(2)材料一中胡锦涛在会上强调指出,我们国家有信心和决心,切实落实去年日本横滨会议通过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增长战略》。这说明了什么? 4分
(3)材料二中“中国和非洲都有共同的经历”是指什么? 2分,从人权观的角度,中非面临着共同的发展任务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4)请结合当今时代主题说说胡主席的此次访问为何是“友谊之旅,合作之旅”?(3分)
23.(10分)经国务院批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 我国的文盲率,从2000年的6.72%下降到2010年的4.08%;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为8930人。
(1)从材料可以发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仍然是什么?2分
(2)我国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得益于哪个基本国策?实施该国策有什么具体要求?4分
(3)人口素质有所提高跟什么国家战略有关系?实施该战略,要优先发展什么?2分
(4)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角度说说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化的必要性。2分
24.(10分)材料一: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为了保卫家园,21世纪人类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从2007年仅澳大利亚悉尼一个城市实行,到去年全球数百个城市加入,再到今年3000多个城市参与,3年3小时,经人类之手,黑暗在越来越多的城市“降临”,地球的未来却在黑暗的映衬下显出光明,用黑暗传递光明。(注:"地球一小时"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20:30-21:30熄灯一小时。)
  材料二:中国政府计划到本世纪中叶争取实现碳排放量的零增长乃至负增长这一目标。
(1)材料一表明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主题是什么?2分;全球气候问题实质是什么?1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人类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用黑暗传递光明有何意义?(3分)
(3)某中学九(1)班为参与“地球一小时”的主题活动,
举行了一次图片展览,其中一幅如左图。右图中能为中国
实现材料二的目标提供哪些有益借鉴?(4分)
25.(10分)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为中国突破和掌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关键技术,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以及建设载人空间站奠定基础、积累经验。
中国为什么要实施绕月探测?绕月探测将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的采访时说:“探月是一个大国能力的象征。开拓航天活动的意义,不光局限在航天活动本身……这是凝聚力,作为一个民族是需要靠一些东西来带动民族之气的”。请问:
(1)材料中的“一些东西”指的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 2分
(2)凝聚力中的“一些东西”对于今天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大意义?2分
(3)“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成功说明了什么?4分
(4)从国际竞争的角度,说明中国的振兴根本在于人才和科技进步。 2分。
26.(8分)材料一: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 审查和批准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材料二:人民网于11月2日——12月31日联合开展“我为十二五”规划献言献策活动。
(1)材料中全国人大行使了哪些职权? 2分
(2)《规划》确立的整个过程体现了全国人大和国务院的关系怎样?2分
(3)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公民享有什么政治权利?公民有哪些渠道献计献策4分
2011学年第一学期三校九年级思品与社会答题卷
卷 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共40分。各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卷 Ⅱ
二、简答题(本题共6小题,共60分)
21、(1)2分
( 1分)
(2)4分
(3)3分
22、(1)1分
(2)4分
(3)4分
(4)3分
23、《1》2分
《2》4分
(3)2分
《4》2分
24、(1)(3分)
(2)3分
(3)4分
25、(1) 2分。
(2) 2分
(3)4分
(4)2分
26、(1)2分
(2)2分
(3)4分
答案
1----5 BBCCB 6----10 CDBBD 11---15 BADDC 16----20 AADAD
21、(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分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分)
(2)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有利于经济健康蓬勃发展;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等。2点即可,4分。
(3)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2分。改革开放。1分
22、(1)发展问题 1分。
(2)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4分。
(3)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国家的殖民侵略;2分。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人权要靠主权来保护,没有主权就没有人权。2分。
(4)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1分)。胡主席的此次访问有利于促进中国与亚非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维护亚非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所以被称为“友谊之旅”。
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亚非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所以被称为“合作之旅”。2分。
23、《1》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数量大);2分。
《2》国策:计划生育;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2分。《3》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2分。
《4》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是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2分。
24、(1)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发展问题(3分)
(2)“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唤醒人们的节电、环保意识;有利于有效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3分(3点以上)
(3)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③依靠科技创新,坚持“开源”和“节流”,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④严格执法,强化监督管理。(任写2点以上,每个角度2分)
25、(1) 材料中的“一些东西”指的是民族精神。它的核心内容是爱国主义 2分。
(2)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2分。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取得了重大成果;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航天科技工作者发扬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等。(2个角度以上,4分。)
(4)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竞争。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分。
26、(1)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2分
(2)全国人大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国务院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并向它报告工作。2分
(3)建议权(建议权、监督权);向人大代表反映;向有关部门举报;通过新闻媒体监督。4分。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号
……………………………………………………………………………………………………………………………………………………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