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上教学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五上教学分析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数的世界;2,5倍数的特征;3倍数的特征;找因数;找质数;数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倍数与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理解质数和倍数的概念。
3、理解掌握2,3,5倍数的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4、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三)教学重点:
因数与倍数;2,3,5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四)教学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五)课时安排:
内容
课时数
⒈数的世界
1
⒉探索活动(一)2,5倍数的特征
1
⒊探索活动(二)3倍数的特征
2
⒋找因数
1
⒌找质数
2
⒍练习一
1
⒎数的奇偶性
1
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
教学内容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方法、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以及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等。
三维目标
1、通过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知道比较面积大小方法的多样性。
2、通过动作操作、实际观察等方法,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运用计算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操作、观察、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
4、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寻“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难点:
(1)能运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理解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课时安排(12课时)
内容
课时数
1.比较图形的面积
1
2.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1
3.动手做
1
4.探索活动(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5.探索活动(二)三角形的面积
2
6.探索活动(三)梯形的面积
1
7.练习二
整理与复习
2
单元复习
2
第三单元:分数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分数的再认识,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除法,分数的基本性质,找最大公因数,约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分数的大小。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与直观操作,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形成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进行约分和通分。
2.过程与方法
(1)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现象用分数来表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大小等知识。
2.难点:
(1)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
(2)分数的基本性质。
3.关键:
(1)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
(2)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四、课时划分共分14课时
内容
课时数
⒈分数的再认识
1
⒉分饼
1
⒊分数与除法
1
⒋练习三
1
⒌分数基本性质
1
⒍找最大公因数
1
7.约分
1
8.练习四
1
9.找最小公倍数
1
10.分数的大小
1
11.数学与交通
3
12.整理与复习(二)
1
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本单元的内容有: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折纸),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星期日的安排)、分数与小数的互相转化(看课外书时间)。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算理,并能正确计算。
2.理解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3.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
4.能解决简单的分数实际问题。
5.通过直观操作、类比迁移等方式探索新知。
6.体会分数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教学重点:
1.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探索并掌握分数与有限小数互相转化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
课时安排:
教学内容
课时
1.
折纸
1
2.星期日的安排
1
3.
看课外书时间
1
4.练习五
1

计:
4
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生活中各式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与计算。
教学目标:
1.认识简单的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2.能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能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面积。
4.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尝试探索数或图形中的规律。
5.通过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感觉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能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大小,并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
课时安排:






1.组合图形的面积
2
2.探索活动——成长的脚印
1
3.尝试与猜测
2
4、单元复习
1
5.整理与复习
2
6、单元质量检测
2


10
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识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方案。本单元设计三个情境活动:1、摸球游戏。2、设计活动方案。3、数学与生活。
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的过程中,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能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游戏方案。
3、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5、在活动中,体验获得设计方案成功的愉悦。
6、培养学习的兴趣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能根据给定的条件,设计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游戏方案。
课时安排:






1.摸球游戏
2
2.设计活动方案
1
3.数学与生活
2


5



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数与代数。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17道小题(课本第111~115页“总复习”中的第1~17题)。内容涉及“倍数与因数”、“分数”、“分数加减法”这三个单元的知识。
2.空间与图形。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4道小题(课本第115~116页“总复习”中的第18~21题)。内容涉及“图形的面积(一)”及“图形的面积(二)”这两个单元的知识。
3.统计与可能性。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2道小题(课本第116页“总复习”中的第22~23题)。内容涉及“可能性的大小”这一单元所学的知识。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数与因数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判断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能根据2,5和3的倍数特征,正确判断2,5和3的倍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带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理解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能把分数化成有限小数,也能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能结合实际情境,解决简单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能应用公式正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会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估计一些简单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可能性的大小问题,会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按指定可能性大小的条件,设计相关的方案。
(6)使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内在联系,能综合应用本册教材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释日常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咸、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结合“练一练”,将本册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进一步评价和反思本册教材的整体学习情况,体验与同学交流和成功学习的乐趣,感受数学的意义和价值,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1、重点:
(1)倍数与因数的认识。
(2)分数加减及其应用。
(3)图形面积的计算及其应用。
2、难点:针对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弥补知识缺漏,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10课时
内容
课时数
⒈数与代数
3
⒉空间与图形
1
⒊统计与可能性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