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节人类对宇宙的认识1、古代人的宇宙观:我国古代神话中有的传说;在西方的《圣经》中记载了的神话。2、希腊科学家托勒密经过几十年的观测,运用数学方法,创立了。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16世纪哥白尼提出,认为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和行星是绕做圆周运动的,月球围绕着转动。3、1929年,哈勃根据自己的测量数据,分析了24个星系的速度和距离,发现距离越大的河外星系,速度越。即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它的退行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哈勃的发现告诉我们,星系一直在运动,一直在变化,宇宙在不断地。4、大爆炸宇宙论认为,大约137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被挤压在一个“”中,那时的宇宙极、极,又有极的密度,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大爆炸后,宇宙迅速。第2节太阳系的形成和恒星的演化1、“康德—拉普拉斯星云说”。该学说认为,太阳系是一块收缩形成的。星云是由和组成的巨大云雾状天体,它的直径大多可达光年。2、恒星是在相对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的而构成的。恒星的演化就是一颗恒星诞生、、成熟到、死亡的过程,是一个十分的过程。现代天文学认为恒星的演化开始于。恒星是不会永久存在的。一颗恒星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它的大小:质量越大的寿命越。3、太阳的演化过程:太阳→→→暗矮星。大恒星的演化过程:大恒星→→→、。第3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起源1、地球的年龄约为亿年,地球是由原始的坍缩、凝聚而形成的。地球在形成之初是一个由构成的炽热的球。随着地球温度的不断下降,固态的逐渐形成。由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等构成了非常稀薄的原始大气。高温岩浆不断喷发而释放的大量,随着温度的下降,凝结成水滴降到地表,汇流成。2、科学家通过对地球地层和的研究,逐步揭示了地球在25亿年前至今发生的变化。25亿~6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大片陆地和山脉,海洋中的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逐渐增多。6亿~2.5亿年前的古生代,地球上的陆地大面积增加,原始的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露出海面,出现、、、等生物。2.5亿~0.7亿年前的中生代,大西洋和印度洋形成,中国大陆轮廓基本形成,裸子植物和动物繁盛。0.7亿年前至今,地球在第三纪经历了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等许多世界上的高大山脉,奠定了现代地球地貌的基础;、类动物和植物出现。3、对生命起源的假说有:、、、等。一些现代科学家相信生命起源的假说。认为最初的原始生命是由原始地球上的通过过程演变而来,从小分子到小分子、到高分子、到体系,最终演变为原始生命。第4节生物的进化1、生命是如何起源有不同的学说。主要代表的学说有:、。这两种学说曾进行过长期的斗争。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相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通过对和遗传物质的研究,获得了很多生物进化的证据,现在已普遍被人们所接受。2、在地层中保留下来的古代生物的、和遗迹,都称为化石。动物的粪便和蛋也可以形成化石,这类化石被称为化石,动物在沙地或泥地上爬过的痕迹和留下的足印,也可以形成化石,这类化石叫做化石。3、通过对大量各类化石的研究,目前多数古生物学家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不断地进行着由到,由到的缓慢演变,我们称之为生物演化。4、对生物进化的原因是什么的解释有不同理论。最早较为系统地阐明的是法国博物学家布丰,他认为物种是的,现在活着的种类是从今天已经的种类演变而来的。1809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对神创论造成致命打击的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其中解释物种进化原因的理论被人们普遍接受,其实质是,。5、达尔文还认为现存于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在内,都是的结果,并且都是由一个共同的进化而来的,因此生物间存在着或近或远的关系。第5节遗传与进化1、遗传和变异都是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生物体通过产生子代,子代和、子代和之间的性状都很,这种现象称为遗传。子代与及子代不同个体间的性状叫做变异。2、遗传物质在细胞中。遗传物质的载体——,它主要由和组成。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遗传物质。起遗传作用的称为基因,生物体每一个性状都由特定来控制。基因的改变往往会导致生物体的变化。例如患者不能合成黑色素。3、同一物种不同个体细胞内的基因组成是有的,同一物种的生物群体中存在着的基因。在代代相传的种族繁衍过程中,这些基因从亲代传递到子代并保持着相对的,同时也发生着某些。基因在传递给子代的过程中也发生着“”。4、长期以来,人类利用和育种等方法逐渐改良动物、植物的遗传性状。杂交后代的生命力比双亲强的现象,叫做。完全按照人的意愿重新组合基因的技术叫做。新兴的基因工程提供了一种更直接改造动物、植物遗传物质的技术,利用技术,可使动物、植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定向产生新的性状。5、遗传病都是由于人体内、或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在近亲结婚的夫妇所生的子女中,、等多种遗传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我国婚姻法规定,血亲和三代之内的血亲禁止结婚。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