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比较不同的土壤教学目标1.知道土壤中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等。2.引导学生认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种土壤。3.引导学生通过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引导学生通过团揉和过滤的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粘性和渗水性。5.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的生长。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使用各种方法,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外部特征、粘性以及渗水性。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了解三种土壤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观察记录表、壤土、黏质土、沙质土三份土壤、漏斗、杯子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土壤中有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土壤中有沙砾、沙、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等。2.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土壤都是一样的呢?不同的土壤之间又有哪些差别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较不同的土壤。板书课题:7比较不同的土壤二、探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种不同的土壤,出示三种不同的土壤,引导学生分别给他们标注记号——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这三种土壤,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活动一:看一看,比较三种土壤的相同和不同1.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先用肉眼观察这三种土壤,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比较这三种土壤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做好观察记录。2.教师出示课本56页的两张图片,提醒学生,这里的观察不仅仅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鼻子闻,用手捻、搓等。3.学生分小组活动,仔细观察这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并且做好观察记录。4.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观察结果,说一说这三种土壤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预设:1号土壤颗粒较大,摸起来比较硬,扎手,而且颗粒与颗粒之间是分散的。2号土壤颗粒比较小,摸起来非常滑腻,土壤颜色较浅。3号土壤颗粒大小不均,大的比较大,细小的也非常小,颗粒与颗粒之间有的是粘在一块的,有的是分开的,土壤颜色较深。活动二:比较这三种土壤的黏性1.什么是土壤的黏性?所谓土壤的黏性是指阻碍泥浆状土壤相对流动的特性。2.我们该怎样比较这三种土壤的黏性呢?出示方法:用手分别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看哪一种能够团成小球,并且完成小球不松散的时间比较长。3.学生分小组活动,分别用手团揉潮湿的这三种土壤,看一看哪一种土壤能够团成小球,并且不容易松散。4.学生汇报活动结果,预设:1号土壤最不容易团成小球。2号土壤很容易团成小球,2号土壤与适量的水混合后形成泥团,在外力的作用下,泥团发生变形但不开裂,外力散去后,仍能保持原有形状不变。3号土壤比较容易团成小球,但一段时间后会松散。2.教师小结:如此看来,2号土壤的黏性最大,其次是3号土壤,而1号土壤的黏性最小。活动三:比较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1.什么是渗水性?土壤的渗水性也被称之为土壤的透水性,即土壤对地表水的渗透能力。2.请同学们预测一下,这三种土壤中,哪种土壤渗水性最强?哪种土壤渗水性最弱?学生根据这三种土壤的特点,预测三种土壤的渗水性。预设:三种土壤渗水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1号土壤、3号土壤、2号土壤同学们的预测究竟对不对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看一看。3.出示课本57页上面的几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步骤。4.全班交流实验方法:将三种土壤分别装入漏斗,到达同一高度,然后将等量的水分别缓缓的倒入三个漏斗中,观察当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5.教师强调,在做这一实验时,一定要注意几个相同——装入漏斗的土壤高度相同,倒入三个漏斗中的水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三个漏斗中的土壤种类不一样。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研究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强调在实验中同小组同学之间协作非常重要,同时还要仔细观察水流过三种土壤时发生的现象。7.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实验现象,预设:水流过1号土壤时往下渗的最快,其次是3号土壤,水流过2号土壤时,往下渗的最慢。8.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由强到弱依次为1号土壤、3号土壤、2号土壤。三、研讨1.刚刚我们通过各种方法探究了1号土壤、2号土壤和3号土壤的外形特征、黏性和渗水性,请同学们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填写下面的观察记录。我的观察记录1号土壤2号土壤3号土壤外形特征黏性渗水性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观察记录。2.教师引导:同学们,这三种土壤在我们科学上面有专门的名称,1号土壤是沙质土,2号土壤是黏质土,3号土壤是壤土。3.大家想一想,三种土壤有什么不同?各有什么特点?预设: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粘性小,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粘性很强,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粘性较强,保水性能一般,通气性能一般。4.出示课本57页下面的扇形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分别了解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沙粒以及黏粒的比例。5.教师引导:沙质土、黏质土、壤土这三种土壤各有不同的特点,课前,老师让大家查阅资料,了解这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的生长?6.学生交流自己课前收集的资料,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了解三种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不同的影响?预设:沙质土壤一般颗粒散碎,土质疏松,通气能力强,但缺乏有机质,蒸发量大,保水性能低。根据这些特性,可安排种植花生、大豆、果树、中药材等。壤土土层深厚,土质松疏,肥沃,含有机质较多,理化性能良好,也比较保水保肥。宜种各种作物,是理想的土壤质地。黏质土有较高的保水保肥能力,适合种植稻米、荷花、莲花、芦苇、金银花,当然也合适种植榕树、杨树、紫荆、紫薇、柳树等高大,扎根深远的树木、花卉。7.教师分三组出示在沙质土中生长的植物图片,在黏质土中生长的植物图片以及在壤土中生长的植物图片,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进一步认识到不同的土壤有不同的特点,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分别观察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初步了解了这三种土壤的外形特征、粘性和渗水性。同时我们还认识到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三种土壤分别适合哪些植物的生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