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岩石、沙和黏土教学目标1.知道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许多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2.知道我们可以在什么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3.引导学生运用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握一握、画一画等方式比较岩、石沙和黏土,探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4.学会通过观察,推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闻一闻、摸一摸、握一握、画一画等方式比较岩、石沙和黏土,了解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点。教学难点通过各种方式探索岩石、沙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并且学会推测大自然中岩石的变化趋向。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学生活动手册、岩石、沙子、黏土、放大镜、记录表等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出示大自然中岩石风化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这幅图中比较大的岩石和比较细碎的沙,以及更为细碎的黏土。2.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块大的岩石会形成较小的岩石颗粒、沙和更为细碎的黏土吗?由于太阳、风、水、地震和火山等的作用,自然界中的这些大块的岩石可能碎裂,慢慢的形成较小的颗粒、沙和黏土。3.那么岩石、沙和黏土又各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岩石、沙和黏土的特征。板书课题:5岩石、沙和黏土二、探索活动一:说一说我们从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岩石、沙和黏土学生分小组活动,说一说自己是从什么地方找到岩石、沙和黏土的,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活动二:比较岩石、沙和黏土1.教师分别出示岩石、沙和黏土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岩石、沙和黏土的外形特点。2.引导:岩石、沙和黏土是不同的物质,他们各有什么特征?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呢?3.出示课本53页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五幅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初步了解区分岩石、沙和黏土的方法。预设:方法1:看一看,把岩石、沙和黏土放在白纸上,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方法2:闻一闻,分别闻一闻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方法3:摸一摸,用手触摸岩石、沙和黏土,感觉有什么不同。方法4:握一握,试着抓一把潮湿的沙子、黏土,用手握一握,将它们团成小球,看一看,经过多长时间,他们能平摊在纸上。方法5:画一画,用手指分别蘸取少量潮湿的沙子和黏土,在白纸上涂痕,比较涂痕颜色的深浅和涂痕的长度。4.同学们,除了书上提到的这5种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来比较岩石、沙和黏土?预设:用手捻一捻。分别用手指捻一捻岩石、沙和黏土,看看有什么不同。用水泡一泡。在三个杯子中分别放上岩石、沙和黏土,然后倒上半杯水,用木棒搅一搅,看看三个杯子里的现象。5.组织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以上方法比较岩石、沙和黏土,看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并完成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认识记录表。6.出示记录表,师生共同完成记录表的填写。对岩石、沙和黏土的认识记录表岩石沙子黏土看一看是一块一块的颗粒比较大颗粒非常小闻一闻没有味道没有味道有泥土的气息摸一摸比较坚硬、粗糙很坚硬、粗糙比较柔软、细腻握一握没有办法团成小球能团成小球,一会儿就平摊在纸上能团成小球,要很长时间才能平摊在纸上画一画无法在白纸上涂痕在白纸上有图痕,颜色淡,长度短在白纸上有涂痕,颜色深,长度长捻一捻无法捻没有变化,仍然是小颗粒会碾成粉末泡一泡没有变化没有变化会泡开,变成细腻的沉淀三、研讨1.教师引导:刚才大家通过各种方法比较了岩石、沙子和黏土,初步了解了它们的不同特征。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岩石、沙子和黏土各有什么特征呢?预设:岩石比较坚硬,一块一块的,没有味道,无法溶解,表面粗糙。沙子是颗粒状的,也比较坚硬,没有味道,无法溶解。黏土是由细小的颗粒组成,比较柔软细腻,在水中会形成沉淀。2.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和大家仔细的观察,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岩石、沙和黏土的特点,谁能根据所学的知识来推测一下,大自然中的岩石会如何变化?预设:大自然中的岩石,在太阳、风、水、地震、火山等自然力量的作用下,会慢慢的风化,由大块岩石碎裂成小块,再由小块岩石碎裂成颗粒,慢慢的形成颗粒越来越小的沙子和黏土。四、课堂总结这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岩石、沙子和黏土通过比较,分别了解了他们的特征。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身边的岩石、沙子和黏土,进一步了解它们的特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