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燃烧与灭火“火”引发的思考南京市高淳高级中学初中部 杨剑春燃烧的条件、现象及控制活动一让我们一起来回忆问题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会操作吗?比较几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1我们已学过哪些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问题3:为什么在刚才的实验中会出现这样不同的现象呢?活动一 回忆已学知识[思考1]为什么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1中的红磷不燃烧?[思考2]为什么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试管 3、4中的白磷不燃烧?[思考3]为什么试管3、4水里的白磷通了氧气(或空气)后就能燃烧?A活动二 探究神秘之“火”[思考4] 为什么试管 4中通了氧气后,比试管 3 中通了空气后燃烧更剧烈?红磷白磷热水空气O21234可 燃 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由此可知,燃烧所需要的三项条件是缺一不可。燃烧的一般条件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的一些外部因素:氧气的浓度(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程度的对比:在空气中燃烧 在氧气中燃烧碳硫铁丝红热剧烈燃烧,发白光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不能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活动二 探究神秘之“火”问题4燃烧的现象还可能与什么有关?活动三 我们一起再来想一想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一些因素:⑵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⑴氧气的浓度;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现象 活动三 我们一起再来想一想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了解到接触面积越大燃烧也就越剧烈。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在这样的场合中,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呢?活动三 我们一起再来想一想问题4活动四 大家一起来灭火问题 5怎样才能灭火呢?温度达到着火点温度未达着火点可 燃 物氧 气隔绝空气无 可 燃 物可 燃 物氧 气温度达着火点常用的灭火方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得到那些化学知识与方法?活动五 本 课 小 结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影响剧烈程度的因素条 件燃 烧概 念灭火的一般方法一般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氧气的浓度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活动五 本 课 小 结问题6二氧化碳能够将所有物质燃烧产生的火都灭了吗?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活动六 拓展与延伸活动七 布置作业查资料或上网了解有关燃烧更多的知识并了解一些灭火和防火的具体方法。为什么长期敞口放置的酒精灯会无法点燃 为什么敞口放置的酒精灯不会燃烧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 白磷 红磷 木材 木炭 无烟煤着火点/℃ 40 240 250~330 320~370 700~750知 识 回 顾反应物 现 象 是否属于氧化反应碳硫红磷铁可 燃 物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气体。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发出黄色火焰,冒白烟,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是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你能说出钻木取火的道理吗?答:木材是可燃物,在空气中当钻头跟木材反复摩擦时,由于摩擦发热,温度达到木材的着火点。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木材就燃烧起来。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题 “火”引发的思考——燃烧的条件、现象及控制活动一 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吧燃烧是大家在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都很熟悉的现象,并且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同学都亲手做过许多的燃烧实验。[问题1 ]:在第二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多种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你还记得吗 活动二 探索神秘之“火”[讨论1]由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1中的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了燃烧需要什么条件?[讨论2]由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3、4中的白磷不 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讨论3]由本来试管4中的白磷通了氧气后比试管3中的白磷通了空气后燃烧更剧烈,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同时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呢?[讨论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并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因素有关?活动三 让我们一起再来想一想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与火打交道,例如:外出野营时烧篝火,我们会将柴火架空;家中烧的煤,做成蜂窝形状。[问题3]燃烧的剧烈程度还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呢?[问题4]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了解到接触面积越大燃烧也就越剧烈,因此,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中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在这样的场合中,你有什么合理的建议吗?[问题5]可为了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我们需要让燃烧充分进行,你能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吗?活动五 大家一起来灭火了解了有关燃烧的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预防火灾的发生和控制火情。[问题4]你知道怎样才能灭火吗?灭火的一般方法:1、2、3、[讨论]你能举出一些生活中灭火的事例并说明所用的原理是什么吗?[问题7]二氧化碳能将所有物质燃烧产生的火都灭了吗?你从刚才的实验中有什么感悟?活动六 总结总结得提高[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得到那些化学知识与方法?并有些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呢?[结束语]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热水O22空气红磷白磷白磷白磷1234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堂文字实录南京市高淳县德圣中学 杨剑春序幕:教学课件的火与人类的关系视频播放。教师:火来到人间将愚昧化着文明,火在太空燃起给黑暗带来光明。这神奇的“火”引发了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一小部分——燃烧是怎样产生的?以及我们怎样来控制火?近景:课题1 燃烧与灭火教师: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许多物质的燃烧,你能回忆起来吗?近景:学生1:我们在前面的单元中,学习了碳、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学生2:还有氢气、一氧化碳、酒精、蜡烛的燃烧。学生3:还有家里的液化石油气的燃烧。教师:很好!大家都知道了一些燃烧的事例,那么你们能不能归纳出这些物质在燃烧时都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碳、硫、磷、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现象。近景:课件的特写。教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近景:学生4:我们发现燃烧时都有发光和放热的现象伴随。学生5:这些物质燃烧时都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学生6:我们一般把这些能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教师:我们一般所称的燃烧就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近景:课件之燃烧的概念。教师:那么燃烧又是怎样发生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近景:演示实验:将四支试管固定在塑料板上,标上序号。分别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红磷和白磷,并且在3、4两支试管中加入一些水,放入到热水中。教师:思考1、为什么试管1中的红磷不燃烧,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近景:学生7:可能是因为温度的原因。教师:好,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有关资料。然后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近景:课件中关于物质着火点的资料。学生8:因为热水的温度不可能达到红磷的着火点,而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所以试管2中的白磷可以燃烧,试管1中的红磷不能燃烧。教师:你回答的很好,那么也就是说燃烧时,温度必须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那么,为什么试管3、4中的白磷不燃烧呢?近景:思考2:为什么试管3、4中的白磷不燃烧?学生9:因为试管3、4中的白磷没有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教师:那如果往试管3、4中通入氧气或空气,白磷会在水底燃烧起来吗?近景:演示实验:向试管3、4中分别通入氧气与空气观察现象。教师:通过这个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近景:学生10:燃烧时必须同时具备这样一些条件: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还应该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教师:很好!我们把刚才这位同学的认识整理一下,这就是燃烧所需的三个必备条件:近景:课件:火三角。教师:这样你能知道古人“钻木取火”的原理了吗?近景:课件:钻木取火的道理。教师:其实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不仅得到燃烧时必备的条件,还发现试管3、试管4中分别通入空气和氧气现象也不尽相同。近景:学生11:我们发现试管4中通了氧气后燃烧得比试管3中通了空气要剧烈得多。教师:这是为什么呢?近景:学生12:因为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越浓,燃烧就越剧烈。教师:对!其实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近景:课件:碳、硫、铁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程度的比较。教师:燃烧的剧烈程度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近景:学生13:我认为可能与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将煤制成蜂窝状就是利用为了增大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更彻底。教师:你说的很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接触面积增大,燃烧越剧烈。近景:演示粉尘爆炸实验。教师:哪位同学能解释一下,爆炸的原因。近景:学生14:由于鼓入的空气将面粉吹气,使得面粉与空气中的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又遇到燃着的蜡烛,所以发生了剧烈的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将瓶盖掀起,发生爆炸。教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了解到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会越剧烈,越充分,所以我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将燃料加工成粉末状或燃气,使燃烧更充分。但是这些可燃性的粉尘和气体,也给人们的安全带来威胁。近景:视频哈尔滨粉尘爆炸事件。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安全措施?近景:学生15:为了减少空间中的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浓度,我们认为应该加强通风;而且还要注意严禁烟火,避免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教师:很好!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解决生活的很多问题,而且我们可以体会到事物有它的两面性,用好了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用不好可能给人类带来灾难,火也是如此。近景:视频火灾。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我们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灭火,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法来灭火呢?近景:学生16:我觉得可以从燃烧的条件入手,因为燃烧需要三个必备的条件,所以我们只要破坏条其中的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一定会自动停止。教师:很有道理!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首先让我们来破坏其中的一个条件——氧气。近景:视频隔绝氧气灭火。教师:再试试破坏另一个条件——温度近景:视频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灭火。教师: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灭火的一般方法。近景:课件:灭火的一般方法。教师: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一些让燃烧及时停止的案例,你都看到或者做过哪些?并且说说这种灭火的原理是什么?近景:学生16:我们用一只空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蜡烛熄灭了,这是因为隔绝了氧气。学生17:我们吹灭了蜡烛,这是因为冷空气将蜡烛火焰的温度降低到了着火点以下。学生18:熄灭酒精等时用灯帽,是隔绝氧气灭火。学生19:关闭液化石油气的阀门使燃烧停止,是将可燃物与燃烧的物质隔离灭火。学生20:居民房屋着火时我看到消防员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罩在火焰上,隔绝氧气灭火。学生21:油锅着火时,我看到妈妈用锅盖盖住,这是隔绝氧气灭火。学生22:我在电视上看到火灾现场有的人身上着火了,他就地打滚,这是隔绝氧气灭火。教师:你们回答的都很好!那么你们能把今天我们学习的内容小结一下吗?近景:学生23:我们今天主要学习了关于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方法。以及影响燃烧现象的外部因素。近景:课件内容总结。教师:刚才我们的同学在熄灭蜡烛的实验中,用到了二氧化碳灭火,那么二氧化碳能将所有物质燃烧产生的火都灭了吗?近景:演示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放到二氧化碳中。教师:从中你能感悟到什么呢?近景:学生24: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但是并不能将所有物质燃烧所产生的火都灭了,所以我们在灭火的时候应该了解相关的知识,以免发生意外。教师:对!下课以后就请同学们通过查资料或上网等方法,了解更多关于燃烧的相关知识,以及灭火和防火自救的知识。近景:课件布置作业。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课题 “火”引发的思考——燃烧的条件、现象及控制南京市高淳县德圣中学 杨剑春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 认识一般燃烧的条件⑵知道一些影响燃烧的外部因素⑶掌握一些常见的灭火的方法和原理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掌握对获得的事实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⑵通过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掌握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问题的方法。情感与态度: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⑶通过解决日常生活的中的一些有关火的问题,让学生体验到化学使世界更加美好教学重点与难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以及影响燃烧条件的外部因素教学方法:基于问题式教学教学媒体及用具:投影、演示实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视频导入]播放“火”与人类文明的关系。[板书]“火”引发的思考 —燃烧的条件、现象及控制 学生观看、倾听并思考 从人类与火的密切关系入手引发学生急于对火的相关知识了解的心情,将学生引入到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中来。[活动一]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吧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学习许多物质的燃烧,你还记得吗?他们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板书]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学生思考并归纳总结出燃烧的共同之处。 通过回忆旧知识归纳总结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燃烧的概念,使学生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问题]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你会操作吗?比较几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的不同点,并思考原因。 [演示]将两根细铁丝,一根很快伸入,一根待火柴将燃尽缓缓伸入,另将一根较粗的铁丝伸入氧气瓶。[设问]为什么会出现如不同的现象呢?燃烧到底和什么有关呢?等到你清楚了有关燃烧的一些知识,你就会很明白了!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体验,头脑中作出一些猜想:与氧气、与温度、与物质本身的性质(可燃物)、与氧气的浓度…… 试图通过学生对已经做过的铁丝燃烧实验的再探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自己在实验中的一些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与燃烧的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疑问,激发他不断探究的兴趣。[演示实验]为了了解燃烧到底与什么有关,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你能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一些怎样的结论呢? [思考1]为什么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1中的红磷不燃烧?[思考2]为什么试管2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3、4中的白磷不燃烧?[思考3]为什么试管3、4通了氧气或者空气以后能燃烧起来?[思考4] 为什么试管4中的白磷通了氧气后比试管3中的白磷通了空气后燃烧更剧烈?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并予以思考,讨论并得出答案。 通过改进的实验设计使同学清楚的对比观察到没有氧气不发生燃烧,通入氧气比通入空气燃烧的更剧烈等现象并通过4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并体会到燃烧条件缺一不可,及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之一:氧气的浓度。[小结]燃烧的条件及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将原先的板书完整。[引导]其实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看到过很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加剧烈的事实。 学生积极参与归纳和总结的过程。学生归纳出第二单元中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 通过学生对实验的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自主得到燃烧的条件和影响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因素,体验探究的乐趣。将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通过归纳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活动三]让我们一起再来想一想[引导]燃烧的现象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 [板书]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学生通过对生活中烧蜂窝煤以及烧篝火等的体验猜想:可能与接触面积有关。 通过学生的生活体验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对燃烧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验证实验]粉尘的爆炸实验 学生仔细观察并思考 通过实验的验证进一步确认接触面积对于燃烧的剧烈程度的影响。[讨论]现在你清楚为什么在刚才燃烧铁丝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现象了吧! 学生讨论并作答 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能帮助我们解决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问题]通过前面的探究,我们了解到接触面积越大燃烧也就越剧烈,因此,正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中存在很大的危险隐患,在这样的场合下你有怎样的建议呢? 学生思考并作答 通过本题的解答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并使学生能将学习的知识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关系。[导入]燃烧能给人类带来光和热,可是不受控制的火蔓延起来可能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灭火的方法。[活动四]大家一起来灭火 [问题]下面就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样一些问题:怎样灭火?[板书]三、灭火的一般方法: 学生思考学生思考并作答 通过问题解决体验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思想。通过对灭火问题的解答,归纳出灭火的方法,并使同学们体验到学习化学的目的最终是为了利用化学使人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问题]你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和你的观察,说说你遇到过的灭火的具体事例并试着说明所用的是什么灭火方法和原理 学生思考并作答 通过学生回答与交流,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掌握灭火的一般方法,并感悟学习化学的用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得到那些化学知识与方法,并有些怎样的体验和感受呢? 学生归纳并作答。 试图通过一个简单的归纳使同学们达成一些共识:1、实验可用于验证猜想和科学探究2、学习化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化学[设问]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同学都已经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将所有物质燃烧产生的火都灭了吗?[演示]镁条在二氧化碳内燃烧的实验。[感悟]从这个实验中你能体验到什么呢?[布置作业] 查资料或上网了解有关燃烧更多的知识并了解一些灭火的具体方法。 学生思考并认真观察实验的现象。 通过二氧化碳不可以灭一些活泼金属燃烧所产生的火的实验体验,使同学们意识到,灭火除了掌握以上的一般方法以外,还得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并通过实验演示激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板书设计:课题:“火”引发的思考——燃烧的条件、现象及控制1、 燃烧的条件:1、 可燃物;1、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1、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1、 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一些因素:1、 氧气的浓度1、 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的接触面积1、 灭火的一般方法:1、 隔离可燃物;1、 隔绝氧气;1、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1、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001.wmv 1.mpg 11.wav 6.mpg 7.mpg 《课题1燃烧与灭火》课堂文字实录.doc 亚麻.wmv 冷却法.mpg 失火.wmv 杨剑春.swf 窒息法.mpg 配套学案.doc 配套教学设计.doc 配套教学课件.ppt 隔离法.m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