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声现象复习课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知道声音是如何发生的.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依靠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知道回声测距的原理.3.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4.知道声的利用.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组织指导学生通过复习,构建声学知识的知识网络.●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教学用具PPT.●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问题:人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学生思考并尝试回答ppt通过三幅图让学生了解听到声音的三个环节,让学生形成三个环节:产生、传播、接收。二、新课讲解(实物投影例题并讲解)1.声音的产生知识点: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学生理解发声与振动的关系。音频: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区别各种声音,随后问: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从材料、频率、振幅讨论。区别不同音叉发声的声波图形。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一。强调:转换法2.声音的传播PPT:图片宇航员在太空学生:真空不传声,强调:书本实验:科学推理法老师提问:传声的是什么?学生:介质复习介质的分类和声速知识点:以声波的形式,靠介质,传递能量和信息。真空不传声有趣的现象——回声强调:声音去了又回来,人耳能区别回升和原生的时间为0.1s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二。3.声音的接收为什么前面的老爷爷听不见声音?学生:耳朵有问题,接收不了复习:人耳接收频率:20-20000Hz接收不了:大于20000Hz为超声,小于20Hz为次声,他们都传递信息和能量能接收的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乐音:三要素与发出不同声音的因素有关,见思维导图噪声:从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减弱。学生做学习策略,知识梳理三。小结: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三个环节的不同因素,让我们能听到不同的声音。板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