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8.1力弹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初步建立力的概念,了解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通过实验得出弹性形变及弹力的概念以及物体形变大小与外力的大小的关系。(3)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4)知道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教学重点、难点】对力、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橡皮泥、气球、、钩码、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鸡蛋、弹弓等教学过程:观看视频: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提问:把大树连根拔起的是哪位好汉?你想到哪个成语来形容他?(力大无穷)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力”【活动一】力是什么?1、老师用臂力器展示一下“力”,调动起学生的活动热情,同时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力”。2、只有人才能对物体有力的作用吗?(钩码拉弹簧、课本压桌子……)3、我们一起来观察课本上的四幅图片推土机推土狗拉雪橇压路机压路面运动员举杠铃“推、拉、压、举”都要用到什么?(力)物理学中,我们把它们称为“作用”,同学间互相交流和思考:力是什么?4、为我们刚刚的精彩表现鼓鼓掌,鼓掌也要用到力,一只手能鼓掌吗?(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一个施力物体,一个受力物体)举例:手拉弹簧的力,施力物体是手,受力物体是弹簧学生完成学案中的发现1:(1)力是对的作用。(2)产生力的作用至少涉及个物体,一个叫_____物体,另外一个叫______物体。(3)运动员举杠铃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压路机压路面的力,施力物体是,受力物体是。【活动二】什么是弹力?将橡皮泥搓圆,一只手压气球,另一只手压橡皮泥,至某一位置不动(每个同学都做一下)1观察它们的形状是否有变化?(气球和橡皮泥都被压扁了)2把手稍微抬起一点,两只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气球向上推手,橡皮泥没有)3手完全离开,它们的形状又有什么变化?(气球恢复原状,橡皮泥还是扁的)1、物体形状的改变叫形变2、我们把像气球一样撤去外力还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大家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发生的是弹性形变?3、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产生的力叫弹力。压一压气球,拉一拉弹簧、弯一弯塑料直尺,再次感受一下弹力。完成学案中的发现2:(1)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的改变,叫做形变。(2)如果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不能)恢复原状,该物体所发生的形变叫弹性形变。(3)物体发生后,力图恢复原状而对另一个物体产生的力叫。【活动三】探究:弹簧形变与外力的关系做一做:用不同的力拉弹簧,观察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变化?(拉力越大,弹簧伸得越长)弹簧伸长的长度到底跟所受拉力有什么关系呢?1、看图思考:1如何计算弹簧伸长了多少?2如果我们要使这个拉力变成两倍,怎么做?注意点:刻度尺应竖直放置2、学生实验实验器材:铁架台、弹簧、刻度尺、钩码、实验步骤:(1)弹簧未挂钩码时,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值(2)分别在挂钩上挂一至四个钩码,读出每次指针所指的刻度值(3)计算出每次弹簧伸长的长度(4)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在坐标中描出图像如图装置:实验表格:钩码数01234…指针位置/cm弹簧伸长的长度/cm投影学生实验结果,有的能直接通过数据找到规律,不能通过数据找到规律的,可以通过图像发现规律3、分析讨论将指针每次所指的位置在白纸上做记号后,有什么发现?没有挂钩码时,拉力为0,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如果一个钩码的拉力是0.5N,标出1N、2N的位置3N的力,我们应将弹簧拉至什么位置呢?0.3N的力呢?这样我们就制作出了一个可以测出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把它叫做弹簧测力计用较大的力拉弹簧,弹簧被损坏,不能恢复原状,所以弹簧能承受的拉力是有一个限度的。结论:这就是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活动四】观察和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1、学生自主阅读信息快递信息快递一:弹力我们用字母F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N信息快递二:使用弹簧测力计,应注意以下几点:先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所测力的大小应在它的量程内。测量前,应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线上。若不在,应校正“0”点要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与受力方向一致。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1读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2测力前先要校“0”3学生到讲台前演示:竖直提木块的力;水平拉木块的力;沿斜面拉木块的力,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你知道1N的力是多大吗?用手托住两个鸡蛋。2、动动手:用弹簧测力计测出两个钩码的拉力有多大?估计抱起一个同学要用多大的力?3、了解生活中的测力计【活动五】用弹弓将纸团射出,引出弹性势能提示:不能将弹弓对着人射,会造成伤害。举例:生活中还有哪些事实说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课后实验:用橡皮筋、回形针、棉线、小瓶盖、牙膏盒、铁丝和刻度尺,做一个如图所示的橡皮筋测力计.想一想:怎样才能准确地标住它的刻度?.板书:(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测力计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牛顿(N)力弹力弹性形变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弹性势能施力受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列举生活中“力”的现象,引发学生对力的探究兴趣,由学生实验自主探究感受力,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得出力的概念,分析施力物体、受力物体。弹簧测力计教学中,通过对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探究,培养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用品的科学原理的情感,培养学生探索新器件的能力,本节课内容贴切学生生活,学生大多能顺利掌握,由于时间限制,对简易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没有深入探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没能得到升华,在第二课堂中,将引导学生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PAGE/NUMPAGE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