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表现:
19世纪前50年,英国人口从900万増加到1800万。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人口增长更为惊人,19世纪20年代人口约为1000万,到1914年人口已超过1亿。
人物扫描:
马尔萨斯
人口增长永远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增长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人类生存的极限时,社会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
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对当时英国人口快速增长的现象进行了研究。他在《人口原理》一书中提出:人口增长永远快于生产增长,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人口扩张到生活资料仅能维持生存的极限时,就会出现饥馑、战争和疾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在提醒人们要处理好人口增长的问题上,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他把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劳动群众的失业和贫困,都归咎于人口增长得过多,则是错误的。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材料:农业和工业生产率的大幅度增长,意味着在衣、食、住及其他生活必需品方面的生活资料的增长……即使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分供应……接种疫苗、隔离受传染的病人、保护供水、掌握有关抗菌的知识——所有这一切都使西北欧的死亡率从1800年至少每千人的30%降低到1914年每千人15%左右。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农业生产,专门从事工业和商业。以英国为例,19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经不足工业劳动力人数的1/5了。
妇女在工厂里做工
同时,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她们的社会角色发生了变化,这为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3、妇女地位提高
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爆发了规模巨大的妇女罢工斗争和示威游行,女工们提出反对资本家的剥削和压榨,争取自由,争取平等权利,男女平等,要求8小时工作制和增加工资。1910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第二次国际社会主义妇女代表会议。会上,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国际妇女书记处书记蔡特金女士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为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通过。从此,“3月8日”便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争取自由平等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节日。
3、大众化教育:
19世纪中期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19世纪初,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1802年,法国通过法律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学校。
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德国推行教育改革,建立教育体系
2)表现:
法国开设政府资助中等教育
1600年,在法国和苏格兰,每6个成年人中仅有一个略微识字,在英国每4个人有一个。到1800年,苏格兰90%以上成年人识字,法国有2/3的成年人识字,英国有一半多的人识字… …到1850年,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60%以上的成年人能够读书写字(如果不把妇女包括在内,百分比还要高)。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近代史编》
近代英国乡村学校
从1870年开始,英国、法国开始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近代法国课堂
城市化就是由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历史过程。
人口增加、城市扩大是其主要特点。人口增加、城市的扩大是其主要特点。
18世纪末伦敦
19世纪30年代伦敦
19世纪70年代伦敦
二、城市化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
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到19世纪后期,大部分英国人已经生活在城市中了。
相关史事:
1800年,英国伦敦有近100万人,是欧洲最大的城市。1851年伦敦的人口达到了236万。1801年,巴黎人口猛增到100万以上。1800年,维也纳人口约为25万,柏林人口约为17万;到1850年,维也纳的人口已经超过44万,柏林人口也增长到42万。
相关史事:
19世纪40年代的一份调查报告这样描述英国城镇的卫生状况:“在城镇的最热闹地区,也正是在商业中心区,堆满了从肉铺、厕所、垃圾箱和便池中倒 出来的垃圾和烂肉烂鱼等。 ”美国大域市处理污水的方式,也只是在半夜用马车将各个家庭的排泄物运出城外。城市人口増长太快,住房也就变得拥挤不堪,低救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更差。1850年的巴黎街道狭窄而幽暗,许多居民区都是名副其实的贫民窟。
19世纪中期,英国城市的街道狭窄而拥挤,卫生条件极差,孩子们在垃圾堆上玩耍.
开始时,城市通常缺乏统一的规划。城市的环境很差。
马拉的轨道公共客车
有轨电车等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19世纪中期以后,城市的环境开始得到改善,一些基础设施建立起了。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污染:
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贫富分化加剧。
工厂排放大量的废气和废水,严重污染了大气和河流,危害人们的健康。
材料研读:
“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英国)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认为“在这里,文明创造了自己的奇迹,而文明人则几乎又变成野蛮人。”
一方面,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工业化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大众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进程加快。
另一方面,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加快了殖民掠夺的步伐,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去了灾难。
工业革命后的穷人
英国纺织厂里的童工
材料:十九世纪工人生活条件极为恶劣,资本家要求工人一天至少工作12小时,甚至可以高达16小时。
在经济繁荣的公元1851年,英国有52%的工人家庭,就算全家劳动,全年无休,也只能勉强吃饱。就连「高工资」的技术劳工,其积蓄能在失业时维持一两个月就已经算是不错了。
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对不公平的社会现状越来越不满。
工业革命开始后不久,就有工人破坏机器以表达自己的愤怒。随着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机器时代的“享受”
相关史事:
19世纪后期,英国的有钱人以乘坐汽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尚。汽船在河中冒着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也使河水变得污浊不堪。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一、人口增长和大众教育
1、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口的迅速增长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3、妇女地位的提高
4、大众化教育
二、城市化
1、城市化
2、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三、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1、环境问题
2、贫富分化
本课小结
D
1、历史学家使用“城市化的浪潮”“教育的大众化”“人口数量的激增”等来描述19世纪后期( )
A.西欧封建社会的演变B.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C.欧洲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D.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巨变
课堂练习
2、观察下列图表,导致这一时期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外殖民战争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化及城市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