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经》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诗经》练习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诗经》二首练习题
一、字词书写
1.填空。
(1)《__________》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__________篇。这些诗歌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
那些冲破羁(_______)绊,或汪洋恣肆、或蕴藉风流的句子,道尽我们无法言说的情愫,早已悄(_______)然融入了我们的血脉,塑造着我们的容貌,淬炼着我们的思想,让我们在《诗经》中追寻民族的文化基因,拥抱那最美的诗和远方。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一个最符合语境的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1)如诗如画的“诗经里”小镇是西安人喜欢的休闲度假之处。小桥流水与精巧雅致的房屋(A.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C.相依相偎)_______,为在都市里穿梭已久的人们提供了远离喧嚣的静心之处。
(2)最要紧的是求之于科学实验,而不是求之于一二人的_______ (A.臆测B.推测C.臆断)。
二、选择题
4.下列关于《诗经》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五经”之一。
B.《诗经》中的诗可分为风、雅、颂三类。
C.《诗经》中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彷徨》。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关雎》和《蒹葭》是里面吟咏爱情的名篇,两首诗充分体现了《诗经》在创作手法上的特点,即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C.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宋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下了备受后人推崇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
D.赋、比、兴是《诗经》的重要表现手法,跟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风”指的是各地方的民歌;“雅”是祭祀乐歌;“颂”是宫廷乐歌。
6.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迅,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社戏》回忆了自己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是一篇经典的回忆性散文。
B.《回延安》是一首采用民歌体形式写成的激情澎湃的诗篇,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真情。
C.《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D.《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法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大雁归来》的作者是美国生态作家利奥波德。
7. 《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所有的笑,都是心神外散,而唯有微笑,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它之昕以神秘,是因为超越了表达,因为所有的表达都有可能是对这世界的误解,而唯有微笑不是.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它是最漫长的等待,当你也笑靥轻漾,便融入漫天花雨,和这个无解与无尽的世界一起绽放…
读语段,找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A.“《诗经》,是远古的一个最美的微笑”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诗经”比作“微笑”,生动形象地写出《诗经》丰富、神秘、美好的特点。
B.“是无限的给予和无限的敛藏”中“给”和“藏”都是多音字,在文中的读音分别是“jǐ”和“cáng”。
C.“它之所以美,是把无解与相知拉长了时间”中的“美”字共9笔,第5笔是“横”;“美”是象形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D.“心神外散”和“笑靥轻漾”两个短语结构一致,都是主谓短语。
三、课外阅读
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①,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②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③?”答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④。”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旨:意思。②曳著:拉到。③胡为乎泥中:为什么在泥水中。语见《诗经·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④薄言往愬,逢彼之怒:我要去诉说心中的怨苦,正遇到他大发雷霆。语见《诗经·柏舟》:“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薄言,发语词。愬:诉说。
8.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郑玄家奴婢皆读书/皆若空游无所依 B.尝使一婢/吾尝求古仁人之心
C.不称旨/交口称赞 D.复有一婢来/复前行,欲穷其林
9.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将 挞 之 方 自 陈 说 玄 怒 使 人 曳著 泥 中
10.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意思是,不学《诗经》,连说话也不会。选文是如何体现孔子这句话的?
四、填空题
11.文学常识积累。
(1)《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汇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间的诗歌_______篇,因此又叫《_____________》。
(2)《诗经》是“五经”之一,其他四经分别是《尚书》《礼记》《周易》《_____________》在七年级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四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庸》。
(3)《诗经》有“诗六义”。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三类,《关雎》和《蒹葭》在三类中属于_____________这一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12.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和梓树,后人用“桑梓”指家乡、例如:“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______)
②《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六部分。(_______)
五、句子默写
13.请在下列各小标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①__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东晋__________《桃花源记》
②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
③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诗经》
④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诗经》
⑤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诗经》
⑥优哉游哉, _________。《诗经》
⑦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14.默写。
(1)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__,辗转反侧。(《诗经·关雎》)
(2)溯洄从之,__________,溯游从之,__________。(《诗经·蒹葭》)
(3)坐观垂钓者,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诗经·式微》中,反复咏叹“__________,__________”。并通过质问式的回答表达控诉,不言怨而怨自深。
(5)《诗经·子衿》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和思念。
(6)《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运用流传久远,在贺敬之的《回延安》中也有运用了比兴手法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诗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求之不得,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左右采之。
(4)___________________,君子好逑。
(5)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6)______________,道阻且长。
(7)__________________,在水一方。
(8)式微,式微!胡不归?______________,胡为乎泥中?(《诗经·邶风》)
(9)___________,悠悠我心,纵我不往,__________?(《诗经·郑风》)
六、诗歌鉴赏
16.《诗经》是文学的典范,语言的宝库。许多常用的成语就出自《诗经》。请从下列《诗经》名句中各提炼出一个成语,填在括号中。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_______)
(2)“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_______)
(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周南·桃夭》(_______)
(4)“它山之石,可以为错。”——《诗经·小雅·鹤鸣》(_______)
(5)“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诗经·郑风·将仲子》(_______)
(6)“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诗经·豳风·鸱鸮》(_______)
17.阅读《关雎》,完成下列小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请结合《关雎》具体诗句,说说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2)《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请结合《关雎》中的诗句,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阅读《蒹葭》完成后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18.发挥想象,用亮丽的语言描绘"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所展现的画面。
19.重章叠唱是诗经的经典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20.诗经?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1)诗中的“式微”是什么意思?
(2)这首诗运用何种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古诗阅读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①,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选自《诗经·郑风》)
[注释]①挑(tāo)兮达(tà)兮:独自徘徊的样子。
21.诗歌前两章采用_______的形式,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
22.“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是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请从修辞的角度对这两句诗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桃 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③。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 ①归:出嫁。②(fén):草木果实累累的样子。③蓁(zhēn)蓁:叶子茂盛的样子。
23.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____________的形式。
24.请从比、兴手法的角度赏析全诗。
25.“桃之夭夭”四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阅读《国风·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国风·魏风·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①,莫我肯顾。逝②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③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①贯,借作“宦”,侍奉。女:一作“汝”。②逝:通“誓”。③爰:乃,于是。
26.下列诗句与本诗表达的情感最接近的一句是( )
A.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B.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C.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D.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7.说说你对“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中“逝”字的理解。
28.这首诗采用了“比”的表现手法,请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 (1)诗经 305 风 雅 颂 (2)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注意“窈窕、逑”字书写不要出现错误。
2.jī qiǎo
【详解】
正确识记“羁”读作“jī”;“悄”是一个多音字,“悄然”中,应该读作三声,“静悄悄”中,读一声。
3.相映成趣 臆测
【详解】
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相映成趣: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相依相偎:两个人彼此照顾相互搀扶一起生活。“小桥流水与精巧雅致的房屋”和“相映成趣”搭配。臆测:主观地推测、猜测、凭想象揣测。推测:根据已知的测度未知的。臆断:主观判断。“最要紧的是求之于科学实验,而不是求之于一二人的”与“臆测”搭配。
4.D
【详解】
D.有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离骚》才是我国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故选D。
5.B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A. 《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B.正确;C. 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D. “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6.B
【详解】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这篇小说是以作者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为依据,用第一人称写的,不是回忆性散文,错误;
C.《诗经》在内容上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错误;
D.《恐龙无处不有》的作者是美国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不是法国,错误;
故选B。
7.C
【解析】
试题分析:C第5笔是“竖”,“美”是会意字,从羊从大,古人以羊为主要副食品,肥壮的羊吃起来味很美,所以其本义为“味美”。
8.C
9.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10.在文中,被斥责的婢女回答时引用了《诗经·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表现自己的冤屈,由此句来体现孔子的话。
【解析】
8.A.都是“全,都”;
B.都是“曾经”;
C. 称心/称赞;
D.都是“又,再”;
故选C。
9.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孔子话的意思不学《诗经》,连说话也不会。就是多学习《诗经》,才能在说话的时候,恰当地运用。文中一个婢女用《诗经·邶风·式微》中的句子“胡为乎泥中?”来问,被斥责的婢女回答时引用了《诗经·柏舟》中的“薄言往槊,逢彼之怒”来表现自己的冤屈,体现孔子说的学习《诗经》的重要性。
【点睛】
参考译文
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为什么会在泥水中”她回答说:“我要去诉说心中的怨苦,正遇到他大发雷霆。”
11.305 诗三百 春秋 论语 孟子 大学 风 雅 颂 风
【详解】
(1)本题考查对文本常识的把握。在课下学习时,一定要牢记。并会默写,不可出现错别字。《诗经》是我国第百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又叫《诗三百》。《诗经》共分风(度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诗经》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专社会面貌。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属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本题考查对文本常识的把握。在课下学习时,一定要牢记。并会默写,不可出现错别字。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所谓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经典的合称。
(3)《诗经》有“诗六义”。“六义”中的风、雅、颂是诗的分类,或者说是按乐调分类;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风”都是各地民间传唱的歌谣,“雅”是贵族间流传的,“颂”是祭祀用的。《关雎》和《蒹葭》属于风。
12.①√ ②×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能力。根据所学的知识,逐项进行分析即可。①正确。②句表述错误,诗经在内容上分为《 风》、《 雅》、《 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13.①黄发垂髫 陶渊明 ②关关雎鸠 ③君子好逑 ④宛在水中央 ⑤白露未晞 ⑥辗转反侧 ⑦阡陌交通 ⑧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
【解析】
【详解】
默写时,要注意垂、髫、雎、鸠、辗、逑、晞、阡、陌、衿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
14.(1)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2)示例:道阻且长 宛在水中央 (3)徒有羡鱼情 (4)式微式微 胡不归 (5)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6)示例: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解析】
【详解】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寤寐”“宛”“羡”等字词的书写。
15.关关雎鸠 寤寐思服 参差荇菜 窈窕淑女 白露未晞 溯洄从之 所谓伊人 微君之躬 青青子衿 子宁不嗣音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重点字词:“雎鸠”“寤寐”“荇”“窈窕”“晞”“衿”“嗣”。
16. (1)投桃报李 (2)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3)逃之夭夭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5)人言可畏 (6)未雨绸缪
【解析】试题分析: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注意对成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并要善于从诗句中提取出成语。如“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可提取“投桃报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可提取“逃之夭夭”等。
17.1)答案示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表现出君子眼中淑女采荇菜时的活泼可爱与勤劳能干,表达出君子对其纯洁的爱慕之心,体现出《诗经》思想纯正的特点。 (2)答案示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三句体现了《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展现了君子对淑女从追求到交往再到成婚的完整过程,表达了君子追求淑女执着的心,形成了回环往复、韵律和谐、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解析】
【详解】
(1)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一句的意思是: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无不出自真情”。也就是说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出自真情之自然流露而有这些作品的。可结合《关雎》具体诗句说明这个道理即可。如中间八句写思念:男子对姑娘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在他眼前出现的是这位美丽姑娘采摘荇菜时“左右流之”的苗条、优美的身姿,使他夜不能寐;然而,大约这只是一厢情愿,他只有独自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天明。这一章既有直接的心理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又有动作描写“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的深深的思念之情。体现出《诗经》“思无邪”的特点。
(2)简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首诗就采取了重章叠唱的手法,每一章都有些句子重复咏唱。这体现了《诗经》语言的一个特色。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诗的每一章,都用起兴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象与人物的内心情感和谐地融会起来,景中含情,情中蕴景。一定要结合《关雎》中的具体诗句分析。
18.金秋之季,拂晓之时,芦花泛白,清露为霜,瑟瑟秋风,苇丛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烟波万顷,一位美丽的女子好像在水一方。
19.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
18.此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此题作答时要抓住“苍苍”“白露”等意象,语言要流畅。
19.本题是对重章叠唱这样写作手法的考查。重章叠句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指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0.(1)天黑了。
(2)用反复和设问的修辞手法,形成重章叠句,营造了特别的氛围,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意对即可)
【详解】
(1)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式微,式微,胡不归”意思是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式微”的意思就是天黑了,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给读者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从全诗看,“式微,式微,胡不归”,并不是有疑而问,而是胸中早有定见的故意设问。诗人遭受统治者的压迫,夜以继日地在野外干活,有家不能回,苦不堪言,自然要倾吐心中的牢骚不平,采用这种虽无疑而故作有疑的设问形式,使诗篇显得宛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人以思,所谓不言怨而怨自深矣。还用到了反复的修辞手法,重章换字, 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体现了《诗经》精巧凝练的语言,兼有长短的句式,节奏感强。
21.重章叠句(重章复沓)
22.这里运用夸张修辞手法,写出了女主人公与恋人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从而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之切。
【解析】
2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辨析。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即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情达意的方法。从“青青子衿,悠悠我心”“青青子佩,悠悠我思”和“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可知,诗歌前两章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
22.本题考查了对诗歌语句的赏析能力。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意思是:一天不见你的面啊,好像有三月那样长!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恋人的思念与牵挂。
23.重章叠句
24.以“桃之夭夭”起兴,通过铺垫和渲染,热烈而真挚地表达了对新娘的赞美和祝福;以桃设比,通过对桃花、桃实、桃叶的描写,在赞美新娘美丽贤淑的同时,从不同的角度祝福新娘婚后夫妻和睦、子孙繁衍、家族兴旺。联想巧妙,形象鲜明,意趣盎然。
25.以此作比,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丽;以此起兴,渲染了一种喜气洋洋的气氛。
【解析】
23.诗歌每章开头都以“桃之夭夭”开始,中间“之子于归”句子重复出现,这是重章叠句的写法,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
24.本题考查学生对比兴手法的理解运用能力。这是一首贺婚诗。诗的三章都以桃树起兴,以嫩红的桃花、硕大的桃实、密绿成荫的桃叶比喻新娘的美丽容貌、多子多福,婚后家族的人丁兴旺,表达了对女子新婚之喜的美好祝福。
2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能力。首先,要正确判断诗句所用的手法。此句为写景,在诗歌中,尤其是在《诗经》中就要考虑是否是起兴。在对“赋”“比”“兴”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准确分析其表达效果。
26.B
27.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为挣脱压迫和剥削,决计采取反抗斗争的坚定决心。
28.以硕鼠的贪得无厌比喻统治者的苛捐杂税(“重敛”),寄寓了百姓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情感。
【解析】
2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国风·魏风·硕鼠》是一首古今公认的控诉剥削者的诗歌。“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出自《国风·邶风·式微》,意思是: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表达的也是对统治者的控诉。故答案为B。
27.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的赏析。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诗句“逝将去女,适彼乐土”的意思是:发誓定要摆脱你,去那乐土有幸福。“逝”通“誓”,“逝”这个词语的使用,表现了诗人为反抗压迫和剥削采取坚决反抗的坚定决心。据此理解作答。
28.试题分析:考查对写作手法的理解。“比兴”是古代诗歌的常用技巧。“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通俗地讲,“比”就是比喻,是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这首诗就是用“硕鼠的贪得无厌”来喻“统治者的苛捐杂税”,表达当时的百姓反对剥削,向往乐土的思想情感。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