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8科9个)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8科9个)

资源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生物)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选题(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下列性状中,属数量性状的是( )
A.人的游离和附着耳垂 B.豌豆的花色 C.人的高矮 D.狗毛的直曲
2、下列不是人体胰岛B细胞内DNA控制合成的物质是( )
A.氨基酸 B.mRNA C.胰岛素 D.tRNA
3、下列生化反应不是在叶肉细胞细胞质中的某种基质中进行的是( )
A.糖酵解 B.丙酮酸的分解
C.CO2的固定 D.组蛋白与DNA结合
4、在人体内,下面哪一组物质不可能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呼吸氧化酶和抗体
C.生长激素和RNA聚合酶 D.ATP和神经递质
5、用小麦幼苗根观察植物细胞的分化,除观察全段根尖外,下列哪一段也能说明( ) A.根冠 B.生长点 C.伸长区 D.根毛区
6、下列属于哺乳动物和人体“内环境”的是( )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7、在一块含有淀粉的琼脂块的四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如图所示。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小时后,用碘液滴在琼脂块上,可见其上面呈蓝色的斑块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9、人体内氢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如右图所示,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中,水中的H只来自于─NH2
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
C.M物质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
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于线粒体中
10、图示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时间内吸收K+与某些条件之间的关系。
假定其他条件均为理想状态。图的横坐标条件最可能的是( )
A.载体数量 B.氧气浓度 C.光照条件 D.温度变化
11、假设有一段mRNA上有60个碱基,其中A有15个,G有25个,那么转录该mRNA的DNA分子区段中,“C+T”的个数以及该mRNA翻译成的蛋白质所需氨基酸的个数分别是( )
A.40、30 B.60、30 C.60、20 D.80、40
13、生物学能有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离不开众多科学家倾其一生孜孜不倦的研究。下面提及的科学家实验中有精心设置对照实验的是( )
①达尔文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②鲁宾和卡门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③赫尔希和蔡斯证明了在噬菌体中DNA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④艾弗里证明了促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的物质是DNA
⑤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
14、下列前项是实验试剂,中项是其作用,后项是实验应用,叙述错误的是( )
A.龙胆紫溶液、细胞核染色、观察染色体
B.秋水仙素、多倍体形成、获得植物新品种
C.石油醚、溶解叶绿体色素、分离色素
D.甲基绿、DNA染色、鉴定原核和真核细胞
15、右图为细胞周期中部分细胞核的变化示意图,此过程( )
A.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末期,核膜再度合成
B.发生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染色质复制
C.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前期,核膜逐渐解体
D.发生在细胞分裂期的中期,染色体螺旋变粗
A. 甲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B.甲可以导致丁或戊两种情形的形成
C. 乙可以导致戊的形成 D.乙可以导致丙的形成
17、细胞内的下列结构包被着单层磷脂分子的是( )
A.神经元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 B.乳糜微粒中的甘油三酯
C.根尖分生区细胞染色体中的DNA D.胰腺腺泡细胞内的核糖体
18、依据下图,下列关于DNA分子片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限制性内切酶、解旋酶可分别作用于①、③部位
B.②处的碱基缺失将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C.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
中含15N的DNA占3/4
D.该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碱基种类和(A+ G):(T +C)
的比例上
19、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图中哪个过程? ( )
A.① B.② C.③ D.④
20、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
源区(Ⅱ)和非同源区(I、Ⅲ)(如右图)。由此可以推测( )
A.Ⅱ片段上有控制男性性别决定的基因
B.Ⅱ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不等于女性
C.Ⅲ片段上某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者全为男性
D.I片段上某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21、如果一个健康人受到惊吓后的收缩压>140mmHg,可以通过神经调节恢复正常。在下列的反射弧中,②应该是( )
① ②
主动脉和颈动脉壁上压力感受器→心血管中枢→心脏、血管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感觉神经 D.植物性神经
22、 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 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
B 乳腺细胞分泌乳汁
C 转基因大肠杆菌分泌胰岛素
D 杂交瘤细胞分泌单克隆抗体
23、蛋白质、脂肪和糖类是人体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植物性食物含有人体齐全的必需氨基酸
B.脂肪的热量值高于糖类和蛋白质,因而脂肪是人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C.胰岛素缺乏时,可能出现高血脂
D.马拉松运动员肌肉细胞所需能量的来源主要为糖类的有氧呼吸
24、关于心血管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多基因遗传病 ②性状主要由复等位基因控制
③肝脏过剩的甘油三酯以LDL形式运输至血液
④肝脏过剩的甘油三酯以VLDL形式运输至血液
⑤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26、1个葡萄糖分子有氧呼吸释放能量为m,其中40%用于ADP转化为ATP,若1个高能磷酸键所含能量为n,则1个葡萄糖分子在有氧呼吸中产生ATP分子数为( )
A.2n/5m B.2m/5n C.n/5m D.m/5n
27、下图为细胞中多个聚合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a为mRNA,b、c、d、e为DNA
②最终合成的b、c、d、e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③合成a的场所在细胞核,f代表核糖体
④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28、某植物光合作用最适温度为25℃,呼吸作用最适温度为30℃。下图为植物处于25℃环境中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将温度由25℃提高到30℃ 时,a点下移,d点上移
C.c点表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影响已经达到饱和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29、如右图所示,甲图表示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的照射,乙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如果甲图中b处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a 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是( )
A.mC.ni
30、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不同性别果蝇的染色体及相关基因。甲、乙两果蝇交配,子代中双显性个体占65%,则BV之间的交换值为( )
A.10% B.20% C.40% D.17.5%
二、综合题(共90分)
(一)(11分)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放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是一种对环境做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不同的信号分子必须与相应的受体(化学本质多为糖蛋白)特异性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图一是雌激素(固醇类物质)与相应受体结合示意图,图二是生长素与相应受体结合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31、图一、图二的受体所处的位置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其最终均通过影响细胞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过程而起调节细胞功能的作用。
32、图一雌激素进入细胞的转运方式是_____________。图二中所示的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细胞器)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以_____________的转运方式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而使细胞生长,可见,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_____________。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细胞器)为细胞壁添加了新的成分。
33、图_________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识别功能。
34、_____________酶催化mRNA的合成,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二)(11分)人体是一个平衡系统,人体平衡的维持有赖于多方面的调节与控制。下图所示下丘脑对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调节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中英文字母表示激素,甲、乙、丙、丁表示内分泌腺,数字表示部分生理活动,其中,激素C的分泌受H的调控影响。虚线部分表示神经调控。)
35、在正常情况下,餐后血糖浓度升高,
图中 (用字母表示)分泌增加,
使血糖浓度降低。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
图中除下丘脑之外,还有( )
内分泌腺活动加强,促使血糖含量升高。
(多选)
A.甲 B.乙 C.丙 D.丁
36、突然处在非常危险环境时,人体能通过图中生理过程 (填数字)促使相关内分泌腺分泌激素,使血糖浓度快速上升。由此可以看出人体对血糖浓度的调节属于
调节。
37、从图中的调控关系看,E可以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图中②③过程表示了人体以 方式调节体温,这种方式在人体处于 环境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39、环境骤热时,写出人体体温调节的反射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时,如果人体没有及时补充水分,血浆渗透压将变 。写出此时人体调节水平衡的过程:

(三)(9分)右图是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示意图。
40、图中显示的吞噬细胞、B或T细胞分别是机体的第__________、__________道免疫防线。后者是__________(特异/非特异)性免疫。
41、在正常小鼠的皮肤和粘膜表面一般有一定数量的细菌生活,称其为__________。它的存在,往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42、 曲线②如果是B细胞缺陷小鼠,则它不能产生__________,但能通过__________起免疫作用。
43、大多数抗原要经过吞噬细胞处理,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而发挥其免疫作用。曲线__________说明有的抗原不经过这种呈递,机体可以发挥其免疫作用。
44、 时间t时,三种小鼠的病原体数量E>F>G,你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
(四)(10分)细胞工程是在细胞水平上,以细胞生物学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现代工程技术手段以及其他学科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研究、开发和利用细胞的现代生物技术。下列甲、乙、丙是细胞工程的图例,请据图回答:
45、过程①、②的实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 46、要将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培养成完整的植株,必需的条件是离体,并接种在人工培养基上。人工培养基除了营养物质外,还需___________诱导,并需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一定光照和___________条件下进行。
48、 培育植物体(B)的过程乙称为___________。过程③的细胞分裂方式为___________,过程③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有的植物花粉离体培养形成的植株是可育的,如___________。
49、 过程④的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它的优势在于,能突破自然界的___________而得到远缘杂交细胞。
49、图丙中光反应发生[ ] 中,在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是 。
50、图丁中曲线的意义是: 。
51、如图甲所示,如果适当缩短光源与实验装置的距离,则单位时间内黑藻放出的气泡数量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52、黑藻的叶肉细胞处于丙图状态时,对应图丁曲线中 。
53、如果A点时CO2释放量为a mo1/m2·s,C点时的CO2吸收量为b mo1/m2·s,则在C点时O2的产生量为 mo1/m2·s。
54、将黑藻放在特定实验装置内,研究温度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影响(其余的实验条件都是理想的),实验以CO2的吸收量与释放量为指标。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若在昼夜不停的光照下,则该植物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 ,在35℃时,该植物每小时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为 。(用CO2吸收量表示)
(2)每天交替进行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温度保持在30℃的条件下,该植物 (能,否)生长。
(3)根据表中数据,在答卷纸上的坐标图中绘出光合作用消耗CO2的总量与温度之间关系的曲线。
(六)(12分)下图一为含有目的基因的DNA(外源DNA),图二为某质粒,表中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用图中的外源DNA与质粒构建重组质粒。
限制酶 BamHⅠ SmaⅠ EcoRⅠ Hind Ⅲ
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
请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回答:
55、外源DNA、质粒分别有_______、_______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56、DNA分子的一条多核苷酸链中,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以_________和_________
相连。用SmaⅠ限制酶切割外源DNA,切开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
间相连的键。
57、如果用SmaⅠ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来重组质粒,其结果是_____________。
58、如果使用EcoRⅠ酶切割外源DNA和质粒,将目的基因片段与切割后的质粒混
合,加入_________酶,获得的环状DNA可能有哪几种情况?______________。
59、如果使用BamHⅠ和Hind Ⅲ两种限制酶同时处理外源DNA和质粒,比用EcoR
Ⅰ酶切割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0、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中,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_______进行鉴别和筛选含有
___________的细胞。
(七)(6分)以下列两种基因型的某种植物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
61、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在 时期对母本用人工方法去除雄蕊。
62、H1、H2、h基因控制该植物叶柄的不同形态,H1、H2之间表现共显性关系,H1、H2都对h为完全显性。它们的杂交子一代中,出现与叶柄形态相关的表现型种类最多可能有
种。
63、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A、R、E,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a、r、e;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的越多,红颜色越深,隐形类型为白色。若杂交子一代自交,则子二代花色的表现型种类是 种;基因型为AaEeRr的几率是 。
64、基因T、t分别控制该植物果实的圆形性状和椭圆形性状;G、g分别控制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若基因T与G(t与g)之间的交换值为20%,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中,表现型为叶缘尖锐同时果实呈椭圆形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这种表现型出现的几率是 。
(八)(11分)红细胞表面仅含A抗原的为A型血,仅含B抗原的为B型血,同时含A、B抗原的为AB型血,O型血红细胞则不含这两种抗原,但通常含有可以形成A、B抗原的物质H(无H者也被视为O型血。上述抗原的形成由两对基因控制,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基因H编码的酶能促使前体物质转变为物质H,但它的等位基因h则不能编码这种酶;基因IA编码的酶能促使H转变为A抗原,基因IB编码的酶能促使H转变为B抗原,但它们的等位基因i则不能编码这两种酶。A抗原、B抗原以及与它们的前体物质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65.图中X、Y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66.基因i变成基因IA或IB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该现象发生
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_______________。
67.表现为B型血的人,其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68.一个A型血男子与一个O型血女子结婚后生下的一个孩子为AB型血,且已知
该夫妇所生孩子的血型只可能是AB型血,则孩子、父、母的基因型依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孩子与其基因型相
同的配偶结婚,生育AB型、A型、B型、O型血的孩子的概率之比是__________。
69.经过数年研究,已成功实现了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
将B型血的__________切去,可以实现B型血向O型血的转变。研究发现海南
咖啡豆和大豆的α-半乳糖苷酶可以作为改造血型的工具酶。B型血的人常饮咖
啡或吃大豆制品,血型会发生改变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
70.要大量获得α-半乳糖苷酶可以利用_______________生物学技术。
(九)(10分)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分解→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如果向含有纤维素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时,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呈现红色,如果纤维素被降解,则培养基表面会形成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71、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
①最好选择 环境采集土样。
②配置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倒过来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
③以下是两种培养基配方:
A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2HP04 MgS04.7H20 纤维素酶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g 2.1g 0.2g 1g 10.0g 1.0g 15.og
B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N03 Na2HP04.7H20 MgS04.7H20 KCl 纤维素粉 酵母膏 水解酪素
0.9g lg 1.2g 0.5g 0.5g 5g 0.5g 0.5g
如果要分离提纯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应选择 (填编号) 培养基配方,从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 培养基。
④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72、进行工业化酶解时,为了使纤维素酶能反复使用,可以采用酶固定化技术,其具体方法包括如下图所示的三种,则①表示 、②表示 、③表示载体结合法。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高三生命科学月考(三)答案
二、综合题
(一)(11分)31.图一受体位于细胞内,图二受体位于细胞膜上 转录 翻译
32.被动运输 “激素-受体”复合物(“生长素-受体”复合物) 内质网
主动运输 伸长生长 高尔基体 33.二 34.RNA聚合
(二)(11分)35. B (A、B、C ) 36. ⑥ 神经-激素
37、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或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38. 代谢 寒冷 39._温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皮肤血管、汗腺 高 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促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同时渴觉中枢兴奋,引起口渴,主动饮水,增加机体含水量 (2分)
(三)(9分)40、二 三 特异 41、正常菌群 对病原菌拮抗(抑制)
42、抗体 致敏T细胞释放淋巴因子杀死抗原细胞或致抗原细胞裂解死亡 43、②
44、吞噬细胞是机体的第二道防线,病原体进入机体后首先是吞噬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病原体数量快速上升。B或T细胞是第三道防线,B或T细胞缺陷小鼠有其中一种免疫细胞与吞噬细胞共同发挥作用,因此,病原体数量较吞噬细胞缺陷小鼠低。正常小鼠的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病原体量最低。
(五)(10分) 49、[a]类囊体 光能→NADPH、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50、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光饱合点(超过一定范围)后,光合速率不再增大 51、增加  52、B点以后  53、 a+b
54、(1)25℃ 6.5mg/h (2)能
(3)如图
(六)(12分)55. 2、0 56.磷酸 脱氧核糖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57.目的基因与抗性基因被破坏 58.DNA连接
原质粒切割的粘性末端重新连接;目的基因的粘性末端连接而成环状;
目的基因与切割质粒形成 重组质粒 59.避免切割的外源DNA、质粒
的粘性末端自身环化 60.抗生素 重组质粒(目的基因)
(七)(6分) 61. 花未成熟 62. 3 63. 7 1/8
64. tG//tG 和 tG//tg 9%
(九)(10分)71、①纤维素含量丰富的土壤 ② 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 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 ③ B 选择 ④涂布平板 透明圈 72、包埋法 交联法
图一
图二
雌激素




t



E
F
G
图一
图二

GGATCC
CCTAGG

CCCGGG
GGGCCC




GAATTC
CTTAAG


AAGCTT
TTCGAA
前体物质
物质H
A抗原
B抗原
←X←Y
IA基因→酶A
酶B←IB基因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语文)
注意:1.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均做在答题卷上,否则不予计分。
一、阅读(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①有个孩子问,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都是木结构,而欧洲人却用石头造屋
②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当然不是中国人不会使用石头,也不是石材匮乏的缘故,从宫殿台基、栏杆到乡间的石板路、石拱桥,华夏大地上到处都能找到关于石头的记忆。反过来想,欧洲建筑以石头为主,也并非表示人家不懂木作手艺,更不是他们那片土地上缺少木材。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维特鲁威就在《建筑十种》中,记述了木材的采伐和加工。
③有一种解释是人类最初将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是受制于技术条件,因为在金属工具的雏形阶段,处理木材相对显得容易……这种说法显然是把石头建筑的出现推置于木建筑之后,也就是说欧洲的建筑文明应该晚于中国。可是,想想那些希腊神庙(更不用说埃及金字塔),有关“最初”的自豪感不免令人生疑,其实这上边很难认定孰先孰后。
④问题抑或在于不同的人居理念 还真有那么一说。有人正是从木材的温润质感与石头冷冰冰中看出了不同的生活意趣。有人不惮其烦地论证木结构建筑如何暗合农耕文化的田园诗意,好像石头城堡只能充作吸血鬼骑士的文化符号。还有人把中国建筑匀称流畅的线条视如天地人的和谐之境,而把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的西方建筑看作是一味张扬等等。
⑤建筑史著作里经常充满了诸如此类似是而非的说法,前卫学者喜欢将传统文化与时尚趣味一锅乱炖,而这本身也成了一种时尚。难道人们真是为了观念而栖居 如果要打捞旧日的诗意,也该听听“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诗·小雅·斯干》)的歌吟,筑版夯土的农民工绝不会想着“回归自然”什么的,造屋正是为了避除风雨虫鼠之害,何曾成了风雅之赏 可是,真的没有主观因素吗
⑥中国建筑为什么不用石头用木头,大人告诉那孩子,那是为了赶时间,不像你吃饭作业都磨磨蹭蹭。用石头造房子太慢,在古代光是石料加工和运输就是旷日持久的劳役。罗马彼得大教堂造了整整一百年,巴黎圣母院造了一百八十多年,而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前后耗时竟达六百年之久。神是永恒的,不妨天长地久耗下去。可是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尤其是中国的皇帝和官员们。中国历史上每一次改朝换代都是一番大兴土木,嵯峨相接的宫殿一转眼就起来了,实在是靠了木结构的施工便利。换作西方人凿石垒堡的搞法,怕是皇帝等到死也住不进宫里。对了,皇帝死后的寝宫倒是万古永恒的石头建筑,他们大多即位之初就开始修造自己的陵墓,那档子破事可以搞上几十年。
⑦所以,开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诏营建新都。宇文恺奉诏,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就建成了大兴城(长安)。而明代永乐皇帝迁都北京,营造宫殿只用了四年光景(精雕细刻的紫禁城也只用了十几年)。当然,造得快也毁得快。并不都是“楚人一炬”,戍卒未叫人心早已浮动。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重新洗牌的机缘,天变不足畏,风水轮流转,别说生不逢时没人给你机会。中国人以生命的尺度调谐做事情的节奏,并不是发觉落后于西人之后,才有了“大跃进”的思维。现在不也有把刚盖了十年十几年的大楼都炸了的事么
⑧“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所以留不下城堞和穹顶,留下了一堆沉痛的文字。
1.(2分)第②段中“记忆”的含义是 。
2.(4分)对本文理解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
A.对于木结构建筑暗合农耕文化田园诗意的说法,作者给予了充分肯定。
B.作者认为中国建筑线条匀称流畅,但不如西方建筑注重体积感和立面装饰。
C.第⑤段画线句中的“时尚”指将传统文化与当下趣味糅合在一起的时髦做法。
D.中国古代木建筑难以保存,原因在于频繁战争的破坏和木质材料的自身特点。
E.统治者的急功近利不仅使宫殿建筑难以久存,也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P.文末引用“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强调了要提升生命价值的主旨。
3.(4分)对文章开头孩子的疑问,作者之所以认为“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不是因为建筑材料、 、 方面的问题,而是因为 。
4.(2分)第⑥段列举罗马彼得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和科隆大教堂建造过程的耗费时日,意在表达 。
5.(4分)请联系高中语文教材中相关课文,谈谈你对文章结尾处“所以留不下城堞和穹顶,留下了一堆沉痛的文字”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1题。(22分)
世界上最荒凉的动物园
苏 童
灰场动物园离我家很近,我开始去那儿临摹动物时,它作为一个动物园已经是徒有虚名了。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几棵半枯的老树下陈列的不是动物,而是空荡荡的兽笼,几乎所有的兽笼都已锈蚀或残破,动物园剩下的居民只有一群锦鸡、一头麋鹿和两只猴子,仅此而已。
两只幸存的猴子,一老一小,小猴子有时会突然跳到老猴子背上,每逢这时,老猴子就伸出长臂在小猴子肮脏的皮毛上搔几下,我猜它们是一对父子。值得一说的是,那只老棕猴的眼睛其中一只是瞎的。这么一只独眼猴使我的写生遇到了难题,我不知道怎么画那只瞎了的猴眼。犹豫了很久,我还是把那只猴眼的位置空在纸上了。
我的绘画老师批评了我的动物写生,他认为我画的两只猴子死板僵硬。他指着我画的那只老猴子问:“怎么就画了一只眼睛 还有一只眼睛呢 ”我说:“还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我画不出来。”
绘画老师的浓眉扬了起来:“你说那是只独眼猴子 ”他拍着大腿道,“那不是最好的写生素材吗 你一定要画出另一只眼睛,你总是抓不住动物的神韵,再去画那只独眼猴子,把另一只眼睛也画出来,画好它,猴子的神韵也许一下就出来啦。”
大概是我愚笨的原因,我始终不知老师嘴里的神韵为何物。但我还是决心去捕捉猴子的神韵,于是一个星期以后我又去了灰场动物园。
就在那天,我与学校的生物教师不期而遇。他说:“没想到你在这儿画画,我在这儿还是第一次碰到熟人呢。”我问他来这儿干什么,他有点神秘地笑了,说:“来看动物啊,你知道我对动物最感兴趣。”我说看动物应该去市动物园,那儿才是真正看动物的地方。生物教师摇了摇头,手指着饲养员的红砖小屋说:“我跟老张是老熟人了,我常上这儿来,跟他谈点事情。”
生物教师说:“你看见那老猴子的瞎眼了吧 那是五年前给一个醉鬼用铁条捅的,他一只手拿香蕉,另一只手藏在背后拿着那根铁条。世上总有这种人,他们不爱动物,不爱也没什么,可他们对动物竟然如此残暴。”
生物教师还说:“我爱动物,我爱一切动物,即使是那只瞎了一只眼睛的独眼猴,当然独眼总是个遗憾,假如它在我手里,我会让它变得漂亮一些完美一些。”
我与生物教师本来仅仅是点头之交,自从有了灰场动物园的那次邂逅,我们之间的关系一下子就亲密了许多。生物教师热情地邀请我去参观他的标本展览室,我就跟着他去了位于校办厂区域内的那间小屋。
一进去我首先就看见了一只美丽的锦鸡。它被固定在一根树桩上,很明显它已经被开膛破肚,完成了防腐处理,我看见锦鸡栩栩如生,但它的羽毛上还沾着血与药液的疤迹。“其实我的鸟类标本不少了。”生物教师把锦鸡标本移到猫头鹰和驼鸟之间,他淡淡地说,“我现在最想做的是灵长类动物标本。”
我并没有在意生物教师的话,应该说我很不适应那间小屋的气氛,我觉得许多鸟许多猫还有许多我未见过的动物一齐瞪大眼睛盯着我。由于它们的静态和屋里的光线,每个动物看上去都异常安详舒适,但是我闻到空气中有一股难能描述的酸腥味,它使我难以坚持看完小屋里陈列的每一种标本。当我找了个理由匆匆退出小屋时,生物教师仍然深情地望着他的标本,我听见他在里面喃喃自语:“真奇怪,他们为什么不爱动物呢 ”
我第二次在灰场动物园遇见生物教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那天下着潆潆细雨,我发现猴房里的棕猴父子在雨天里表现出一种惊人的亲情。小猴子被老猴子掖在怀里躲雨,当浑身湿透的老猴子把手放在前额观望天空中的雨丝时,我忽然觉得它惟一的眼睛里积满了某种忧患,我怀着激情画下了它抬头观雨的神态。也就在这时,我听见从饲养员的屋子里传来两个男人争吵的声音,争吵声忽高忽低的,我听不清具体内容,但我听出另外一个人就是我们学校的生物教师。
那场越下越大的雨中断了我的写生计划,我原先想到饲养员的小屋里去躲一会儿雨的,但是我想那样会给他们带来种种不便,就干脆钻到了鹿房低矮的木板房顶下面。
雨一停我就想离开了,我带来的纸都被雨弄湿,无法再画下去。雨后的灰场动物园更显冷清荒凉,除了残余在枯树上的雨水滴落在地的声音,周围一片死寂。
我已经推起了自行车,就是在这时候我听见从猴房那里传来一种奇怪的类似婴儿的啼哭声。最初我不知道那是猴子的哭声,我只是觉得那种声音异常凄厉异常疹人,于是我骑上车朝猴房那儿驶去。你也许已经猜到了,我再次看见的猴房里只剩下那只小棕猴了,仅仅是隔了一个小时,仅仅是隔了一场雨,那只瞎了右眼的老棕猴不见了,我看见那只小猴用双臂抓住铁网迎向我,它像一个人类的婴儿一样向我哭泣,我清晰地看见它粉红的脸上满是泪水,不是雨水,是泪水,那是我这辈子第一次看见猴子的泪水,像人的眼泪一样,也是晶莹透明的。
我一时愣怔在那儿,内心充满了酸楚与疼痛的感觉。但我不知道该对那只小棕猴做些什么,我在口袋里找到一颗潮湿了的花生仁,隔着铁网喂给小棕猴,但它刚咽下去就吐出来了,我一直以为它在战栗,这时才懂得那种战栗就是猴子的哭泣。
我曾经偷偷地跑到生物教师的标本室外面看望那只棕猴,说起来我大可不必这样掩人耳目,只要你对动物具有一定的兴趣,生物教师总是乐于为你打开标本室的门。但我似乎害怕与那只棕猴直面相对,最终还是选择了一个安静的午后爬到了那间小屋的窗台上。
我看见一只棕猴盘腿坐在一张课桌上,让我惊讶的是它现在不仅洁净而安详,作为某种特征的残眼竟然不见了,变成了一只明亮的无可挑剔的眼睛,那只我所熟悉的独眼棕猴,现在有了一双完美的眼睛。
我的绘画老师总是要求我去捕捉动物的神韵,但我认为动物们的神韵在于它们的眼泪,我努力了多年,还是画不出那种泪水,最后干脆就不去画了。那个位于工业区的灰场动物园,后来我再也没去过,不去也无妨,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
(《散文选刊》2008年第11期)
6.(4分)文章开头写到“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文末又说“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请根据文意,依次写出这两处“荒凉”的具体含义。
(1)“动物园给人一片荒凉的印象”,“荒凉”的含义是 。
(2)“我猜那大概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了”,“荒凉”的含义是 。
7.(4分)下面两句是关于人物神态、动作的描写,请写出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绘画老师的浓眉扬了起来:“你说那是只独眼猴子 ”他拍着大腿道,“那不是最好的写生素材吗 ……” “扬”、“拍着大腿”刻画出 。
(2)生物教师把锦鸡标本移到猫头鹰和驼鸟之间,他淡淡地说,“我现在最想做的是灵长类动物标本。” “移”、“淡淡地”刻画出 。
8.(2分)文中写到“我听见从饲养员的屋子里传来两个男人争吵的声音,争吵声忽高忽低的,我听不清具体内容……”,请根据情节展开想象,写一段对话描写,将两人“争吵”的内容补写出来。
9.(2分)当“我”看见“那只我所熟悉的独眼棕猴,现在有了一双完美的眼睛”时,除了“惊讶”,“我”当时的心理感受还应有 、
10.(6分)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 )
A.这是一篇写人的散文,通过写生物老师,来反衬绘画老师的朴实、善良。
B.本文的叙述很有特点,在时间的推移中交织着场景的变化、情感的波澜。
C.老猴子的独眼是叙事的主线,情节发展与人物刻画都围绕这一点来展开。
D.两次邂逅的场面以及标本室的描写,逐渐呈现了生物老师性格的复杂性。
E.与绘画老师的理解不同,“我”所理解的“神韵”,其实质是一种“残缺”。
F.文中关于“雨”的环境描写,推进了故事发展,又烘托了“我”的心境。
11.(4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而本文的标题是《世上最荒凉的动物园》;实际上,“最美”与“最荒凉”这两个词语,都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请你就此予以说明。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2. (1) ,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 ,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3)北极朝廷终不改, 。(杜甫《登楼》)
(4)吾尝跂而望矣, 。(《荀子·劝学》)
(5) ,知来者之可追。(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如今 ,我为鱼肉 。(司马迁《项羽本纪》)
(7)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8))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
(四)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第13—15题。(8分)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元)周德清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13.“正宫”是这首散曲的宫调,“塞鸿秋”是 。根据这首散曲的字数和构成特点,它应属于散曲中的 。(2分)
14.以下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二句,纵目万里长江,放眼淮上远山。作者从大处着眼,从远处落笔,勾画山水全貌,雄伟壮丽。
B.三四句远眺江帆和山泉,使用比喻,以工整的对偶叙述,带着分明的动感。
C.五、六句写天空浮云和月亮的变化,构成整个画面的背景。一个“学”字,使月亮变得富有人情,顿觉摇曳生姿。
D.最后一句写北塞鸿雁南归,不仅点明秋季时令,而且又为这无声诗的画面上留下了“阵雁惊寒”的音响,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15.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从动静写景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上片作简要赏析。(3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21题。(17分)
浣花溪记
[明]钟 惺
①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块、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矸、如绿沈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②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①。 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②云通灌县,或所云“江③从灌口来”是也。
③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牓。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④,碑皆不堪读。
④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⑤险奥,各不相袭。严公⑥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于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⑦。
⑤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注释]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水光树色清幽美丽,使人感到神清气爽。 ②[舁夫]抬轿子的人。 ③[江]指锦江。锦江是岷江的支流。岷江从灌县东南流经成都附近,纳锦江。故上文说“通灌县”。 ④[别驾]明代州府副长官通判的别称。署,代理官职。⑤[东屯]夔州(今四川奉节)东瀼溪。 ⑥[严公]指严武。 ⑦[司城贞子]春秋时陈国的大夫,死后尊为司城贞子。
16.上文中提到的“少陵”是指 (1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颇有次第( ) (2)不必求肖( )
(3)犹能择胜( ) (4)迫暮趣归( )
18.把下列句子解释成现代汉语。(6分)
(1)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
(2)溪周之,非桥不通。
19.下面“以”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2分)
A.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B.覆以水槛 C.附以本传 D.胸中暇整可以应世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开门见山,比喻描写,移步换景,给人目不暇接之感。
B.文章景物描写善抓形态,历历如画,写景抒情融洽自然。
C.文章第②和第③段为浣花溪记游的主体,文字清幽之妙,结构详略得当。
D.文章结尾,作者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
21.有不少评论者认为第④段与游记文体有点“不伦不类”,对此你如何看?请简述理由。(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5题。(11分)
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李、杜所以称大家者,无意之诗,十不得一二也。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若齐、梁绮语,宋人抟合①成句之出处,役心向彼掇索,而不恤己情之所处发,此之谓小家数,总在圈缋②中求活计也。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影静千官里”,自然是喜达行在之情。情中景尤难曲写,如“诗成珠玉在挥毫”,写出才人翰墨淋漓、自心欣赏之景。凡此类,知者遇之;非然,亦胡突看过,作等闲语耳。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岂以“萧萧马鸣,悠悠旆旌”为出处耶?用意别,则悲愉之景原不相贷,出语时偶然凑合耳。必求出处,宋人之陋也。其尤酸迂不通者,既于诗求出处,抑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遂据以为唐时酒价。崔国辅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求出处者,其可笑类如此。
(选自王夫之《姜斋诗话》,有删节)
注:①抟合:随意捏合。②圈缋:框框。
2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作诗为文,重在立意,匠心独运,方能写出好作品。
B.欣赏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需要读者的细心体会 。
C.诗歌写景叙事,语言表达常带有偶然性,因而不可坐实求证。
D.相信“无一字无来历”,必求出处,体现了艺术追求的苦心孤诣。
23.第二段多处引用诗句,其作用是____ (2分)
24.根据文意,作者评齐、梁和宋人的诗为“小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5.试分析文末“就杜陵沽处贩酒向崔国辅卖,岂不三十倍获息钱耶”句的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二、作文(7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你手里有一个杯子需要出卖,成本是一元钱,怎么卖?如果仅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能卖两、三块,如果你卖的是一个流行的杯子,也许它可以卖到三四元;如果它是一个出名的品牌的杯子,说不定卖到五六元;如果这个杯子还有其他的功能,它可能卖到七八元;如果这个杯子外面再加上一套高级包装,卖十元二十元也是有可能的;如果这个杯子正好是某个历史名人用过的,与某个历史事件联系了起来,一不小心,一二百元也有人要。
杯子外面的世界,永远会远远大于杯子里面的世界。
要求:针对上述文字,自选角度,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月考3答案
(2分)
(答“为了赶时间,钟情于现世的中国人绝对等不起”给1分)。
4.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现世享受的追求(2分)
5.(4分)联系的课文相关内容恰当(1分)能正确理解、分析“留不下……”、“留下了……”的含义(2分)语言通顺(1分)。 ,
[例]晚唐杜牧《阿房宫赋》,铺采摘文,极写宫殿的豪华奢侈,“矗不知几千万落”。结局是“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深叹‘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始皇帝自以为皇权固若金汤,横扫六合,最终连一座宫殿也没留住。倒是杜牧的讽喻和警戒长留史册,令人感叹!如联系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贾谊的《过秦论》,根据表述酌情给分。
(二)(22分)6.(4分)(1)破败、荒芜,缺乏生机;(2)冷漠、无情,缺乏天趣与人性(各2分)
7.(4分)(1)绘画老师的率直爽朗(1分)以及内心的惊喜(1分)
生物老师做事的细致严谨(1分)以及内心的冷漠与别有用心(1分)
8.(2分)要点:切合人物身份并符合故事情节(1分);采用言语交往形式(1分)
例1:“你给不了它关爱,把它交给我,我会让它变得漂亮一些完美一些。”另一个男人道:“你口口声声说你爱动物,可将它们制成标本就是你爱的方式吗 我不同意!”生物老师又说:“这可由不得你了,我已和你的老板谈好了价钱!”(2分)
例2:“不行,200块钱,我是绝对不卖的”饲养员大声说道,“你以为这瞎眼猴子值多少钱,不卖你就自己留着当宝吧”生物老师说,见饲养员一幅不慌不忙的神态,又轻声说,“要不,再加一百 ”二个人便握手成交(2分)
9.(2分)凄凉、悲痛、悲愤、酸楚、疼痛(答对一个给2分)
10.(6分)A、E(答对一项给3分)
(三)(6分)12.(1)总为浮云能蔽日(2)可堪孤馆闭春寒(3)西山寇盗莫相侵(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5)悟以往之不谏(6)人方为刀俎(7)千里共婵娟〔8)悠悠我心
(四)(8分)13.曲牌名;小令。(每空1分) 14.B(3分)
15.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1分)三、四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1分)动静变换,形成错落有致、姿态万千的浔阳山水秋色图景。(1分)
(五)(17分)16.(1分)杜甫 17.(4分)(1)秩序、整齐 (2)相像 (3)美景 (4)临近
18.(6分)(1)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左、蔽、时)
(2)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周、非……不……)
19. (2分)A 20.(2分)A
21.(2分)议论穿插在游记中,形式似乎突兀。但在内容上,这一段是从眼前之景联想开去:从自然山水之清远、险奥,到严公杜老之患难真情;从奇缘天遣,到穷愁择胜;从少陵之好整以暇可以应世,到仲尼之从容不迫进退有据。以诗圣直拟孔圣,层层推进,赞叹杜甫的胸襟和怀抱。这是写作本文的核心所在,深化了浣花溪“山水之眼”的人文内涵
译文:
出成都城南门,左边是万里桥。向西折行的细而美、长而弯,所见像套连的圈、像开口的玉环、像带子、像圆规、像弯钩,水色像明镜、像灵玉、像浓绿色的瓜,深幽幽的呈现一派青碧色、在城下回旋着的,都是浣花溪水流聚的地方。然而一定要到草堂一带;然后才有“浣花溪”这一专门名称,这是因为杜甫的浣花故居在那儿的缘故。
行走三、四里就到了青羊宫。溪流—会儿远,一会儿近。青竹翠柏郁郁葱葱,显得对岸浓荫森森,一直延伸到溪的尽头,远远望去像一片荠菜。水光树色,清幽而绚丽,使人表里澄彻,神清气爽。从青羊宫以西,从三处地方溪流汇合在一起,上面建有桥,彼此相隔都不到半里路。轿夫说通向灌县,或者这就是所谓“江从灌口来”的说法吧。
溪东面住有人家,这时溪身便被屋舍遮住,不能常常看见;稍有空缺,溪水重又展现在眼前。像这样的情形有好几处。溪岸人家用树枝、竹条编扎成门户和篱墙,很是整齐。走到桥尽头,路旁边立着一座亭子,题写着“缘江路”几个字。过了这里就到了武候祠。祠前有一座木板桥跨过溪身,桥上有临水的栏杆覆围着,到此才看见题着“浣花溪”字样的匾额。过桥,是一片小小的陆地,像梭子那样横斜着插在水中,溪水四面环绕着它,没有桥便无法通行。小洲上面建造了一座亭子,题字为“百花潭水”。从这座亭子折回原路,走过桥经过梵安寺,这才到了杜工部祠。杜甫的像画得十分清朗古朴,不见得一定强求维妙维肖,但想来杜甫应当是这个模样。还有一块刻在碑石土的肖像,附着杜甫的传记,是通判何仁仲在代理华阳县令时所制作的。碑文都没法读了。
钟予说:杜甫的两处居所,在成都浣花溪的,环境幽远,在夔州东屯的,地方险僻,两者互不相同。假如严武不死,杜甫就可以在浣花溪畔安然度过晚年,患难时是太需要朋友了!然而是天意要派定这位老诗人添加出夔州的一段非凡表现罢了:在艰难潦倒中流离奔波,却仍能选择胜地处身;胸襟安闲从容,可以应付世事,这同孔子当年客居在司城贞子家里避难时的情形是一样的啊。
其时为万历三十九年十月十七日。出城时像是要下雨,不一会儿便天晴了。朝廷使臣出来游玩的,大多由按察使或州县长官邀请参加饮宴,官场中人稠杂而浑浊,像石磬那般弯曲着身子打躬作揖,喧闹声充满四方,将近黄昏时分连忙回家。这天清晨,我偶然独自前往。楚人钟惺作。
(六)(11分)22.D(3分)
23.旁征博引,充分论证了本段的论点:“巧于作诗的人必然将情与景结合得天衣无缝”(“神于诗者,妙合无垠”亦可)。(2分)
24.没有真情实感,只是在艺术形式(雕琢词句)方面下工夫。(2分,答对一点给1分)
25.巧妙利用杜诗、崔诗中不同的酒价,进行推算,从而指出以诗为出处考证事理的人酸迂不通。(3分)诙谐幽默。(1分)
译文
无论诗歌还是长篇文章,都以“意”(主旨)为主,“意”是(诗文的)主帅,没有主帅的兵,叫做乌合之众。李白、杜甫之所以被称为大家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的诗作不注重立意的十首中找不到一二首。(描写)烟岚、云霞、泉水、石头,花草、飞鸟、苔藓、林木,华美的铺榻、锦绣的帷帐等等,要有寓意才是好诗。像齐、梁时代的诗(只会)用华美的诗句,宋朝人(只会)用前人现成的字句组合成诗,役使自己的心,向前人的诗句中去摘取索求,而不顾及自己的感情是从哪里发出的,这就叫做小家子路数,总是在一个框子里寻求(作诗的)方法。
情和景名义上是两种东西,实质上却不能分开。诗写得出神入化的人,诗中的情和景必然结合得天衣无缝;巧于作诗的人则情中有景,景中有情。景中有情的,如“长安一片月(李白《子夜吴歌·秋歌》),自然(在长安的月夜之景中)充满了一种(女子)独自栖息, 思念远征夫君的情怀。又如“影静千宫里”(杜甫《喜达行在所》),自然有(诗人长期流离后)终于到达天子所在之地的欢喜之情。情中有景的,特别难以曲折地表达,如“诗成珠玉在挥毫”(杜甫《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写出了诗人纵情挥毫,驰骋笔墨的自我欣赏的欣喜之情。凡是这类情景交融的诗句,有欣赏智慧的人自然就能体会,如果不是这样的读者,糊涂的人草草看过,只不过把它们当作平常的句子罢了。
杜甫“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后出塞》),难道是把《诗经》中“萧萧马鸣,悠悠旆旌”的诗句作为出处的吗?杜诗和《诗经》中的句子立意迥异,景物描写的作用也不能相互替代,用词相近只是偶然的巧合罢了。作诗一定要有出处,是宋朝人的浅陋之处,那些特别酸迂不通的人,既在前人的诗中寻求后人诗句的出处,还把诗本身作为出处,来考据事理。杜诗:“我欲相就沽斗酒,恰有三百青铜钱。”有人就把这两句诗作为依据来考证唐代的酒价。崔国辅有诗:“与沽一斗酒,恰用十千钱。”照此说来,有人到杜甫买酒的地方买进酒,再到崔国辅那儿去贩卖,那岂不是能获取三十倍的利息吗?作诗寻求出处的人,他们的举动像这样可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数学文)2011-12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_.
3.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则事件“出现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数列,,,则_____________.
5.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倍,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7.若,且,则_____________.
8.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点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9.若函数是以为周期的奇函数,,且,则_____________.
10.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椭圆,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2.已知为常数,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别是角所对的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为坐标原点,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充要条件为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成立,此时称实数为“向量关于和的终点共线分解系数”.若已知、,且向量是直线的法向量,则“向量关于和的终点共线分解系数”为 .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5分,不选、选错一律得零分.
15.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迎新座谈会,若这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40种 B.120种 C.35种 D.34种
16.“”是“对任意正数,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7.函数图像上的动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
A. B. C. D.不确定的正数
18.函数图像上存在不同的三点到原点的距离构成等比数列,则以下不可能成为公比的数是 ( )
A. B. C. D.
三.解答题 (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为虚数,且,为实数,求复数.
20. (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已知向量,,
(1)当时,求的值;
(2)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函数,
(1)求的反函数;
(2)判断的单调性,不必证明;
(3)令,当,时,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围.
22. (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求非零常数;
(3)若(2)中的的前项和为,求证:.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对于点,是否存在曲线交直线于、两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与直线有公共点,求其中实轴最长的双曲线方程.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度高三数学月考三(文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_.
3.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则事件“出现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数列,,,则_____________.
5.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倍,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7.若,且,则_____________. 11
8.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点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9.若函数是以为周期的奇函数,,且,则_____________.
10.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椭圆,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2.已知为常数,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别是角所对的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1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为坐标原点,则、、三点在同一直线上的充要条件为存在唯一的实数,使得成立,此时称实数为“向量关于和的终点共线分解系数”.若已知、,且向量是直线的法向量,则“向量关于和的终点共线分解系数”为 . 文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5分,不选、选错一律得零分.
15.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迎新座谈会,若这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40种 B.120种 C.35种 D.34种
D
16.“”是“对任意正数,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A
17.函数图像上的动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
A. B. C. D.不确定的正数
C
18.函数图像上存在不同的三点到原点的距离构成等比数列,则以下不可能成为公比的数是 ( )
A. B. C. D.
文D
三.解答题 (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为虚数,且,为实数,
(文)求复数.
20. (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已知向量,,
(1)当时,求的值;
(2)(文)求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
21.(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函数,
(1)求的反函数;
(2)判断的单调性,不必证明;
(3)令,当,时,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围.
[解] (1),
(2)当时,减;当时,增
(3)
22. (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求非零常数;
(3)若(2)中的的前项和为,求证:.
[解] (1)
(2)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若双曲线与直线有公共点且实轴最长,求双曲线方程;
(3)、为正整数,且,是否存在两条曲线、,其交点与点,满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对于点,是否存在曲线交直线于、两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与直线有公共点,求其中实轴最长的双曲线方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英语)
(完卷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第I卷 (共105分)
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30%)
Section A Short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A, 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
1. A. A student B. A secretary C. A teacher D. A boss
2. A. In the department store. B. At the airport.
C. At the railway station. D. At the furniture store.
3. A. By car. B. By bike. C. By bus. D. On foot.
4. A. The English test took place a week ago.
B. The woman was confident about the English test.
C. Tomorrow’s English test will be easy.
D. There won’t be an English test tomorrow.
5. A. She doesn’t like English poetry. B. Poetry class is very popular.
C. Dr. Robinson is easy to get along with. D. The course will be difficult.
6. A. Five feet tall. B. Only one foot tall. C. Six feet tall. D. Seven feet tall.
7. A. Go to the library B. Go to see a film.
C. Get some exercise. D. Do homework in school.
8. A. It is 4:10 now. B. It is 4:20 now. C. It is 4:50now. D. It is 5:00 now.
9. A. He is not very enthusiastic about his English lessons.
B. He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his English.
C. He is a student of the music department.
D. He is not very interested in English songs.
10. A. He has always been so productive.
B. He got his job done within a minute.
C. He finished the paper just in time.
D. He hasn’t finished his paper yet.
Section B Passages
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hree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
Questions 11 t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1. A. When directions are long. B. When directions are short.
C. When homework is given. D. When your mother talks.
12. A. Your pen and paper. B. A few words.
C. Your mind and ears. D. Some pictures.
13. A. Topics or page numbers. B. Key words or a picture in mind.
C. Some details. D. School assignments.
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14. A. It is based on individual need, personal goals and different life styles.
B. It is decided by the healthiest lifestyle.
C. It is based on some tests and comparison with standards.
D. It is based more on individual needs than personal goals.
15. A. It is more accurate. B. It is more flexible.
C. It is less enjoyable. D. It is less effective.
16. A. An accountant who can be as physically fit as an athlete.
B. The importance of three basic factors concerning fitness.
C. New concept of fitness and its essential factors.
D. Some sports with significant training effect.
Section C Longer Conversations
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
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Information about the motel
Room price: $ 17 per night
Facilities: 18 drinks, chocolate bars available from selling machines 19 TV in the room.
The office: Open till 20 .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
Blanks 21 through 24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
How big is the Pocket Reader It’s about 21 long, remarkably small.
What’s there on the product There are 22 on the product.
Why is it convenient with a Pocket Reader You’ll be able to 23 wherever you are.
How come you don’t need to make notes or photocopies You can just 24 into the product.
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
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16%)
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
25. Some birds, such as pigeons, possess the ability to find their way home ____ long distances.
A. in B. from C. over D. through
26. In Martin Luther King’s time, the money spent on educating a black child was just one fourth
of ____ on each white child.
A. that spent B. what to be spent C. it had been D. which was spent
27. The daughter asked her father whether he had any clothes ___ because she was doing so.
A. to wash B. to be washed C. washed D. being washed
28. -- My watch started up again.
--You ____ get it repaired ____ it’s working now.
A. should; even though B. can; in spite of that
C. may; despite D. must; if
29. The girl felt ____ nervous in the presence of a large audience, for it was her first public
performance.
A. not a little B. little C. only a little D. not a bit
30. Most of what has been said about the Smiths ____ also true of the Johnsons.
A. are B. is C. being D. to be
31. Nowhere else along the coast ___ such shallow water so far from land.
A. there is B. is there C. it is D. is it
32. Greatly moved by her words, ________________ .
A. tears came to his eyes B. he could hardly hold back his tears
C. tears could hardly be held back D. his eyes were filled with tears
33. You are saying that the prices of houses will go on rising, and this is _____ I disagree.
A. why B. what C. how D. where
34. The secretary worked late into the night ____ a long speech for the president.
A. preparing B. to prepare C. prepared D. was preparing
35. When all is said and done, ____ to most of our customers is quality.
A. what mattered B. what matters C. that matters D. that mattered.
36. He was asked of all the stories he had read _____ was the most interesting.
A. that B. what C. which D. as
37. If he had a real talent for painting, a painter he should be; if not, he must take to some other
craft, ____ he would have the chance of making himself a decent livelihood.
A. where B. which C. as D. when
38. ____ 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recent world-wide economic problems is the fact that US
government would hardly accept.
A. Regarding B. To regard C. Regarded D. Being regarded
39. ____ people have spread in the world, they have killed wolves, usually to protect their own
animals such as sheep and cattle.
A. However B. Whatever C. Whichever D. Wherever
40. ____ that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 and the ongoing debate ove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A. During the first 10 years in the 21st century
B. That it was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C. It was in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D. It was the first ten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
Section B (9%)
Directions: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by using the words in the box. Each word can only be used once. Note that there is one word more than you need.
A. exchange B. supportive C. strong D. value AB. depressionAC. strengthened AD. cushion BC. confident BD. longer .CD. strength
Since we are social beings, the quality of our lives depends in large measure on our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Our 41 of the human condition is our tendency to give and receive support from one another under stressful conditions. Social support consists of the 42 of resources among people based on their interpersonal ties. Those of us with 43 support systems appear better able to cope with major life changes and daily problems. People with strong social ties live 44 and have better health than those without such ties. Studies over a range of illnesses, from 45 to heart disease,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social support helps people fight off illness, and the absence of such support makes poor health more likely.
Social support will 46 stress in a number of ways. First, friends, relatives, and co-workers may let us know that they 47 us. Our self-respect is 48 when we feel accepted by others despite our faults and difficulties. Second, other people often provide us with informational support. They help us to define and understand our problems and find solutions to them. Third, We typically find social companionship 49 . Engaging in leisure-time activities with others help us to meet our social needs while at the same time distracting us from our worries and troubles.
III. Reading Comprehension
Section A (15%)
Directions: For each blank in the following passage there are four words or phrases marked A, B, C and 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word or phrases that best fits the context.
German universities, known for their excelle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20th century, are in a state of decline, according to Michael Burda, an American economics professor at Berlin’s Humholdt University.
Burda claims that Germany’s 300 schools of 50 learning are being hurt by “a long-time shortage of general 51 .
“No statistic(统计数字) makes this more evident than a low proportion of young Germans actually 52 university-level degrees,” he says.
Only 22 per cent of German students aged 24-34 53 complete their university studies. That’s compared to 31 percent in the UK, and 39 percent in the US, 54 the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One reason for the decline is that Germany spends barely 1.1 per cent of its gross 55 product (GDP) on higher education, compared to 2.6 percent in the US.
“ A central reason why so few Germans 56 university degrees here is the deterioration (下降/退化) in the 57 of education. This certainly comes from the rise in the number of students per teacher. Those who have the will and the means often study 58 ,” he said.
Since the 1960s, more than 90 percent of German higher education has been publicly supported. Famous universities are still public institutions, 59 by federal and regional governments.
Private funding of universities is 60 in Germany. This comes from the country’s lack of a donating tradition and rules limiting the amounts of tax-free donations.
But now there signs that 61 may be changing.
Professor Dieter Lenzen, president of Berlin’s Free University, agrees that 62 money has to be spent on higher education. But he disputes Burda’s claim that German universities are in 63 .
“A decade ago that may have been the 64 , but that was a result of the unsteady situation at the time of reunification. Now, things have changed for the better,” Lenzen said.
50. A. self B. high C. higher D. language
51. A. loan B. funding C. aid D. finance
52. A. completing B. rewarding C. demanding of D. applying for
53. A. successfully B. scarcely C. fail to D. try to
54. A. thanks to B. due to C. owing to D. according to
55. A. definite B. digital C. dominant D. domestic
56. A. persuade B. pursue C. seek D. refuse
57. A. difficulty B. quantity C. quality D. organization
58. A. here B. abroad C. alone D. at home
59. A. administered B. established C. managed D. financed
60. A. rare B. common C. sufficient D. rejected
61. A. tax B. money C. attitudes D. decision
62. A. less B. more C. no D. enough
63. A. progress B. decline C. need D. development
64. A. evidence B. occasion C. situation D. case
Section B (22%)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three passages. Each passage is followed by several questions or unfinished statements. For each of them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that fits best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you have just read.
(A)
Boll, a German scientist who was the star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is lecturing at a New York university on the 50th anniversary of the dropping of the atomic bomb on Japan. The speech has become part of his summer routine, self-justifying what was done near the end of World War II. The scientific triumph of his work, in fact, has been disturbing his life, silently troubling his moral beliefs. He has been overcome with scenes of the ruin of the Japanese city, Hiroshima. “Dreams have become nightmares,” he admits. Then his wife, an Austrian Jew whose parents were sufferers of The Nazi death camps, designs a curing journey for her husband, bringing together Boll and Amai, a woman from Hiroshima who lost her face in the world’s first atomic explosion.
Following his speech, Amai, wearing a face rebuilt by the skilled hands of an American doctor, makes her way to Boll. Now 56 and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she wants to interview him about his role in making the bomb. Boll looks to Amai to recover himself after reconsidering what he has done. And when Amai sees through Boll’s face to his inner miserable state, she recognizes a shadowy reflection of the despair and tiredness that overcome the Japanese after the war, and begins to figure out the price he has paid for victory.
6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Boll
A. He has been enjoying the victory over the Japanese.
B. He is a professor at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C. He was one of the scientists who made atomic bombs.
D. He has made himself certain he had done nothing wrong.
66.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about Amai
A. She is a documentary filmmaker, who was not personally involved in World War II.
B. She lost her face in the atomic bombing and is now wearing a new face.
C. She cannot forgive those who have done so much harm to her and her country.
D. She sees the despair of the bomb-makers and enjoys the price they have paid for that.
67. What is the author of the passage trying to tell the readers
A. Killers hardly ever seek forgiveness from their victims.
B. People can always justify whatever they have done wrong.
C. Boll and his wife take great pride in the success of the Manhattan Project.
D. Victory in war will never be gained without paying the price.
(B)
The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isaster Information (CIDI) is encouraging Americans who wish to help the recent victims of this week’s numerous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to donate cash different from in-kind donations such as clothing and canned goods, in order to provide best assistance.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cash donations are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means of response, a policy supported by CIDI’s funding partner,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fice of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and those in the established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sponse community.
“We’ve all seen the heartbreaking images of past international disasters, where massive amounts of clothing and canned goods collected in piles, left virtually untouched,” says Suzanne H. Brooks, Director of CIDI. “CIDI’s mission is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inappropriate material donations sent to victims and to facilitate efforts by professional humanitarian relief agencies. The best way for Americans to help is to donate cash to an established relief agency so that they can provide the quickest onsite assistance.”
On Tuesdays, an 8.0 magnitude earthquake rocked the South pacific, causing a series of tsunamis that flooded parts of Samoa and Tonga. Entire villages were washed away. In Indonesia- in the same region destroyed by a tsunami in 2004—a 7.6 magnitude earthquake is reported to have leveled entire buildings, burying what may be thousands of residents in ruins. And across Vietnam, the Philippines and Cambodia, a deadly typhoon has resulted in flood and destruction. While reports are still being confirmed, the death tolls are expected to be high, the damage is expected to be extensive, and millions of people will be depending on the global community for support.
International relief efforts work best when the right tools are employed. CIDI provides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to ensure that America’s generosity results in effective relief. Individuals and organizations interested in making contributions can help the victims of the tsunami and earthquakes. Additionally, donors can visit www. globalgiving.org.
CIDI is based in Washington, DC and was created in 1988. The center is funded by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s Office of Foreign Disaster Assistance. CIDI provides individuals, groups, embassies and corporations with information and guidance in support of appropriate international disaster relief efforts. By reaching out to the American public and the private sector, CIDI helps to promote activities and donations that will do the most good for disaster victims around the world.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CIDI and helping international victims, please visit http://www.cidi.org.
68. 2004 witnessed an earthquake which ____.
A. slightly damaged the whole buildings B. resulted in the death of thousands of people
C. Flooded the poor living areas D. destroyed the whole country of Indonesia
69. The underlined phrase “in-kind donations” (Line 3, Para 1) most probably refers to ____.
A. donations given in cash
B. relief work kind to disaster victims
C. donations given in the form of goods or service
D. relief efforts made in disaster areas
70. It is quoted as saying that CIDI’s task is to ____.
A. respond quickly to what is happening in poverty-stricken areas
B. make various relief agencies work together efficiently to provide direct help
C. save civilians buried in ruins
D. support the policy by the United States Agency
71. Donors are greatly encouraged to ____ when natural disasters occur in a certain region of the
world.
A. personally deliver their checks to where global disasters happen
B. give whichever assistance they want to the earthquake victims
C. do all that they can to provide victims with clothing and canned foods
D. present relief funds to CIDI
(C)
The general Allotment Act, passed in 1887 by the United States Congress, was expected to help Native Americans. The Act called for breaking up tribal reservations (部落居留地) and turning them into family-sized farms. Each farm would be given to an individual Native American.
The government thought that Native Americans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y forgot their tribal organizations and their tribal languages. The government expected Native Americans who owned land and farmed for a living to become more like other Americans. But it didn’t work out that way. The Native Americans were used to living in tribal groups and sharing with each other. They had always thought of land as something that belonged to the whole tribe, rather than to individuals.
With their families scattered on separate farms, many Native Americans were dissatisfied. The land they were given was often poor, and they hadn’t the skill to farm it well. Poverty and poor health increased, while the Native American stuck to their old languages and customs. Eventually the government realized that the division of reservation land had made things worse rather than better for Native Americans.
The Indian Reorganization Act, passed in 1943, reversed the government’s policy. This Act said that all Native American land should be owned by tribes, rather than by individuals. The new Act encouraged tribal organizations to take responsibility for running tribal affairs. The Act also provided money, which tribes could borrow to buy more land or to start business.
Economic conditions have improved for Native Americans. Many tribes run successful manufacturing, mineral leasing, hotels and gambling business. Yet problems of unemployment and poor health still exist. Today Native Americans face a double challenge. They must continue to improve their economic and political position, while at the same time preserving their lands and cultural heritage.
72. Why did the government want Native Americans to own land and farm for a living
A. It thought this would make Native Americans more like other Americans.
B. It wanted to see if individual Native Americans would drop out of school.
C. It wanted to see whether matters could become worse on the reservation.
D. It thought all the land and farm should belong to Native Americans.
73. Though it is not directly stated,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_____.
A. most people who owned land and farmed it were Native Americans
B. Native Americans were used to living on separate farms
C. the government did not quite understand Native American ways
D. the customs of the Native Americans were harmful and uncivilized
74. On the whole, the article tells us about _____.
A. the good land that was given to Native Americans
B. the government’s effort to help that didn’t work out
C. helping Native Americans on their reservations
D. breaking away from old customs of Native Americans
75. Which statement does this article lead you to believe
A. The government wanted to break up family farms.
B. Native Americans are very hard to deal with.
C. New customs are always better than old ones.
D. Old customs usually influence modern life.
Section C (5%)
Direc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chooses the most suitable heading from A-F for each paragraph.
The time for the monarchs to migrateThe monarchs’ winter homesThe science researches on the monarchsThe life cycles of the monarchsAB. The mysteries of the monarchsAC. The route of migration
76. __________
In early fall, before the winter cold sets in, delicate black and orange monarch butterflies leave the milkweed fields where they hatched. As they fly to their warm winter homes, they fill the sky with their colorful midair displays.
77. __________
The monarchs that live west of the Rocky mountains migrate to winter homes along the California coast. Monarchs that live east of the Rockies face a much longer flight. Their winter home is in central Mexico. Monarchs starting near the Great Lak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y travel 2,500 miles to reach Mexico. They cross lakes, plains, rivers, and mountain.
78. __________
By November, millions of eastern monarchs are in their winter homes. They nest in forests in the mountains west of Mexico City. Some of them have returned to the very same tree that their “great-grandparents” were in years before. The new generation of monarchs settles in the trees in such large numbers that the trees seem made of butterflies. They are such a popular attraction for tourists that visitors are advised to visit midweek to avoid crowds.
79. __________
By winter’s end the monarchs head back to their summer homes. The females lay eggs on plants along the way. The life cycles of the monarchs are almost complete .Some will reach their places of birth before they die. Others will die along the way. Even if they don’t make it, their “children” will continue the journey back to the starting point. There the cycle begins again.
80. __________
No one knows how these fascinating insects find their way across long distances to their places of birth or winter homes. Maybe they have a built-in compass, as some scientists suspect. Maybe they just know how to follow the sun. Only time and research will tell.
Section D (8%)
Directions: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the fewest possible words. (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FIFTEEN WORDS)
President Coolidge’s statement, “The business of America is business,” still points to an important truth today that business institutions command more respect in American society than any other kind of organization, including the government. Why do business institutions possess this great respect
One reason is that Americans view business as being more firmly based on the ideal of competition than other institutions in society. Since competition is seen as the major source of progress and prosperity by most Americans, competitive business institutions are petition is not only good in itself, it is also the means by which other basic American values such as individual freedom,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and hard work are protected.
Competition ensures that there is no monopoly (垄断) of power. In contrast to one, all-powerful government, many businesses compete against each other for profits. Theoretically, if one business tries to take unfair advantage of its customers, it will lose to competing business which treats its customers more fairly. Where many businesses compete for the customers’ dollar, they cannot afford to treat them like inferiors or slaves.
A contrast is often made between business, which is competitive, and government, which is a monopoly. Because business is competitive, many Americans believe that it is more supportive of freedom than government, even though government leaders are elected by the people and business leaders are not. Many Americans believe, then, that competition is as important, or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democracy in preserving freedom.
Competition in business is also believed to strengthen the ideal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Competition is seen as an open and fair race where success goes to the swiftest person regardless of his or her social class petitive success is commonly seen as the American alternative to social rank based on family background. Business is therefore viewed as an expression of the idea of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rather than the aristocratic idea of inherited privilege.
81. In America, what kind of organization possesses the most respect in societ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 According to the article, competition protect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3. Government is believed to differ noticeably from business b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 What is the reason the author gives to explain why Americans respect business
institutions so mu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te: Answer the questions or complete the statements in NO MORE THAN FIFTEEN WORDS)
第II卷 (共45分)
I. Translation (20%)
Directions: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 using the words given in the brackets.
1. 汤姆第一次乘飞机时感到很不舒服. (sic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全社会将掀起一场反对非法捕杀野生动物的运动. (laun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很有可能一周后, 他就将现在的雄心壮志抛到九霄云外了. (likel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人们从四面八方围拢来, 紧盯着大屏幕裳的实况转播. (gaz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尽管你一次又一次地犯同样的错, 但是我们可以原谅你. 以后你可得注意了. (in spite of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Guided writing (25%)
Directions: Writing an English composition in 120-150 words according to the instructions given below in Chinese.
最近报上有这样一则新闻: 一位好心的年轻人帮助将一位被车撞到的老人送到医院后, 却被老人告上法庭, 要求赔偿.
请根据这则报导写一篇作文. 该文章必须包括以下内容:
1. 事件的简单介绍
2. 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英语月考三答案
65-67 CBD
68-71 BCBD
72-75 ACBD
76-80 A / AC / B / D /AB
1. Tom felt rather sick the first time he took a plane.
2. The whole society will launch a campaign against the illegal kill of wild animals.
3. It is likely that he will forget all about his great ambition in a week.
He’s likely to forget…
4. People gathered from all directions, gazing at the live broadcast on the big screen.
5.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you have made the same mistake again and again, we can still forgive you. You’d better watch out/ be careful in the future.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历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对古代埃及文明开展探究活动,同学们在以下四幅图片中找到了一张反映古代埃及文明的图片。该图片是( )
汉谟拉比法典 佛陀坐像 狮身人面像 帕特农神庙
A. B. C. D.
2.西欧中世纪城市的特征不包括( )
A. 规模小 B.空间狭小 C.公共设施建设滞后 D.城市规划合理
3.“(公元前513年)晋赵鞅、荀寅帅师城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该段文字描述的时期是( )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东周时期 D.秦朝时期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这段话反映的是( )的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棉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其中所反映的思想是( )
A.仁政爱民 B.废除井田制 C.富国强兵 D.重农抑商
6.《史记 萧相国世家》说,汉兴,萧何“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萧何改变的主要是( )
A.政令 B.官制 C.法律 D.皇帝称号
7.唐太宗在一次科举考试之后,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对他的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 B.科举制有利于出身寒门的优秀人才
C.科举制选拔的方式相对公平 D.地方门阀世族势力受到有效的抑制
8.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 )
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东汉改“秀才”为“茂才” D.唐代改“民风”为“人风”
9.大唐王朝宽容开放,广泛吸收域外文化,成就中华文明博大恢宏。其中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
A.西方的乐舞绘画天文历算传入 B.东亚儒家文化圈的最终形成
C.伊斯兰教的传播和本土化改造 D.佛教的广泛传播和本土化发展
10.“(南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先生上封书事: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 )
A. 董仲舒 B.朱熹 C.程颐 D.程颢
11.与大一统的帝国时代相伴始终的矛盾是( )
A.君权与相权 B.君权与教权
C.贵族与平民 D.中央与地方
12.右图的历史人物所在时代的政治制度是( )
A.封建等级制
B.等级君主制
C.君主专制
D.君主立宪制
13.“因此我要说:主权既然不外是公意的运用,所以就永远不能转让;并且主权者既然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生命,所以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代表自己;权力可以转移,但是意志却不可以转移”。说这段话的人是( )
A.伏尔泰 B.孟德斯鸠 C.卢梭 D.洛克
15.关于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原因,著名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造工艺的改进可能是在意外情况下也可能是经反复试验后进行的,但只要这种改进的收益立即为其他所有制造者得到而研究的成本又高于制造者从中所得的个人增益,那么‘研究’便不会进行。不过如果能够保守改进的秘密或是能保持一种垄断即专利权的话,那么便会使潜在的个人利润增加,因而研究费用高得多也不妨承担。早期的创新便是这样出现的”。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
A.专利权有利于鼓励人们去创新
B.《垄断法》保护了专利权
C.私有产权保护是工业革命在英国兴起的关键因素
D.资产阶级政体确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
16.俾斯麦在回忆录中说:“如果为了执行皇上的嘱托,我立即把这项对电文既无改动又未增添任何内容的文稿送给报界并电告我们的全部使团的话,……将造成高卢公牛看到红布那样的印象。……我们是被侵略者这点是重要的,而高卢人的傲慢和容易暴怒则有助于我们做到这点。” 俾斯麦在回忆录中所说的“高卢人”是指( )
A. 英国人 B.法国人 C.俄国人 D.德国人
17.“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 conceived in Liberty , and dedicated to the proposition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from Gettysburg Address , Delivered on the 19th Day of November, 1863
Question: the “new nation” is which nation ( )
A.America B.France C.Britain D.Germany
18.梁启超《变法通议》曾提及: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这段话试图( )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19.晚清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在“诸国人民被戕害凌虐之各城镇,五年内概不得举行文武各等考试”。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民国初年,有人在《时报》上发表文章,其中写道:“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是( )
A.君主立宪制 B.内阁制 C.君主制 D.共和制
21.吴玉章说,在1918年,他读到了约翰 里德写的《震动寰球的十日》:“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我们北方邻国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一个劳农政府。”此时,“我们的北方邻国”的国名应该是( )
A.俄罗斯帝国 B.苏俄 C.苏联 D.俄罗斯联邦
22.对右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1854年成立 ②公共租界的实际最高统治机构
③又名“市政委员会” ④与中国旧有“工部”职能相似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3.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
A.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
B.英国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24.1922年在华盛顿签署的《五国海军协定》中规定,英帝国的主力舰总吨位,按照标准排水量计算,不得超过52500吨,那日本应该不超过( )吨。
A.52500 B.31500 C.21000 D.17500
25.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40年的世界,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B.英德不列颠之战
C.美英发布《大西洋宪章》 D.日本偷袭珍珠港
26.“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他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公司”。这种现象最早应该出现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 D.纳粹政权建立之后
27.新文化运动先驱者认为,封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控制人们思想的枷锁,这就造成人们政治上的不平等和家庭生活上的不平等。这主张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都特别强调( )
A.提倡解放人性 B.关注政治上的平等 C.注重社会民主 D.关注家庭生活的平等
28.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体最终建立是在( )
A.大革命期间 B.拿破仑帝国时期 C.19世纪五六十年代 D.第三共和国时期
29.19世纪末,德、日两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完成统一,有统一国内市场 ②对外战争,获取战争赔款
③重视教育与科技 ④在自由竞争中高度垄断⑤建立完善的民主政治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30.二战以后,从美国罗斯福新政肇始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西欧、北欧国家广泛推广,这一经济政策采纳的理论来自于( )。
A.亚当 斯密 B.罗斯福 C.马克思 D.凯恩斯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31. 雅典民主政治
材料一:我们的政体确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多数人手中。当法律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公正地调解人们的私人争端时,民主政体的优越性也就得到确认。一个公民只要有任何长处,就会受到提拔,担任公职,这是作为对他优点的奖赏,跟特权是两码事。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战死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民主是)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极端的自由,其结果不可能变成别的东西,只能变为极端的奴役。
──柏拉图《理想国》
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论伯里克利和柏拉图的观点。(10分)
32. 武王克商
材料一:帝纣闻武王来,亦发兵七十万人距武王。武王使师尚父与百夫致师,以大卒驰帝纣师。纣师虽众,皆无战之心,心欲武王亟入。纣师皆倒兵以战,以开武王。武王驰之,纣兵皆崩畔纣。纣走,反入登于鹿台之上,蒙衣其殊玉,自燔于火而死。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右图为青铜利簋及其铭文。这件青铜器1976年于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出土,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铭文的大意是:武王伐纣,卜问能否取得胜利,兆象很好。就在当天,周师一举打败了商军。七天以后,武王赐给有事(官名)利(人名)以青铜,利觉得很荣耀,遂铸此簋作为纪念。
问题:(8分)
(1)材料一所反映的是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战役?(2分)
(2)两则材料哪一则更可靠?为什么?两则材料之间形成什么关系?(6分)
33. 中央集权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问题:(14分)
(1)材料1、2、3分别是哪三个时期的形势图?(3分)
(2)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材料1、2、3所代表的中央政府分别推行了什么行政制度?(3分)
(3)材料2、材料3与材料1相比,实行这些制度后,对政局发展的影响有什么不同?(4分)
(4)根据三幅图反映的史实,扼要指出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4分)
34. 英国城市化
材料一:1600-1851年英国城市人口比例变化图
材料二:关于1843年英国城市伯明翰工人阶级居住条件的报告
工人住的这种院子极多。……每个院子所包含的房屋数量不一样,从4个到20个不等,这些房子大部分都是三层楼高,并且是名副其实的背靠背建筑。院子的尽头或一边会有一个洗衣房,一个炉灰坑,还有一个简易厕所,有时还会有一个或多个猪舍,以及大堆的猪粪。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由于缺乏市政规划,城市的街道经常被当作下水道或露天排水沟:“这条街道的中央是一条排水沟,土豆皮、各种各样的肉类和蔬菜的废弃部分,洗衣服、擦房子用过的污水,都被倒进这排水沟里,他们淤积在那里,腐败变味。”
──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问题:(10分)
(1)根据材料一,简要叙述1600-1851年城市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通过什么方法逐步得到解决的?(4分)
35. 千年变局
阅读下列材料 , 回答问题 :(13分)
“ 欧洲诸国,百十年来, 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未通, 无不款关而求互市……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 胥聚于中国 , 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一一 [ 清 ] 李鸿章《同治十一年北洋大臣奏折》 (1872)
(1)“ 无不款关而求互市 ” 是什么意思 (2分)
(2) 简要叙述“ 欧洲诸国”"当时如何 “ 胥聚于中国 ” 的。 (8分)
(3) 你如何评价“ 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 (3分)
36. 辛亥革命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引自1912年临时政府之《中华民国国歌》
问题:(10分)
(1)材料中的“旧邦”是指什么?(2分)
(2)“旧邦新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分)
(3)材料中“揖美追欧,旧邦新造”是什么含义?请用史实简要说明。(6分)
37. “能保住五十年和平”的会议
材料一:捷克人宁愿让他们的国家在一场摧毁欧洲的大灾难中灭亡,而不愿做出唯一能使希特勒和苏台德人满意的重大让步。……我们的文明是由欧洲文明融合而成,……我们不能坐视欧洲文明走向末日,而不做出阻止它的毁灭的最后努力。……为了促成希特勒的另一次胜利而出卖一个小国。我将毫不犹豫接受责骂,只有这样能避免一场世界大战。
──美国驻巴黎大使布拉特给罗斯福总统的信
材料二:我知道,今天人们很不愿意回忆那一次会议,……可是由于我要在这里忠实于事实的真相,我得说,每一个在英国经历了那三天的人当时都觉得那会议好极了。
在最初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激动地感激他(张伯伦)。人们在录音机里首先听到的是“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那篇消息,它向我们受考验的一代宣告:我们可以再次在和平中生活,可以逍遥自在,可以为建设一个美好的新世界出力。可是今天每个人都不说真话。
──茨威格《昨日的世界》
材料三:我们已经论证了一个民主国家和一个极权国家之间达成圆满协议的可能性,我本人真不明白,为什么不该重提这种经验呢?
希特勒先生曾提签一项海军协定,根据这项协定,德国舰队将被限制在一个双方一致同意的水平上,同英国舰队在数量上保持固定的比例,……它表明德国和我们自己有可能在对于双方都生死攸关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下院讲话
问题:(25分)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标志着什么?(4分)
(2)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再次在和平中生活”了吗?为什么?(6分)
(3)根据你的理解并结合材料,谈一谈你对这一历史事件的认识。(15分)
上理工附中2010学年高三历史测试(三)(参考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90分)
说明:下列答案按层次由高到低、依次递减的原则进行排列和赋分。“答案1”为最高层次的答案,“其他答案”为不符合题意的答案。圆点符号后的内容为参照性示例。
31.答案1:对伯里克利和柏拉图的观点都能从不同角度去分析。(10分)
伯里克利肯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公民主权;但他没有看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并且回避了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的问题。(4分)
柏拉图正确地看到雅典民主政治存在缺陷,可能导致多数人暴政;但他站在贵族立场,否定雅典公民拥有平等权和城邦主权,这是错误的。(4分)
二者存在一个共同的历史局限性,即回避了妇女、奴隶、外邦人没有公民权的问题。(2分)
答案2;
只从一个角度论证二者的积极性和局限性。(5分)
其他答案。(0分)
32.(1)答案1: 公元前1046年。牧野之战(大战)。(2分)
(2)答案1:
材料二更可靠。(1分)
因为材料二是直接史料,第一手史料。因为武王和利都亲身参与了伐商的牧野之战,事后的追记离开战役发生时间也不久。(3分)
材料一可以为材料二提供解读的线索,并且可以佐证材料二。(2分)
答案2: 只点出材料二是第一手史料,未解释为什么是第一手史料。(2分)
材料一、材料二的关系只答了一个方面。(1分)
其他答案:(0分)
34.(1)答案1;(6分)
英国城市人口比例持续增长;1801-1851年间,增长速度加快。(2分)
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是圈地运动的推动;18世纪中期以后,主要是工业革命推动。(4分)
答案2:整体趋势和阶段趋势只回答到其中一点;圈地运动和工业革命没有答全,或分阶段答。(3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4分)
英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工人贫困、城市环境污染等问题。(2分)
这些问题是通过首先从工厂法开始,并逐步扩展到其他社会领域的社会立法,得到逐步解决。(2分)
答案2:回答不完整。(2分)
工人贫困或城市环境污染。
社会立法,未答到工厂法。
其他答案。(0分)
(3)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分)
36.(1)答案1: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或清朝)。(2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三民主义。(2分)
其他答案:(0分)
(3)答案1:
学习西方的制度与文化,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2分)
可举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例子,如推翻了清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发布改称谓、废跪拜、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和倡女权等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等;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等;任举两例即得4分。
答案2:只回答到政治、经济、文化一个角度。(2分)
其他答案:(0分)
(2)答案1:
没有。(2分)
《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野心,加速人类社会再次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2分)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或1940年,英国遭到法西斯德国的进攻。)(2分)
其他答案:(0分)
(3)本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
第五层次,抽象拓展结构:能够扩展材料本身的意义,并进行更为抽象的提炼和概括。(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历史是复杂的,对于历史的认识需要多元观察。而对《慕尼黑协定》的产生和影响,需要从多方的材料与评价中综合理解。但是,面对日益逼近的法西斯威胁,欧洲国家不能构建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英、法和苏联之间缺乏信任,以致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人类社会再次滑向世界大战的深渊的历史教训,却从反面启示着人类: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消除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保护人类文明。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第四层次,关联结构: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作为绥靖政策顶峰的《慕尼黑协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西方各阶层试图避免战争,维护和平的心态。美国人试图让捷克人向法西斯出让苏台德区,避免“欧洲文明走向末日”。张伯伦则从英德“海军协定”签订的经验出发,提出与“极权国家”达成协定以避免战争的主张。从民众心态看,人们害怕战争,渴望和平,所以大家“激动地感激”张伯伦,以为可以“在和平中生活,可以逍遥自在”。但是,政治精英和民众良好的和平诉求和侥幸心态恰恰为法西斯所利用,《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战争爆发。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第三层次,多点结构: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地解释。(4-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第二层次,单点结构:找到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3分)
第一层次,前结构: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与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如,《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反映了当时所有人的心态。
伊丽莎白一世
(第12题)
公共租界工部局大楼
(第22题)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
物理试题
本卷g=10m/s2
一、单选题Ⅰ:(每题2分)
1.许多科学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实的是( )
A.库仑通过扭秤实验,得出了库仑定律
B.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总结出了电磁感应定律
C.牛顿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
D.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关于磁场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   )
(A)沿磁感线方向,磁场逐渐减弱。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B)磁场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某点受磁场作用力的方向
(C) 垂直穿过某一面积的磁感线条数叫磁通量,穿过垂直磁感强度方向的磁感线等于磁感强度,磁感强度的大小叫磁通量密度。
(D)在磁场强的地方同一通电导体受的安培力可能比在磁场弱的地方受的安培力小
4、如图6所示,一段导线abcd位于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且与磁场方向垂直。线段ab、bc和cd的长度均为L,且。流经导线的电流为I,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导线段abcd所受到的磁场的作用力的合力为 ( )
A.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B. 方向沿纸面向上,大小为
C.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D. 方向沿纸面向下,大小为
5.如图所示,闭合电键S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读数减少,小灯L变亮
B.电压表的读数减少,小灯L变暗
C.电压表的读数增大,小灯L变亮
D.电压表的读数增大,小灯L变暗
6、右表是某逻辑电路的真值表,该电路是( )
7、某探月卫星经过多次变轨,最后成为一颗月球卫星。设该卫星的轨道为圆形,且贴近月球表面,则该近月卫星的运行速率约为:( )
(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81,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近地地球卫星的速率为7.9 km/s)
(A) 1.8 km/s (B) 0.4 km/s (C) 11 km/s (D) 36 km/s
8、如图(俯视),物体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个水平向东的力F1作用在物体上,但要使物体获得方向东偏北30 的加速度,那么必须同时对物体施加另一个作用力F2,F2的最小值为…… ( )
A. F1 。 B.F1 。 C.F1 。 D.F1 。
二、单选题Ⅱ(每题3分)
9、如图所示,用传感器测量通电螺线管轴线(x轴)上的磁感应强度,然后绘出B—x图像,设x=0处为螺线管轴线的中央,下面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图是 ( )
10、物体在一个不为零的竖直向上的提力作用下在竖直方向参与了下列三种运动:匀速、加速和减速。关于这个物体在这三种情况下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正确的说法是( )
A.匀速运动机械能可能不变
B.加速运动机械能一定增加
C.减速运动机械能一定减小
D.三种情况下,机械能都有可能增加
11.如图所示,一物块以某一初速度v0冲上一个足够长的固定粗糙斜面,从A到B所用的时间为t1,到达最高点后沿斜面下滑时,从B到A所用的时间为t2,则两段时间t1与t2的关系是( )
A.t1=t2 B. 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13、如图所示,四个质量、形状相同的斜面体放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将四个质量相同的物块放在斜面顶端,因物块与斜面的摩擦力不同,四个物块运动情况不同.A物块放上后匀加速下滑,B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速下滑,C物块获一初速度后匀减速下滑,D物块放上后静止在斜面上.若在上述四种情况下斜面体均保持静止且对地面的压力依次为F1、F2、F3、F4,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
A.F1=F2=F3=F4 B.F1>F2>F3>F4 C.F1<F2=F4<F3 D.F1=F3<F2<F4
14、矩形线框abcd固定放在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圈平面垂直,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甲所示。设t=0时刻,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在0~4s时间内,图乙中能正确表示线框ab边所受的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是(规定ab边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向左为正)( )
15、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的内部中间和外部正上方静止悬挂着
金属环a和b,当变阻器R的滑动头c向左滑动时(  )
A.a环向左摆,b环向右摆
B.a环和b环都不会左摆或右摆
C.两环对悬线的拉力都将增大
D.a环和b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相同
16、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为r,各电阻阻值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从a端滑到b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压表的读数U先减小,后增大
B.电流表的读数I先增大,后减小
C.电压表读数U与电流表读数I的比值不变
D.电压表读数的变化量ΔU与电流表读数的变化量ΔI的比值不变
三、多选题(每题4分)
18、如图所示,均匀细杆AB质量为M,A端装有转轴,B端连接细线通过滑轮和质量为m的重物C相连,若杆AB呈水平,细线与水平方向夹角为 时恰能保持平衡,则杆对轴A有作用力大小下面表达式中正确的有:( )
A.mg. B. .
C.g. D.Mg-mg sin .
19、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在x轴上分布如图所示,x轴上两点B、C的电场强度在x方向上的分量分别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的大小大于的大小。
B.的方向沿x轴正方向。
C.电荷在O点受到的电场力在x方向上的分量最大。
D.负电荷沿x轴从B移到C的过程中,电场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20、如图(甲)所示,一个用粗细均匀同质材料制成的“”型导轨垂直于磁场固定在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a是与导轨相同的导体棒,导体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在外力作用下,导体棒以恒定速度v向右运动,以导体棒在图(甲)所示位置的时刻作为计时起点,下列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一定不正确的是图(乙)中的:( )
四、填空题(20分)
21、爱因斯坦曾高度评价伽利略的工作:“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将相应的选项序号填写入空格完成伽利略研究问题的科学研究方法:
→ →数学推理→ → 。
①提出假设、②结论推广、③发现问题、④实验验证
22、质量为m的物体从静止开始以g/2的加速度竖直向下运动,当下降高度为h时,该物体机械能的增量为________,该物体动能的增量为_________。
23、一带电油滴在匀强电场E中的运动轨迹如图中虚线所示,电场  方向竖直向下。若不计空气阻力,则此带电油滴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______,重力势能和电势能之和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4、三个用电器均为“110V,20W”,将两个并联后与第三个串联,然后接于电源上,当每个用电器均不超过额定功率时,这个电路最多消耗电功率为 W,此时电源输出电压为 V.
25、如图所示,磁场的方向垂直于xy平面向里,磁感强度B沿y方向没有变化,沿x方向均匀增加,每经过1cm增加量为1.0×10-4T,即=1.0×10-4T/cm,有一个长L=20cm,宽h=10cm的不变形的矩形金属线圈,以v=20cm/s的速度沿x方向运动.则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为 ,若线圈电阻R=0.02,为保持线圈的匀速运动,需要外力大小为 .
四、实验题(24分)
26.(4 分)如图,为测量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测得二者间距为d。
(1)当小车匀加速经过光电门时,测得两挡光片先后经过的时间和,则小车加速度 。
(2)(多选题)为减小实验误差,可采取的方法是( )
(A)增大两挡光片宽度 (B)减小两挡光片宽度
(C)增大两挡光片间距 (D)减小两挡光片间距
27、(6分)在做“电场中等势线的描绘”的实验时,先在导电纸上画出电极a和b(模拟为点电荷)的连线,在连线上选取间距大致相等的5个点c、d、e、f、g,如图所示.G为灵敏电流表,甲、乙为两探针.在实验时将a、b接入电源
(1)为得到过d点的等势线,须不断移动探针_____(填“甲”
或“乙”)
(2)在右图上画出过f点的等势线
(3)(多选题)对于该实验的认识与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读数为零时表明所测两点的电势差为零
B.如果将一根探针接触连线中点,另一探针从一个电极沿连线逐渐移动到另一电极,电流表的读数是逐渐变小的
C.在实验过程中电极与导电纸的相对位置不能再改变
D.从实验原理来说,如用电压表代替电流表也可以描绘出等势线
28、(6分)学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 后,为了定量验证感应电动势E与时间△t成反比,某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一个实验装置:线圈和光电门传感器固定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强磁铁和挡光片固定在运动的小车上。每当小车在轨道上运动经过光电门时,光电门会记录下挡光片的挡光时间△t,同时触发接在线圈两端的电压传感器记录下在这段时间内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利用小车末端的弹簧将小车以不同的速度从轨道的最右端弹出,就能得到一系列的感应电动势E和挡光时间△t。
(1)观察和分析该实验装置可看出,在实验中,每次测量的△t时间内,磁铁相对线圈运动的距离都_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从而实现了控制__________不变;
(2)在得到上述表格中的数据之后,为了验证E与△t成反比,他们想出两种办法处理数据:第一种是计算法: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若该数据基本相等,则验证了E与△t成反比;第二种是作图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_________________关系图线,若图线是基本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则也可验证E与△t成反比。
29、(8分)虚线方框内是由电阻、电源组成的线性网络电路,为了研究它的输出特性,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按图示的方式连接在它的输出端A、B之间.电键S闭合后,实验中记录的6组电流表示数I、电压表示数U如下表所示.
(1)试根据这些数据在下面的坐标纸上画出U-I图线.
(2)若将方框内的电路等效成电动势为E、内电阻为r的电源,从图线上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_______V,内电阻r=______Ω.
(3)若电流表内阻为0,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上端时,电流表示数是_______A.
(4)变阻器滑片移动过程中,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功率是_________W.
六、计算题(50分)
30、(10分)如图所示,固定在水平面上的光滑斜面,倾角α=530,高为H,质量为m的小物体,开始时它在斜面顶端。(sin530=0.8 ,cos530=0.6)
(1)在物体上加一个水平力使物体静止,则该该水平力的大小为多大?方向如何?
(2)辨析题:若把题(1)中的水平力反向,大小不变,然后释放物体,则物块落地的速度为多大?
某同学分析如下:因“光滑斜面”所以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不受摩擦力作用,故物体受到三个力:重力G、支持力N、水平力F,支持力不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得: ,解方程得到V的大小。
你认为该同学的分析正确吗?若正确,请求出落地速度的大小;
若不正确,请指出错误处,并求出落地速度的大小。
31、(14分)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直流发电机M的电动势E=250 V,内阻r =0.5Ω,R1 =R2 =1Ω.电热器组中装有50只完全相同的电热器,每只电热器的额定电压为200 V,额定功率为l 000 W,其他电阻不计,也不计电热器电阻随温度的变化.问:
(1) 当接通几只电热器时,实际使用的电热器都能正常工作
(2) 当接通几只电热器时,被接通电热器的总消耗功率最大
(3) 当被接通电热器的总消耗功率最大时,电阻R1、R2和内阻r上消耗的功率分别为多少
32、(12分)如图乙所示,由均匀电阻丝做成的正方形线框abcd,总电阻为R,边长为L.现将线框以与ab垂直的速度v匀速穿过一宽度为2L、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区域,整个过程中ab、cd两边始终保持与边界平行.令线框的cd边刚与磁砀左边界重合时t=0,电流沿abcda流动的方向为正.
(1)在图甲中画出线框中感应电流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求整个过程中线框产生的焦耳热;
(3)求线框出磁场的过程中流过线框的电量.
32、(14分)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7°的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作用下,从斜面的底端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立即撤去拉力F。此后,物体到达最高点C。每隔0.2秒通过位移传感器测得物体的瞬时速度的大小,下表给出了部分测量数据。(取sin37°=0.6,cos37°=0.8)
t/s 0 0.2 0.4 0.6 0.8 1.0 1.2
V/ms-1 0.0 1.0 2.0 0.1 0.5 0.9
试求:
(1)恒力F的大小;
(2)0.6秒时物体的瞬时速度;
(3)物体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重力的最大功率;
(4)物体在斜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物理月考(3)答题纸
g=10m/s2,sin37°=0.6,cos37°=0.8
二、填空题(20分)
21、__3___、__1___、_4___、__2__22、___-0.5mgh______、____0.5mgh_______。
23、 减小 、 减小 。24、 30 、 165 。
25、 4×10-5 、 4×10-7 。
三、实验题(24分)
26、(1)_______)________,(2)____B、C_________
27、(1)_____乙_______.
(2) (3)____ACD___________
28、(1)_____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磁通量变化__________
(2)____E⊿t_______________,______E-1/⊿t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50分)
(10’)30、(1)F=4/3mg
(2)不正确,
(14分)31、
(1)4个
(2)16个
(3)P1=P2=2500w
Pr=1250w
(12分)32、
“(1)如右图
(2)Q=2B2L3v/R
(3)q=BL2/R
(14分)33、
(1) F=15N
(2) V=1.5m/s
(3) P=15w
(4) 上滑过程,f=8N 方向向右
下滑过程 f=1.6N 方向向右
图6
30
F


R
b
a
c
R
R
b
a
P
E
A
V
r
2R
a
b
E
电压传感器
光电门传感器
挡光片
线圈
强磁铁
弹簧
F
A
B
37°
C
F
A
B
37°
C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第一产业 27.1% 15.1% 10.2%
第二产业 41.3% 45.9% 46.8%
第三产业 31.6% 39.0% 43.0%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
①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②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
③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④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1年6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6.4%,创三年来新高。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
A.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 B.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
3.2011年2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对山东、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江苏、陕西、甘肃等受旱灾影响严重的8个省安排增加支农再贷款额度100亿元。中国人民银行这一举措表明
A.我国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货币 B.中国人民银行在我国银行业中占据主体地位
C.我国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D.发放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的重要业务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保持年均30%左右的增速,成为新兴的保险大国。参加保险的目的是为了
A.赚钱 B.实现财产增值 C.慈善事业 D.获得财务上的保障
5.2010年,江苏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较快增长,全年共完成23186.8亿元,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外资企业、民间企业投资额所占比例分别是23%、13%和64%。这说明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B.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C.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可以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发展
6.李某是国有企业工程师,去年工资收入是36000元,奖金8000元,个人专利转让收入5000元;其妻开一家个体杂货店,年收入15000元;家里有房出租,年收入6000元。去年,李某一家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分别是
A.44000元和26000元 B.36000元和19000元
C.49000元和21000元 D.44000元和11000元
7.经济学家詹姆斯在《公平是最大的动力》一书中写道:公平是对人格的尊重,可以使一个人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促进社会财富的增加。这说明
A.公平与效率是对立的 B.公平与效率是统一的
C.公平是追求效率的社会条件 D.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前提
8.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3月28日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在瑞典哥德堡正式签署收购沃尔沃汽车公司的协议。这属于
A. 引进外资 B.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C.“走出去”战略 D. 技术输出
9.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出口在全球市场的份额从2007年的7.4%提高到2010年的9.6%,呈持续扩大趋势。中国出口份额的扩大主要得益于
A.制造业竞争力日益提高 B.对外投资大幅增加
C.人民币持续小幅升值 D.外汇储备快速增长
10.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人民法院
①负责刑事案件的侦查、预审 ②有权对犯罪嫌疑人实施拘捕
③是我国司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④负责刑事案件的审判
A.①④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下列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是
A.业主委员会 B. 居民委员会 C. 乡人民政府 D.消费者协会
12.2009年8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决定任命崔世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任行政长官要由国务院任命,这是因为
A.行政长官要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国务院总理是我国的最高行政机关
C.特别行政区是我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13.现阶段,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促进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繁荣。这一事实说明
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各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已不存在
B.协调民族矛盾是党和国家的重要职能
C.我国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D.促进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是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团结的核心
14.2011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十周年。上海合作组织是
A.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B.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
C.非政府间、政治性国际组织 D.协调国际争端的主要力量
15.自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席位以来,我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对外工作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和平外交政策的核心是
A.走和平发展道路 B.独立自主原则
C.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6.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人民政协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①民主监督 ②参政议政 ③立法建议 ④政治协商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7.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带研究生时,一开始不上专业课,而是让学生学习《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经考试合格后才开始学习专业课。钱学森这样做是因为
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的发展规律的概括
C.哲学具有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8.“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的一种哲学思想,它把日常生活中的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元素看作是构成宇宙万事万物及各种自然现象变化的基础。这种学说是属于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19.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常常喜欢朝令夕改。这些人在思想方法上违反了
A.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观点
C.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的观点 D.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
20.民间谚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谚语的哲学道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1.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古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朝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比理性认识更深刻更正确 D.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二、不定项选择题(27分,每小题3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选项。每小题全部选对得满分,部分选对得部分。有错选的、则该小题不得分)
22.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A.促进就业 B.提高恩格尔系数 C.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D.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23.从2010年12月1日开始,我国对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企业及外籍个人征收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至此,我国的内外资企业税制实现了全国统一。这一调整
A.表明税收具有相对固定性的特征 B. 符合世贸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
C.符合世贸组织的最惠国待遇原则 D.旨在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24.据估计,到2020年,在45种重要战略性资源中,我国有9中严重短缺,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即依赖进口)将大大增加。这一预测告诉我们
A.要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B.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鼓励各行各业节能减排
C.依靠国际市场大规模进口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D.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的预测预警体系,保障资源能源安全
25.去年生产iPhone与iPod的83家苹果公司中国代工厂有45家未支付员工加班费、137名苹果中国供应商员工因暴露在正己烷环境下健康遭受不利影响。苹果公司代工厂侵犯了我国劳动者
A.取得劳动报酬权 B.受尊重权 C.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权 D.获得劳动保护权
26.2011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一幢居民高层住宅发生特大火灾,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政府官员因严重失职被问责追究。行政问责制的建立
A.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 B.有利于建设责任政府,提高官员的责任心
C.有利于建设法治政府,严格依法办事 D.有利于建立官员淘汰机制,提高官员素质
27.如今,通过网络关注社会热点、表达意愿,已成为中国网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网民意愿的表达日趋理性。这说明
A.网络民主已成为政治的核心问题 B.基层民主日臻完善
C.公民政治参与能力提升 D.网民直接参与政府决策
28.2011年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15个理事国以10票赞成、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第1973号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联合国安理会
A.是联合国的审议机构 B.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常任理事国“大国一致”原则
C.是唯一有权对国际和平和安全采取行动的机构 D.通过的决议不具有法律约束力
29.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物质的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
30. 规律的客观性是指,规律是
A.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联系 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C.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 D.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而不可能被认识的
三、简答题(25分。第 31题4分,第32、33、34题各为7分)
3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以什么作为议题?列举两个具体事例说明其必要性。(4分)
32.《上海市公务员考核实施细则(试行)》和《上海市公务员奖励实施细则(试行)》,其中规定,连续两个季度考核被定为不称职公务员,将被辞退。
请用所学政治学知识回答:
(1)国家为什么要辞退不称职的公务员?(4分)
(2)在我国公务员必须接受监督,其主要途径有哪几种?(3分)
33. 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首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立。从“中国—东盟”互补的经济优势来看,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
(1)“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凸显了经济全球化哪一个特征?(2分)
(2)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经济的影响。(5分)
34. 2010年下半年,我国开展了第六次人口普查。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要确保数据真实、准确、完整,要认真做好普查数据评估、汇总和处理,要提高普查成果应用水平,特别是要深入挖掘普查数据反映出的新格局新趋势,为更好地编制“十二五”规划、制定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口政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基本依据。
请运用“认识世界 尊重实际”有关知识简要回答:党中央国务院对人口普查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的哲学依据。(7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36分,每题12分)
阅读材料,完成35、36题。
2011年4月起,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向社会公布了个税法修正案草案,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提交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的草案二审稿。6月27日下午,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关于修改个税法的决定草案。6月28、29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两次召开会议逐条研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法律委员会认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修改是必要的、适时的,同时建议将起征点提高。
2011年6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134票赞成、6票反对、11票弃权,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该决定将于今年9月1日施行。
此次修改,个人所得税有以下变化:
调整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七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1500元 3 0
二 超过1500元至4500元 10 105
三 超过4500元至9000元 20 555
四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 25 1005
五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 30 2755
六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 35 5505
七 超过80000元 45 13505
调整前工资、薪金所得适用个人所得税九级超额累进税率表
级数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含税所得额) 税率% 速算扣除数(元)
一 不超过500元 5 0
二 超过500元至2000元 10 25
三 超过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四 超过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五 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
六 超过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
七 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 35 6375
八 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九 超过100000元 45 15375
35.(1)上述两个图表体现了哪些经济现象?(4分)
(2)扣除“三金”后,小李的月收入是6500元,2011年9月起,他所缴纳的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写出变化金额)(3分)
(3)请用“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简要回答本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的经济学意义。(5分)
36.请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说明。(12分)
37.随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不断增强,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也越来越严重。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2011年1月7日,活动的发起方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宣布了2011年“地球一小时”的两大变化:首先,地球一小时的核心主题不再仅仅是气候变化,而是更广泛的可持续环保行动;其次,除了熄灯一小时外,“地球一小时”活动还从号召大家响应环保,变为动员个人和社会团体自发为环保做出一个行动改变。
WWF(中国)首席执行官关德辉(Jim Gradoville)说:“熄灯是一种信号,向他人传递你对保护地球的决心。今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除了熄灯,我们还能做些什么?除了遏制全球变暖,还有哪些行为可以助力于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这就是2011年地球一小时主题发生改变的原因。”
请运用《探索规律,实事求是》相关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2分)
五、论述题(20分)
38.运用政治常识,结合国内外因素,阐述对“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理解。
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政治月考(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42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D B C D D A C C A B B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答案 C C B B A D A D C A
三、简答题(25分。第 31题4分,第32、33、34题各为7分)
31.(4分)“文化” (1分)举例(3分)(一个例子得1分,两个例子得3分)
32. (1) 因为公务员担负着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任务。而国家机关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因此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必须遵守国家公务员的准则,坚持执政为民。否则,就是不称职,要被辞退,以维护人民的利益。(4分)
(2)其主要途径有:接受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的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等方面的监督。 (3分)
33.(1)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全球经济合作走向新的起点。(2分)
(2)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使我国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商品,也为我国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2分)
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国内改革与发展;也有利于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双赢。(3分)
34.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2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2分)
办事情要坚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3分)
四、分析说明题(共36分,每题12分)
35. (1)我国自开征个人所得税以来,个税起征点经历了多次调整,变动始终呈上调态势,其中,本次调整幅度最大(2分);除此之外,本次个人所得税的修改还调整了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级次、级距和适用税率,加快推进个人所得税制度的综合改革。(2分)
(2)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调整前缴税=(6500-2000)*15%-125=550
调整后缴税=(6500-3500)*10%-105=195
变化355元(3分)
(3)国家运用财政政策等手段,对分配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分)
通过此次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进一步降低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有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进而维护社会稳定。(3分)
36. 上述材料说明,人民群众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使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落实,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过程中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分)
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和通过个税法修改说明,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作为它的常设机关,在它闭会期间行使立法权。在此期间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委员的慎重研究审议说明了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全国人大常委会以表决方式通过,说明了人大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代表可以充分发表意见,在表决时,必须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由此可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动员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的地位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总之,人大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6分)
个人所得税法的修改过程还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方略得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基础,依法治国必须制度化和法律化。此次个人所得税法修改的意义充分体现了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4分)
总之,通过人大制度和依法治国方略,我国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这对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维护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加快中国特设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1分)
37. 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人类改造自然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
人类对地球家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体现了规律是客观的,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自然的惩罚,因此,人类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
实践与认识是辨证统一的。实践是认识基础,认识的产生、发展、受检验和归宿,都离不开实践。人们参加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属于实践,环保意识属于人的认识,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此一切真知都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
五、论述题(20分)
38、答案示例一:
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国家性质与时代主题所决定的。
(1)始终不渝地“和平发展”。(从国内、国际因素看)
(2)始终不渝地“和平发展”,首先在于以和平促发展。
(3)始终不渝地“和平发展”,还在于以发展促和平。
答案示例二:
我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我国国家性质所决定的,也是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所决定的。
(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们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地理)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为单选,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正确涂点)
2008年11月胡锦涛主席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哥斯达黎加(首都圣何塞100N、840W)、古巴(首都哈瓦那230N、830W)、秘鲁(首都利马120S、760W)和希腊(首都雅典380N、240E)四国,促进了我国同以上四国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据此回答:
1、有关四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哥斯达黎加和古巴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咖啡、香蕉和棉花是三大出口经济作物
B、秘鲁沿岸由于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洋渔业发达,渔业资源丰富,出口鱼粉
C、除希腊外,其余三国都属于拉丁美洲文化圈,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主要信奉天主教
D、四个国家都是临海国家,都有洋流流经
2、当上海的白昼达到一年中最长时,此时
A、昼长由长到短依次为:哈瓦那>圣何塞>雅典>利马
B、雅典正值一年中炎热少雨的季节,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C、利马受厄尔尼诺影响明显,沿海水温比往年异常升高,多暴雨天气
D、圣何塞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6034,正午人影朝北
读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
3.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 B.高原
C.盆地 D.山地
4.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 B.陆地内循环
C.海上内循环 D.地表水循环
5.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水量特征正确的叙述是
A.上游流量最小 B.中游流量最小 C.下游流量最小 D.下游流量最大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一种土地退化。据此回答6-7 题。
6.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南美大陆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C.南美西海岸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7.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 改变农业耕作制度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建设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因外力作用在成因上具有一定的联系。图中各字母表示不同的主导外力作用类型,读图回答8-10题。
8、箭头b表示的是
A、风力侵蚀作用 B、风力搬运作用 C、流水溶蚀作用 D、流水搬运作用
9、在c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有
①沙尘暴、水土流失 ②水土流失、滑坡 ③泥石流、土地荒漠化 ④沙尘暴、土地荒漠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丙图中的点,能正确反映甲、乙两地区降水特征的依次是
A.②③ B.④① C.③④   D.④②
12.关于甲、乙两国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发达国家,旅游业发达
B. 乙国工业基础雄厚,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畜产品及资本和技术
C. 甲国人口增长缓慢,甚至出现负增长
D.乙国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读某工业部门在某城市及其附近地区土地、运输和劳动力等成本曲线图。其中土地成本和运费都只与距离城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有关,回答13-15题:
13、表示土地成本、运费、劳动力成本的曲线依次是
A、c、a、b B、a、b、c C、c、b、a D、b、a、c
14、据图判断下列不正确的说法是
A、②与④两处运费的差异主要由交通通达度造成
B、该城市西侧交通通达度比东侧高
C、距城市中心远近对劳动力成本影响最小
D、交通通达度是影响①和②两处土地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
15、如果综合考虑土地、运输、劳动力等成本因素,该工业部门的工厂应布局在
A、① B、② C、③ D、④
读我国某年四城市人口资料图。
16.这四个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按递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①④ B.④②③①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17.从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考虑,其中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就业率最高的城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8.城市②可能位于我国的
A.西北内陆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东南沿海地区
19.表中的美国产区最可能位于
A.300N—400N西海岸 B.300N—400N东海岸
C.密西西比河三角洲 D.五大湖区
20.表中的中国产区与美国产区相比,具有的优势是
①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条件更适宜 ②气温年较差小,有利于苹果糖分的积累
③夏季光照条件较好 ④劳动力成本较低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导航型GPS接受机可显示当地的三维坐标(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动态指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为0°,正东方为90°,正南方为180°,正西方为270°)、导向、设定路标、生成行进路线、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受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时间的伦敦格林尼治时间。)
21. 若GPS接受机显示屏上显示225°,则表示前进方向为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22. 某日一外国游客在上海时,其早期的GPS接受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日落时间分别是
21﹕30、10﹕19。则上海日出、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5﹕30、18﹕19 B.10﹕19、21﹕30
C.13﹕30、02﹕19 D.6﹕30、17﹕19
2009年12月20日是澳门回归10周年,澳门各界群众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23.在我国十大地域文化区中,澳门属于
A.四川盆地文化区 B.云贵高原文化区 C.江南水乡文化区 D.华南妈祖文化区
24.关于澳门所属文化区特点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地干湿季分明,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体现草原文化风景
B.该地湿度大,云雾多,饮食喜辣,表现出泼辣的风格
C.该地经济生活与海洋关系密切,崇拜海神,文化外向型突出
D.该地多山,居民崇拜山神,体现山地文化风景
小实验:(如图准备装置)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2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破坏
二、综合题(100分)
(一)、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26. 图中甲、乙两地相比,气温较低的是 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27.决定图中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 。
28.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主要山脉的走向是 ,判断依据有
(至少答出两点)。
29. 简述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至少答出3点)。
30. 该区域农村因伐柴、烧柴导致了水土流失和大气污染等问题,为根治这些问题提出可行的对策并说明理由。
(二)读某两个大陆纬度组合分布示意图回答。(12分)
31.A、B、C、D四地中与E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地,都是冬季具有 的气候特点。
32.D地沿岸等温线向 凸出,主要由于受到 的影响。
33.F地气流运动方向如图所示,此时北半球为 季,请说明判断理由。

34.图示大陆世界级城市群有 城市群和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图示大陆世界级工业区是 工业区。图示大陆能提供大量商品粮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另一大陆农业地域类型分布面积较大有旱作农业和 。
35.图示两个大陆有多个世界文化圈,其中文化圈面积较小的是 文化圈与拉丁美洲文化圈。
(三)、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气候变化近年来成为众多国际重要会议的主题词,温室气体减排因涉及各国发展利益,在2010年12月1日墨西哥坎昆举行的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谈判中温室气体减排成为争论的焦点。
材料二: 太平洋中两区域示意图。
36.甲、乙两图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 图。判断依据是 。
37.说出B国阴影区域的气候类型及成因。

38.当A国盛行西北风时,B国北部盛行什么风,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39.全球变暖对上述两国会产生什么影响?遏制全球变暖应采取什么措施?
40.A国内矿产资源缺乏,但有丰富的水力资源,请具体分析A国内水力资源丰富的原因。
(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右图为某地区“大陆度”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大陆度”是表示大陆对各地气候形成影响程度的指数。其公式为:
K=1.7×ΔT/sinΦ-20.4(式中K为大陆度,ΔT为气温年较差,Φ为纬度)。一般地,当K﹥50时为大陆性气候,K﹤50为海洋性气候。 我国部分地区的气温统计数据
漠河 哈尔滨 北京 上海 成都 广州 西沙
纬度(N) 53° 46° 40° 31° 30° 23° 18°
最热月平均气温(℃) 18.4 22.7 26.0 27.9 25.4 28.3 28.9
最冷月平均气温(℃) -30.6 -19.7 -4.7 3.3 5.2 13.4 22.8
(sin53°=0.798 sin46°=0.719 sin40°=0.642 sin31°=0.515 sin23°=0.391 sin18°=0.309)
41. 若图中O点位于某大陆的中心,导致A、B、C三地大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42. 若圆心O点位于大洋中,则图中大陆度最大的点是 。
43. 我国东部地区由南向北气温年较差 ,其最主要原因是

44. 上海的大陆度约为 。成都与上海的纬度相近,其大陆度比上海 ,简述其原因 。
45. 根据该公式计算,拉萨的大陆度K﹤50,结合上海的大陆度值,你认为确定大陆性气候还需要参考哪些气候要素? 。
46. 我国大陆度是同纬度地区最高的,简述其原因

(五)、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4分)
(材料一)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的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基地也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但近年来,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东北大豆价格大幅下跌,由原来的2.2元/kg降到1.6元/kg,降幅近30%。
(材料二)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比较表(注:运输费用以到达大连为例)。
含油量 运输费用(元/kg) 生产成本(元/kg) 生产方式
国产大豆 17% 0.18 1.60 粗放型
进口大豆 19% 0.16 1.28 集约型
47.东北平原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水平较高的农业区,从自然条件来看,这里有利于机械化、水利化建设的条件是 。
48.东北作为我国传统的大豆主产区,其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靠近市场   B.光热充足   C.土地肥沃 D.水源丰富
49.据统计,我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相当于国内大豆的总产量,试分析进口大豆在我国畅销的主要原因 。
50.由于受进口大豆的冲击,我国东北大豆生产呈现萎缩之势。要使东北大豆生产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应( )(多选)
A.改良品种,提高大豆品质 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提高产量
C.提高集约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D.大量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
51.从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看,东北地区比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分析形成的主要原因

52.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黑龙江省的人均谷物产量比江苏省的人均谷物产量____________。这种现象也同时存在于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他省份,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我国东部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
53.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是 ,主要粮食作物是 。图中①②③处将布局粮食种植业、果树栽培业和蔬菜、畜禽业,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原则,粮食种植业应安排在 ;果树栽培业应安排在 。(填代号)
54.在⑦、⑧二处准备建水泥厂和食品厂,根据工业布局的有关原则,水泥厂应建在 ,理由是 ;食品厂应建在 ,理由是 。
55.若要在该地建一小型水电站,请你选取一个合适地点,用图例符号画在图中适当位置。并说明这样安排的理由。

(七)、资料回答问题:(14分)
工业结构关系是指在一个经济区域内各地区工业之间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根据这种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工业结构关系可分为两种类型:互补型工业关系和竞争型工业关系。下表是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工业结构相关系数。
广东 广西 云南 贵州 四川 湖南 江西 福建 海南
广东 1 0.42 0.27 0.47 0.76 0.58 0.54 0.82 0.32
广西 0.42 1 0.84 0.92 0.85 0.91 0.92 0.71 0.91
云南 0.27 0.84 1 0.89 0.69 0.77 0.66 0.54 0.60
贵州 0.47 0.92 0.89 1 0.91 0.94 0.89 0.69 0.75
四川 0.76 0.85 0.69 0.91 1 0.96 0.93 0.88 0.71
湖南 0.58 0.91 0.77 0.94 0.96 1 0.94 0.82 0.74
江西 0.54 0.92 0.66 0.89 0.93 0.94 1 0.81 0.88
福建 0.82 0.71 0.54 0.69 0.88 0.82 0.81 1 0.61
海南 0.32 0.91 0.60 0.75 0.71 0.74 0.88 0.61 1
(注:S为某两省区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数值越大,结构越相似,竞争越激烈,越需要协作)
56.图中由北向南进入城市A的铁路干线是 。图中G代表的是 经济特区。
57.据表分析,在泛珠三角经济区中与丙省存在最强竞争关系的是 省,判断的理由是 。
58.与甲省存在最强互补关系的是 省,试分析两省之间存在哪些方面的互补关系

59.图中城市体系级别最高的城市是 (名称),该城市以 用地、 用地为主。
60.分析丁省的资源优势和区位条件说明丁省应该大力发展哪些特色产业?
(八)、读下图,图a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经纬度为
0°、66°34′N,回答问题。(共12分)
6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是 、 ,北京时间为 月 日 时。
62.这一天地球上出现极昼的范围是 ,上海日出时物体的影子朝向
 为 方向。
63.这段时间上海的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简述判断理由是
                             。
64.一个月后,上海的天气状况很可能是 。
65、请在图b中画出此时控制上海的天气系统的水平气流运动方向。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月考(三)
参考答案:
二、综合分析题(共100分)
(一)、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11分)
26. 甲 地形(地势) (2分)
27. 水源(河流) (1分)
28. 东北——西南走向 根据等温线走向大致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可判断出分水岭呈东北西南走向;根据区域定位判断该山脉是武夷山 (3分)
29. 地形多山地丘陵,平原狭小;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中小河流众多,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小、汛期长、无结冰期,水能资源较丰富;天然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海岸线较曲折;以红壤为主 (3分)
30. 大力发展小水电,这里河流短急,水量大,水能资源较丰富,适合建设小水电解决农村能源问题。 (2分)
(三)、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36.甲(1分) 从两图经线上看,相同的实地距离,图上距离甲图大于乙图( 1分)
37.热带雨林气候(1分) 受来自海洋东南信风影响;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 (2分)
38.西北季风 (1分) 海陆势力性质的差异或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分)
39.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1分) 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2分)
40.日本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落差大,水流急;而且受海洋影响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所以水力资源丰富。3分
(四)、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3分)
41. 三地距海远近不同 (1分)
42. C F (1分)
43. 增大 北方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大于南方 (3分)
44. 60.8 小 位于四川盆地,受到四周高大山脉的阻挡,尤其是冬季风影响较小,气温的年较差比上海小 (4分)
45. 气温的日较差、年降水总量、降水的季节分配等 (2分)
46. 我国西北部地区远离海洋;冬季风影响使东部地区冬季气温偏低,气温年较差大
(2分)
(六)、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53.水田 水稻 ② ①
54.⑦ 在盛行风向垂直郊外,不污染城镇; ⑧ 食品厂污染小,近消费市场
55.画图(略) 上游有较大的储水区,储水量大;峡谷处,筑坝的工程最小。
(七)、结合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4分)
56.京广线 深圳
57.四川 工业结构的相关系数(S)最大,说明工业结构相似(1分)
58.云南 广东省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具有优势,矿产和能源资源较短缺(1分);云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但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分)。广东省可以为云南省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支持,而云南省可以为广东省提供资源、劳动力和市场。(1分)
59.香港 商业 居住
60.该省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海盐资源、热带气候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位于我国南端,濒临我国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大力发展能源工业、旅游业、热带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以及海洋渔业。(3分)
100
80
1000
110
150
500
120
30
300
100
出生率
死亡率
迁移方向及人数(人)
43‰
24‰

24‰
23‰

21‰
22‰


31‰
23‰
O
A
B
C
D
E
F


S


A
B
C
D
O
N
图a 图b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试题(数学理)2011-12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_.
3.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则事件“出现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数列,,,则_____________.
5.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倍,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7.若,且,则_____________.
8.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点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9.若函数是以为周期的奇函数,,且,则_____________.
10.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椭圆,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2.已知为常数,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别是角所对的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平行于轴,顶点、和分别在函数、和(其中)的图像上,则实数的值为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5分,不选、选错一律得零分.
15.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迎新座谈会,若这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40种 B.120种 C.35种 D.34种
16.“”是“对任意正数,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17.函数图像上的动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
A. B. C. D.不确定的正数
18.已知不等式对于,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三.解答题 (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为虚数,且,为实数,若(为虚数单位,)且的虚部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20. (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6分,第2小题满分8分)
已知向量,,
(1)当时,求的值;
(2)求在上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1.(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函数,
(1)求的反函数;
(2)判断的单调性,不必证明;
(3)令,当,时,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围.
22. (本题满分16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6分)
已知公差大于零的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求非零常数;
(3)若(2)中的的前项和为,求证:.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若双曲线与直线有公共点且实轴最长,求双曲线方程;
(3)、为正整数,且,是否存在两条曲线、,其交点与点,满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上理工附中2011学年度高三数学月考三(文理)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填空题 (本大题满分56分)本大题共有14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每题填对得4分,否则一律得零分.
1.不等式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
2.计算:_____________.
3.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六个面的点数分别为1、2、3、4、5、6),则事件“出现点数大于4”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4.已知等比数列,,,则_____________.
5.若函数在区间上存在反函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6.双曲线的虚轴长是实轴长的倍,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7.若,且,则_____________. 11
8.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则点到的距离为_____________.
9.若函数是以为周期的奇函数,,且,则_____________.
10.函数的图像恒过定点,过点的直线与圆相切,则直线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已知椭圆,过点作倾斜角为的直线交椭圆于、两点,为坐标原点,则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
12.已知为常数,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则实数的值为_____________.
13.在中,已知,若分别是角所对的边,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_.
14.已知正方形的面积为,平行于轴,顶点、和分别在函数、和(其中)的图像上,则实数的值为_____.

二.选择题(本大题满分20分)本大题共有4题,每题都给出代号为A、B、C、D的四个结论,其中有且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必须把正确结论的代号写在题后的圆括号内,选对得5分,不选、选错一律得零分.
15.从4名男生和3名女生中选出4人参加迎新座谈会,若这4人中必须既有男生又有女生,不同的选法共有 ( )
A.140种 B.120种 C.35种 D.34种
D
16.“”是“对任意正数,均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A
17.函数图像上的动点到直线的距离为,点到轴的距离为,则的值为 ( )
A. B. C. D.不确定的正数
C
18.已知不等式对于,恒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
A. B. C. D.
理D
三.解答题 (本大题满分74分)本大题共有5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9. (本题满分12分)
已知为虚数,且,为实数,
(理)若(为虚数单位,)且的虚部为正数,,求的取值范围.
21.(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4分,第3小题满分6分)
设函数,
(1)求的反函数;
(2)判断的单调性,不必证明;
(3)令,当,时,在上的值域是,求的取值范围.
[解] (1),
(2)当时,减;当时,增
(3)
[解] (1)
(2)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6分、第(3)题8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若双曲线与直线有公共点且实轴最长,求双曲线方程;
(3)、为正整数,且,是否存在两条曲线、,其交点与点,满足?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23.[解](1)当且仅当即 时,方程表示椭圆;
当且仅当,即时,方程表示双曲线.
(2)
(3)或或
23.(本题满分18分,第(1)题4分、第(2)题8分、第(3)题6分)
已知二次曲线的方程:.
(1)分别求出方程表示椭圆和双曲线的条件;
(2)对于点,是否存在曲线交直线于、两点,使得?若存在,求出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已知与直线有公共点,求其中实轴最长的双曲线方程.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