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12月份百题精练(2)(9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2届高三12月份百题精练(2)(9份)

资源简介

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1.为防控甲流在人群中的进一步传播,我国科研人员已经研制生产出预防甲流的疫苗,并开始在人群中使用,下列关于甲流病毒和甲流疫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流病毒结构简单,只含有DNA和蛋白质
B.甲流病毒在空气中可大量繁殖
C.为防止培养病毒的培养基被杂菌污染,需要用高温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的灭菌处理
D.接种过甲流疫苗的人同样有可能感染季节性流感
2.右图是油菜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糖类和脂肪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干重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贮存
的能量大致相同
B.种子萌发时,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
变为脂肪,种子需要的N元素增加
C.种子萌发时,脂肪酶的活性很高
D.种子萌发时,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物质是可溶性糖
3.分析某大肠杆菌细胞分子组成,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成分 水 蛋白质 DNA RNA 糖类 脂类 代谢中间产物 无机离子
相对含量(%) 70 15 1 6 3 2 2 1
分子种类 1 3000 1 1000 50 40 500 12
A.DNA是遗传物质 B.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
C.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体现者 D.每一种糖类平均能形成10种中间产物
4.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若该序列功能缺失,则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无法再完成的过程不包括: ( )
A.继续合成多肽 B.进入高尔基体 C.被加工成熟 D.分泌到细胞外
5.用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可能是某种植物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
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可得到类似
蔗糖溶液的结果
6.下图是探究酵母菌进行呼吸方式类型的装置,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移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假设装置一、二中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或只进行无氧呼吸
7.某同学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棉花并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把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种子各15粒放在棉花上。实验过程与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现象
甲乙丙丁 日光日光黑暗黑暗 23℃23℃23℃23℃ 潮湿干燥潮湿干燥 全部发芽没有发芽全部发芽没有发芽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照、温度和水分,因变量为种子是否萌发。
B.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光照、温度和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该实验选用胚具活性且大小相同的豌豆作为实验材料属于对无关变量的控制
D.该实验的结论是:种子萌发只与光照和水分有关
8.在下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采用的技术手段相似的一组是: ( )
①证明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研究分泌蛋白合成、运输和分泌的过程
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④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下图一表示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示意图,图二的实线表示在温度为a的情况下生成物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则可用来表示当温度为2a时生成物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
A.曲线1 B.曲线2 C.曲线3 D.曲线4
10.如图是从一种生物体内获得的某个细胞示意图,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显微镜下观察此细胞,可以看到染色体、纺锤体、赤道板
B.此时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形成两个四分体
C.此时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D.这种生物体内可能含有糖原
11.某雌(XX)雄(XY)异株植物,其叶形有阔叶和窄叶两种类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组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
杂交组合 亲代表现型 子代表现型及株数
父本 母本 雌株 雄株
1 阔叶 阔叶 阔叶234 阔叶119、窄叶122
2 窄叶 阔叶 阔叶83、窄叶78 阔叶79、窄叶80
3 阔叶 窄叶 阔叶131 窄叶127
下列有关表格数据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仅根据第2组实验,无法判断两种叶形的显隐性关系
B.根据第1组或3组实验可以确定叶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C.用第2组的子代阔叶雌株与阔叶雄株杂交,后代叶型性状分离比为3∶1
D.用第1组子代的阔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后代窄叶植株占1/2
12.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进行自交,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
A.3∶2∶1 B.1∶2∶1 C.3∶5∶1 D.4∶4∶1
13.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上都有很多基因,若父母的1号染色体分别如下图所示,A,b,D分别为甲乙丙三种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染色体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则他们的孩子:
( )
A.同时患三种病的可能性是3/8
B.一定不患乙病,但同时患甲丙两病的可能性是3/8
C.孩子至少患一种病
D.孩子不患病的可能性为1/4
14.调查发现,某地人群每万人中有一个患甲病,一个表型正常
男子的父母均正常,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妹妹。这个男性与该地
一个表型正常女性结婚后,生育甲病孩子的概率是:( )
A.33/10000 B.1/404
C.1/303 D.1/606
15.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四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中心法则体现了遗传信息传递的一般规律
B.高茎豌豆(Dd)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1∶1
C.马和驴杂交生出的骡子是二倍体
D.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发生改变
16.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
A.一个四分体上 B.一个DNA分子的双链上
C.一个染色体组中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17.蜜蜂的体色褐色相对于黑色为显性,如果用褐色雄蜂与黑色雌蜂杂交,则F1的体色将是:
( )
A.全部是褐色 B.雌蜂都是黑色,雄蜂都是褐色
C.褐色∶黑色=3∶1 D.雌蜂都是褐色,雄蜂都是黑色
18.下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由Ⅰ1×Ⅰ2→Ⅱ4和Ⅱ5,可推知此病
为显性遗传病
B.根据Ⅱ6与Ⅲ9或Ⅱ4与Ⅲ7的关系,即
可推知该显性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Ⅰ2、Ⅱ5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
D.Ⅲ7与Ⅲ8属于近亲,如果婚配,生出患儿的概率为1/2
19.下图为三个处于分裂期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
B.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
C.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D.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
20.下图是科学家对果蝇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测定结果。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控制朱红眼与深红眼的基因是等位基因
B.控制白眼和朱红眼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C.该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后代中一定都会表达
D.该染色体上的碱基数A=T、G=C
21.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着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Ⅲ),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Ⅰ片段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
B.出现Ⅱ片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家庭,后代男
女患病几率可能不等
C.Ⅲ片段基因控制的遗传病,患病者全为男性
D.X、Y染色体互为非同源染色体
22.某DNA分子中,鸟嘌呤占嘌呤总数的40%,则以该DNA为模板转录的RNA中含鸟嘌呤最多为: ( )
A.40% B.80% C.20% D.100%
23.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在小鼠体内S型活细菌和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
B.被杀死的S型细菌在R型活细菌的转化下激活
并在小鼠体内繁殖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
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该小鼠体内的S型活细菌中可能含有R型细菌
的遗传物质
2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是DNA,乙为RNA,此过程需要RNA聚合酶
B.甲是DNA,乙为DNA,此过程甲的两条链都要做模板
C.甲是RNA,乙为DNA,此过程为转录
D.甲是RNA,乙为蛋白质,此过程的原料为氨基酸
25.检测某生物样品中碱基比例,其嘌呤含量相等,而嘧啶含量不等,则该生物样品不可能是: ( )
A.大肠杆菌 B.流感病毒 C.噬菌体 D.人体细胞
参考答案
1—5DCDAB;6—10DCDBC;11—15DADCB;16—20ADBAD;21—25DABCC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数学试题
(一)(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则“复数纯虚数”是“”的 (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编号为1—50的50名同学中选取5名同学做一个问卷调查,则确定所选取的5个同学的编号可能是 ( )
A.5,10,15,20,25 B.3,13,23,33,43
C.1,2,3,4,5 D.2,4,8,16,22
3.将函数的图象按向量平移,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 ( )
A. B.
C. D.
4.某企业近三年的产值连续增长,这三年的增长率分别为,则这三年平均增长率为
( )
A. B.
C. D.
5.某中学高三年级有三种层次的班级:A类班5个、B类班6个、C类班4个,一次考试后从中任取4个班进行质量分析,则每种层次的班都取到的概率为 ( )
A. B. C. D.
6.已知函数,则满足的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为其前项和,,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
A. B. C. D.
8.如图,在棱长均为2的正四棱锥P—ABCD中,点E为PC的中点,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BE//面PAD,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B.BE//面PAD,且直线BE到面PAD的距离为
C.BE不平行于面PAD,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
的角大于30°
D.BE不平行于面PAD,且直线BE与面PAD所成
的角小于30°
9.过点作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F为C的焦点,若,则直线的斜率为 ( )
A. B. C. D.
10.已知函数,若,则的最小值为( )
A. B. C. D.
(二)(文)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直线的倾斜角是 ( )
A. B. C. D.
2.函数的反函数是 ( )
A. B.
C. D.
3.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则“,且”是“对于任意正自然数,都有”的 ( )
A.充分非必要条件 B.必要非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4.设是三条不同的直线,是三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中的真命题是( )
A.若所成的角相等,则
B.若
C.若与所成的角相等,则
D.若与平面所成的角相等,则
5.若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实数的值为 ( )
A. B. C. D.
6.某人朝正东方走后,向左转150°,然后朝新方向走,结果它离出发点恰好,那么等于 ( )
A. B. C.或 D.3
7.2010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主持人要从5名中国记者与4名外主国记者中选出3名进行提问,要求3人中既有国内记者又有国外记者,且国内记者不能连续提问,则不同的提问方式的种数是 ( )
A.80 B.180 C.240 D.260
8.某中学在新课改活动中,成立了机器人小组,他们在一次实验中,要观察坐标平面内沿一正方形四周运动的质点,为了记录这个质点的任何时刻的运动数据和位置,特在垂直于坐标平面原点的正上方1个单位长度处安装一探测仪,它的探测范围是以自身为球心,半径可调节的球,现已知质点运动轨迹的正方形四个顶点为(0,0)、(1,0)、(1,1)、(0,1),那么探测仪的探测半径最少要调到 ( )
A.1 B.2 C. D.
9.函数的图象 ( )
A.关于点(1,0)对称 B.关于点(-1,0)对称
C.关于点(0,1)对称 D.关于点(0,-1)对称
10.内接于以O为圆心,半径为1的圆,且,则的面积为 ( )
A.1 B. C. D.
参考答案
(一)
1—5CBDDC 6—10ACDCB
(二)
1—5DBABA 6—10CDDCC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一滴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存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存的雨水来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据此完成1~2题。
1.拦蓄和利用雨水,主要影响了水循环的 环节。 (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2.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 ( )
A.明显减少水污染 B.调节水资源的时空分配
C.改善水资源利用结构 D.明显促进水循环
读某地局部地图,有四口潜水井,完成3~4题。
3.图中四口潜水井中,井水离地表最近的是 ( )
A.井1 B.井2 C.井3 D.井4
4.图中河流与潜水的补给关系是 ( )
A.河流水补给潜水
B.潜水补给河流水
C.河流左岸潜水补给河流水,右岸河流水补给潜水
D.河流右岸潜水补给河流水,左岸河流水补给潜水
读右图,完成5~6题。
5.图中从A到B的自然景观变化体现了 ( )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6.影响图中从C到D自然景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
A.热量变化 B.水分变化
C.水热状况随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D.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读“某沿海地区—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7~8题。
7.该山地可能位于 ( )
A.北半球温带地区 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
C.南半球温带地区 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
8.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 ( )
A.信风影响 B.季风影响 C.西风影响 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
右图是南半球或北半球的局部侧视图,图中MN为经线,MP为晨昏线,NP为纬线,M点为MP线上纬度最高的点。读图回答9~10题。
9.若M点向极点方向移动,则 ( )
A.地球公转速度一定越来越快
B.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角一定越来越大
C.长江口海水盐度一定越来越高
D.开普敦火险等级一定越来越低
10.若M点的纬度为75°N,N点与P点位于日期的界线上,此时北京时间可能为 ( )
A.2时 B.7时 C.12时 D.17时
下图是长江三角洲某城市工业布局变化示意图。近年来该市重化工业不断向北集中,逐渐形成
了国家级的重化工基地。读图完成11~12题。
11.该城市的重化工业不断向北迁移,主要原因可能是 ( )
①主城区及周边地区地价上涨 ②为了缓解主城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③城北地区人口众多,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④北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2.图示重化工基地依靠的主要运输方式是 ( )
①水运 ②高速公路 ③航空 ④铁路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读下图,回答13~14题。
13.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地区是 ( )
A.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
B.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
C.西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北地区
D.西北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
14.丁地区三类交通方式所占的比例都不大,其原因可能是 ( )
①需要进行交流的物资少
②地形崎岖,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③气候恶劣,沙漠广布修建铁路和公路的难度较大
④河流因干旱,水量小,通航河段少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读“北京1、7月某日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温度日变化图”,完成15~16题。
15.图中对应1月某日的曲线是 (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⑥⑧ C.②⑤⑥⑦ D.⑤⑥⑦⑧
16.影响图中气温日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
A.太阳高度 B.地面辐射 C.气压状况 D.天气状况
我国某湖泊面积2.8平方千米,海拔高度483m,湖泊水位变化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17~18题。
17.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 )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东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8.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D.季风环流
读“我国某地相关要素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如果图示时刻是北京昼长夜短的那天12:40取得的,则该地的经纬度为 ( )
A.110°E,30°N B.130°E,60°N
C.110°E,36°34′N D.115°E,36°26′N
20.有关该地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甲岩可能是大理岩 B.M坡容易产生滑坡现象
C.河谷的形成与断层、流水侵蚀作用有关 D.图示区域河流水补给地下水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平直河段的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下力中能正确反映该河段河水流向、河水与两岸地下水补给关系的是 ( )
22.滩地M处可种植一季的农作物最有可能是 ( )
A.油菜 B.棉花 C.水稻 D.甜菜
读“我国27°N局部地区剖面图”,完成23~24题。
23.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应为 ( )
A.落叶阔叶林 B.热带雨林
C.高山灌丛草甸 D.常绿松林
24.玉龙山山麓植被带是在干热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当地这种气候的成因是 ( )
①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旋 ②冬季风背风坡、下沉增温
③西南季风越过山顶,下沉增温 ④河谷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5.右图所示海域由向北水温值逐渐减小,盐度值逐渐增大。图中所示海域是 ( )
A.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B.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
C.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D.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D C B B C C B D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B B A C A B A D B A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语文试题
(一)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拖踏 没齿不忘 肖(xiào)像 宁(níng)缺毋滥
B.犀利 牵强附会 哽咽(yè) 怙恶不悛(quān)
C.筹办 若既若离 稽(jī)首 退避三舍(shè)
D.消禁 闲情逸致 属文(zhǔ) 数(shù)见不鲜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这位曾经一文不名的年轻人,经过九年的艰苦奋斗,于2006年创办自己的公司,如今已是亿万富翁。
B.公司明确规定,严格管理,对春节回家探亲但久假不归的两名人员已按相关规定与其解除劳动关系。
C.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必然要经过一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D.2010年温哥华冬季奥运会上,中国选手申雪、赵宏博不负众望,获得了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金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将于201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长期以来备受争 议的名人代言医疗产品将从此退出电视荧屏。
B.近日,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当代著名作家白先勇共同发起的“北京大学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日前在北京大学正式启动。
C.德国作家瓦尔泽的《恋爱中的男人》和巴西作家奥古斯托的《卖梦人》分享了本届 “2009年度最佳外国小说奖”最佳作者的殊荣。
D.在东亚四强赛上,中国足球队以3:0的比分战胜韩国队,打破了32年来中国队逢韩必败的怪圈,重新点燃了国人对足球的希望。
4.下列有关文句依次出自哪部作品,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③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A.红楼梦 论语 三国演义 哈姆莱特
B.西厢记 庄子 三国演义 窦娥冤
C.西厢记 论语 水浒传 窦娥冤
D.红楼梦 庄子 水浒传 哈姆莱特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有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语文学得好不好没关系,这个看法不对。
, 。 , , 。反之,如果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也就学不好,常常是一知半解。就是数理化等其他学科学得很好,你要写实验报-止,写科研论文,没有一定的语文表达能力也不行。
①但语文却是学好各门学科的最基本的工具
②语文学得好,有较高的阅读写作水平
③就有助于学好数理化等其他学科
④我们并不否认数理化的重要性
⑤就有助于知识的增广和思想的开展
A.②⑤③④① B.④②⑤③① 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④①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狮猫述
王廷相
狮,西域兽也,毛披拂。猫亦有然者,故日狮猫。余往在京时,曾畜其一,而生四子,成躯白尾黑,姣然可爱。且性质荏顺,声气清窈,卧融轩如雪团,腾危槛若奔星,真闺阁之奇观也。女郎尤其怜之,置之几榻,为闺宾焉。时屋宇新构,无鼠,初不觉其害事也。
及来南都,鼠多且黠,缘壁上下,穴屋巅,昼满承尘,跳掷作扑扑声,以杖触之不畏;然夜伺人寝寂,乃群下地,环室而走,相触踏惊跃,若转斗,若嬉戏,嘈嘈呶呶,彭彭剥剥,不辨时而散去。登几庋,缘筐椟,翻书帙,穿囊袱,磕撞袢罂,拂响弦索,咀龅格格,左喧右聒,驱之仍来,寂而复作,令人中夜不得寐,虽有智力,无所从而施之。乃呼童子问猫所在。童子曰:“室无猫,故然。”翼日,乃集猫闭之室。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久之一二稍稍动作,骚屑刺促,如试猫然。乃猫则偃然而卧,若弗闻者。数日,鼠知猫果不为己害也,乃益狎习不避,拳穴出矣。余篝灯候之,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嗟嗟!怪哉!异乎!猫以捕鼠为职也,乃今与鼠习,失职矣。色相之关,夫焉足取 然犹不忍弃之。乃市他猫,为捕鼠计。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他猫不堪其苦,成遁去。余始知其无能而害事也。乃尽数乞诸人,复市他猫畜之,且捕且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取材于《王廷相集》)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时屋字新构 构:通“购”,购买
B.举穴出矣 举:全
C.逡巡前却 却:退却
D.乃尽数乞渚人 乞:给予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且性质荏顺 且捕且食
B.环室而走 乃猫则偃然而卧
C.乃集猫闭之室 久之一二稍稍动作
D.乃今与鼠习 乃市他猫
8.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狮猫“无能”的一组是 ( )
①鼠始闻猫呜,伏于穴,不即出
②乃益狎习不避,举穴出矣
③见鼠之遇猫也,撇勒搪突,恣行无忌
④猫之见鼠也,逡巡前却,若有逊避之状
⑤至则群居而嘀嘀,而斗且啮
⑥且捕日食,尽数月,鼠患方已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认为狮猫性情温顺、外表可爱,虽不能捕鼠,但可以作为宠物豢养。
B.狮猫见到来抓老鼠的“他猫”,主动攻击,又叫又咬,适得“他猫”只好逃走。
C.作者对老鼠猖獗为害,狮猫看见老鼠却退避不前的描写,极为细致生动。
D.文章中这只“无能而害事”的狮猫,寓意深刻,有非常强的现实针对性。
(二)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采邑cài 巷道hànɡ 螳臂当车 dǎng 量体裁衣liàng
B.碑帖tiè 绿林 lù 曲高和寡 hè 抛头露面lù
C.踏实tā 投奔bèn 乳臭未干xiù 力能扛鼎káng
D.鲑鱼guī 翘楚qiáo 食古不化sì 所向披靡mǐ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人到中年,少了风花雪月,多了天高云淡。曾经仰天长啸,不知天高地厚,现在更多的是气定神闲,笑看风云变换。岁月磨掉了很多东西,也沉淀了很多东西。
B.一度沉寂之后,不甘寂寞的易中天再次成为新闻人物:读者挑错别字官司、离开“百家讲坛”一年之后再度重返、新作面世,这桩桩件件,可谓喜忧掺半。
C.鲍鹏山的《解说水浒》从特有的悲天悯人的人性角度,对《水浒传》进行了入木三分的评析,相信会令听众和读者对这部耳熟能祥的古典名著产生新的认识。
D.中日文化交流协会成立于1956年,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中,不管中国、日本发生什么变化,它一直坚如磐石,稳如泰山,始终致力于民间文化的友好交流。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按照干部退休制度的规定,不在其位的老领导应该不谋其政,但有些老领导却经常干预政务,向现任领导提出许多不情之请,致使相关部门的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B.作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都,它的城市品牌独具魅力、不可复制。古朴典雅的文化韵味和现代前卫的时尚潮流完美地融为一体,二者既构成反差,又相得益彰。
C.运动场上,各项赛事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身着橘红色统一制服的青年志愿者们成了赛场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他们个个倚马可待,活跃在运动场内外的各个角落。
D.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金秋十月,常德市有关部门针对广大橘农柑橘销售难的现象采取了减免市场设施占用费、扩大柑橘宣传力度、组织客源、减少申报环节等帮助橘农们打开销路。
B.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新加坡召开,本次会议同期举办“未来之声”活动,将邀请约百名来自各经济体的学生代表和指导老师来参加了活动。
C.最近,东北林业大学作出决定,号召全校师生向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而身负重伤的大二学生刘家霖同学学习,并授予刘家霖“三好学生”“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
D.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要“以民为本”,这就需要我们的科技工作者改善“公益类科技就是低端技术”的偏见,从制度上着手大力打造“民生科技”。
5.从下列各项中选出该新闻的标题,最恰当的一项 ( )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2日电 (记者赵承、李斌)12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赶赴河北受暴雪影响地区指导工作。他在前往石家庄的火车上召开现场办公会,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他强调,要加强领导,科学组织,狠抓落实,做好应对暴雪的各项工作,实现保民生、保生产、保运输的目标。
11月8日以来,受冷暖空气共同影响,陕西、山西、河北、河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其中,河北省中南部降雪量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石家庄降雪创历史纪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地方和部门紧急启动应急机制和预案,及早动手,准备充分,采取各种措施应对暴雪。目前,降雪地区公路、铁路、民航基本畅通,群众生活基本正常。
这场大雪是受蒙古国东移南下的冷空气和暖湿气流的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A.陕西河北等地普降大到暴雪 B.温家宝赴河北降暴雪地区考察
C.石家庄启动应急机制应对暴雪 D.受冷暖空气影响北方普降暴雪
二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庐山栖贤寺新修僧堂记 
苏辙
元丰三年,余得罪迁高安。夏六月,过庐山,知其胜而不敢留。留二日,涉其山之阳,入栖贤谷。谷中多大石,岌嶪相倚。水行石间,其声如雷霆,如千乘车行者,震掉不能自持,虽三峡之险不过也。故其桥曰三峡。渡桥而东,依山循水,水平如白练。横触巨石,汇为大车轮,流转汹涌,穷水之变。院据其上流,右倚石壁,左俯流水。石壁之趾,僧堂在焉。狂峰怪石,翔舞于檐上。杉松竹箭,横生倒植,葱蒨相纠。每大风雨至,堂中之人疑将压焉。问之习庐山者,曰:“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曰:“吾僧堂自始建至今六十年矣。瓦败木朽,无以待四方之客,惠迁能以其勤力新之,完壮邃密,非复其旧,愿为文以志之。”余闻之,求道者非有饮食、衣服、居处之求,然使其饮食得充,衣服得完,居处得安,于以求道而无外扰,则其为道也轻。此古之达者所以必因山林筑室庐,蓄蔬米,以待四方之游者,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夫士居于尘垢之中,纷纭之变日遘于前,而中心未始一日忘道。况乎深山之崖,野水之垠,有堂以居,有食以饱,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而忽焉不省也哉!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今夫骋骛乎俗学,而不闻大道,虽勤劳没齿,余知其无以死也。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故余因二迁之意,而以告其来者,夫岂无人乎哉!
四年五月初九日,眉阳苏辙记。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辞典》)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留二日,涉其山之阳     阳:(山的)南面。
B.问之习庐山者       习:谙习,熟悉。
C.完壮邃密,非复其旧     壮:使……坚固。
D.愿为文以志之        志:记住。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流转汹涌,穷水之变        B. 以待四方之游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而二迁之所以置力而不懈也     D. 则其为道也轻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8.下列各项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开篇即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机缘,景物描写生动鲜明,连用多个比喻传神地写出了石间流水的巨大声响和湍急情态。
B.本文在写景的基础上发议论,从“僧”追求佛理谈到“士”追求“道”,引用孔子的话,进一步阐明了自己对求“道”的看法。
C.苏辙因获罪而被贬谪,不免有些悲观颓废,但他从二迁身上看到了“不懈”的力量,从而发出“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的感叹。
D.本文先叙后议,过渡自然,结构严谨;语言淡雅、朴素自然,简洁畅达,富于文学色彩,体现了苏辙散文特有的风格。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虽兹山之胜,栖贤盖以一二数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年,长老智迁使其徒惠迁谒余于高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苟一日闻道,虽即死无余事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B[A。拖沓宁(nìng)缺毋滥C.若即若离 稽(qǐ)首D宵禁数(shuò)见不鲜]
2.B[B.久假不归:假:借;归:归还。指长期借去,不归还。在这句话中“久假不归”
被误用为长期请假不归。A.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c.不易之论:
内容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D。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3.D[A项成分残缺。在“产品”后面补充词语“广告”。B项“近日”“日前”重复,去掉一个词语即可。C项搭配不当,可把“的《恋爱中的男人》”和“的《卖梦人》”删去。]
4.A
5.C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6.A[构:建造。]
7.B[B项中的两个“而”均为连词,表修饰。A项前旬“且”表示递进关系,“而且”;后句“且”表并列关系,“又……又……”。C项前旬“之y.为代词,指“狮猫”;后句“之”为膏节助词,无实义。D项前旬“乃”为副词“竟”;后旬“乃”为“于是,就”。]
8.C
9.A
(二)
一、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 【解析】B。A项,螳臂当车 dāng。 B项,抛头露面lù/ 露面lòu C项,力能扛鼎gāng。D项,食古不化shí
2. 【解析】D。A项,风云变换—风云变幻 B项,喜忧掺半—喜忧参半 C项,耳熟能祥--耳熟能详
3. 【解析】B。A项,不情之请:情:情理。不合情理的请求(常用作自己求助于人时的客气话)。B项,相得益彰:相得: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C项,倚马可待:靠着战马起草文书可以立即完稿。比喻文思敏捷,写作速度很快。这里属用错对象。D项,引而不发:拉开弓却不把箭射出去。比喻善于启发引导。也比喻做好准备暂不行动,以待时机(引:拉弓;发:射箭);此处误用为“做事不果断”,属望文生义。
4. 【解析】C。A项,成分残缺,谓语“采取”缺少宾语,可在“等”后加上“措施”。B项,时态错误,“将”与“参加了”矛盾。D项,搭配不当,应将“改善”改为“改变”。
5.【解析】B。根据新闻知识,导语部分是该新闻的主要信息。
二 、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参考译文】
元丰三年,我因获罪被贬谪到高安。夏天六月,经过庐山,明知它风景优美而不敢久留。停留两天,从庐山南面登山,进入栖贤谷。谷中有很多巨石,高耸相靠。水在石头中间流动,声音像雷霆,像千辆车疾驰,令人惊恐而不能自控,就连险要的三峡也比不上。所以那桥叫“三峡”(桥)。过桥向东,依山沿水而行,(只见)流水平滑像白练。(流水)横冲巨石,汇集而形成大车轮(的形状),回旋汹涌,穷尽水的(各种)变化。(栖贤)寺院建在流水的上游,右靠石壁,左临流水。石壁的脚下,僧堂建在那里。狂峰怪石,(宛如)在屋檐上飞舞。杉树、松树、竹子,(枝叶)横生倒悬,青翠茂盛,相互交错。每当大风大雨来临,僧堂中的人怀疑(树木)将压下来。向熟悉庐山的人询问,(他们)说:“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说:“我们的僧堂从开始修建至今天已经六十年了。瓦木败坏腐朽,没有办法来招待四方的客人,我能够凭我的勤劳将它翻新,(使它)完好坚固幽深,不再像它以前的样子,希望(您)写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我听说,求道者不在饮食、衣服、居住上有奢求,然而如果让他饮食能够充足,衣服能够完好,居住能够安稳,安心求道而没有外在的干扰,那么他追求佛理就会容易些。这就是古代的通达之人必定会依山林建房屋、储存蔬菜粮食来招待四方的游客的原因,也是智迁惠迁致力于此而坚持不懈的原因啊。士人居住在尘世之中,每天遭遇纷乱繁杂的变化,而心中未曾一天忘记道。更何况身在深山之中,野水之边,有房子可安居,有食物可吃饱,是非荣辱不在心头耳边萦绕,却(怎么可能)不迅速明白呢!孔子说:“早晨明晓真理,纵然当晚死去也值得了。”如今那些致力于俗学而不闻大道的人,即使勤劳终生,我知道他也没有值得死的东西。如果某一天明晓道,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因此我依着智迁惠迁的意愿,而把它告知那些后来者,难道真的没有这样的人吗?
元丰四年五月初九,眉阳苏辙作记。
6.D/志:记述,记载。
7. B/A项,均为结构助词,前者可译为“的”,后者取消主谓独立性;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C项,均为连词,一个表并列,一个表转折;D项,前者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后者为句末语气词,用在因果句尾表示解释。                       
8.C/本文没有表现作者悲观颓废之情,“是非荣辱不接于心耳”不是作者的感叹。
9.(1)虽然这座山风景优美,(但)栖贤(谷与寺)大概是(其中)数一数二的啊。 
(2)第二年,长老智迁派他的徒弟惠迁到高安拜访我。 
(3)如果某一天明晓真理,即使马上死去也没什么遗憾了。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历史试题
一、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出自《宋书》),杨延宗(出自《新唐书》),汤显祖(出自《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
A.程朱理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
2.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领地国家”与“税收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一定义,下列中国古代王朝中属于“领地国家”的是 ( )
A.西周 B.秦 C.唐 D.清
3.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4.唐人有诗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件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生产秘色瓷而非五代。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发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5.“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材料中“她”是指( )
A.英国 B.荷兰 C.古罗马 D.古希腊
6.“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任何人不能仅因思想而受惩罚。”材料所体现的罗马法原则不包括 ( )
A.不得缺席定罪   B.无证据不定罪 
  C.不得因言获罪 D.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7.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欧洲人迫切的生活需要 B.新航路开辟的宗教原因
C.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因素 D.欧洲黄金产量严重不足
8.以下是上海海关进出口货物统计,表中数据最能反映出( )
年份 中国进出口英国毛纺织品占当年英国输华商品的比例 中国对英国出口农副产品工业原料占当年中国第应出口的比例
1850年 6% 2%
1860年 4% 6%
1869年 30% 13%
A.英国对华输出的毛织品逐年增加
B.中国茶叶质高价廉具备较强竞争力
C.中国逐步沦为外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D.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9.图一与图二相比,所反映的历史
信息主要区别在于( )
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D.资金是否充足
10.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该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的加强 B.自由主义的推行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
11.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 )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12.“今天(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13.图三漫画的名字是“大资本家支配下的世界”。它所反映
的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新航路开辟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罗斯福新政时期
14.恩格斯说:“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各项,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B.化学工业的兴起与发展
C.太阳能的开发利用    D.电子产品的普遍使用
15.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 ②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与电信工具的创新 ④人口的大规模流动和融合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
16.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此规定表明 ( )
A.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B.宰相只对国家元首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C.国家权力中心为议会 D.国家行政权属于宰相
17.“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共产主义)就一定要实现。”这首唱响全球的《国际歌》中所蕴涵的共产主义理论诞生于 ( )
A.巴黎公社    B.《法兰西内战》
  C.《共产党宣言》 D.十月革命
18.《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 )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成立人民委员会
19.“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严复
20.1943年1月11日,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特权之条约》。国民政府能够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原因是 ( )
A.国民政府在国际上拥有较高的威望
  B.美英两国重视发展与中国友好关系
C.国民政府实行灵活务实的外交政策
  D.中华民族抗战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1.毛泽东在1949年致信宋庆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将在华北召开,中国人民革命历尽艰辛,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以下即将实现的各项属于孙中山遗志的是( )
①推翻帝国主义势力,取得民族独立 
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民主权利
③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生幸福
④扫除现代化发展障碍,迈向民族振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标语牌通过天安门广场。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所有权
23.2008年12月15日,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两岸“三通”时代随之到来。大陆提出“三通”建议开始于 ( )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叶剑英关于台湾问题的谈话
C.“九二”共识的达成  D.“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4.“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1971年7月6日《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尼克松认为需要谈判而不是对抗的原因不包括 ( )
A.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
B.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
C.改变策略,建立单极世界 
  D.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
25.观察右图,眼前的这块柏林墙遗迹恰好放置在两辆坦克之间。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德与东德之间战争频繁
B.是当年两大集团虎视眈眈,剑拔弩张的写照
C.它是冷战的著名标志
D.是对冷战时期分裂、对抗的反思
参考答案
1—5BABAA 6—10BDCCCC 11—15BACCA 16—20BCCBD 21—25CBACA
图一 继昌隆缫丝厂
图二 汉阳铁厂
图三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假设某国2010年M产品的总量是2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9元。2011年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50%,且该国2011年全社会零售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4次,央行实际发行纸币4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M商品的价格是 ( )
A.7.2 元 B.16 元 C.9.6 元 D.14.4 元
2.201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商务部分别发布《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和《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以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来华开展直接投资活动。允许境外投资者跨境人民币来华投资①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资,促进国际资本市场的发展②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③可以更好的规避汇率波动风险和汇率成本④说明人民币已经取得了国际货币地位 ( )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3.水运是公认的绿色运输方式。内河水运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加快构建以“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高等级航道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十二五”中央将对内河航道投资500亿,比“十一五”增加2.7倍,增幅创造历史新高。国家高等级航道建设①可以解决我国运输体系中的所有难题②将对流域经济协调发展发挥重要作用③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辆控④将提高我国国际航运的竞争力 ( )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辽宁省在对淘汰的废旧家电处理中,将分离出的金属粉末用作工业原料,分离出的塑料加工成塑木型材,并且不产生废水废渣。这样做 ( )
①符合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的建设目标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③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④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生产发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从经济生活角度讲,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 ( )
A.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表现 B.国家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职能的体现
C.共同富裕原则的要求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表现
6.2011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考试录用公务员有141万考生通过报名资格审查,平均招录比为79.9:1,这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应该 ( )
①树立竞争就业观 ②树立职业平等观
③改善劳动就业环境 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中国已经创造出了用世界7%的耕地,生产世界25%的粮食养活世界22%的人口这一伟大奇迹。在这样的基础上,我国又提出从2009年到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再增加1000亿斤的新目标。中国要在粮食问题上再创奇迹,应当 ( )
①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②发挥政府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③主要依靠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来增加粮食产量④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改善粮食生产条件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8.扩大居民消费必须使居民“有更多钱花”、“有钱更敢花”、“有钱花得舒心”,与之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是 ( )
①促进就业,提高收人水平②健全社会信用体系③提高恩格尔系数④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
A.①③④ B.①④② C.①④③ D.②④③
9.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以“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为基本取向,实施织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其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有利于 ( )
①增加投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②控制信贷规模,缓解通胀压力③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④刺激消费需求,调节市场物价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0.如果说2007年沪深股市唤起了老百姓的理财意识,那么,上证指数从2007年10月最高6124点跌至2011年10月的2400点左右,这一“ 牛熊之变”让投资者意识到了( )
①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②投资就是要有收益,只要有收益即可③投资要量力而行,注意投资的多元化④投资要注意回报率,“不要把鸡蛋放在过多的篮子里”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2011年11月3日,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基础四国”第九次气候变化部长级会议发表联合声明,敦促发达国家履行气候变化有关承诺,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基础四国”发表联合声明说明了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②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合作和冲突③“基础四国”有着共同的利益④“基础四国”结成了发展同盟 (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2.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广这表明 ( )
①党的性质和宗旨②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方式③党的执政理念④党的最高理想和目标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3.2011年10月23日,由中国道教协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以“尊道贵德、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国际道教论坛”在湖南衡阳市南岳銜山隆重开幕,以挖掘中国道教文化的和谐理念。来自内地、港澳台地区和19个国家的各界代表参加了论坛。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杜青林出席论坛并代表中国政府致辞。材料表明,我国 ( )
①保护和支持宗教活动②宗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主要起积极作用③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的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5种少数民族文字单行本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公开发行。这样做 ( )
①有利于少数民族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②体现了少数民族平等地享有文化的权利③体现了少数民族应当履行的义务④是国家履行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5.近日,浙江省明确提出,要推行“参与式预算”等基层新做法。参与式预算,是由基层人大负责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对政府及部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民主恳谈,从而实现实质性参与的预算审查监督。这种做法 ( )
①有利于提高政府财政预算、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②是由“为民作主”到“让人民做主”转变的有益尝试
③使老百姓对政府政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自己意愿也得到体现
④使社会主义民主成为所有公民参与的群众性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期间,来自各界的政协委员积极建言献策,向大会提案5762件,比十一届三次会议增加了 6.11%,涉及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重要参考。这一事实说明 ( )
A.人民政协对国家大政方针有决定权和监督权
B.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C.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
D.人民政协充分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能
17.《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制定的。《建议》形成过程中,中共中央征求了各民主党派的意见,各民主党派也积极建言献策。《建议》的形成表明 ( )
①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治生活实行组织领导
③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拥有共同的使命
④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决定国家大政方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8.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屠规益教授曾对学生说过:“是病人要做手术,不是医生需要,所以一定要根据病情决定做不做,做大还是做小”、“不能只讲切切切!外科医生只知道怎么做手术是不行的,应该知道怎么不做手术。”屠教授的话蕴涵的哲理是①客观决定主观,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任何治疗都要以人为本③要全面看问题,切忌片面性④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这体现的哲理是 ( )
A.人们的认识具有直观性和多样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客观性
C.人们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D.人们的认识具有上升性和深刻性
20.现在不少城市倡导建设低碳社区。在不同区位和地理条件下,低碳社区所面对的资源环境条件不同,居住居民的综合素质不同,因而,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不同,具体采用的方法也不同。这体现的唯物论哲理是 ( )
①物质世界是运动与静止的统一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21.深一点,才能真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记者陈中华坚持用脚跑新闻,向我们诠释一个并不深奥的道理:“真一点”是价值观,“深一点”是方法论广真一点”是新闻追求,“深一点”是现实路径。这一并不深奥的道理其哲学依据是 ( )
①学好哲学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 ②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③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新闻的发源地 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毛泽东说过:“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这表明了 ( )
①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②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观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23.“正是有了我和我的意识,才有了地球”;“没有地球哪有我们的意识呢?”这两种观点体现了 ( )
A.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B.朴素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对立
C.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4.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指导这种实践的理论也要不断前进。”这就要求我们 ( )
A.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 B.认清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C.弄清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懂得真理与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25.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后来又认识到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内容。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作出了定义,“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和社会的适应能力。”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 )
①人在确定事物的标准上起主导作用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上升性③人的认识随着社会实践的变化而变化④人的认识是一个反复曲折的过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1—5CABCC 6—10BABDA 11—15ABDCA 16—20DDBDC 21—25BDCAD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英语试题
第三部分:阅读理解(共20小题,每题2分,满分40分)
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
When Paul was a boy growing up in Utah,he happened to live near a copper smelter(炼铜厂),and the chemicals that poured out had made a wasteland out of what used to he a beautiful forest. One day a young visitor looked at this wasteland and called it an awful area. Paul knocked him down. From then on,something happened inside him.
  Years later Paul was back in the area,and he went to the smelter office. He asked if they had any plans or if they would let him try to bring the trees back. The answer from that big industry was“No”.
Paul then went to college to study the science of plants. Unfortunately,his teachers said there weren't any birds or squirrels to spread the seeds. It would be a waste of his life to try to do it. Everyone knew that,he was told. Even if he was knowledgeable as he had expected,he wouldn’t get his idea accepted.
  Paul later got married and had some kids. But his dream would not die. And then one night he did what he could with what he had. As Samuel Johnson wrote,“It is common to overlook what is near by keeping the eye fixed on something remote. Attainable good is often ignored by minds busied in wide ranges.”Under the cover of darkness,he went secretly into the wasteland and started planting.
  And every week,he made his secret journey into the wasteland and planted trees and grass. For fifteen years he did this against the plain common sense. Slowly rabbits appeared. Later,as there was legal pressure to clean up the environment,the company actually hired Paul to do what he was already doing.
  Now the place is fourteen thousand acres of trees and grass and bushes,and Paul has received almost every environmental award Utah has. It took him until his hair turned white,but he managed to keep that impossible vow he made to himself as a child.
51.When Paul was a boy,______________.
A.he had decided never to leave his hometown
B.the economy of Utah depended wholly on the copper smelter
C.no laws were made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against pollution
D.he had determined to stop the copper smelter polluting the area
52.Why did Paul go to college to study the science of plants
A.He wanted to find out the best way to save the area himself.
B.He was interested in planting trees since he was young.
C.He wanted to get more knowledgeable people to help him.
D.He thought his knowledge would make his advice more persuasive.
53.The underlined phrase “the plain common sense” probable means that .
A.It was impossible for trees to grow on the wasteland
B.His normal work and life would be greatly affected
C.No one would like to join him in the efforts
D.He had to keep everything he did secret
54.The message of the passage is that _____________.
A.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B.perseverance will work wonders
C.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D.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
B
STEVE Wayne, 16, who worked this summer as a lifeguard and swim teacher in Idaho Falls,
was thrilled to see an extra $20 in his paycheck when the federal minimum wage increased in July.
“When you’re getting paid minimum wage, anything helps, ” Wayne said.
Wayne is one of several hundred thousand American teenagers who earn the minimum wage.
The last of three recent increases that took the minimum from $5.15 an hour in 2007 to $7.25.
U.S. Secretary of Labor Hilda Solis says the minimum-wage increase will pump an extra $5.5 billion into the economy over the next year, which is helpful at a time when the economy is hurting.
"You're giving people who spend money a raise," said Kai Filion of the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Those people will go out and spend that money, and it will circulate through the economy."
But other economists say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actually hurts the very people it's designed to help. A higher hourly minimum, they say, could force businesses to cut workers' hours, or even lay people off.
"What matters for people earning minimum wage is how much money they take home, in total, in their paycheck," explains Rajeev of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s Economic Forecasting Center. "Their hourly rate may go up, but their number of hours may come down, so it's not an overall increase."
Business owners also say that raising the minimum wage exerts(施加)upward pressure on other wages. "If the minimum wage is $7 and I have to pay $8 or $9 to hire a dishwasher, then the cooks are going to say they want more," sayd Cleveland restaurant owner Rick. "How much can I charge for that hamburger "
Another argument is that it makes it more expensive for businesses to hire new workers. For many businesses already struggling to make ends meet in these tough times, it will be simply too expensive to keep them or to hire new people.
55.Steve Wayne was excited that .
A.his hard work had paid off
B.he had received a big wage increase
C.he has more money due to an increase in minimum wage
D.the wages of American teenage workers have been increased
56.According to the text, the US federal government has increased minimum wage with the aim of
.
A.decreasing unemployment
B.promoting economic recovery
C.increasing American teenagers’ wage
D.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the rich and the poor
57.What matters most to people in need of help is .
A.a higher hourly minimum B.more working hours
C.a minimum-wage increase D.an increase in total income
58.Some are against the increase in minimum wage because they say .
A.only very few workers will be helped
B.they have to cut down working hours
C.many business owners can’t afford to employ new workers
D.minimum wage workers will expect more pay rises in the future
C
Warning: reading too much Cinderella to your daughter may damage her emotional health in later life. A paper to be developed at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cognitive psychotherapy in Gothenburg suggests a link between the attitudes of women abused by their parents and early exposure to the wrong sort of fairy tales. It says girls who identified with Cinderella, Rapunzel and Beauty in Beauty and the Beast were more likely to say in destructive relationships as adults.
The theory was developed by Susan Darker Smith, a psychotherapist at the University of Derby. She interviewed 67 female abuse survivors and found that 61 put up with serial abuse because they believed they could change their partners and with patience, composition and love. Hardly any of the women in a control group, who had not experienced abuse, thought they could change their partners in this way.
These women and men said they would leave a relationship rather than put up with abuse from a partner. Ms Darker Smith found the abused women were much more likely to identify with Cinderella and other submissive female characters in fairytales, who were later rescued by a stranger prince or hero.
Although most girls heard the stories, damage appeared to be done to those who adopted the submissive characters as role models. “They believe if their love is strong enough they can change their parents’ behaviors, she said.” Overexposure in children to stories that emphasize the transformational qualities of love may make women believe they can damage their partners.” For example, they might never have understood the obvious flaw(缺点) in the story of Rapunzel, who remained locked in a high tower until rescued by a knight on a white horse, who broke the door down. “The question,” said Ms Darker Smith, “is why she did not break the door down herself.”
59.The passage is especially intended for _________.
A.parents with young daughters
B.girls who like reading fairy stories
C.girls who think they can change their partners
D.parents with grown-up daughters
60.Cinderella, Rapunzel and Beauty in Beauty and the Beast are similar in that _________.
A.they all married some princes
B.they all changed their partners with love
C.they were all abused by their partners
D.they all put up with abuse
6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of the women in a control group
A.They don’t believe in fairy tales.
B.They don’t believe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qualities of love.
C.They have also experienced abuse.
D.They survived abuse.
62.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submissive” in the 3rd paragraph probably mean
A.kind-hearted B.passive
C.gentle D.easy-going
D
The days of the hunter are almost over in India. This is partly because there is practically nothing left to kill, and partly because some steps have been taken, mainly by banning tiger-shooting to protect those animals which still survive.
Some people say that Man is naturally a hunter. I disagree with this view. Surely our earliest forefathers, who at first possessed no weapons, spent their time digging for roots, and were no doubt themselves often hunted by meat-eating animals.
I believe the main reason why the modern hunter kills is that he thinks people will admire his courage in overpowering dangerous animals. Of course, there are some who truly believe that the killing is not really the important thing, and that the chief pleasure lies in the joy of the hunt and the beauties of the wild countryside. There are also those for whom hunting in fact offers a chance to prove themselves and risk death by design; these men go out after dangerous animals like tigers, even if they say they only do it to rid the countryside of a threat. I can respect reasons like these, but they are clearly different from the need to strengthen your high opinion of yourself.
The greatest big-game hunters expressed in their writings something of these finer motives. One of them wrote:
“You must properly respect what you are after and shoot it cleanly and on the animal’s own territory(领地). You must fix forever in your mind all the wonders of that particular day.This is better than letting him grow a few years older to be attacked and wounded by his own son and eventually eaten, half alive, by other animals. Hunting is not a cruel and senseless killing – not if you respect the thing you kill, not if you kill to enrich your memories, not if you kill to feed your people.”
I can understand such beliefs, and can compare these hunters with those who hunted lions with spears and bravely caught them by the tail. But this is very different from many tiger—shoots I have seen, in which modern weapons were used. The so—called hunters fired from tall trees or from the backs of trained elephants. Such methods made tigers seem no more dangerous than rabbits.
63.There is no more hunting in India now partly because___.
A.it is dangerous to hunt there
B.hunting is already out of date
C.hunters want to protect animals
D.there are few animals left to hunt
64.The author thinks modern hunters kill mainly .
A.to make the countryside safe B.to earn people’s admiration
C.to gain power and influence D.to improve their thelth
65.What do we learn about the big-game hunters
A.They hunt old animals B.They mistreat animals
C.They hunt for food D.They hunt for money
66.What is the author’s view on the tiger-shoots he has seen
A.Modern hunters lack the courage to hunt face-to-face
B.Modern hunters should use more advanced weapons
C.Modern hunters like to hunt rabbits instead of tigers
D.Modern hunters should put their safety first
E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is likely to cause increased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even suicides(自杀)as people struggle to deal with poverty and unemployment,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arned Thursday.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worldwide are already affected by mental problem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bipolar disorders (带狂躁的抑郁症) and the current market meltdown (崩溃) could worsen feelings of despair among people who can't stand such illnesses.
The United Nations agency said the impact could be especially marked for those living in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where access to treatment is often limited.
“We should not be surprised at the turbulence (动荡) and likely consequences of the current financial crisis. Now we are seeing a huge gap in taking care of people in great need,” WHO director general Margaret Chan told at a meeting of mental health experts.
“It should not come as a surprise that we continue to see more stresses, suicides and mental disorders,” Chan warned.
Ben Saraceno, director of WHO's mental health, said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ffected one in four people at some point in their lives.
Mental and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re often chronic (慢性的) and disabling, he said. Nearly 1 million people commit suicide worldwide every year, a large proportion (比例) of them are young adults.
Asked about the financial crisis, Saraceno said, “Poverty can be the consequence of such events, the debts, despair and sense of loss that may reach middle and lower classes. Even the poor can be affected by this crisis.”
“There is a clear evidence that suicide is linked to financial disasters. I am not talking about the millionaire's jumping out of the window but about poor people,” he said. The global crisis could be expected to affect the “stability(稳定)of communities and families”, according to Saraceno.
67.According to the passage, the chief result of the worldwide financial crisis is that ________ .
A.more people will be poorer
B.more people will be out of jobs
C.more people will suffer from mental problems
D.more people will commit suicide
68.The United Nations agency worried that________.
A.more rich people would commit suicide
B.the financial crisis might especially influence developing or underdeveloped countries
C.the current market meltdown could worsen feelings of despair
D.hundreds of millions of people in the world were already affected by mental problems
69.It is implied that ________.
A.far more work should be done to help those who are mentally ill
B.it will be surprising to see more people commit suicide
C.a mental disorder is a chronic disease
D.many more adults commit suicide worldwide than people of other ages
70.The best title for the passage is _________.
A.Consequences of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B.Mental Disorders Resulting From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Suicides as a Result of Market Meltdown.
D.Chronic Mental Disorders.
参考答案
51—54 CDAB 55—58 CBDC 59—62 ADBB 63—66 DBCA 67—70 CBAB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含有酚酞的0.1 mol L-1氨水中加入少量的NH4Cl晶体,则溶液颜色 ( )
A.变蓝色 B.变深 C.变浅 D.不变
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
A.FeS放入盐酸中 S2- + 2 H+ = H2S↑
B.CuSO4溶液中通入H2S Cu2+ + H2S = CuS↓+ 2 H+
C.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 + 4NH3 H2O = Al(OH)4- + 4NH4+
D.NH4 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 HCO3- + OH- = CO32- + H2O
3.常温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 a mol/L,[OH─ ]= b mol/L ,且a·b =10-28,该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
①Zn2+、Cl-、Ba2+、NO3- ②Na+、K+、CO32-、NO3-、
③Na+、K+、SO42-、Al(OH)4- ④Cu2+、Al3+、 SO42-、 NO3-
A.只有①④ B.只有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都不能
4.在一定温度下,用水稀释0.1mol/L的一元弱酸HA,溶液中随水量增加而减小的是( )
A.[H+] / [HA] B.[HA] / [A-]
C.[H+]与[OH-]的乘积 D.溶液的pH
5.pH相同的盐酸和醋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溶液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同,则m和n的关系是 ( )
A.m=n B.m>n C.m6.有物质的量浓度、体积都相同的NaF溶液和NaCN溶液。已知HF比HCN较易电离。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两溶液中的离子总数相等 B.两溶液中的[Na+] 、[H+]分别相等
C.[Na+] = c (CN-) + [HCN-] D. NaF溶液中的离子总数较少
7.混合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200ml Ba(OH)2 溶液和150ml NaHCO3溶液,最终所得的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 )
A.[OH─ ] > [Ba2+ ] > [Na+ ] > [HCO3─ ]
B.[Na+ ] > [OH─ ] > [Ba2+ ] > [HCO3─ ]
C.[OH ] > [Ba2+ ] > [Na+ ] > [CO32─ ]
D.[OH─ ] > [Na+ ] > [Ba2+ ] > [CO32─ ]
8.下列关于电解质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常温下,pH=7的NH4Cl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
  [Cl-]>[NH4+]>[H+]>[OH-]
B.将pH=4的醋酸溶液稀释后,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C.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相同
D.常温下,同浓度的Na2S与NaHS溶液相比,Na2S溶液的pH大
9.下列各组离子在指环境下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酸性溶液中:Na+、K+、MnO4-、SO42-
B.在25℃,pH=0的溶液中:Al3+、Fe3+、Cu2+、NO3-
C.pH=7(25℃)溶液中:Al3+、K+、SO42-、HCO3-
D.在[H+]<[OH-]溶液中:Na+、Al(OH)4-、SiO32-、K+
10.将80ml NaOH溶液加入到120ml盐酸中,所得溶液的pH为2。如果混合前NaOH溶液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溶液浓度相同,它们的浓度是 ( )
A.0.5mol/L B.0.05mol/L C.1mol/L D.0.1mol/L
11.在常温下,pH = 9的NaOH溶液和CH3COONa两种溶液中,假设由水电离产生的OH─离子浓度分别为a和b,则a与b的关系为 ( )
A.a>b B.a=10-4b C.b =10-4 a D.a=b
12.向含有1 mol HCl和1 mol MgSO4的混合液中加入1 mol/L 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与Ba(OH)2的体积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
A B C D
13.把aL(NH4)2SO4和NH4NO3混合液分为两等份,一份需用b molNaOH刚好把NH3全部赶走,另一份与BaCl2溶液反应,消耗c mol BaCl2,则原溶液中N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A.(b-2c)/amol·L-1 B.(2b-c) /amol·L-1
C.(2b-2c) /amol·L-1 D.(2b-4c) /amol·L-1
14.在一混合溶液中含有KCl、KBr、K2CrO4,其浓度均为0.01 mol·L-1,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01 mol·L-1AgNO3溶液时,最先和最后沉淀的物质是 ( )
(AgCl、 AgBr、 Ag2CrO4的Ksp分别为1.77×10-10、5.35×10-13、1.12×10-12)
A.AgBr、AgCl B.Ag2CrO4、AgCl
C.AgBr、Ag2CrO4 D.同时沉淀
15.已知NaHSO3溶液呈酸性、NaHCO3溶液呈碱性。现有浓度均为0.1 mol/L-1的NaHSO3
溶液和NaHCO3溶液,溶液中各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存在下列关系(R表示S或C),其中正确的是 ( )
A.c(Na+)>c(HRO3-)>c(H+)>c(RO32-)>c(OH-)
B.c(Na+)+c(H+)=c(HRO3-)+c(RO32-)+c(OH-)
C.c(H+)+c(H2RO3)=c(RO32-)+c(OH-)
D.两溶液中c(Na+)、c(HRO3-)、c(RO32-)分别相等
16.下列事实不能说明Al的金属活动性比Cu强的是 ( )
A.常温下将铝投入CuSO4溶液中
B.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一起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C.常温下将铝和铜不用导线连接一起放入到稀盐酸溶液中
D.常温下将铝和铜用导线连接一起放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17.用Pt作电极电解下列某种溶液,当阳极生成112mL气体时,阴极上析出0.24 g金属,则该电解池中溶质可能是 ( )
A.CuSO4 B.MgSO4 C.Al(NO3)3 D.Na2SO4
18.国防科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明确承认“中国具备制造航空母舰的能力”.初步计划,预计国产大功率镍氢动力电池将在制造航空母舰中发挥作用。常见镍氢电池的某极是储氢合金LaNi5H6 (LaNi5H6中各元素化合价均为零),电池反应通常表示为
LaNi5H6 + 6NiO(OH) 2 LaNi5 + 6Ni(OH)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储氢合金作负极
B.充电时储氢合金作阴极
C.1mol LaNi5H6参加放电,能提供12mol电子。
D.充电是将电能能转化为化学的过程。
19.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
此方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
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
2CaO·SiO2,3CaO·SiO2和3CaO·Al2O3
B.测量原理示意图中,Ag2O为负极
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
D.电池工作时, OH-向正极移动
20.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1mol Cu2 (OH)2CO3后恰好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和pH(不考虑二氧化碳的溶解)。则电解过程中共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
A.0.4mo B.0.5mol C.0.6mol D.0.8mol
21.下图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 ( )
22.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的Fe、Zn、Cu、Ni等杂质,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阳极发生还原反应,其电极反应式为:Ni2+ +2e—=Ni
B.电解过程中,阳极质量减少与阴极质量的增加相等
C.电解后,溶液中存在的金属阳离子只有Fe2+和Zn2+
D.电解后,电解槽底部的阳极泥中只有Cu和Pt。
23.如右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装置中,溶液的体积均为200mL,开始时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1mol·L-1 ,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导线中均通过0.02mol电子,若不考虑盐的水解和溶液体积的变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产生气体的体积:①=②
B.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C.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①<②
D.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2Cl--2e-===Cl2↑
②中负极2H++2e-===H2↑
24.某研究小组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将所得的混合液进行电解循环再生,这种新工艺叫再生循环脱硫法。其中阴阳膜组合循环再生机理如图,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阴极区碱性增强
B.阳极区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O2↑+4H+
C.a为阳离子交换膜,b为阴离子交换膜
D.该过程中的副产品主要为H2SO4
25.以铁为阳极、以铜为阴极,对足量的NaOH溶液进行电解,一段时间后共消耗水5mol,
此间得到的Fe(OH)3沉淀物质的量为 ( )
A.2mol B.3mol C.4mol D.1mol
参考答案
1.C 2.B 3.C 4.B 5.C 6.C 7.D 8.D 9.C 10.B 11.B 12.C 13.D 14.C 15.C 16.D 17.A 18.C 19.A 20.C 21.D 22.D 23.B 24.C 25.A
20080924
200811032011年12月份百题精练(2)
物理试题
(一)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通过的路程不同,但位移可能相同
B.物体沿直线向某一方向运动,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C.物体的位移为零,说明物体没有运动
D.物体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2.雨滴从高空下落,由于空气阻力作用,其加速度逐渐减小,直到为零,在此过程中雨滴的运动情况是 (  )
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
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
C.速度一直保持不变
D.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小
3.一个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时速度为
  7.5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6m/s B.6.25m/s C.6.75m/s D.7.5m/s
4. 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
描述正确的是 ( )
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
B.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
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
5.在平直公路上,汽车以1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从某时刻开始刹车,在阻力作用下,
汽车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则刹车后10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 )
A.50m B.56.25m C.75m D.150m
6.一列火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人站在第一节车厢前端的旁边观测,第一车厢通过他历时2s,整列车厢通过他历时6s,则这列火车的车厢有 ( )
A.3节 B.6节 C.9节 D.12节
7.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秒内的位移是它落地前最后一秒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则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 ( )
A.5m B.20m C.11.25m D.31.25m
8.某物体以30m/s的初速度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5s内物体的 ( )
A.速度改变量的大小为10m/s B.平均速度大小为13m/s,方向向上
C.路程为65m D.位移大小为25m,方向向上
9.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均为v0,当前车突然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且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若已知前车在刹车
过程中行驶的距离为s,要保证两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撞,则两车在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
离至少应为 (  )
A.s B.2s C.3s D.4s
10.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闪光时间间隔为1s.分析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1次、第2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到了2m;在第3次、第4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8m,由此可以求得 ( )
A.第1次闪光时质点的速度
B.质点运动的加速度
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
D.从第2闪闪光到第3次闪光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
(二)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伽利略在著名的斜面实验中,让小球分别沿倾角不同、阻力很小的斜面从静止开始滚下,他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  )
A.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移与时间成正比
B.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时的速度与倾角无关
C.倾角一定时,小球在斜面上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斜面长度一定时,小球从顶端滚到底端所需的时间与倾角无关
2.光滑水平面上,有一木块以速度v向右运动,一根弹簧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木块从与
  弹簧接触直到弹簧被压缩成最短的时间内木块将做的运动是 ( )
A.匀减速运动
B.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D.无法确定
3.如图所示,ad、bd、cd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a、b、c、d
位于同一圆周上,a点为圆周的最高点,d点为圆周的最低点。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
环(图中未画出),三个滑环分别从a、b、c处释放(初速为0),用t1、 t2、 t3依次表示
各滑环到达d所用的时间,则进 ( )
A.t1< t2<t3
B.t1= t2=t3
C. t3> t1>t2
D. t1> t2>t3
4.一个质量为50 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的升降机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中挂着重物的弹簧秤示数
为40 N,已知重物质量为5 kg,若g取10 m/s2,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 ( )
A.大于500 N B.小于500 N C.等于500 N D.都不对
5.物体A、B、C均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mC,与水平面的动
摩擦因数分别为μA、μB、μC,用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
物体A、B、C,所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线如图4所对
应的直线甲、乙、丙所示,甲、乙直线平行,则以下说法正确的
是 ( )
A.μ A<μB mA=mB B.μ B>μC mB>mC
C.μ B=μC mB>mC D.μ A<μC mA<mC
6.如图所示,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的过程中,
小球的速度及所受的合外力的变化情况是 ( )
A.合力变小,速度变小
B.合力变小,速度变大
C.合力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
D.合力先变大,后变小,速度先变小,后变大
7.雨滴在下降过程中,由于水汽的凝聚,雨滴质量将逐渐增大,同时由于速度逐渐增大,
空气阻力也将越来越大,最后雨滴将以某一收尾速度匀速下降,在此过程中 ( )
A.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逐渐增大
B.由于雨滴质量逐渐增大,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C.由于空气阻力增大,雨滴下落的加速度逐渐减小
D.雨滴所受到的重力逐渐增大,但重力产生的加速度不变
8.如图所示,物块A从滑槽某一不变高度滑下后又滑上粗糙的水
平传送带,传送带静止不动时,A滑至传送带最右端的速度为
v1,需时间t1。若传送带逆时针转动,A滑至传送带最右端速
度为v2,需时间t2,则 ( )
A.v1>v2,t1<t2 B.v1<v2,t1<t2
C.v1>v2,t1>t2 D.v1=v2,t1=t2
9.如图所示,竖直光滑杆上套有一个小球和两根轻弹簧,两弹簧的一端各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分别用销钉M、N固定于杆上,小球处于静止状态.设拔去销钉M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为12 m/s2.若不拔去销钉M而拔去销钉N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可能是(取g=10 m/s2) ( )
A.22 m/s2,竖直向上
B.22 m/s2,竖直向下
C.2 m/s2,竖直向上
D.2 m/s2,竖直向下
10.有一些问题你可能不会求解,但是你仍有可能对这些问题的解是否合理进行分析和判断.例如从解的物理量单位,解随某些已知量变化的趋势,解在一些特殊条件下的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并与预期结果、实验结论等进行比较,从而判断解的合理性或正确性.
举例如下:如图所示.质量为M、倾角为θ的滑块A放
于水平地面上.把质量为m的滑块B放在A的斜面上.忽
略一切摩擦,有人求得B相对地面的加速度a=
,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
对于上述解,某同学首先分析了等号右侧量的单位,没发现问题.他进一步利用特殊条
件对该解做了如下四项分析和判断,所得结论都是“解可能是对的”.但是,其中有一项
是错误的.请你指出该项. ( )
A.当θ°时,该解给出a=0,这符合常识,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B.当θ=90°时,该解给出a=g,这符合实验结论,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C.当m≥M时,该解给出a=,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D.当M≥m时,该解给出a=gsinθ,这符合预期的结果,说明该解可能是对的
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D B AD B C C CD B ABD
(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B B AC C CD D BC C
0
1
2
3
4
30
60
-30


v/(km·h-1)
t/h
20080902
v
d
a
b
c
A
B
θ
20081027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