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机械运动 学案(2课时,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 机械运动 学案(2课时,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3章   运动和力
第1节 机械运动
第一课时 参照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运动的绝对性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以及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了解机械运动的分类,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思维概括能力。
(2)通过参照物的判断及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参照物的判断以及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2)机械运动的分类。
【难点】
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参照物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88~8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
位置的变化
叫做机械运动。
2.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常选择一个
假定不动
的物体作为标准,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物体的
位置
发生了变化,就认为它是运动的;否则,就认为它是静止的。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参照物

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如果选择的
参照物
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时,结论也不一样。比如地面上的人和电梯里的人对电梯是静止还是运动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地面上的人和电梯里的人所选的参照物不同。
【合作探究】
你也许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坐着的汽车正好与另一辆汽车并排停着,当你看着边上的汽车时忽然感觉自己坐的车正在缓慢地运动,但当你向另一边窗口看出去时,又发现自己坐的车根本没有动。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
答:事实上,你先后对自己坐的车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判断都有道理。你认为自己坐的车是运动的,是以边上那辆开动的车作为参照物,你坐的车相对于边上的车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故认为自己坐的车是运动的。你又认为自己坐的车是静止的,是以路旁的树木或建筑物为参照物,自己坐的车相对于这些参照物的位置未变,故认为是静止的。
【教师点拨】
1.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但不能将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
2.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
3.未作说明时,一般以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从以下三点着手:(1)确定研究对象。(2)假定参照物不动。(3)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所选参照物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跟进训练】
1.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D )
A.麦浪滚滚
B.河水奔流
C.万里飘雪
D.灯光闪烁
2.下列关于参照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
A.参照物一定是静止的
B.参照物一定是运动的
C.参照物是为了研究机械运动而被选作标准的物体
D.参照物只能选择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D )
A.以太阳为参照物,地球是运动的
B.月亮躲进云层,是以云层为参照物
C.以车厢为参照物,坐在车厢里的乘客是静止的
D.以车站为参照物,开出车站的列车上的乘客是静止的
知识点二 机械运动的分类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可以将物体的运动分为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如果在
相等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相等
,运动快慢保持不变,这种运动叫做
匀速直线运动
;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快慢发生了变化,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运动

【教师点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也是理想化的运动模式。
【跟进训练】
1.下列运动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D )
A.足球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
B.跳水运动员从跳台跳下
C.汽车正在转弯
D.货物在传送带上运动
2.下列做直线运动的是
( B )
A.公园里的过山车
B.树上掉下来的苹果
C.跳高运动
D.运动中的秋千
3.一辆摩托车做直线运动,1
s内走路10
m,2
s内走20
m,3
s内走30
m……,则此车的运动是
( C )
A.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一定是变速直线运动
C.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二课时 速 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叙述速度的定义,以及了解速度的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在给定器材的条件下,能够通过实验活动,得出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
灵活运用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速度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1~9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

2.速度: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
路程
叫做速度。速度可以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
。速度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3.计算公式:
速度=
,也可以表示为
v=
(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v表示速度)。
4.速度单位:国际单位是
米/秒
,符号是
m/s
,读作
米每秒
。常用单位还有
千米/时
,符号为
km/h
,读作
千米每时
。换算关系:1米/秒=
3.6
千米/时。
【合作探究】
某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是9秒63;城市马路上汽车的速度约为30千米/时;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米/秒。你能比较出这三者运动的快慢吗?
答: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v人==≈10.4
m/s,汽车的速度v汽=30
km/h=≈8.3
m/s,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为20
m/s。则上述三者运动的快慢:非洲羚羊奔跑的速度>运动员百米赛跑的速度>汽车的速度。
【教师点拨】
比较不同单位的速度大小时,一定要先将它们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后再比较大小。
【跟进训练】
1.下列运动物体中,速度可能为20米/秒的是
( D )
A.正在进行比赛的短跑运动员
B.在高空正常飞行的波音747客机
C.正在快速爬行的蚂蚁
D.正在平直公路上正常行驶的汽车
2.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v=可知
( C )
A.时间不变,速度跟路程成反比
B.路程不变,速度跟时间成正比
C.速度不变,路程跟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一辆轿车行驶的速度是100
km/h,一辆自行车前进的速度是5
m/s,这表明
( D )
A.轿车行驶的路程一定比自行车多
B.轿车一定始终在自行车前面
C.自行车的运动时间一定比轿车长
D.轿车的运动速度一定比自行车快
知识点二 速度公式的应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2~9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根据速度公式v=,可变形为
s=vt

t=

2.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时的要求:
(1)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三个量的单位必须
统一

(2)如果问题比较复杂,可以画
示意图
,明确
运动过程
以及
量与量
之间的关系。
(3)先进行
字母
运算,再代入
数字
进行计算。
【教师点拨】
速度公式v=可变形成s=vt,即可以看成一个y=kx的一次函数,这里的v就相当于一个常数k。所以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可用如下的s
?t图象来表示。
由图a、b可知运动相同路程甲车所用时间小于乙车,所以v甲>v乙,同样可比较两直线的斜率k,k甲>k乙,则v甲>v乙。
也可以画成如下v
?t图象:
从上图可直接看出v甲>v乙。
【跟进训练】
1.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一辆汽车,30
min通过了36
k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 A )
A.20
m/s
B.10
m/s
C.12
km/h
D.36
km/h
2.甲车的速度是乙车的2倍,乙车行驶的时间与甲车行驶的时间之比为3∶1,则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
( B )
A.3∶2
B.2∶3
C.1∶6
D.6∶1
3.甲、乙两小车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C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
m/s,乙车的速度为2
m/s
C.经过6
s,甲、乙两车相距2
m
D.经过5
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
m
4.王刚同学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4
s,他在前6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求王刚在赛跑过程中:
(1)前6
s内通过的路程。
(2)后8
s内的平均速度。
答:(1)由v=可得,前6
s内通过的路程s1=v1t1=7
m/s×6
s=42
m。
(2)后8
s内通过的路程s2=s-s1=100
m-42
m=58
m,后8
s内的平均速度v2===7.25
m/s。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