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和声波的概念。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动手做、观察、听、感受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全方位感知声音,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敢于动手实验、勤于动脑的习惯,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难点】 (1)声波的概念。 (2)真空中不能传声的实验演示。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声音的产生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9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 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声源 。 固体 、 液体 和 气体 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都可以作为声源。“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 气体 、 液体 、 固体 的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教师点拨】 1.振动一定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就一定不会发出声音。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跟进训练】 1.兰兰做有关声现象的实验时,将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贴近面颊,目的是 ( A ) A.感受发声音叉的振动 B.体验发声音叉的温度 C.估算发声音叉的质量 D.判断声音的传播速度 2.当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就不再发出声音,其主要原因是 ( C ) A.手不能传播声音 B.手吸收了声波 C.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手把声音反射回去了 知识点二 声音的传播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可以在 固体 、 液体 中传播,也可以在 气体 中传播,但不能在 真空 中传播。将一只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入密封的玻璃罩内并抽出里面的空气,我们将 不能 听见铃声。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空气是传播声音的介质,月球上没有空气,上面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设备进行交流。 【教师点拨】 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我们不可能把玻璃罩内全部抽成真空,但我们可以通过“空气越来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这一现象推理得出:如果玻璃罩内被抽成真空,则声音也就不能传播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理想实验法(或推理法)。 【跟进训练】 1.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 ( D )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液体中不能传播 C.声音在固体中不能传播 D.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2.宇航员在飞船舱外工作时,他们之间的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而在飞船舱内却可以直接对话,其原因是 ( B ) A.太空中非常嘈杂 B.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C.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知识点三 声波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1~5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在介质中以 波 的形式传播。声音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 声波 。在空气中,由于振动面的不断振动,空气就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向远处传播。 2.声波遇到物体后可以反射, 回声 就是声波的反射现象。声波的应用有 测距 、 医疗 等。 【教师点拨】 声波是声音的传播形式,它类似于水波。声波是具有能量的,能使物体振动,这种能量叫做声能。 【跟进训练】 1.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C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 C.声音遇到墙壁后的反射现象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错误的是 ( D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只要物体在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知识点四 声音传播的快慢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不同 。声音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 3.声音每秒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在15 ℃的空气中的声速, 340 米/秒。 【跟进训练】 1.在25 ℃的环境下,声音在下列哪种物质中传播最快 ( D ) A.空气 B.水 C.酒精 D.铁 2.声音从空气中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