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课题: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主备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和测量工具 2、会用刻度尺和钟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理解误差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刻度尺的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要想测量准确,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与价值观: 通过对长度的测量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学物理是很有用的。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测量的重要性 二、长度的单位 1、中国的单位:丈、尺、寸 换算:1丈=10尺 1尺=10寸 2、国际单位中长度的单位: 主单位:米,符号m 合成单位:千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 3、单位换算的格式 1.5m=1.5m×100cm=150cm(×) 1.5m=1.5×100cm=150cm=1.5×1m=1.5×100cm/1m=150cm 三、测量工具的认识 1、量程 2、分度值 3、零刻度线 4、单位 四、刻度尺的用法 1、放 ①平行 ②对齐 ③紧贴 看:垂直 读:估读 例1:小明同学对物理课本进行了测量,记录如下:长为25.91cm,宽为18.35cm,那么他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A 1mm B 1cm C 1dm D 1m 例2: 五、时间的测量 六、误差 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间的差异 2、误差产生的原因 ①测量人 ②测量工具 ③测量方法 3、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减小误差的原因 ①精密的测量工具 ②先进的方法 ③多次测量减小误差 四、当堂检测: 1. 三次测得书桌的长度为 1.08 m、1.10 m 和 1.05 m,书桌的测量值应取( ) A. 1.077 m B. 1.08 m C. 1.1 m D. 1.10 m 2.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2.5 m = 2.5 m×100 = 25 cm B. 2.5 m = 2.5×100 cm = 250 cm C. 2.5 m = 2.5 m×1000 cm = 250 cm 3. 以下哪个物体的长度接近 8 mm( ) A. 物理课本的长度 B. 乒乓球的直径 C. 木铅笔的直径 D. 图画纸的厚度 课堂小结: 1、长度的单位和工具 2、认识刻度尺 3、刻度尺的使用 4、误差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5、时间的测量 六、作业布置(设计) 长江作业本 七、教后反思: 当堂检测答案:1.B 2.B 3.C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_21?????????è?????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