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0.2我们与法律同行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教学设计
课题
10.2
我们与法律同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法
年级

学习
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定义以及怎样依法办事;懂得要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定义及作为青少年应怎样推进法治中国的做法;知道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依法办事的定义及怎样依法办事;明白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懂得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通过用法律知识分析简单的案例,培养学生判断思维能力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法律信仰,学会依法办事。
重点
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
树立法律意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如何界定的?
国家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
请列举我国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导入新课
一篇名为《罗一笑,你给我站住》的文章,最近刷爆了朋友圈。该文出自深圳某杂志社主编罗尔之手。他5岁的女儿罗一笑查出白血病,罗尔开始在微信公众号上记录一家人与白血病“战斗”的历程。而据封面新闻报道的最新报道,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应:据不完全统计,仅30日凌晨腾讯开通的捐款通道,已收到捐款200余万;网络资料显示,深圳市小铜人金融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金融领域新媒体运营和数字营销的初创企业。有网友表示,笑笑系列文章的转发达到了该公众号增加粉丝的目的。在流量日益昂贵的现在,公众号要加一个粉的成本为6-7元,如果转发一次能加一个粉,付一元医药费也十分“划算”。材料说明了什么?
学生齐读诗歌,体悟情感。
倾听,思考
渲染气氛,放松学生心情。
引出主题,吸引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一.明确目标
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依法办事的原因,知道什么是依法办事。
2.知道树立法律信仰的原因,知道作为青少年也是法治中国的推动者。
知道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实施目标
目标导学一:学会依法办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勾画知识点。
阅读分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研究数据:共调查了2834名未成年犯管教所服刑人员、410名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751名专门学校学生。“不懂法律”的占65%,“不知道是犯罪,也不知道会受到处罚”的58.1%,“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占64.7%。
分析:(1)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读了材料,你有何感悟?
教师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法懂法,要经常想一想,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即学会依法办事。
(3)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3.情景分析:学会依法办事:
小宇的爸爸原来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因债务问题,公司宣布破产,多年的积蓄化为乌有。由于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小宇的爸爸常常酗酒,没次喝醉后,就拿小宇的妈妈出气,非打即骂。每当小宇哭着恳求爸爸不要打骂妈妈时,爸爸就冲小宇撒气。一天,小宇放学回家,爸爸又喝得酩酊大醉,对小宇的妈妈破口大骂,小宇很害怕……
【小组讨论】(1)小宇的爸爸的行为对吗?
(2)你认为小宇应该怎样做?请从下面的做法中选择并说明理由。
A.小宇忍无可忍和妈妈一起将爸爸痛打了一顿,把爸爸打成了重伤。
B.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他很害怕,躲在同学家里。
C.小宇看到爸爸又在打妈妈,这时他拨打了报警电话。
(3)依法办事的要求有哪些?
教师总结:法办事要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目标导学二:树立法治意识
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2)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国家工作人员增强法律意识,在内心深处尊崇法律运用法律思维,法律理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遵守和捍卫法律。
什么是法治意识?
教师总结: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2.案例分析——
中学生小高,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社会闲散人员小虎和小赵,在他们的带领下,经常旷课去网吧玩游戏……
为了弄到游戏赌博的钱,他们先是向小同学“借”钱,后来慢慢发展为入室盗窃,最后走上了抢劫之路……
最终,花季年华的优秀少年,被依法判刑……
讨论:(1)品学兼优的小高是怎样一步步走向犯罪的?
案例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提示:小高自制能力不强,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缺乏法律意识等。
树立法治意识的必要性?
教师总结:建设法治中国是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人民既是法治的践行者,又是法治的受益者
案例重现——出示横穿马路、乱扔垃圾等图片。
分析:(1)只靠法律,就能杜绝吗?
法治与道德的关系如何?
教师提示:相辅相承关系。
材料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规划了法治建设的“总蓝图”。全民守法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基础,只有使老百姓发自内心地信仰法律、尊崇法律,依法治国才有深厚的根基。从“一五”普法到今年启动“七五”普法,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已走过30个年头。纵观30年来的普法之路,青少年始终是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深入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青少年法律素养,引导青少年树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关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关乎青少年健康成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关乎民族未来和希望。
思考:(1)树立法律信仰,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做?
(2)以下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怎样才能更好的遵守?
受教育者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法律、法规;(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四)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4.拓展延伸——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
学生齐读并理解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教材,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探讨。
学生通过分析材料,并借助教材,尝试回答,如:国无法不治,民无法不立,法律保障人们的幸福生活。法律保障功能的实现靠我们每个人对法律的尊崇和遵守……
学生小组讨论后,归纳总结,如:依法办事就要遵守各种法律法规。遇到问题需要解决,应采用法治方式,表达自身合法的诉求和愿望……
学生阅读并分析,如: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学生以组为单位,分析案例,并派人汇报,如: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借助教材回答,如:法治时代,并不否认道德的重要性……
学生分析材料,讨论并回答,如:基本要求:增强法治意识依法办事
青少年不仅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成为参与者和推动者……
学生畅谈,如: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
明确目标,使学生在本课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放矢。
设计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使学生通过读和小组交流,初步感知本节主要内容,便
于下面教师进行讲解。
阅读分析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严峻性,从而引出未成年人学会依法办事的原因

小宇爸爸的公司案例,使学生更真切的感受到法律的尊严,从而使学生自觉依法办事。
引用实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原因及危害。
通过出示社会上不良现象的组图,引出道德的重要性。
通过分析时事,链接教材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拓展延伸,使思考走入课后……
复习巩固
1.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是铭刻在公民们的(

A、行为中
B、内心里
C、眼睛里
D、记忆里
2.“国家就像一部复杂的机器,其运行必须有章可循,必须有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如果没有法律,国家机器就难以正常运转,国家承担的职能也就难以实施。”这句话说明的道理是(

A.
国家产生后才有了法律
B.
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
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
D.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青少年是法治中国建设的


①受益者
②制定者
③参与者
④推动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以组为单位,分析思考问题,并以组为单位交流。
通过复习巩固环境,检测本节课的教与学内容。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学会依法办事;认识了要树立法律信仰;明白了法治与道德的关系。我们今后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法小公民。
谈收获和体会

总结升华。
板书
知识导图的方式,呈现本节课的知识脉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