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功》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②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③知道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思考,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②通过推理、分析与阅读,得出功与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的定性关系。 ③经历探究功的原理的过程,感知使用机械不能省功的事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②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功的概念及计算。 2、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对“功的原理”的探究与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与实验演示,师生互动理解 教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说出下列词语中“功”的含义: 功劳、立功_____贡献 大功告成、事半功倍_____成效 师:在力学上“做功”的含义是什么? 板书: 功 二、新课教学 (一)物理学中的功 师: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 多媒体:投影教材插图 师:平面上的小车在拉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同学们首先分析下小车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生:观察并分析受力 师:哪一个力对小车的前进作出了贡献呢? 生:拉力 师:拉力作用在小车上,并且使小车沿力的方向移动了一定的距离我们就说拉力做了功,用同样的方法分析,拖车将货物升高一段距离,哪个力做了功? 生:分析受力,分析支持力 师:在力学中,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书写)比如我们马拉车,哪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生:拉力(做笔记) (二)功的计算 师:做功是有大小的,做功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投影: 由图甲可知,用力把一木板提升1米做了一定的功,图乙把同样三块木板提升1米高,拉力做的功与甲相比有什么关系?把一块木板提升3米呢? 师:讲述物理学中对功的规定,功等于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列出公式以及单位。 功的公式: W = F S W— 功 — 焦耳(J) F— 力 — 牛顿(N) S—距 离— 米 ( m) 功的单位是:“牛·米” 专业名称为:“焦耳” 1J=1N·m 关于公式的几点说明: 1、公式中的各个量W、F、s均用国际单位 2、在功的单位中,1 J表示1 N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 m的距离。 投影反馈练习题: 例1 在平地上,小明用50 N的水平推力推箱子,箱子前进了10 m,小明做了多少功? 例2 小刚用10N的力向左推重100N的石头,石头没动,在这个过程中小刚对石头所做的功为? 例3 小红用力将冰壶沿水平冰面推出,冰壶在冰面上滑行了3m才停下来,冰壶滑行过程中,手对冰壶所做的功为? 例4 小华提着重50N的箱子,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了20m,在这整个过程中,小华对箱子做了多少功? 讨论:综合上面的计算题,讨论不做功或者做功为零的几种情况 生1: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是没有移动 生2:移动了一段距离但是没有力,靠的物体的惯性 生3:有力也有距离,但是力与距离垂直 师: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有力无距离-劳而无功(静止) 有距离无力-不劳无功(惯性) 力与距离垂直-垂直无功(垂直) 师:从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同学们想一想做功有哪些必要的因素呢? 生:要有力,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一定的距离 师:强调二者缺一不可,一一对应 练习:下列哪些现象做了功?(B) 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一定的距离 运动员举起杠铃 小孩用力推车,车未被推动 背着书包在水平路面上前进 [实战演练]:灰太狼用20N的水平拉力,把重200N的懒羊羊拖回了1000m外的家;红太狼把懒羊羊背上了10m高的狼堡;懒羊羊趁两狼烧水的功夫,逃脱了并从3m高的窗户跳了出去。 试求:灰太狼、红太狼、懒羊羊各做了多少功? 再次强调一一对应的关系 [能力提升]:用大小为10N的拉力沿着表面粗糙的斜面拉一个重为15N的箱子由斜面底端到顶端,箱子与斜面之间的摩擦力为1N,斜面长5m,高3m,试求: (1)拉力做的功为多少? (2)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是多少? (3)克服重力做的功是多少? (4)支持力做的功是多少? 综合性强,针对计算和不做功的第三种情况进行强化训练 (三)功的原理 师:我们已经知道使用简单机械可省力、省距离、改变力的方向,那么能省功呢? 启发引导学生猜想。 投影:用杠杆、定滑轮和动滑轮提升物体的图示。 [知识链接]:如下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物体重120N,不计摩擦和绳子、滑轮的重量,试比较F1和F2的大小?若物体上升了1m,那么F1和F2分别做功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计算收集证据。 生:分别计算两个拉力的大小,再计算拉力做的功 师:为什么F2比F1更省力,做的功却一样多呢? 生:思考讨论。 生:用机械工作时,有时可以省力,有时可以省距离,但省力必然费距离,省距离则一定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这个结论叫做功的原理。 教师总结强调。 投影练习题:使用自重可以忽略的动滑轮提起50N的重物,人对绳做的功是100J,求动滑轮把物体提起的高度。 三、课堂小结: 在学生自我归纳小结后,教师投影小结内容 物理上的“功”指什么? 怎样判断力对物体做功了?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功如何计算? 功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设计 功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就 说这个力作了功。 2、功的计算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即W=F×s 3、功单位:1焦=1牛×1米,即1J=1N·m 4、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5、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教学反思 1、“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功”新概念引入,学生比较难理解。 2、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区分日常功的认识和物理学中功的概念。 3、功的计算,和日常功的计算的差别认识,是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