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第八章 第二节 《埃及》 教材简析 本节由四个子标题构成:“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1课时完成。 课时目标 读图说出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首都及苏伊士运河和尼罗河等,了解其旅游资源。结合气候特点理解埃及的工农业分布和发展现状。懂得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自身经济的? 教学重点 埃及的地理位置重要性和工农业发展现状及措施 教学难点 读图归纳埃及工农业分布特点并理解其成因。埃及为何被称作“沙漠之国”。 教 学 过 程 (授课 提纲) 课前齐读:教材76-79页《埃及》,初步感知教材。 讲授新课:埃及(阿拉伯埃及共和国)是非洲代表性国家,历史悠久,位置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埃及 。 地跨两洲:读图8-13和8-14 地理位置和领土范围: 领土主体在非洲东北部,还包括位于亚洲西南部的西奈半岛。经纬度位置:东经25-35°,北纬22-35°。地处亚非陆路交通要冲,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海上航线捷径。扼西亚石油西运咽喉要道。 交流与探讨:埃及兼跨非、亚两洲,为何被看作是非洲国家? 2、面积100万平方千米,人口8300万。首都开罗是千年古都,非洲最大城市。 二、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沙漠广布(90%以上)和绿洲农业: 尼罗河河谷和三角洲地区为埃及最富庶地区,也是古埃及文明发祥地。全国90%的人口生活在此区。主要农产品有:长绒棉、小麦、玉米、甘蔗和柑橘等水果。 思考并讨论:埃及为何被称作“沙漠之国”?(纬度和气候因素、河流因素) 三、发展中的工业和特色旅游业: 1、工业规模仅次于南非,居非洲第二。有石油、电力、钢铁、机械、纺织、食品等工业部门,石油工业地位突出。读图归纳:埃及矿产分布特点? 2、特色旅游:自然景观有尼罗河、撒哈拉沙漠、苏伊士运河、阿斯旺水坝。 人文旅游资源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古城、开罗老城区等。 思考探讨: 埃及的工农业分布有何特点?成因?(兼谈文物、古迹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埃及的外汇收入有哪些渠道?(运河收入、旅游收入、侨汇收入、石油和长绒棉收入)你能否给埃及政府提些合理化建议?(节水农业、旅游项目) 随堂练习 详见配套课件6道选择题。 作业 填充图册30-31页习题。 课后反思 作业反馈:“长绒棉”和“甘蔗”易见错别字,必须强调! “埃及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的表述需要反复强化,初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欠缺。 读图归纳能力要坚持反复强化训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