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1)课后练习姓名1、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只是有一些矿物制颗粒组成B.土壤中有大量的生物C.土壤的肥力由疏松程度决定D.土壤只对植物有支撑作用2、下列有关土壤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种形式B.土壤的物质组成既有无机物,又包含有机物C.矿物质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的主要来源D.在土壤孔隙贮存的水、空气和有机质,具有很大的流动性3、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B.?土壤的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C.?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4、沙尘暴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华北地区沙尘暴的降尘会()A.导致气候变暖??B.引发草场退化C.引起地表水体酸化??D.增加土壤肥力5、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A.土壤矿物质的含量B.植被的多少C.土壤水热的比例D.土壤有机质的含量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指陆地的表层部分B.有机质是土壤中矿物养分的主要来源C.理想的土壤中的最主要成份是有机质D.土壤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自然资源7、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形成只与生物因素有关B.土壤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C.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含有矿物质成分D.农业生产不会造成土壤的破坏8、有关土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与工农业生产关系都很密切B.土壤退化与人类不合理的耕作经营活动无关C.南方水稻土的形成与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有关D.土壤是一种永续性的可更新的资源,无论如何利用都不会损耗其肥力9、在陡峭的山坡上,难以发育深厚土壤的原因是()A.地表疏松,物质的迁移速度快B.地表疏松,物质的侵蚀速率较慢C.光热条件太差D.水分条件太差参考答案1、B2、B3、C4、D5、D6、D7、B8、C9、A10、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清风明月(共26张PPT)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1)----土壤的成分“土”字下面的两横表示土地,中间插入的一竖则示意扎根于土中的植物。哪里有植物生长,哪里便有土壤;哪里有土壤,哪里才能生长植物。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我们从土壤的剖面可以看到,许多植物的根在土壤里安营扎寨。除了各种植物,土壤里还有其他生物吗?1、在有花卉和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一个长50厘米、宽50厘米、厚30厘米的土壤样本。把土样选取地点及该地当时的气温、湿度等天气状况和土壤温度等环境特点记录在表中。2、用小铲子慢慢地挖取样本中的土壤。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观察土壤样本中有没有其他生物。交流或查阅资料确定你找到生物的名称,并将生物名称及其数量填写到表中。实验结束时要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一、土壤生物除了你能观察到的那些动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我们把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称为土壤生物。视频:土壤中的动植物陆栖动物以土壤为立脚点,在土壤上活动、行走、觅食和栖息。土壤是土壤动物的生存环境,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大小差别很大,大的如田鼠、蛇等,小的如蠕虫、线虫等,用肉眼勉强能分辨。蚯蚓是典型的土壤居住者。蚯蚓的多少,可反映土壤肥力的高低。蚯蚓能松土,使土壤有空气和水。一条蚯蚓每天吃相当于自身体重的土壤。蚯蚓排泄的土壤中有氮等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物质。鼠的活动,对土壤的形成、结构、孔隙度、通气性都产生一定影响。鼠类等以草根为食的动物对植物危害很大。动物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中不少大中型动物多以腐物为食,可以将枯枝落叶和其他生物遗骸化解为腐殖质,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土壤动物具有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例如,蚯蚓在土壤中钻洞,吃进土壤中的有机物,排出粪便,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有利于形成保持水分的团聚颗粒,提高通气的性能。此外,蚂蚁等的活动,也具有这种作用。生长在土壤中的微生物,一般以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表层的枯枝败叶是微生物的食物。微生物的个体十分微小,对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转化有促进作用。施用有机肥料、合理耕作和改善排水,能促进微生物的生长。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壤,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壤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把土壤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3、记录向两个烧杯注入的水量:盛有土壤的烧杯注入的水有_________毫升;盛有铁块的烧杯注入的水有_________毫升。4、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会看到土壤块表面产生了许多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同样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5、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土壤中的空气约占土壤体积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_。气泡水渗入到土壤空隙中土壤中有空气V1V2V2-V1蚯蚓是靠能分泌黏液而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下雨时蚯蚓常从土壤中钻出到地面,请分析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大雨过后,过多的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于是穴居在土壤中的蚯蚓被迫爬到地表上来呼吸。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3.观察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实验说明土壤里。试管壁上有水珠出现水除了土壤生物、空气外,土壤中还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水1、取经充分干燥的土壤50~100克,先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克,然后把它们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你观察到的现象是:。2、待土壤冷却后,再用天平称得其质量为克。你认为土壤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是。m1m2土壤变黑,出现有气味的气体土壤中的有机物燃烧变成二氧化碳等气体,同时土壤中水分蒸发,所以质量减少。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哪里?研究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1、将燃烧过的土壤用手搓一搓,发现土壤的颗粒大小。2、向大烧杯中倒入足量的蒸馏水。3、将足量的上述土壤放到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上部的溶液就是土壤浸出液。玻璃棒烧杯细但大小不一致、无粘性4、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收集滤液。然后将滤液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使水分蒸发。观察蒸发皿上留下的残留物是。你可借助放大镜观察。很细的结晶物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结论: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视频:土壤中的无机盐课堂小结课堂小结1、土壤中有水、空气、腐殖质和矿物质,还有土壤生物;2、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3、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4、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5、土壤动物具有维持土壤团粒结构的作用,有利于腐殖质的形成。课堂小练1、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质,它是由许多其他成分及生物一起组成B.土壤的形成是岩石风化产物及多种自然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C.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造成土壤污染D.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大类D课堂小练2、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壤就是陆地的表层部分B.土壤的成分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水分C.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D.土壤中矿物质所占的比例越高,土壤肥力越高C课堂小练3、关于土壤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②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③肥沃的土壤,上层多为粉砂壤质地,下层多为粘壤质地④气候是影响土壤类型的重要因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B课堂小练4、下列关于土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组成土壤的物质中,固体物质占95%B.土壤腐殖质越少越薄,植物生长越好C.蚯蚓越少的土壤越肥沃D.土壤中的水分和空气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D课堂小练5、关于土壤取样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取样,应选取肥沃、湿润的土壤B.先铲去表层土3cm左右,再取样C.取样用的小铁铲和信封在使用前应消毒D.应在火焰旁称取土壤C课堂小练6、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空气组成成分在土壤上层与大气相近似B.深层土壤中O2减少,CO2增多C.土壤空气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气体交换D.土壤中空气各种成分的数量与污染程度无关D课堂小练7、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中间关系主要是互利共生C.土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1).pptx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1)课后小练.doc 土壤中的动植物.mp4 土壤中的无机盐.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