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从岩石到土壤复习:土壤的组成成分有哪些?这些成分各有什么作用?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从岩石到土壤,其中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时期。一、从岩石到石砾等矿物质小碎粒岩石的风化:风化作用是指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风化使岩石逐渐变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风化作用是地壳表层岩石的一种破坏作用。引起岩石破坏的外界因素有风力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温度的变化、冰的作用、生物作用等等。1、风力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后破裂成了小碎块。视频:风力的作用2、流水的作用: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石逐渐成了小石块。视频:流水的作用3、温度的作用:如果火烧岩石,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却就爆裂了。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会爆裂。视频:温度对岩石的作用4、冰的作用: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视频:冰对岩石的作用风化作用是岩石不断碎裂的过程。除了上述所述的风、流水及温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各种生物的作用等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各种生物的活动加速了有机物在地表的积累,最终促使了土壤的形成。5、生物等作用:视频:岩石的生物风化二、土壤的形成风化作用后形成的细碎的矿物质颗粒,还要经历漫长的演变才能形成各种各样的土壤。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土壤的形成过程十分漫长,但目前仍有许多人出于种种目的,肆意破坏土壤资源。请列举你所知道的破坏土壤资源的事例,并讨论应当如何有效地制止。土壤污染严重包括化肥农药的污染,白色污染,还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乱不砍滥伐、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等。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直到今天,这个过程仍在不断地继续着。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100~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三、保护土壤土壤一旦被破坏,很难短时间内恢复。所以人类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土壤。课堂小结1、岩石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最后经各种生物和气候的长期作用才形成了土壤。2、土壤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旦被破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恢复,所以人类一定要珍惜和保护土壤。视频:土壤形成课堂小练1、下列有关土壤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和气体两种形式B.土壤的物质组成既有无机物,又包含有机物C.矿物质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的主要来源D.在土壤孔隙贮存的水、空气和有机质,具有很大的流动性B课堂小练2、关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球上一开始就有土壤B.风和流水.太阳共同作用使岩石变为土壤C.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也会使岩石变为土壤D.岩石的热胀冷缩导致岩石的分裂.最后形成土壤A课堂小练3、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壤的形成只与生物因素有关B.土壤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C.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含有矿物质成分D.农业生产不会造成土壤的破坏B课堂小练4、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C课堂小练5、下列人类将自然土壤改造成为各种耕作土壤的措施,正确的有()???①人类通过耕耘改变土壤的结构、保水性、通气性???②人类通过灌溉改变土壤的水分、温度状况???③人类通过农作物的收获及时补充土壤有机质???④因地制宜地开垦荒地、围湖造田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A课堂小练6、巴西的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调节全球气候B.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C.导致全球变暖D.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C课堂小练7、“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下列做法符合这一基本国策的是( )A.在荒凉的陡坡上开垦耕地B.在宜林荒坡上植树造林C.为了提高草场利用率,尽量增加牲畜的数量D.农户建房时,尽量多占土地,以求住的舒适敞亮?B课堂小练8、下列关于土壤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岩石的风化是土壤形成的必要原因B.生物活动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C.岩石风化的产物逐步发展成土壤D.岩石热胀冷缩等物理现象变化变成了土壤D课堂小练9、关于造成土壤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污染主要由自然界的原因造成②污染物一旦进入土壤后很难清除③土壤污染不仅直接影响植物,而且危及人类健康④我国广大农村耕地污染十分严重,而城郊、工矿区周围土壤污染较轻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D课堂小练10、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传统上用垃圾和粪便堆肥,再撒回土壤,使有机质回到土壤,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B.随着科技发展,人类已大大提高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难处理的垃圾种类与总量日益减少??C.垃圾占据了大量土地,并持续向水、大气释放有害物质,危及人体健康D.由于垃圾污染不断严重,很多郊区农民已公开“拒绝垃圾”B11、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大气B.水分C.岩石D.生物课堂小练D12、下列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中。你认为正确合理的是()①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②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③科学合理地施用化学肥料④加强污水灌溉区的监测与管理⑤禁止使用农药⑥禁止使用化学肥料A.①④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课后练习姓名1、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缓慢氧化D.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俗话说:“滴水穿石。”有关这个成语,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变成小碎块B.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C.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形成的D.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的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3、小宇发现古人采金时,遇到坚硬的岩石常采用“火烧水浇法”,即先用大火将岩石烧红,然后突然浇上冷水,这样就能使岩石破裂,这是因为()A.水的比热容较大B.岩石的密度较大C.岩石遇水容易溶解D.岩石热胀冷缩不均匀4、生物遗体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是()A.涵养水源B.增加有机质的积累C.加速岩石风化D.增加空气比例5、土壤中有蚯蚓和其他小动物,它们能使土壤中的无机物成分增加的原因是()A.蚯蚓通过呼吸作用排放无机物B.蚯蚓的排泄物进入土壤C.蚯蚓通过松土把地面的无机物带到土壤中D.蚯蚓能把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6、下列不属于生物影响的是()A.在沙地上种植物以改良土壤B.水稻适宜种植在阳光充足的地方C.地衣能使岩石不断风化D.蚯蚓使土壤变得比较疏松7、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大气B.水分C.岩石D.生物8、如图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其中岩石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INCLUDEPICTURE"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88KX-313.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F:\\2019下小样文件\\教与学八年级科学下(浙教版)教师用书\\188KX-313.TIF"\MERGEFORMATINET(第8题图)(第9题图)9、图是植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示意,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下列适当的内容填入图中。 ??①水分②土壤③腐殖质④矿物质 (2)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____。(选择填空) A.气候B.水 C.成土母质D.绿色植物???(3)组成土壤的物质有矿物质、__________、水分和__________。 (4)土壤肥力的高低取决于土壤中水、__________、气、__________四个因素之间的协调程度,以及能否满足__________生长过程中的各种需要。参考答案1、D2、A3、D4、B5、D6、B7、D8、D9、?(1)A③,B④,C①,D②;??(2)D;??(3)有机质,空气;??(4)肥,热,植物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21清风明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pptx ZJ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2)课后小练.doc 冰对岩石的影响.mp4 土壤的形成.mp4 岩石的生物风化.mp4 流水对岩石的冲刷.mp4 温度对岩石的影响.mp4 风力侵蚀.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