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课件(62 张ppt+7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课件(62 张ppt+7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视频:2021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第一单元
坚持宪法至上
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明确了国家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规定了国家的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基本原则:1、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2、坚持社会主义道路;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密切联系群众;5、坚持民主集中制;6、坚持公平、廉政、科学;7、坚持人民民主专政;8、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每个公民都应该坚持宪法至上,认真学习宪法,坚决捍卫宪法。
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1课时
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
1.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实施宪法,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了解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3.知道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认识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都十分广泛。
4.了解国家在立法、执法、监察、司法和守法等方面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措施。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以实际行动尊重和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权。
【教学目标

1、为什么要坚持共产党领导的?
2、怎样坚持共产党领导?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5、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制度保障有哪些?
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7、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8、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P2-11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自学导航
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文中的
“三年以来”是指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
“三十年以来”是指以五四运动起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以鸦片战争为起点整个民主革命时期(1840—1949),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受侵略的开始,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碑文告诉我们,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这些爱国志士都是我们应该永远纪念的民族英雄。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丰碑,它记录着我们中华民族的荣与辱。
中国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在序言中指出: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中华民国。但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一九四九年,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经历了长期的艰难曲折的武装斗争和其他形式的斗争以后,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的主人。
(2)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运用你的经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奋斗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1)宪法序言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
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017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新时代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取得的。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如何确认奋斗成果的?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确立了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习近平
  在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跨过一道又一道沟坎,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历史贡献。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这个伟大历史贡献,就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战胜许多艰难险阻而取得的。
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
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共产党成立
新中国成立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
实行改革开放
党的十九大
1921年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2017年
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
(1)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性质决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坚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2.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018年1月26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全文于2018年2月25日公布,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照法定程序提出宪法修正案议案,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
3、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是怎样的关系?
(1)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
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
法。
(2)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坚持党的领导
4.怎样坚持和落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①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③中国共产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
习近平: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我国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确认国家性质
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视频说明了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1、我国的宪法基本原则
(1)含义不同:
在现阶段,我国人民是指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人民
公民
(1)含义不同:
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
(2)性质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
(2)性质不同:公民是法律概念。
(3)范围不同:
公民的范围大于人民


人民
人民≠公民




权力与权利的区别
国家权力:是政治概念。是指统治阶级运用国家机器来实现其意志和巩固其统治的支配力量,通常被称为公权力。与服从相对应。
公民权利:是法律概念。是由法律规范所认可的一种法律上的资格,即法律关系主体一方要求另一方作为或不作为的可能性。与义务相对应。
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就是规范国家权力以保障公民权利。
2.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们当家作主的地位。
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生产资料也称为生产手段,是劳动者进行生产时所需要使用的资源或工具,一般可包括土地、厂房、机器设备、工具、原料等。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制度保证人民成为生产资料的所有者,成为国家的主人。
人大审议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表决方案
村民参加村务公开大会
年满18周岁的学生投票选举人大代表
人民代表大会
职工代表大会
村务公开会
选举人大代表
以上四幅图中,公民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探究与分享:
①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②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组织职工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③村民通过参加村务公开会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④通过选举人大代表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广大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贯彻于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方面。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宗教信仰自由
政治权利和自由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
人身自由
(5)宪法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武装力量的任务是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人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事业,努力为人民服务。
小结: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属于人民,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规定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探究与分享
中学生通过撰写提案参与国家事务,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
(2)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在第二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中学生扮演政协委员,通过实地调研撰写了大量提案。其中《关于进一步开展中小学节俭教育的提案》《关于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制的提案》和《关于加强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的提案》被评为“最佳提案”。在全国政协委员的指导下,学生继续修改和完善这些提案,最终形成能够提交政协会议的正式提案。2016年3月1日,他们将提案交到三位全国政协委员的手中,由这些政协委员提交给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
3、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归根到底是为了什么?要求?
一切权利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归根到底是为了什么?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我们要依法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担当起国家主人应尽的责任。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立法保障实现,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
国新办发表《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白皮书
(1)新中国70年,是中国人民各项基本权利日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70年;新中国70年,是中国不断为世界人权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70年。
(2)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我国始终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奉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权理念,始终把生存权、发展权作为首要的基本人权,协调增进全体人民的各项权利,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必将享有更加广泛、更加充分的权利,中国人民必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全面发展。
视频说明了什么?
人权
1.
人权实质内容和目标
2.我国是怎样保障人权的?
就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宪法原则。
以上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什么权利?这些权利是如何实现的?
(1)这四幅图分别说明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生命健康权、文化权利、劳动权。
(2)这些权利是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是国家依法予以保障的,有物质和制度来保障公民权利的实现。
请列举自己感受到的国家改善公民生存与发展状况的实例。
设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等。
实施义务教育
提供营养午餐
开办农家书屋
开展再就业培训
探究与分享
 
3、为什么说在我国人权的主体和人权的内容非常广泛?(为什么)
人权主体
我国公民
外国人
保护个人
保护群体
人权内容:
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
国家举办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国家发展各种教育设施,扫除文盲,对工人、农民、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进行政治、文化、科学、技术、业务的教育,鼓励自学成才。
国家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国家企业事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依照法律规定举办各种教育事业。
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六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关链接
P7)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包括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在内的教育法律体系,为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奠定了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年)提出推进教育现代化,加快基本公共教育均衡发展。教育现代化重大工程包括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普惠性幼儿园建设等。
宪法和其他法律为保障公民受教育权作出了规定,这意味着什么?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中国人权法治化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视频给我们什么启示?
4、我国是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的?
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1)完善立法
(2)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2016年9月2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凡与企业注册登记、年度报告、变更注销、项目投资、生产经营、商标专利、资质认定、税费办理、安全生产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以及与居民教育医疗、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等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都要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全程在线推进“互联网+政务”
,不仅可以实现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而且能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监督政府不新提高服务水平。
★中国首例监察委调查终结案件已在北京审判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杨万明表示,北京市法院与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有效衔接,已依法审判全国首例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案件。
据了解,该案件涉及公职人员挪用公款。2016年1月和12月,被告人李某利用担任出纳的职务便利,先后5次将北京农商银行账户内的761万元转入个人账户用于股票交易活动。2016年12月26日、29日,被告人李某将挪用的钱款全部归还至原账户,并于2017年1月主动向单位领导交代了上述事实。2017年4月7日,北京市通州区监察委员会将被告人李某留置,随后将案件移送至通州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提起公诉。通州区人民法院于2017年6月12日依法以挪用公款罪一审判处被告人李某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
监察委员会加大对涉嫌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这意味着什么?
国家监察委:独立行使监察权
(3)监察机关
2021年1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严明纪律压实各方责任》指出,近日,多地纪检监察机关通报了疫情防控问责情况。对违反疫情防控纪律、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等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利。
人民法院的做法对于保障柯先生的合法权益有何积极作用?
人民法院的做法是从公民自身角度出发,坚持司法为民,密切联系群众,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了柯先生的实际困难,保护了他的合法权益。
原告柯先生乘坐被告某公司的客车发生交通事故而严重受伤,司法鉴定为二级伤残。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人民法院了解到柯先生经济困难且身在边远地区,家属无力别庭等情况后,积极与被告沟通,前往柯先生住地开庭,促成双方当事人和解,被告当庭支付给柯先生28万元赔偿款。
探究与分享
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司法机关:审判机关(人民法院)、检察机关(人民检察院)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司法机关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监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加强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督,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5)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国家怎样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公民权利
的保障书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1)宪法确认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经济制度奠定经济基础
(3)政治制度明确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
(5)国家的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1.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
2.我国人权的主体和内容
3.我国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立法、行政、监察、司法、守法)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宪法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怎么确立的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原因
3.怎样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中国共产党与宪法法律的关系




1、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飞跃。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表明(

①中国共产党是我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
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事业是一帆风顺的
④中国共产党只领导改革开放事业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A
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

A、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B、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C、只有我国宪法才规定的内容
D、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
B
3、人民代表大会,人民警察,人民政府……很多国家机关、单位名称之所以冠以“人民”,原因是(
)
A.人民人数最多,力量最大
B.我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C.人民直接管理国家政权
D.没有人民就没有国家
A
4、我国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即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继承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这说明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

A、很真实
B、很广泛
C、关注基层百姓
D、注重精准扶贫
B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
障人权。”下列有关保障人权的说法错误的是(

A.保障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
B.保障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
C.保障人权高于主权
D.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