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概要分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教版(2017秋)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概要分析

资源简介

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单元概要分析
一、单元整体解读与学情分析
从遗传学的角度而言,生物的多样性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是在遗传与变异的过程中,接受自然选择的结果,具体表现为变异的物种能适应生存环境就得以存活,否则便面临死亡。这样一来,存活下来的物种便具有了适应生存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
从研究生物对环境适应性的难度而言,由于植物基本上是定位生存,不会像动物那样频繁地移动位置甚至进行长距离的迁徙,所以研究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要比研究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简单一些,也比较容易得出结论,适合作为小学科学的学习内容,也便于小学生进行研究。
学生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对植物的多样性有所认识,在一年级下学期也学过《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础上,学生会产生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希望对诸如各种各样的植物“是长在哪里的”“为什么会长成这样”等疑问作出解答。
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教材以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为主体内容,选取几种学生较为了解的环境——沙漠中、水里、石头上,指导学生在动手活动和阅读资料中了解其中一些典型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制,让他们懂得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初步知识,并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二、单元目标解读与概念分析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
了解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科学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8.3?植物能够适应其所在的环境。
举例说出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其外部形态具有不同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维持植物生存的作用。
三、单元构成与逻辑分析
本单元由《不同环境里的植物》《沙漠中的植物》《水里的植物》《石头上的植物》四课组成,采用由总到分的逻辑结构编排。本单元学习内容可分成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总”,它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即从植物的不同形态出发,建立植物形态与其生存环境的密切关系,从而展现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第二层次为“分”,它既以第一层次为基础,也是第一层次的具体化。这一层次选取三种典型环境,分别展现在沙漠中、水里、石头上生存的植物及其特点,揭示它们适应环境的不同本领。此层次由三课组成,三课为并列关系,有着诸多相同之处:从研究对象来看,三课选取的主要研究对象都是该环境中的代表性植物;从研究方法来看,三课皆采用动手实践与阅读资料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研究内容来看,三课研究的都是该环境中的植物对此环境的适应性。其中,第二课针对沙漠环境,研究的是沙漠植物在形态、结构方面适应沙漠环境的共同特点;第三课针对淡水与咸水两种水域环境,研究的是水生植物适应水中生活的本领;第四课针对石头上及其周边环境,研究的是该环境中植物的生存本领。第二层次的三课构成同一主题的不同方面,并与第一层次前后呼应。
四、单元教学目标
(1)能提取图片和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认识到植物的形态与其生长环
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一些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3)能依据事例,概括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适应环境的本领。
五、单元活动导图
六、课时安排
序号
课题
课时
1
不同环境里的植物
1
2
沙漠中的植物
1
3
水里的植物
1
4
石头上的植物
1
总课时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