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6燃烧与灭火(讲练)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黄光,放热,产生大量白烟。②红磷不燃烧。③水下的白磷不燃烧。(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通过实验现象①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氧气。(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跟氧气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三者同时具备才可以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氧气的浓度;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4、燃烧分类:①充分燃烧:氧气充足;②不充分燃烧:氧气不足。例如:碳的燃烧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C+O2CO2;氧气不充足2C+O22CO;(CO中毒:与血红蛋白结合,失去运氧能力)二、灭火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条件,只要破坏其中一个燃烧条件,就可灭火。灭火的方法:①隔绝氧气(如沙土覆盖);②移走可燃物(如关闭煤气阀门);③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三、爆炸1、分类:①物理爆炸:如气球吹爆、爆胎、锅炉爆炸等;②化学爆炸:燃放鞭炮、甲烷爆炸等。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可燃性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明火燃烧;③气体体积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膨胀。四、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题型一?燃烧与灭火【经典例题】【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答案】C【解析】A、油的密度比水小,油锅着火,用水浇,油会浮在水的表面继续燃烧,火不但不会熄灭,反而会因水的流动而扩大燃烧面积,应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起到灭火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逆风方向奔跑,而不是顺风,不符合题意;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可以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符合题意;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不能用水扑灭,容易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燃烧的条件,着火点的定义,灭火的原理及促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方法,题型简单,基础性强。【趁热打铁】1、【2020广东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答案】B【解析】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停止燃烧。故选B。2、【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答案】C【解析】A.云南松为可燃物,故正确;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故正确;C.开辟隔离带是通过隔离可燃物灭火,故错误;D.碳酸氢钠受热会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故选:C。3、【2020湖南湘潭】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答案】B【解析】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可以隔绝氧气或空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A正确;B、水能导电,为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灭火器或者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损坏电器、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故B不正确;C、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降温是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则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故C正确;D、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能有效保护物品,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故D正确。故选B。4、【2020湖南长沙】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答案】A【解析】A、面粉加工厂内含有可燃性粉尘,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选项正确;B、由于易燃和易爆物品只要接触明火,或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就会产生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所以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防止爆炸时带来的灾难性后果,选项错误;C、家用天然气泄漏时,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不能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选项错误;D、存放易燃物和易爆物时,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防止缓慢氧化放热达到其着火点,而发生燃烧或爆炸,选项错误;故选:A。题型二燃烧、爆炸及有关?图标【经典例题】【2020安徽】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C面粉加工厂D居民住宅区【答案】B【解析】A、浓硫酸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正确;B、酒精属于易燃液体,没有毒性,图中所示标志是有毒品标志,故错误;C、面粉颗粒弥漫于空气中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正确;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居民住宅区禁止燃放鞭炮,故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各个常见标志所代表的含义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趁热打铁】1、【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答案】C【解析】A、是可回收利用标志;B、是腐蚀品标志;C、是禁止烟火标志;D、是易燃物标志;故选:C。2、【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根据爆炸是由于急速的燃烧在有限的空间而引起的,因此要满足燃烧的条件,气体必须是可燃性气体遇明火,A、氮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A错;B、氢气具有可燃性,因此氢气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故B正确;C、氦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C错;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D错。故选:B。3、【2020广东】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答案】B【解析】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运输酒精的车辆应该张贴易燃物图标。A、该标志是节水标志,不符合题意;B、该标志是易燃物标志,酒精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物,运输酒精的车辆应该张贴易燃物标志,符合题意;C、该标志是有毒品标志,酒精属于易燃物,不属于有毒品,不符合题意;D、该标志是腐蚀品标志,酒精不属于腐蚀品,不符合题意。故选B。题型三?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经典例题】【2020贵州遵义】13.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答案】(1).步骤一中,b中红磷不燃烧;步骤三中,b中红磷燃烧。(2).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解析】(1)步骤一中b通N2,不燃烧;步骤二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根据灭火原理,使可燃物的燃烧火焰熄灭方法为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根据灭火原理可知,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为使可燃物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点睛】本题考查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完成此题,熟记燃烧条件,并且牢记“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趁热打铁】1、【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答案】B【解析】A、由图片可知,红磷不燃烧,故A不正确;B、水中白磷通入氧气满足燃烧条件,能燃烧,故B正确;C、实验烧杯中的热水除了起到升高温度的作用,还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故C不正确;D、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上、有氧气参与,则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一定燃烧,故D不正确。故选B。2、【2019江苏省盐城一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答案】A【解析】A.红磷的着火点是200℃左右,热水的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所以红磷不能燃烧,故错误;B.白磷的着火点较低,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且与氧气接触,所以白磷发生了燃烧,故正确;C.磷燃烧是磷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正确;D.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一种有毒物质,可以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空气污染,故正确。故选A。3、【2019湖南怀化】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答案】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解析】①可燃物在氮气中加热不燃烧,③可燃物在氧气中加热燃烧,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②可燃物通入氧气未加热不燃烧,③可燃物通入氧气加热燃烧,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16燃烧与灭火(讲练)一、燃烧1、概念:可燃物跟发生的剧烈的、的氧化反应。2、实验探究燃烧条件(1)实验现象:①铜片上的白磷,发黄光,放热,产生。②红磷。③水下的白磷。(2)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现象①②对比说明燃烧需要:。通过实验现象①③对比说明燃烧需要:。(3)小结燃烧的条件:①物质具有;②可燃物跟充分接触;③可燃物的达到以上;三者才可以燃烧。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是物质的,不能改变;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3、促进燃烧的方法:①增大;②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4、燃烧分类:①燃烧:氧气充足;②燃烧:氧气不足。例如:碳的燃烧氧气充足,化学方程式:;氧气不充足;(CO中毒:与结合,失去运氧能力)二、灭火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需的,(只要破坏燃烧条件,就可灭火)。方法:①(如沙土覆盖);②(如关闭煤气阀门);③到着火点以下(如用水灭火)。三、爆炸1、分类:①爆炸:如气球吹爆、、锅炉爆炸等;②爆炸:、甲烷爆炸等。2、化学爆炸的条件:①或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②遇燃烧;③气体体积在内急剧膨胀。四、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题型一?燃烧与灭火【经典例题】【2020湖南郴州】2019年11月9日是第28个全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日,主题是“防范火灾风险,建设美好家园”。下列有关防火、灭火做法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立即用水浇灭B.在山林中遇火灾时,尽量向顺风方向奔跑C.在大火蔓延的前方砍伐出一条隔离带是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D.电线老化短路起火,应立即用水扑灭【趁热打铁】1、【2020广东广州】火灾救援离不开化学知识,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在大火蔓延路线前清理出一片隔离带,大火会逐渐熄灭。该灭火方法的原埋是()A.隔绝氧气B.隔离可燃物C.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D.以上都有2、【2019甘肃兰州】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因山脊的一棵云南松被雷击起火而引发森林火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云南松为可燃物B.雷击使温度达到云南松的着火点C.开辟隔离带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D.可以喷洒干粉(NaHCO3)进行灭火3、【2020湖南湘潭】防火安全重于泰山,每个公民掌握一定的消防知识很有必要。下列有关灭火措施处理不当的是()A.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进行灭火C.油罐着火时需要用水喷淋降温D.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4、【2020湖南长沙】2020年6月13日,浙江温岭的槽罐车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面粉加工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C.使用:家用天然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露位置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题型二燃烧、爆炸及有关?图标【经典例题】【2020安徽】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A存放浓硫酸的试剂柜B运输酒精的槽罐车C面粉加工厂D居民住宅区【趁热打铁】1、【2019广西北部湾】下列标志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B.C.D.2、【2019江苏南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氨气B.氢气C.氮气D.二氧化碳3、【2020广东】酒精运输车合适位置应张贴的标志是()A.B.C.D.题型三?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经典例题】【2020贵州遵义】13.燃烧是人类获得能量的重要方式。(1)用下图探究燃烧条件。步骤一:通入N2,点燃酒精灯;步骤二:冷却至室温;步骤三:通入O2,点燃酒精灯。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____;从燃烧条件分析,用水灭火主要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趁热打铁】1、【2020四川成都】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2、【2019江苏省盐城一模】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只有左侧试管中的红磷能燃烧B.只有右侧试管中的白磷能燃烧C.磷燃烧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D.烧碱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燃烧产物,减轻污染3、【2019湖南怀化】用如图装置在相应条件下完成下列实验探究燃烧条件:B盛木炭粉。①由A处通N2一段时间后,加热B,B、C无明显变化。②待B冷却至室温,由A处通入O2一段时间,B、C无明显变化。③由A处继续通入O2,加热B,木炭粉燃烧,C中溶液变浑浊。结论:由①、③可知燃烧需要 ;由②、③可知燃烧需要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讲练)(原卷).doc 专题16 燃烧与灭火(讲练)(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