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讲溶解度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下,一定量的中,不能再继续某种物质的溶液。(有剩余溶质,不溶)不饱和溶液:在一定下,一定量的中,能再继续某种物质的溶液。转换 饱和→不饱和:加溶、改变 不饱和→饱和:加溶、蒸发、改变?(一般是降温)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NaCl随温度变化不明显,Ca(OH)2随温度升高而。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溶液②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只有“相同温度,相同溶质”,饱和溶液浓度大于不饱和溶液③比较溶液溶质质量,要强调“等量的溶液”,相同温度,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1.5g,涵义:在20℃时,该物质在g水中达到状态是溶解的质量为21.5。在℃时,该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5。知识点二:溶解度在一定下,物质在溶剂(水)中,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符号:S单位:/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数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固体:(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气体:压强、(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随气压升高而) 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 ?0—0.01g:溶0.01—1g:微溶1—10g:可(能)溶10g以上: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原则温度一定饱和状态 ?公式知识点三: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度,横坐标表示度,得到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点所示度下的度,溶液处于状态2.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度下,物质的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物质的状态是状态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KNO3,“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NaCl,“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Ca(OH)2,知识点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饱和溶液的溶质以的形式析出的过程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固体(海水晒盐,热出盐)?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固体(KNO3,冷出硝)2.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过滤:一种不溶,一种可溶,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结晶:都可溶的混合物蒸发结晶:提纯得到随温度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NaCl,杂质为KNO3)降温结晶:提纯得到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KNO3,杂质为NaCl)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知识点五: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未溶入溶液的不计。②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③不要忘记X100%,最后得到百分数。④物质的质量分数要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量的范围时才有意义。生理盐水浓度是0.9%,每99.1克水和克氯化钠溶解混合而成。医用酒精浓度是75%,每体积的酒精和1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而成的的酒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6%是指:100g溶中含有36g溶质溶质T0C时溶解度36g是指:在T0C时,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例.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0g10%的盐水中放入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的稀释和增浓总溶质不变溶液的体积Vm=ρV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溶液增浓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与浓溶液混合3.溶液的配制实验室里,溶液的一般配制步骤:按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2.按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例.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1.(20年广州中考卷T14)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2.(19年广州卷T1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编号①②③④水的质量/g50505050加入固体质量/g5101520现象固体完全溶解固体完全溶解剩余少量固体剩余较多固体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3.(18年广州卷T10).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C.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4.(17年广州卷T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5.(16年广州卷T17)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6.(14年广州卷T15).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A.m(溶质):m(溶剂)=20:120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7.(20·广东省卷)将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水中解离出K+和OH-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向该溶液中滴入KOH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8.(2020·广东省卷)“题12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第四讲溶解度知识点一: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有剩余溶质,不溶)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再继续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转换 饱和→不饱和:加溶剂、改变温度 不饱和→饱和:加溶质、蒸发溶剂、改变温度?(一般是降温)大多数固体在一定量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NaCl随温度变化不明显,Ca(OH)2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一般说来,可以向原溶液中再加入少量原溶质,如果溶解的量不再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溶解的量还能增大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②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只有“相同温度,相同溶质”,饱和溶液浓度大于不饱和溶液③比较溶液溶质质量,要强调“等量的溶液”,相同温度,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多。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21.5g,涵义:在20℃时,该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是溶解的质量为21.5g。在20℃时,该物质在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21.5g。知识点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物质在100g溶剂(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1.符号:S单位:g/100g水 气体的溶解度:在标准大气压、一定温度下,溶解在一体积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气体体积数 2.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内因:溶质(剂)本身性质 外因?固体:温度(大多数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气体:压强、温度(大多数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气压升高而增大) 3.物质溶解能力大小分类(20摄氏度时每一百克水中) ?0—0.01g:难溶0.01—1g:微溶1—10g:可(能)溶10g以上:易溶 ?溶解是绝对的,不溶解是相对的 4.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原则温度一定饱和状态 ?公式知识点三:溶解度曲线: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横坐标表示温度,得到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1.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的溶解度,溶液处于饱和状态2.溶解度曲线上的交点,表示在该点所示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曲线下面的点,表示物质的状态是不饱和状态固体物质的溶解曲线主要有三种情况:“陡升型”,该类物质(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KNO3,“缓升型”,这类物质(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不明显;NaCl,“下降型”,它(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Ca(OH)2,知识点四:溶质从溶液中析出结晶:饱和溶液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晶体:具有规则几何形状的固体?蒸发结晶(蒸发溶剂):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的固体(海水晒盐,热出盐)?降温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的固体(KNO3,冷出硝)2.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过滤:一种不溶,一种可溶,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结晶:都可溶的混合物蒸发结晶:提纯得到随温度变化比较小的固体物质(NaCl,杂质为KNO3)降温结晶:提纯得到随温度变化比较大的固体物质(KNO3,杂质为NaCl)温度是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唯一外界因素,振荡、搅拌只能加快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而不能改变固体的溶解度。知识点五: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1.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注意:①溶质的质量:形成溶液的那部分溶质,未溶入溶液的不计。②计算时上下质量单位要统一。③不要忘记X100%,最后得到百分数。④物质的质量分数要在不超过其最大溶解量的范围时才有意义。生理盐水浓度是0.9%,每99.1克水和0.9克氯化钠溶解混合而成。医用酒精浓度是75%,每3体积的酒精和1体积的蒸馏水混合配制而成的的酒精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36%是指:100g溶液中含有36g溶质溶质T0C时溶解度36g是指:在T0C时,100g水最多溶解该溶质36g。例.已知20℃时食盐的溶解度为36g,求20℃时食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例.20g10%的盐水中放入2g水或2g食盐,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溶液的稀释和增浓总溶质不变溶液的体积Vm=ρV稀释时溶质质量不变,溶液增浓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与浓溶液混合3.溶液的配制实验室里,溶液的一般配制步骤:按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贴签。2.按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称量、溶解、(冷却)、移液、洗涤、定容、摇匀。例.化学实验室现有98%的浓硫酸,但在实验中常需要用较稀的硫酸溶液。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稀释为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需要多少克水?1.(20年广州中考卷T14)如图所示。将100g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D)2.(19年广州卷T13).?25℃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C编号①②③④水的质量/g50505050加入固体质量/g5101520现象固体完全溶解固体完全溶解剩余少量固体剩余较多固体A.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B.实验说明2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gC.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D.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g3.(18年广州卷T10).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C.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4.(17年广州卷T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B.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C.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D.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5.(16年广州卷T17)某温度下,在100g质量分数为20%的KNO3不饱和溶液甲中加入10gKNO3固体,恰好得到饱和溶液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为30gB.乙溶液的质量分数为30%C.降低温度,可以使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D.升高温度,甲、乙两溶液的质量分数都增大6.(14年广州卷T15).某温度时,将20gKNO3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饱和,关于该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D)A.m(溶质):m(溶剂)=20:120B.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C.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D.降温后,有固体析出7.(20·广东省卷)将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A.在水中解离出K+和OH-B.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C.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D.向该溶液中滴入KOH酚酞指示剂,溶液变红8.(2020·广东省卷)“题12图”是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溶液从b点降温到a点,有晶体析出B.60℃时,b、c点对应的都是饱和溶液C.将a点的饱和溶液从20℃升温到60℃时仍是饱和溶液D.60℃时,向50g水中加入60gKNO3,形成不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