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方地区》教学设计目标设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2.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更设计思路和北方地区一样,也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农业等内容。本节有两个标题,“气候湿热的红土地”概述了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重要的水田农业区”通过对比南北方旱作农业,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八上的学习已经知道南方地区农作物、地形类型、气候类型、长江、珠江的位置,七年级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也已经接触过。通过学生自学能解决: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需要教师指导解决: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自然地理要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习目标:(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指出南方地区的范围。(2)能够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3)能够说出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和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评价任务:学习重点:能够说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学习难点: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内部差异的原因。教学方法:指导读图法、引导法,为学生提供图文资料,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运用读图分析和归纳法,归纳北方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及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学法指导:读:读图、归纳;思:思考、探究,举一反三;议;小组合作、议论、讨论;教学策略: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引起学生思想情感的共鸣,并从感性的角度层层递进到理性的分析,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读图、分析、归纳,增强学生从图文资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地理问题;引导学生从设问质疑开始,一直到思考解答,在不断的探疑解惑中提升能力,获得学习的乐趣。教具准备:多媒体学生准备:搜集南方地区的食材图片,分析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教师引导学生欣赏PPt美景图片并且给美景配上古诗词。与学生一起,边欣赏美景边,回忆背诵古诗。第一幅图片:“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篮,能不忆江南?”第二幅图片:“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第三幅图片:“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教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古诗和歌曲中描述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学生:南方地区。教师:说的好。你能描述一下你眼中的南方地区吗?学生讨论并发言,教师总结。承转: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碧,物产富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学习目标,熟知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自然特征】1.位置:位于_________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D________海和E________海。2.地形:西部是C_________高原和B________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A________平原、东南丘陵。3.温度带: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干湿地区: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4.气候:____、________气候。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土壤: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土壤,因此南方地区并称为“____土地”。植被以___________林为主。6.河流:流量______(大或小),汛期_______(长或短),_____(有或无)结冰期。【重要的_______农业】(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水稻喜湿热环境,适合大面积种植。)1.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_____、地势地平、河湖密布,________条件良好,水田集中连片。作物熟制:一年____或________。2.粮食作物:_____为主。经济作物:棉花、____、茶、橡胶、甘蔗。3.热带、亚热带水果:________、香蕉、菠萝。二、交流展示小组交流自学指导中你遇到的问题,说出来大家帮你一起来解决。(2分钟)班级交流(3分钟)[重点精讲]1.活动2.从海拔、范围大小、完整性等方面,比较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四大地形区的地形特征。教师承转:南方地区的东西部跨我国地势的哪些阶梯?地形以什么为主?是否存在差异呢?请查看南方地区的地形图和我国东西部差异图片回答这些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南方地形图和东西部景观差异图片(下图):学生:观察两幅图,思考后得出结论。学生:西部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东部跨越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教师:回答的非常好。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教师承转:在山区的缓坡和河谷地带,降水丰沛,也有零星水田的分布。在南方地区的山区,人们在缓坡上修筑梯田,种植水稻等作物。设计:课件展示原阳梯田图片并配上录音:云南元阳县山高谷深,降水丰沛。勤劳智慧的哈尼族人,顺应自然,因地制宜,随山势修筑梯田,世代在这里休息耕作,体现了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层层叠叠,秀美迷离,变化万千的元阳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赞为:真正的大地艺术!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云南元阳梯田的相关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农业走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路线的重要意义;明白只有与自然和谐统一,才能世代繁衍生息、绵延不绝的道理。注意:作物分布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学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出示“南方地区主要农作物和农产品的分布图”来进行。2.活动: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根据生活经验,列举南方食材,并解释食材丰富的原因。三、小组合作:我来探一探(8分钟)注意:1、前后同桌4人为一组。2、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互助探讨,也可邀请老师参与研讨,合作完成。1.冬季,四川盆地为什么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四川盆地北部有绵延层叠的高大山脉对来自北方的冬季风、寒潮有阻挡、削减的作用;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部无高大的山脉,冬季风寒潮可以长驱直入。2.为什么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的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的影响?西双版纳北部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寒潮;而广州北部有南岭(海拔低且彼此间断)对冬季来自北方的寒潮削弱作用较小。四、能力提升,我来练一练1.喀斯特地形主要位于()A.云贵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东南丘陵2.南方地区水热条件优越,食材丰富。根究你的经验,挑出一中不产自南方地区的食材()A.莲藕B.竹笋C.椰子D.哈密瓜3.南方地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的主要原因()A.耕作历史悠久、劳动力充足B.土壤肥沃C.平原面积广大D.水热条件好,生长期短4.气候湿热的“红土地”主要分布在(),土壤是紫色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A.东南丘陵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华北平原(四)课堂小结:我来说一说思考: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有利因素:1.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明显,像气候湿热,雨热同期,有利于作物生长;2.地形复杂多样,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3.平原湖泊多,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和淡水养殖;4.丘陵较多,有利于发展林业。不利因素:1.容易受到旱涝、台风等灾害影响;2.山区丘陵大,平原面积小,不利于使用大规模的机械化设备;3.红壤是酸性土壤,有些作物不能耕种;红壤的地面附着能力差,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等。设计意图:一个区域在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方面既有它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其不利的一面。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农业生产与大自然的关系,努力做到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