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八章 压强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2、能应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3、突出“分析论证”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 2、知道连通器和安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 3、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应用。 二、教学重点: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的探究及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公式的理解、应用。 三、教学难点: 液体压强公式的推导及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 推理法、自主探究法。 五、课时数 1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与思考: 压强的产生 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互相作用发生形变时,就会产生压力,也就会存在压强。 3838575285750【思考】放在水平桌面的木块对桌面产生压强,那么装载杯里的水对杯底会不会产生压强?水对杯壁会不会产生压强呢? (二)引入新课。 【体验液体压强】: 生活中的液体压强 【看图思考】为什么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时,你会感到呼吸有些困难?为什么潜水员在不同深度的水中作业时,需要穿抗压能力不同的潜水服?为什么水坝要建造成上窄下宽? 3073400471170有一位名叫约翰·墨累的海洋学家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三只大小不同的玻璃管的两端都用白蜡封死,再用麻布包紧,然后把玻璃管塞进一端开口的铜管里,水可以从铜管口进去。然后把这根铜管到5000米的深海里。 当他把铜管吊上来的 时候,不禁惊呆了------麻布里的玻璃管不见了, 只剩下一堆雪花似的玻璃粉! 【小结】液体是有压强的。 【思考】怎样才能体现液体压强的存在呢? (三)、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的影响因素 【探究】液体压强都有哪些特点呢? 【思考】液体都能对哪些部位产生压强呢? 36766502176145 【特点】 A、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B、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原因】①液体受重力 ②液体还具有流动性 【思考】橡皮膜的凹凸程度又说明了什么呢? 【压强计】实验室直接测量液体压强的工具 【原理】橡皮膜受压,U形管中 左右液面形成高度差。 压强越大,左右高度差 越大。反之亦然。 【猜想】可能与深度、方向、液体种类有关 【方案】A.实验应采取什么研学方法? B.实验中如何更精确反映液体压强呢? 比较深度不同、密度不同、方向不同的液体压强 【实验数据】 【实验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实验评估】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这一规律呢? 【公式】p =ρ液 g h 【说明】 ρ表示液体密度,g表示9.8N/kg, h表示深度,即研究位置与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应用】利用公式组合变形分析计算相关物理量。 【解读】液体压力和液体重力的关系 1、一般而言,液体压力与液重大小不等。 2、任何水平面上的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力等于以容器底面积和液体高度构成的液柱的重。 ①分析固体压力压强:先压力F=G 再压强p=F/S ②分析液体压力压强:先压强p=ρgh再压力F=pS 3762375-28575【拓展一步】液体的压强公式的推导 【思考】如何推导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公式? 【思路】设想在液面下有一深度为h、 截面积为S的液柱,其上表面与水面 相平。计算这段液柱产生的压强, 就能得到液体内部深度为h处的压强公式。 水柱的体积为:V = sh, 水柱的质量为:m = Vρ 水柱对底部的压力: F = mg = Vρg = shρg 水柱对底面的压强为:p = F/S = shρg /S = ρgh 分析公式得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 (四)应用举例: 1、水坝为什么上窄下宽? 2、如图所示,A、B两容器内装有等深的同种液体,它们的底面积相等,则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PA PB;底部受到的压力FA FB;若将它们放在水平桌面上,则桌面受到的压强(容器重相同)PA‘ PB‘。 3、为使某高层建筑内距在面高度为80M的水龙头有水,安装在地面上向此高层建筑供水的高压水泵产生的压强至少要 Pa 。 (五)、归纳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六)、讨论课本作业第1题。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水柱对底面的压强为:p = F/S = shρg /S = ρgh 分析公式得出:液体压强只与液体密度、液体深度有关。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