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七章 力与运动 第1节 牛顿第一定律 第二课时 惯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体验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2、观察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难点 利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实例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381000063500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观看图片和视频,讨论反思。 【思考】 1、提问:人站在高速前行的游艇上跳起,他将落回到哪? 2、观看视频“生活中的惯性——上抛的苹果”,寻找答案。 48101252066925 【活动】视频《打蛋入杯》讨论反思:为什么 硬纸片被弹走,而纸片上的物体却没有被弹走呢? 【得出结论】: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解读】 1、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一切物体不管是否受力,不管它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都具有惯性。 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的一种运动规律。 3、物体的惯性会在物体受力改变状态表现出来,由此形成的现象称惯性现象。 4、惯性不是力,描述惯性现象时应该说“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受惯性(力)的作用”。 5、惯性有大小。惯性大小是指外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比较惯性和惯性定律的不同点: 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性质,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 惯性定律是一条规律,它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 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也就是说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 惯性定律中揭示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必须以“不受外力”为先决条件。 【思考】以下两幅图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呢? 【引导】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1、分析惯性问题的方法:四步分析法 ①明确原来的运动状态。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利用惯性知识。④得出结论。 2、答题标准流程: ①物体原来的状态 ②某部分因故改变运动状态 ③另一部分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运动状态 ④回应题目 【范例1】为什么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会向前倾倒? 【参考答案】 ①汽车行驶时人与汽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前运动, ②刹车时,人脚与汽车速度一起减慢, ③而身体由于惯性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 ④所以,人会向前倾倒了。 49053752286002638425228600【范例2】在杯子中盛满牛奶,突然急速拉动杯子,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参考答案】 牛奶向右洒出。 因为牛奶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当杯子突然向左运动,牛奶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所以向杯子右侧洒出。 【范例3】跑动中的人,脚被绊住,为什么会向前倒? 496252527940 【参考答案】 跑动中的人开始向前运动,脚被绊停止,而身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摔倒。 【活动】列举惯性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42767253028951628775266707620026670 218186025400 【讨论】:要想击中地上的目标,飞机应当飞到目标上空再投弹,还是提前一段距离?为什么? 【参考答案】 3724275502920 应在离投掷目标较远处提前投掷。因为物体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炸弹投下后还会飞行一段距离。 【活动】列举惯性在交通中的危害及防护实例。 视频:《惯性与交通》 【练习】许多交通事故造成的损失与伤害,是与物体具有惯性有关的。为了减少此类事故的再发生,在公路交通管理中有许多要求和措施。就你所知,填定出任意两条。 答:①对机动车辆行驶的速度有所限制; ②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 ③保持一定车距; ④禁止超重; ⑤禁止客、货混装; ⑥公交车上,要求乘客扶好、坐好; ⑦前方有转弯时,要求机动车减速慢行; ⑧遇雾天或沙尘暴天气,封闭高速公路; ⑨自行车或摩托车不能骑行太快。 三、教学小结 1今天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2我掌握了哪些研究方法? 3我还存在的疑惑是什么? 四、教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