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38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课件(38张PPT)+同步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新知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视频中越剧选自于我国哪部小说,产生于那个时期,有何地位?
《红楼梦》
明清时期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学习目标
1.
了解明末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及代表人物观点,了解曹雪芹的《红楼梦》,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
过情景再现、阅读小说片段、问题探讨等方式,解释《红楼梦》的社会历史意义和京剧的艺术成就;理解文学艺术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3.
通过本课学习,培育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成就及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新知讲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①明清之际统治阶级极端腐败,正统礼教遭到怀疑(政治背景)
②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新兴市民工商阶层利益,掀起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思想背景)
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
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一些先进知识分子……
经济背景: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本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历史背景。
新知讲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代表人物:
追求个性解放
主张平等民主
批判专制皇权
反对重农抑商
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李贽
新知讲解
思想家李贽生平
《藏书》
《焚书》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自刎而死
李贽(1527-1602年),号卓吾,福建泉州晋江人,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26岁中举,由于不拘于官场和礼教的束缚,所以为官20余年辗转各地任中下级官员,经历坎坷。1580年辞官后,专心从事讲学和著书。
最终以“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不堪迫害自杀身亡,时年76岁。
新知讲解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2.
思想主张: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给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
余自幼读圣教,不知圣教;尊孔子,不知孔子何以可尊。所谓矮子观场,随人说妍,和声而已。
——《续焚书》
合作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课本内容,讨论李贽的言论会有什么影响?
李贽的言论会唤醒人们反抗权威、追求自由意识,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打击了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对当时的政治体制造成冲击.
点拨:李贽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代表工商业者的利益,具有民主色彩。
新知讲解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学问极博,对天文、算术、乐律、经史百家以及佛经,无不研究。
年轻时积极参加反明朝宦官权贵的斗争和反清斗争,后隐居著述。
《明夷待访录》鲜明地表达了他的民主思想,长期列为禁书。他的思想对垂死的封建制度是个有力的冲击,对我国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的积极的影响。
《明夷待访录》书影
新知讲解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明夷待访录》
其学说的核心是“非君说”
——一种民主思想的萌芽,他否定君主专制,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主张改革土地、赋税制度,强调工商皆本。
两则材料反映了黄宗羲哪些观点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1)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天下为主,君为客”,限制君权;
(2)重视工商业发展,主张“工商皆本”
明末清初,社会进入了比较剧烈的变化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他们三人是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民主启蒙色彩的思想家代表,对专制制度和思想进行揭露和批判,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称为“三先生”。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思想的独立性,反对束缚、追求自由,要求个性解放、平等。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
资料1:徽州地区的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举反在其次。
资料2: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工商皆本”。
资料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结合材料说明,明清之际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受到了怎样的挑战?
人们对商业和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
资料1
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走仕途不如经商;
资料2
商业和农业一样重要。
资料3
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中国传统的“以农为本”甚至“重农抑商”的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新知讲解
“重农抑商”观念受到挑战
①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
②晚明以后,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
转变原因:
③明清人口增长迅速,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
⑤……
“以农为本”、“重农抑商”的观念受到挑战。
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社会地位逐渐提高。
问题探究
社会风尚的变化
资料:世间人睁眼观看,论英雄钱是好汉。有了他诸般称意,没了他寸步也难。拐子有钱,走歪步合款;哑巴有钱,打手势好看。如今人敬的是有钱,蒯文通无钱也说不过潼关。实言,人为铜钱,游遍世间。实言,求人一文,跟后擦前。
——明.朱载堉《山坡羊
·
钱是好汉》
1.
对比材料中的观点比起传统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
传统价值观:主张节俭,反对奢侈。
陆楫:一个地方的奢侈程度和富裕程度是成正比的;顾公燮:奢侈风气有助于就业,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
2.
尝试评价这种奢侈?
高消费带动了工商业发展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为现代奢侈观不一样,是生产消费经济活跃的表现。
新知讲解
明清小说
——古典小说的高峰
新知讲解
《三国演义》
1.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2.
作者:
罗贯中
3.
主要内容:
小说以三国的史实为基础,充分运用文学手段,生动地描写了魏、蜀、吴三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种矛盾冲突,也反映了人民群众要求统一的强烈愿望。
5.
地位:
全书结构宏伟,脉络细密,情节跌宕起伏
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在这部小说这后,长篇说史的小说大量涌现出来。
4.
艺术特点:
新知讲解
《水浒传》
1.
成书时间:
元末明初
2.
作者:
施耐庵
3.
主要内容:
书中以官逼民反为主题,提示了从皇帝到各级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描写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汉反抗官府压迫的武装斗争,通过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塑出一批个性鲜明的英雄形象。
4.
艺术特点:
运用白话描写故事进程和人物性格、洗练明快,生动传神
施耐庵纪念馆座落于大丰市白驹镇,依清代“施氏宗祠”原样而建成的。
韬光养晦,一代英才居胜境;激浊扬清,千秋峻笔著奇书。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西游记》
1.
成书时间:
明朝
2.
作者:
吴承恩
3.
主要内容:
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描写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的艰难历程,突出刻画了胆大艺高、爱憎分明、满怀智慧的孙悟空这一神话英雄。作者运用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笔调,勾画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发了铲除邪恶势力的愿望。
4.
艺术特点:
小说的语言生分动流畅,故事引人入胜
新知讲解
《西游记》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本层出不穷,明被译为英、法、德、意、西、手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新知讲解
《红楼梦》
清朝
2.
作者:
1.
成书时间:
曹雪芹
观看视频,了解红楼梦创作的基本情况
3.
主要内容: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刻画了以贾宝玉和金陵十二钗为中心的正邪两赋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新知讲解
《红楼梦》
她的性格多愁善感、多才多艺,有人形象地描绘了她是一个

左手拿着药罐子,右手提着醋坛子

的人,她的悲喜人生真令人感叹。你知道她是谁吗?
林黛玉
问题探究
1.
明清小说产生有何原因?
(1)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社会基础;
(2)印刷术的空前发达,创造条件;
(3)文化专制的结果。
2.
明清小说反映内容的共同特点
揭露封建制度的腐朽,要求个性解放
3.
历史小说和历史有什么区别?
历史:要求是准确地再现已经发生过的事实。
历史小说:前提要求能本质反映历史的真实面貌,
以历史题材为基础,通过文学创造,允许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其故事情节和人物事迹与历史实际并不完全一致。
新知讲解
戏曲的发展
1.
背景:
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镇的繁荣,带动各种服务性行业日益兴盛,茶馆、酒楼、戏园大大增多,使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②每逢民俗节日、民众游乐、士绅宴集甚至社会交际,人们都以观赏戏曲为主要娱乐形式。
清代北京的戏楼
清代的戏园
新知讲解
戏曲的繁荣
1.
京剧的形成:
19世纪中期,一种以徽、汉剧种为基础,融合吸收其他剧种的新剧种初步形成——京剧
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国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乾隆五十五年,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
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及“国剧”之称。它成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新知讲解
戏曲的繁荣
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脸谱有红、紫、黑、白、蓝、绿、黄等色,各有寓意:红色寓赤胆忠心;紫色寓智勇刚毅;
黑色寓忠正耿直;白色寓奸诈狠毒,蓝色寓刚强勇猛;绿色寓侠骨义肠;黄色寓凶狠残暴。此外,还有老红、瓦灰、金、银等色,各有寓意.
新知讲解
戏曲的繁荣
——百戏之祖—昆曲
1.
起源时间:
元末明初(距今600多年)
2.
起源地:
苏州昆山
3.
代表作品:
《牡丹亭》
4.
文化价值: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新知讲解
戏曲的繁荣
影响广泛的个性解放思潮杜丽娘是明代后期戏剧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中的女主角。她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受父母和私塾老师的严厉管教,连在衣裙上绣点鲜艳的花鸟都要干涉。杜丽娘感到自己犹如生活在铁笼里一般。一日,她梦见自己与心爱的人一起游园,压抑的人性开始复苏。杜丽娘决定冲破家庭的束缚,追求爱情和幸福。
新知讲解
戏曲的繁荣
文学作品内容的变化:
明朝中期之前小说、戏曲主角:帝王将相、官吏文人
明朝中后期小说、戏曲主角:商人、酒店掌柜等市井人物
描摹世态人情的世俗文学勃兴
原因:
随着商业的繁荣、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城市平民的增多,反映城市平民阶层人生理想和社会心理的小说,适合广大平民阅读欣赏的小说迅速发展起来。
明清时期,中国的传统节日基本定型。
各种民间节庆活动中增加了多姿多彩的娱乐性内容,赋予了传统节日以新的生命。如:城隍爷出巡活动,抬神游街,万人空巷.锣鼓喧天,路人尽情观赏舞龙、高跷、技击等娱乐活动。
杨柳青午画,描绘了中秋节日的活动,展现了清代的民俗民风。
此图描绘了明代元宵节观灯的场面,其中有杂技、弹奏等表演,气氛欢快。
明代元宵观灯图
中秋佳节图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传统节日
中元节放天灯
端午节赛龙舟
舞狮表演
新年社火
课堂小结
明清时代特征
1.
政治:
腐朽君主专制制度
.
政治:
2.
经济:
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3.
阶层:
市民阶层兴起,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进步思潮:
批判皇权,要求个性解放、平等和民主
“重农抑商”的传统经济观念受到挑战
世俗文化的繁荣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
问题探究
王夫之
顾炎武
黄宗羲
明清时期的李贽、黄宗羲他们的思想为什么都没能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②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根深蒂固,他们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伦理学说的框架,因此无法建立起新的伦理学体系。
③萌芽中的资本主义力量弱小,使得早期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缺乏强有力的物质基础。
……

高度强化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使早期民主思想未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书名
作者
成书时间
主要内容
价值
《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儒林外史》
《聊斋志异》
罗贯中
施耐庵
吴承恩
曹雪芹


吴敬梓
蒲松龄
元末明初
明朝
清朝
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斗争
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斗争精神。
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
鞭挞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真实。
以揭露科举制度腐败为主。
借写妖狐鬼怪故事批判封建社会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
是我国古代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明清小说一览表
课堂小结
元末明初
清朝
清朝
课堂练习
1.
“工商皆民之本”思想提出的根本原因是(

A.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
B.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C.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
D.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2.
自古以来,儒家思想一直处在不断发展中,下列哪项主张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D
课堂练习
3.
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正确的是



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徽剧与越剧相互融合即形成京剧

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

京剧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
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

A.工商业市镇繁荣
B.
书坊、刊刻印刷业迅速发展
C.
适合广大平民欣赏的趣味
D.
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
C
D
课堂练习
5.
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赞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一一黄宗羲
(1)根据材料归纳李赞、黄宗羲、两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都肯定人的私欲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第二课第二目
进步思潮与世俗文化(练习)
一、单选题
1.他反对思想僵化,强调独立思考,主张维新变法,并提出“以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启蒙思想,比卢梭早100年,堪称启蒙主义之先驱。这里的他是(
???)
A.?王阳明?????????????????????????????????B.?康有为?????????????????????????????????C.?李贽?????????????????????????????????D.?黄宗羲
2.黄宗羲曾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己矣。”这反映了他的主张是(??

A.?批判君主专制???????????????????????B.?工商皆本???????????????????????C.?重农抑商???????????????????????D.?强调发展工业
3.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小说异军突起,在乾隆盛世时期成书的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成书于明末清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C.?罗贯中创作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用武力反抗强权的精神
5.明朝时期,产生了具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其社会原因不包括(???
)
A.?商品经济发展????????????????B.?统治阶级腐朽????????????????C.?社会矛盾尖锐????????????????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
6.明清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主要是指(???
)
A.?古典小说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文学主流???????????????B.?传统科技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C.?通过戏剧形式,鞭挞吃人的封建礼教??????????????????D.?具有反封建的思想
7.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成书于明朝中期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B.?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歌颂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反抗的精神
C.?明朝末年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D.?《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8.明清时期中国思想界出现了反对专制皇权的进步思潮,下列属于这一类别的主张有(???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不能以孔之是非为是非
C.?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D.?立天下之法,废一家之法
9.下列哪部著作,取材于民间流传的唐玄类西天取经的故事(???

A.?《水浒传》??????????????????B.?《西游记》??????????????????C.?《三国志通俗演义》??????????????????D.?《红楼梦》
10.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其思想核心是(???
)
A.?建立一家之法????????B.?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C.?法律是由人来决定的????????D.?建立君主立宪制
11.某中学学生在课余探讨明末清初之际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观点的根本原因时,众说纷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在社会思想上的反映???????????????B.?统治者重视工商业的反映
C.?黄宗羲总结实践经验的结果????????????????????????????????D.?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必然结果
二、材料分析题
12.材料一: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赞
材料二: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一一黄宗羲
(1)根据材料归纳李赞、黄宗羲、两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
(3)上述认识对我国经济思想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3.资料一:明代人口有较快增长,但科举名额未增。16世纪社会上有种说法:“士而成功也十之一,贾而成功也十之九。”
资料二:明代学者说:“古者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
资料三:雍正时山西巡抚奏折上说,山西“子孙后秀者多入贸易一途……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
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从原因、影响等方面评价一下“重农抑商”的观念发生的变化。
14.有这样一本书:它描写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的兴衰和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
(1)请写出这本书的名称。
(2)本书的作者是谁?这本书在文学史上有什么成就?
(3)说说明清小说在思想方面的特点是什么。文化上的这种特点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
D
2.
A
3.
C
4.
B
5.
D
6.
A
7.
D
8.
D
9.
B
10.
B
11.
A
二、材料分析题
12.
(1)都肯定人的私欲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私有财产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肯定人的私欲,使人们对能够使人迅速发财致富的工商业有了更加积极的认识,产生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13.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和商业的地位日益提高,四民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明清人口增加,但科举名额并未相应增加,走科举之路的成功机会降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特别是商人阶层自我意识的觉醒等原因“重农抑商”在明清时受到了重要的挑战。人们对商业与商人的评价出现了新动向,甚至有人认为经商是谋生的最佳手段,商业与农业的地位一样重要,而商业的发展使商人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商人成为城市中最富裕的阶层,社会地位也有逐渐提高,甚至有的学者甚至充分肯定商人阶层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
14.
(1)《红楼梦》
(2)作者:曹雪芹。成就:《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3)明清小说在思想上多是反映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说明封建制度日趋衰落,反封建的民主思想顺应时代而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