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一 高考题型突破学案1 区域定位型、程度型和等值线型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假设该图为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则图中箭头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假设图中曲线为等高线,L为河流,且图中等高距为200 m,则图中a和b的数值可能是( )A.1 100、1 250 B.1 100、1 350C.1 500、1 250 D.1 500、1 350中国新闻网2011年1月28日报道:去年10月份以来,中国华北、黄淮等地降水持续偏少,冀、鲁、豫及苏、皖、晋局部地区出现重旱甚至特旱。读“我国某区域年平均等潜水水位线图”,回答3~5题。3.导致图中潜水水位高低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低 B.距海远近C.地形及降水 D.地下水开采4.图中虚线所示区域潜水流动的方向大致是( )A.四周流向中间 B.中间流向四周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5.图中a地在春季地下水位明显偏低,下列关于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春季降水少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水分蒸发旺盛 ③春季农业灌溉用水量大 ④春季工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A.①②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下图为“某地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6.图示区域( )A.在C地可以看到图中湖泊美景B.A、B、D三处地表水无法汇入图中湖泊C.B地温度值范围为:3℃<T<4.8℃D.A点海拔范围为:1 000 m<H<1 300 m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有关升温3℃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8.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A.澳大利亚 B.西亚C.北非 D.中亚9.(2011·重庆模拟)读“某海区海水等温线分布模式图”,图中甲海域丰富的海洋资源是( )A.石油和天然气 B.潮汐能C.海洋生物资源 D.锰结核节能减排指的是减少能源浪费和降低废气排放。积极开展替代技术、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读下图,回答10~12题。10.甲、乙、丙、丁四城市所在省区的可探明蕴藏量的主要能源,在我国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丙<丁<甲C.丙>甲>丁>乙 D.丁<乙<丙<甲11.丙城市在交通方面节能减排的主要措施不合适的是( )A.发展地铁、轻轨 B.大力发展公交运输C.多建方格状道路网 D.以天然气替代汽油12.乙城市所在省区的优势能源最具开发价值的是( )A.太阳能 B.煤炭C.水能 D.天然气农业生产潜力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每年所能获得的最大可能产量。下图是“我国农业生产潜力分布简图”,读图回答13~14题。13.以下四省区中,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广东 B.江苏 C.江西 D.云南14.与我国南方大多数地区相比,甲地农业生产潜力较小的最主要原因是( )A.生长期光照时间短B.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D.春播期间旱情严重北京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共修建了六条环线。每修一条新环线,都会引发住宅区、大型商场、文化场所沿道路修建,致使城区范围不断扩大。其中,二环路是在原城墙的位置上修建的城市快速环路。据此回答15~16题。15.北京市的二环路基本上呈正方形,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历史 B.地价 C.资源 D.气候16.资料中北京市的变化说明了( )A.能否成为特大城市,关键是交通的发展B.交通方式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的兴衰C.商业中心的兴衰只与交通通达度有关D.交通通达度的变化影响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17~18题。17.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 B.围湖造田C.过度樵采 D.过度农垦18.下列环境问题,与湖泊干涸原因相同的是( )A.大气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B.森林锐减、臭氧层破坏、过度捕猎C.海洋污染、噪声污染、物种灭绝D.土壤盐碱化、全球变暖、放射性污染(2011·安徽文综)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完成19~20题。19.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20.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答案 1.A 2.C 3.C 4.D 5.B 6.C 7.B 8.B 9.C 10.B 11.C 12.A 13.A 14.C 15.A 16.D 17.A 18.B 19.B 20.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