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呼吸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呼吸作用中的物质变化及其反应过程。(2)了解动物和植物的呼吸作用。【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实验活动的过程,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呼吸作用。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呼吸作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2~10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是由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所提供的。当有机物为葡萄糖时,人体细胞内氧化反应的过程可以表示为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2.人体细胞内的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称为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人体内的一种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3.进入血液中的氧气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在细胞内进行呼吸作用。如果没有氧气,这一氧化反应就无法进行。同时,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运送到肺部,进入肺泡内,最后排出体外。【合作探究】呼吸和呼吸作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答:呼吸一般是指呼吸运动,是肺与外界之间的气体交换,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呼吸作用则是指生物体细胞内的有机物与氧气反应,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或其他产物,同时把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满足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教师点拨】人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氧气与体内的有机物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降低,而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增加。【跟进训练】1.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 B )A.呼出二氧化碳 B.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分解有机物 D.消耗氧气2.呼吸作用的实质是( C )A.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B.合成有机物,贮存能量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分解有机物,贮存能量3.人体细胞利用氧气将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产生( C )A.氧气 B.水C.尿素 D.二氧化碳和水,并伴有能量释放知识点二 动物的呼吸作用【自主学习】分组进行教材第104页的活动,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试管B的设置有对照的作用。2.实验开始时,A、B试管中红色水滴与橡皮塞的距离基本相同,10分钟后,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动了一段距离,试管B中红色水滴没有移动。3.A试管中红色水滴向左移动的原因是动物进行呼吸作用时,消耗了氧气,产生了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碱石灰吸收,试管内气压减小。4.两试管中的碱石灰的量应该相等。5.动物跟人一样也在不停地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获取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跟进训练】1.鸟类飞行、萤火虫发光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 B )A.食物的消化作用 B.细胞的呼吸作用C.周围环境的能量 D.吸入的空气的能量2.如图是证明动物需要呼吸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放在室温环境中,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碱石灰的作用是吸收蚱蜢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2)装置乙和装置甲比较,两者存在一个主要的不同点是甲中有蚱蜢而乙中没有,这样做的目的是进行对照实验。(3)过一段时间后,装置甲中的有色液体将如何移动?向左移。有色液体能移动是因为试管中D(填字母序号)。A.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明显增多,气压减小B.氧气明显增多,二氧化碳明显减少,气压减小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明显增多,气压增加D.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明显减少,气压减小知识点三 植物的呼吸作用【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5~106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进行相关实验,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与大部分动物不一样,植物没有明显的呼吸器官,没有明显的呼气和吸气过程,但植物和空气之间也会通过扩散作用进行气体交换。2.植物的各个部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每一个活细胞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作用。3.微生物等其他生物也有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对于生命活动来说十分重要。【合作探究】在教材P105活动1中,种子“已浸水”和“已煮熟”意味着什么?种子为什么要消毒?答:种子“已浸水”意味着该种子是活的萌发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已煮熟”意味着该种子中的细胞已死亡,不能进行呼吸作用。种子要消毒是为了杀死附着在种子表面的微生物,消除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对实验的影响。【教师点拨】生物通过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所需的能量,因此,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对于生物的生命活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跟进训练】1.用保鲜袋封装新鲜水果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贮藏时间。保鲜袋的主要作用是( C )A.保持袋内适宜的温度 B.减少水果的水分散失C.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 D.减少水果的表面损伤2.我们在验证种子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最好选用( D )A.干燥的种子 B.煮熟的种子C.用盐水浸泡过的种子 D.萌发的种子3.植物能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 C )A.植物体的绿色部位 B.有氧气的部位C.有生命活动的部位 D.任何部位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一课时 人体呼吸系统和气体交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过程。(2)了解呼吸道和肺的组成和功能。(3)理解呼吸运动的原理,了解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动力和过程。【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成分比较,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2)能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分析来认识复杂事物的结构和运动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结构对功能的适应性和呼吸对人生存的重要性。(2)通过对呼气和吸气模型的建立,让学生学会建立模型的探究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重点】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和气体交换。【难点】气体交换的过程。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0~10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整个过程称为呼吸。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2.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作用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作用呼吸道鼻阻挡和粘住灰尘、细菌,还能温暖和湿润空气,感受气味刺激咽前后略扁的管道,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喉由软骨做支架,保持气体畅通气管和支气管支气管管壁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粘住灰尘和细菌肺主要的呼吸器官,由大量的肺泡附着在肺泡管上组成,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跟进训练】1.下列关于人体呼吸系统组成中按由上往下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B )A.鼻、口腔、喉、支气管、气管和肺B.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C.鼻、咽、喉、气管、肺和支气管D.鼻、口腔、咽、喉、气管和肺2.呼吸道能对吸入的空气进行处理,呼吸道不具备的功能是( A )A.气体交换B.清洁C.温暖D.湿润知识点二 人体的气体交换【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01~10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呼气和吸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它们的异同点如下:吸气呼气膈肌收缩舒张横膈膜变得扁平恢复拱形肋间外肌收缩舒张肋骨向上、向外向下、向内胸腔体积增大减小肺内压力减小增大空气或气体进入肺部离开肺部2.人体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相比,主要是氧气的含量减少了,而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了,同时水汽明显增多。这是因为空气进入呼吸系统后,在肺泡内进行了气体交换。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肺泡内的氧气通过扩散作用,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中;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通过扩散作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内。【教师点拨】呼吸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肺的换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不管哪个环节发生障碍,都会导致生物体呼吸困难,甚至有生命危险。【跟进训练】1.人在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所处的状态和胸腔体积的变化分别是( B )A.收缩、舒张、增大 B.收缩、收缩、增大C.舒张、舒张、减小 D.舒张、收缩、减小2.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发生了气体交换后,血液中气体成分的变化是( B )A.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增多 B.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 D.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3.在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中,与气体交换无关的结构是( A )A.气管比较长 B.肺泡壁很薄C.肺泡数量多 D.毛细血管壁很薄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3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1课时.doc 第3章 第5节 生物的呼吸和呼吸作用第2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