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第一课时 茎的结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分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缠绕茎。(2)知道木质茎的基本结构和功能。(3)了解年轮的成因和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和实物观察,培养学生采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木质茎结构的学习,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生物结构的严整性。教学重难点【重点】双子叶植物木质茎的结构和功能。【难点】导管和筛管的分布及作用。教学过程知识点 茎的结构【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44~14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植物的茎按形态可分为直立茎、攀缘茎、匍匐茎和缠绕茎等;按其组成可分为草质茎和木质茎。2.木质茎一般具有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等结构。(1)树皮可分为韧皮部和最外层的表皮。树皮包在茎的外层,对植物具有保护作用;韧皮部位于树皮靠近木质部的部位,韧皮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筛管。(2)形成层位于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能用手剥开树皮的地方),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吸收营养物质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3)木质部中含有起输导作用的导管。导管和筛管的形态、结构不同,其输导物质的类型也不同。(4)髓位于茎的中央,其细胞体积较大,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3.木质茎的加粗生长活动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有关,尤其是温带地区生长的木本植物,在外界气候因素呈现的周期性变化影响下,木质茎的横切面上会呈现出年轮现象。4.年轮出现在茎的木质部中,根据年轮数可推断出树的年龄。根据年轮的宽度变化等信息可推断出植物生长不同时期的气候状况等。5.植物生长一年一般形成一个年轮。当环境条件好时,植物生长较快,形成的年轮较疏松,颜色较浅(如春材)。反之,年轮较密,颜色较深(如秋材)。【合作探究】有人用细铁丝缠紧相邻的两棵小树来晒衣服,这样做会对植物生长造成伤害吗?为什么?答:会造成伤害。因为小树具有形成层,能使茎逐渐长粗。用细铁丝缠紧小树,日子久了,铁丝就会嵌入树皮,甚至可产生对树皮环割一圈的后果。如果茎上的筛管被全部切断,会使铁丝上方筛管中的有机物不能向下运输,根就会因为得不到营养而死亡,整棵树也就会随之死亡。【教师点拨】1.四种形态的茎的区分方法:按是否能向上生长可以区别出匍匐茎;根据向上生长是否借助他物可以区分直立茎与攀缘茎、缠绕茎;根据借助他物生长是否利用茎或叶的变态结构附着他物,可以区别攀缘茎和缠绕茎。2.木本植物的茎有形成层,所以它能逐年加粗,而草本植物的茎中无形成层,茎不能加粗生长。3.木材通常是指茎的木质部。【跟进训练】1.葡萄的茎是( B )A.直立茎B.攀缘茎C.缠绕茎D.匍匐茎2.在显微镜下观察三年生的木槿茎的横切面,从外围到中央的结构依次是( B )A.树皮、木质部、形成层、髓B.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C.髓、木质部、形成层、树皮D.髓、形成层、木质部、树皮3.树干横切面上年轮形成的原因是( A )A.温度、水分、阳光的周期性变化B.水分经过树干输送的侵蚀作用C.运输水分及输送养分两种细胞的交互排列D.便于记忆树龄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第二课时 物质的运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茎对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2)学习观察的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亲身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观察和实验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以及保护植物茎的各个部分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的运输过程。【难点】实验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教学过程知识点一 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48~15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根从土壤中吸收来的水和无机盐是通过茎运输的。2.水分和无机盐被根尖吸收后,会进入根部导管。由于根和茎中的导管是相互连通的,最后,它们就能进入到茎中央的导管。3.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教师点拨】“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探究实验的注意事项:(1)要将枝条的下端削成平整的斜面,以增大导管切口截面积,从而有利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2)为了使实验的效果更明显,红墨水的浓度应相对高些;(3)将枝条放在阳光下照射的目的是为叶的蒸腾作用创造条件,从而产生蒸腾拉力,以便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4)将A组枝条不用石蜡处理,B组枝条用石蜡密封切面的树皮部分,C组枝条用石蜡密封切面的木质部和髓,也能观察到A、B组枝条只有木质部被染色,C组枝条未被染色的现象。【跟进训练】1.园林工人给移栽后的绿化树“挂吊瓶”,补充水和无机盐,以提高成活率。“挂吊瓶”的针头应插入到茎的( C )A.分生组织B.机械组织C.导管D.筛管2.水分进入植物体以后的运输途径是( C )A.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B.在筛管中,沿着叶→茎→根的方向运输C.在导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D.在导管和筛管中,沿着根→茎→叶的方向运输3.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实验中,能证明水分和无机盐一般是从下而上运输的现象是( D )A.横切变色枝条的基部上方,观察到木质部变红色B.实验时观察到枝条变成红色C.纵切变色枝条,发现木质部内的导管变红D.观察茎的纵切面,木质部的红色越靠近枝端颜色越浅知识点二 有机物的运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150~15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植物的叶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除小部分留在叶肉细胞外,大部分需转送到茎、根、果实、种子等部位去。2.有机物的运输实验: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在枝条中部剥除约1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抹环剥部位。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将膨大而形成枝瘤。这一现象表明有机物是通过树皮自上而下运输的。3.树皮里只有韧皮部的筛管是上下相通的,可见,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教师点拨】1.导管与筛管的比较:导管存在于木质部中,是由死细胞构成的中空长管,用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存在于韧皮部中,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筛管细胞之间的间隔转化为带孔的筛板。2.木质部与韧皮部的比较:木质部内有木纤维,韧皮部内有韧皮纤维,木纤维和韧皮纤维都是死细胞,不要将它们和导管、筛管混淆。【跟进训练】1.热带地区种植的橡胶树必须通过割皮才能获得橡胶制品的原料——白色乳汁状的液体,这种乳白色的液体流出来的部位是( C )A.髓B.木质部C.韧皮部D.导管2.在小树上拴铁丝晾衣服,日子久了,在小树拴铁丝部位的上方会出现瘤状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 B )A.韧皮部能向上运输有机物B.韧皮部能向下运输有机物C.木质部能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D.木质部和韧皮部都能向下运输有机物3.在植物有机物运输的实验中,应怎样处理选择的枝条( C )A.将枝条下端削成斜面B.将枝条下端削成平面C.将枝条中部剥除一圈树皮D.不进行处理练习设计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4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1课时.doc 第4章 第4节 植物的茎与物质运输 第2课时.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