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8节 空气污染与保护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危害与防治措施。 (2)知道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3)知道空气污染指数的主要内容,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 (4)认识酸雨和臭氧,了解酸雨、臭氧空洞的形成原因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调查和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空气污染的危害的学习,不断渗透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空气污染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空气污染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9~120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当 污染物 进入空气中,超过了空气的 自净 能力,危害人体舒适和健康或危害环境时,就构成了 空气污染 。 2.造成空气污染的有 自然因素 (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 人为因素 (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等)两种,一般以后者为主。 3.常见的空气污染物有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 可吸入颗粒物 等。 4.可吸入颗粒物: 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 深 。当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过多时,会引起 慢性气管炎 、尘肺、矽肺、 肺癌 等疾病,影响药品或电子产品的质量等。 5.空气污染物的危害:(1)影响人体健康,主要表现是 呼吸道疾病 、 生理机能障碍 以及眼鼻等黏膜组织受刺激而引起疾病。(2)影响植物生长,特别是 二氧化硫 、 氟化物 等空气污染物。 【教师点拨】 虽然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但是二氧化碳本身无毒且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不是空气污染物。 【跟进训练】 1.下列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 C )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氮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2.人类生存需要清新的空气,下列情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 ) A.光合作用 B.沙尘暴 C.焚烧垃圾 D.汽车尾气 3.下列情况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B ) A.垃圾分类回收 B.燃放烟花爆竹 C.增加绿地面积 D.处理工业废气 知识点二 如何防治空气污染、空气质量指数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0~122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 (1) 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如尽可能开发无污染能源和低污染能源,对燃料进行 预处理 ,改进燃烧技术等。 (2) 合理规划工业区和非工业区 。要合理选择厂址,规划城区与工业区,不要让排放的废气过度集中,不要造成重复叠加污染。 (3) 加大植树造林力度 。森林中的植物能消除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能吸收大量的 烟尘 和 粉尘 ,松树等还能分泌一些能抑杀某些微生物的物质,起到 净化空气 的作用。 2.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 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简单而直观的指标。 3.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 二氧化硫 、 二氧化氮 、 颗粒物 、 臭氧 和 一氧化碳 等。 4.空气质量指数范围为 0~500 ,分为 六 个级别。指数越大,表征颜色越 深 ,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 严重 ,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大。 5.PM2.5是指大气中粒径 小于等于2.5微米 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它对人体健康的伤害很大。 【合作探究】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空气污染? 答:(1)大量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不乱砍滥伐树木;(2)不乱扔垃圾,不焚烧垃圾;(3)不抽烟,少开私家车等。 【教师点拨】 环境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生活中我们要树立环保意识,一方面要关注有关大气污染事件的报道和本地有关大气污染的事件;另一方面要学会从空气污染的来源出发分析防治措施的可行性,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跟进训练】 1.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 D ) A.关停重污染企业 B.限制燃放烟花爆竹 C.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 D.露天焚烧作物秸秆 2.PM2.5属于下列空气污染物中的 ( A )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二氧化氮 3.以下是某省四个城市某一天的空气质量指数,则当天的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B ) 城市 A市 B市 C市 D市 空气质量指数 116 40 60 90 A.A市 B.B市 C.C市 D.D市 知识点三 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23~124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当前人类面临着 “温室效应” 、 臭氧空洞 、 酸雨 等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 2.酸雨 (1)臭氧层: pH低于5.6的酸性降水 。 (2)主要的有害物质是 硫酸 和 硝酸 。 (3)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使水域和土壤 酸化 ;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危害渔业; 腐蚀 建筑物、工厂设备和文化古迹。 3.臭氧层 (1)臭氧:臭氧分子含有 3 个氧原子,是一种 蓝 色的、带有 腥臭 气味的气体。 (2)臭氧层:距离地面22~25千米处,臭氧浓度值达到 最高 ,这一层大气称为“ 臭氧层 ”。 (3)作用:能吸收大部分的 紫外线 ,对生物起到 保护 作用。 (4)现状:大气中的臭氧层正遭到 破坏 ,地球南北极上空臭氧层中的臭氧浓度明显 下降 ,相继出现了臭氧薄层(俗称“ 臭氧空洞 ”)。 (5)保护臭氧层的措施:禁止生产和使用含 氯氟烃 的制冷剂、发泡剂、洗洁剂、喷雾剂等化学物质。 (6)低层臭氧的增加可以引起 光化学烟雾 ,危害森林、作物、建筑物等,臭氧还会直接引起人的 机体失调 和 中毒 。 【教师点拨】 近地低空中的臭氧是一种空气污染物。 【跟进训练】 1.空气污染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危害是 ( A ) A.赤潮 B.酸雨 C.温室效应 D.臭氧空洞 2.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下列排放物能形成酸雨的是 ( A ) A.SO2、NO2 B.CO、CO2 C.烟尘 D.未充分燃烧的汽油 3.下列关于臭氧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B ) A.臭氧层能阻挡和削弱紫外线,对地球上的生物有保护作用 B.氯氟烃能破坏臭氧层,因此我们要放弃使用电冰箱 C.臭氧层和氧气层是不同的物质,但可以将氧气转化成臭氧 D.臭氧层集中在大气平流层中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