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是四年级下册《岩石与土壤》单元的第2课。 本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用几种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不仅要观察、描述岩石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还要像科学家那样采用更细致的观察方法,对岩石进行多方面的特征观察,以便对岩石的特征有更加全面的认知。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几种常见岩石的特性,进一步提高科学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科学家的视角和更为细致的方法去研究岩石,为后面观察矿物以及制作岩石和矿物标本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学生在上节课中已经粗略观察和描述过岩石,理解了研究岩石和土壤的重要意义,并对研究岩石和土壤产生了一些兴趣,这些都将对本课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学生将从本课开始对岩石进行更为细致、科学地观察研究。四年级的学生对观察物体已掌握了一些方法,可作为本节课观察岩石的基础。对岩石的观察还应有一些独特的方法,而这些方法是学生比较陌生的,但却是学生能力的发展点,需要教师加强指导。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等常见岩石具有不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会借助参照物,采用比较的方法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 会使用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会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积极参加观察岩石特征的探究活动,保持对岩石的研究兴趣。 认识到认真细致地观察、比较、描述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使用感官和简单工具对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特征进行观察,并用科学词汇描述、记录岩石的特征。 难点:学习并初步掌握用科学方法观察岩石。 【器材准备】 为学生准备:花岗岩、砂岩、大理岩标本,放大镜,手电筒,小刀,铜钥匙,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小钢锉、花岗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出示花岗岩、砂岩、大理岩的图片。 2.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岩石和土壤的故事》,知道了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岩石和土壤。这节课我们仔细来研究几种岩石。你们认识它们吗?知道这几种岩石的名称吗? 预设: 生1:第一个是花岗岩。 生2:第三张是大理石。 生3:…… 3.总结:这三种岩石分别是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常用于房屋建筑和装饰,是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岩石。 二、探索 谈话:你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分辨这三种岩石的吗?它们分别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和描述几种常见的岩石。 活动一: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 1.实验指导:教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三种岩石的标本,请同学们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并在小组内讨论这三种岩石分别有哪些特征。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通过观察,你发现这三种岩石分别有哪些特征? 预设: 生1:我观察到花岗岩有很多种颜色,砂岩是灰白色的,大理岩是黑色的,而且有点反光…… 生2:我观察到大理岩摸起来滑滑的,砂岩摸起来比较粗糙……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岩石表面的颜色以及是否反光,能用放大镜看到岩石的小颗粒,能用手摸出岩石是否光滑。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三种岩石,引导学生对几种岩石的外部特征形成初步认知。 活动二:更细致地观察岩石 1.谈话:刚才在同学们的汇报中,有的同学使用了比较专业的词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更细致地认识岩石。 2.分辨岩石是否有纹理、分层,是否有斑点、小孔。 (1)出示“有斑点的岩石”“有小孔的岩石”“有条纹的岩石”和“有层次的岩石”四幅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 (2)提问:通过观察,你知道“有条纹”和“有层次”分别是什么意思吗?请学生逐一讲解,教师最后进行纠正。 (3)教师引导学生对照参照图鉴或参照实物来细致地观察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的相关特征,及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中。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小结:花岗岩的特征是没有纹理,没有分层,有斑点,没有小孔;砂岩的特征是没有纹理,没有分层,没有斑点和小孔;大理岩的特征是有纹理,没有分层,没有斑点,没有小孔。 (6)过渡:通过这次观察,你是不是更熟悉这三种岩石了?下面我们借助放大镜继续观察。 3.观察三种岩石的颗粒大小和组成物质。 (1)提问:刚才在用放大镜观察时,很多同学都发现了岩石中有小颗粒,而且花岗岩中的小颗粒有很多种颜色,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预设: 生1:花岗岩里的小颗粒是不一样的…… 生2:…… (2)小结:岩石中的每一种颗粒代表一种物质,看来花岗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 (3)过渡:有的岩石是由多种颗粒组成的,而有的岩石则是由一种颗粒组成的。不同岩石的组成颗粒是不同的,它们可能颜色不同,也可能大小不同。我们来一起看一组颗粒大小不同的岩石图片。 (4)教师出示颗粒细密、颗粒粗疏、颗粒粗大的岩石图片,并请学生对这三种岩石颗粒的大小及结合紧密程度进行描述。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描述中的不恰当说法,确定描述颗粒大小及结合紧密程度的词语。 (5)谈话:接下来,请你借助放大镜观察这三种岩石中的颗粒大小、颜色、种类数量,并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6)学生分组观察。 (7)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8)小结:花岗岩的特征是颗粒粗大,有三种颗粒,颜色有浅肉红色、灰色和白色;砂岩的特征是颗粒细密,有一种颗粒,颜色是灰白色;大理岩的特征是颗粒细密,有两种颗粒,颜色是深灰色和浅灰色(根据观察的岩石不同可能会有区别)。我们发现是这些颗粒组成了岩石。 4.观察岩石粗糙程度。 (1)提问:除了用眼睛来观察岩石外,我们还可以用哪种感官来观察岩石? 预设:我们还可以用手摸一摸…… 观察指导:请学生把感受到的情况记录在表格中“光滑”一栏中。 学生观察。 (4)汇报交流。 引导:哪位同学来汇报观察结果? 预设:花岗岩摸起来比较粗糙,砂岩摸起来粗糙,大理岩摸起来相对光滑。 (5)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用手摸的方法进行了粗略地感知,得到的是这些岩石之间相互比较的结果。科学家在研究时,通常会使用到很多专业仪器,这样会得到更准确的观察结果。 5.观察岩石光泽程度。 (1)谈话: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够反光,但不同物体反光的能力是不同的。 (2)教师指导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每一块岩石,比较它们的光泽程度并进行排序。 (3)引导学生用“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等词汇进行描述,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5)小结:花岗岩是不够亮的,砂岩是暗淡的,大理岩是很亮的。 设计意图:从物体的反光情况引入,学生对于反光有一定生活经验的,比如他们知道镜子、金属表面反光很强,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 6.观察岩石的硬度。 (1)提问:我们通常都用坚硬的来形容岩石,所以硬度也是岩石的重要特征之一,关于岩石的硬度,你知道哪些知识呢? 预设:金刚石是世界上最硬的岩石…… (2)提问:这三种岩石哪个更硬,哪个较软呢? (3)谈话:地质工作者在野外鉴别矿物硬度时常用的方法是用指甲、铜钥匙、小钢刀作为测试工具展开观察,请你阅读资料,说一说如何用这些工具测试岩石的硬度。 (4)学生阅读资料并相互纠正完善测试方法。 (5)教师确保学生真正明白了测试方法后,组织学生分组对岩石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并提醒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 (6)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7)小结:根据我们的测试,这三种岩石的硬度为:花岗岩是硬,砂岩是较硬,大理岩是较软。 设计意图:细致观察岩石的步骤很多,学生的基础又比较薄弱,因此教师加强了指导,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学生在活动一中实际上已经观察到一些岩石的特征,例如光滑程度、颗粒大小等,因此我们可以在活动二中将它们联系起来,使学习更具连贯性。 三、研讨 1.问题1:交流观察结果,花岗岩、砂岩、大理岩各有哪些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成果汇报,小组间评价交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词语有条理地描述岩石的特征,归纳分析班级内各组观察记录表,比较不同岩石的不同之处。 (2)小结:岩石是很复杂的,科学家在研究岩石的时候,只研究一块岩石是不严谨的,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才能确定一种岩石的特征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借助问题1的讨论,让学生初步掌握我们该如何描述岩石的特征,发现同一种岩石的特征不一定是完全相同的,但它们一定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个问题的讨论也为问题2打下基础。 2.问题2: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呢?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中用到的观察、描述岩石的方法,说一说我们如何去观察、描述一种未知的岩石。在提问时,可以特别强调,尽量把观察内容、方法和描述方法说全。 设计意图:问题2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应用,旨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观察、描述岩石的方法,能否用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 四、拓展 1.教师拿出一块花岗岩,放在实物投影下。 2.提问:这是一块花岗岩,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它表面的样子,它的内部又是什么样的?借助小钢锉,我们可以怎样进行研究呢? 预设:我们可以用小钢锉锉岩石,观察粉末…… 3.小结:我们可以用小钢锉锉花岗岩,观察粉末特征。 4.教师演示实验,锉花岗岩。 5.提问: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预设:我观察到花岗岩粉末的颜色也是不同的,说明花岗岩内部也由不同的物质组成。 6.小结:我们锉下花岗岩的粉末就是为了了解岩石的组成物质,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岩石的组成。 设计意图:本节课我们发现了岩石是由颗粒组成的,最后拓展实验是将颗粒从花岗岩上锉下,单独观察,为下节课观察花岗岩的组成奠定基础。 【板书设计】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观察岩石的方法 描述岩石的词语 用眼睛看颜色 灰白色、黑色、肉色…… 用手摸光滑程度 光滑、粗糙 借助放大镜观察颗粒的颜色、大小、种类 颗粒粗大、颗粒粗疏、颗粒细密 用手电筒照射观察光泽程度 耀眼、很亮、暗淡、不够亮 刻画法观察硬度 软、较软、较硬、硬 266319053225702663190887730【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记录梳理归纳岩石的特征。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由于本课需要学生观察的岩石种类及每一种岩石的特征较多,因此记录表的使用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探索环节学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每一步实验后都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