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27张PPT+6个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 坚持依宪治国 课件(27张PPT+6个视频)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新课导入
2.1坚持依宪治国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重点
我国宪法主要内容
为什么宪法是公民、社会组织和
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
宪法的构成
解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的法律地位
01
根本的活动准则
1、宪法的构成有哪些?
2、我国宪法规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宪法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4、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
运用你的经验P20
作为中国公民,你对国家了解多少?请从以下几方面来谈一谈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
我国治国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
每年全国两会的全称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共四章一百四十三条。
宪法的构成
探究与分享P21
思考:
1、我国现行宪法是第几部宪法?为什么被人们称为“82宪法”?
2、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草案进行全民讨论?
提示:
1、
第四部宪法,82年修改。
2、①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的根本法。(宪法的性质)
②全民讨论有利于反映和体现人民意志。
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置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我国宪法的内容P21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性质
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制度
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根本任务
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权、财产权。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公民基本权
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
组织及职权
全国人大:立法权
人民政府:行政权
人民法院: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检察权
国家监察委:监察权
宪法序言
我来诵读
思考:
撒贝宁不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也是中国法律援助形象大使。撒贝宁颂读的宪法序言中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最深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①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
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
为什么宪法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①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②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权威关系国家的命运、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如果宪法没有权威,法治的权威就树立不起来;如果宪法受到漠视,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2014年10月23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坚持依法治国
观看视频,请你运用宪法知识,对视频的内容进行解读?
2019年8月2日,四川省德阳中院一审宣判四川省广安市委原副书记严春风受贿案,对被告人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万元。严春风当庭表示认罪服判,不上诉。经审理查明,2001年至2018年,他索取或非法收受他人财物572.9万余元。
思考:
如何理解宪法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
(1)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2)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依照宪法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02
最高的法律效力
1、宪法的法律地位如何?
2、解读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探究与分享
P22-23


民法典
立法法
刑事诉讼法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为了保证刑法的正确实施,惩罚犯罪,保护人民,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维护社会主义社会秩序,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为了惩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具体
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为了规范立法活动,健全国家立法制度,提高立法质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宪法的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欣赏漫画,请分析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课堂活动
分组讨论:从民法典的制定看对比宪法和普通法律的不同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法典系统整合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借鉴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回应经济社会生活新情况、新问题,有利于全面加强对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的保护,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成熟完善。
刑法:犯罪、刑罚问题
民法: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行政法:调整国家行政关系
婚姻法:婚姻、家庭问题
经济合同法:经营者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国家的性质
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的根本任务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国家机构的组织及职权
宪法
普通法律
①从内容上看: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内容不同
省、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各级政府制定的各项具有法律性质的规章制度
行政法规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各种法律
法律
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宪法
思考:从图片中你可以什么结论?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法律效力不同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不同
思考:
1、视频《大智立法》告诉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重视什么建设?
2、除了内容不同和法律效力不同外,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答案:
1、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重视立法工作。
《大智立法》
2、宪法的制定需要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绝对多数)通过。
对比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区别
区别
宪法
普通法律
内容
法律效力
制定和修改的程序
宪法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因违宪而无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绝对多数)。
一个代表团或者三十名以上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法律议案,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过半数通过(相对多数)。
为什么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国家生活或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来看: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板书设计
根本的活动准则
宪法的构成、内容和性质
宪法是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最高的法律效力
坚持
依宪
治国
宪法是根本活动准则的要求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
课堂练习
1.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2月19日消息,周继来,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水利局原党组成员、水政监察大队原大队长,2020年1月因犯受贿罪被三门县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由此看出
A.一切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
B.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刑事责任
C.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把德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D.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
A
课堂练习
2.右边漫画《我宣誓》告诉我们
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宪法宣誓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律意识
③宪法宣誓确保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④我们要严格遵守宪法规定,坚持宪法至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D
请牢记:权力属于人民,职务是人民授予的!
课堂练习
3.
2020年9月23日教育部第3次部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规定: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保障和规范学校、教师依法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制定本规则。对此以下说法有误的是
①惩戒就是惩罚,行使惩戒权会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②《规则》的实施,让教育惩戒有尺度、有温度
③我国实施依法法国的基本方略,做到了严格执法
④学生上课时,故意扰乱课堂秩序,教师可以实施惩戒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D
感谢您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