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十二章 第2节 滑轮 教 学 目 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通过实验,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2.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能根据安装情况分析拉力大小和物重的关系。 3. 了解斜面和轮轴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滑轮特点的过程中,体会对比的探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心生产、生活中滑轮的应用,有利用滑轮的意识。 重点 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 教学难点:使用和组装滑轮组。 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各小组器材:滑轮2个、细绳1根(约60cm)、钩码2个(200g)、弹簧测力计1个(0-5N)、刻度尺1把(量程1m、分度值1mm)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 认识滑轮 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探究1) 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探究2) 探究滑轮组的特点(探究3) 六、小结本节知识点 布置作业 本节拓展 介绍简单机械的应用、章首图史实、引出滑轮并板书课题。 展示各种滑轮图片、实物,请学生观察图片中各种滑轮的结构。 1、布置探究1:用一个滑轮提起钩码,请设计绕线方法。 教师巡回指导绕线方法和技巧 抽查绕线不同的小组展示,提问用法有何不同。 仿例升旗、板书概念 提问应用实例并放映应用图片 提出不懂滑轮特点将会出现教材81页的漫画情况 布置探究2: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要求见教材),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指导、引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板书特点 放动态视频,引导实质性分析 练习布置82页1/3题 提出问题:既要省力、又要改变力的方向,如何使用滑轮? 出示分解图解,了解让学生绕图示滑轮组,测出拉力大小 还有其他绕法吗?布置测出不同绕法的拉力大小,与上次比较,提出为什么? 巡查、引导、归纳滑轮组特点并板书。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n为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利用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可以怎样绕绳子呢? 聆听、回顾、回答问题 接合实物看图,思考并回答:滑轮是边缘有凹槽,能绕轴转动的小轮。 1、以小组设计提起钩码的不同方法 2、甲、乙两组派代表PK不同绕线方法并演示。 学生展示、观察、比较,归纳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概念写在导学案 3、回答、观察 1、看教材,思考为什么 明确步骤,设计表格,以组探究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4、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5、思考、作答 1、思考、讨论、作答: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装在一起,应该就可以了。 2、观察、按实物图组装滑轮组 3动手操作、思考、讨论为什么,阅读教材,寻求原因。 4、归纳结论 学生总结 通过日常生活及高科技中简单机械的应用实例分析,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反映出物理是有用的。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培养自学能力 过渡,激发兴趣 培养各种实验能力 加深理解 巩固新知、及时反馈 通过实验思考和总结滑轮组的工作特点和规律。 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板书设计 第2节 滑轮 一、定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不随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2.特点: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二、动滑轮: 1.定义:工作时轴随着物体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特点: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 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 三、滑轮组: 1.定义: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组合叫滑轮组。 2.特点: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 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