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突破】1.实验用品烧杯、漏斗、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量筒(10mL)、托盘天平(砝码)、坩埚钳、铁架台(铁圈)、滤纸、剪刀、火柴。2.实验操作3.实验过程实验步骤操作方法玻璃棒的作用溶解称量粗盐5g,量取水10mL,将粗盐慢慢加入到水中,边加边搅拌,直到粗盐不再溶解为止搅拌,加快溶解速率过滤装配好过滤装置,将食盐水引流到漏斗中引流蒸发装配好仪器,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有较多量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搅拌,使其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计算产率①用玻璃棒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纸上称量;②将提纯得到的精盐倒入指定的容器;③计算产率=×100% 4.误差分析误差或错误原 因产率偏低①溶解粗盐时未用玻璃棒充分搅拌;②__蒸发滤液时液体可能被溅出__;③从蒸发皿中转移固体时固体撒落;④过滤时漏斗内仍有少量液体残留,即停止过滤等;⑤食盐没有全部溶解即过滤等产率偏高①__过滤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②蒸发时未充分蒸干;③滤纸破损,过滤后滤液浑浊等过滤后的液体仍浑浊①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②滤纸破损等 【温馨提示】实验中,量取水时仰视或俯视读数,虽然会影响所量取水的体积,影响水中所溶解粗盐的质量及最终所得精盐的质量,但不影响精盐的产率,其原因是溶解粗盐所得溶液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只要温度不变,氯化钠的溶解度不变。5.注意事项(1)溶解时,将粗盐倒入水中,要慢慢倒入,倒入时,边搅拌边观察;不再溶解时[形成常温下(20℃)的饱和溶液]停止倒入,搅拌时,玻璃棒沿着一个方向搅动。(2)过滤时,要按照“一贴、二低、三靠”进行操作。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的边缘,待滤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烧杯的出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下端要紧靠滤纸的三层处,漏斗的下端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3)蒸发时,①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②当蒸发皿中有较多量固体时,立即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③加热后的蒸发皿要放在铁圈上,不要立即把蒸发皿放在实验桌上,以免烫坏实验台。6.利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原理,可将可溶性物质和不溶性物质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分离开来。7.本实验只是将粗盐中不溶性杂质除去了,并没有除去其中所含有的可溶性杂质,因此所得精盐仍然是混合物。【例题分析】例 (2020·江西模拟)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5g粗盐(含难溶性杂质约20%)提纯实验,并计算产率。如图是他们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在实验条件下NaCl的溶解度为36g)。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的仪器名称:________。(2)图中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有________处,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3)上述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填序号)、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________时,停止加热。(5)某同学所得产率与其他同学比较明显偏低,下列情况不会导致产率明显偏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A.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操作②中,用10mL的水溶解C.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D.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解析】(1)a是量筒。(2)图中所示操作中错误的有⑥1处,要用玻璃棒引流,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3)粗盐提纯的顺序是: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过滤、蒸发、计算产率,所以粗盐提纯实验的操作顺序为①⑤②③⑥④、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4)在蒸发操作中,当观察到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5)溶解时将5.0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食盐不能全部溶解,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A错误;步操②中,用10mL的水溶解,食盐不能全部溶解,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B错误;提纯后的精盐尚未完全干燥就称其质量,精盐质量偏大,产率偏高,C正确;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精盐质量偏小,产率偏低,D错误。【针对训练】实验课上,老师知道某兴趣小组进行粗盐提纯的实验,邀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粗盐的提纯【查阅资料】(1)粗盐中含有泥沙及少量可溶性MgCl2、CaCl2、Na2SO4等杂质。(2)Ba(OH)2是一种易溶于水的强碱。【主要玻璃仪器】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胶头滴管、酒精灯【主要试剂】粗盐样品、稀盐酸、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蒸馏水【实验过程】步骤及目的过程及说明一、去除粗盐中的泥沙1.称取粗盐样品10.0g,用蒸馏水充分溶解。2.过滤去除泥沙得溶液Ⅰ。以上两步操作中均需要使用到玻璃棒,玻璃棒的作用分别是:溶解时:__加快溶解速率__;过滤时:__引流__二、去除可溶性杂质将溶液Ⅰ按如下流程进行处理:1.加入“过量NaOH溶液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MgCl2+2NaOH===Mg(OH)2↓+2NaCl__。2.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方程式是__Na2CO3+CaCl2===CaCO3↓+2NaCl,BaCl2+Na2CO3===BaCO3↓+2NaCl__。3.过滤后,所得的滤渣成分有__4__种。4.判断“稀盐酸适量”的方法是__刚好不再产生气泡__续表步骤及目的过程及说明三、获得产品将溶液Ⅱ注入__蒸发皿__(填仪器名称)中,蒸发结晶,观察到__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__,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装置完全冷却后,获得干燥的产品9.4g四、数据处理该粗盐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是94%【结果与反思】(1)实验操作、试剂和装置均不存在问题,老师却指出该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不是94%,原因是__除杂过程中反应生成了氯化钠__。(2)小明提出,如果步骤二中只调换“过量的NaOH溶液”与“过量的BaCl2溶液”的加入顺序,对除杂结果也不会产生影响,你__同意__(选填“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课堂训练】1.(2020·江西模拟)赣南脐橙远销海内外,在脐橙幼苗培育中果农会使用硝酸钠进行施肥,硝酸钠属于( A )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2.下列试剂可一次性鉴别稀硫酸、氯化钠、澄清石灰水三种溶液的是( D )A.稀盐酸B.二氧化碳C.氯化钡D.碳酸钠3.(2020·赣州适应性考试)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C )A.H+、SO、OH-B.H+、Cl-、COC.Na+、NO、SOD.Cu2+、Cl-、OH-4.(2020·江西模拟)下列各组中三种溶液的质量均为50g,将组内三种溶液混合在一起,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质量最大的是( D )A.NaCl溶液、KOH溶液、Mg(NO3)2溶液B.稀H2SO4、Na2SO4溶液、NaHCO3溶液C.CaCl2溶液、NaNO3溶液、AgNO3溶液D.稀H2SO4、K2SO4溶液、NaOH溶液5.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D )A.NaCl固体、NH4NO3固体(水)B.K2CO3溶液、BaCl2溶液(稀硫酸)C.铁粉、氧化铜粉末(稀盐酸)D.NaOH溶液、Na2CO3溶液(酚酞)6.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在同一个反应中生成的是( D )A.Fe(OH)3、NaClB.FeSO4、H2C.CuCl2、H2OD.AgNO3、HCl7.(2020·吉州区一模)下列有关粗盐提纯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称量时粗盐可以直接放在托盘上B.粗盐溶解时应放在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C.蒸发得到的氯化钠固体如果潮湿,会使计算的产率偏小D.蒸发时当__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__时,停止加热8.(2020·南昌县调研检测)化学与社会生活、化学与传统文化。(1)从铁、生石灰、烧碱、小苏打、硫酸铜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①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的盐是__硫酸铜__;②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__小苏打__。(2)生活中常用二氧化碳灭火而不用氮气灭火的原因是__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有利于灭火__。(3)北宋《浸铜要略序》载“山麓有胆泉(硫酸铜溶液),土人汲以浸铁,数日辄类朽木,刮取其屑,锻炼成铜”,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Fe+CuSO4===FeSO4+Cu__。9.某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构建了如图所示的知识网。(1)根据图中提示,写出图中a、c处的物质类别:a__碱__;c__盐__。①~④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②③④__(填序号)。(2)若反应生成的盐为MgCl2,找出①~⑥中能生成MgCl2的反应:__①②③④⑤⑥__(填序号)。10.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某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碳酸钠、硫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流程:(1)A试管中的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显__碱__性。(2)依据B中__酚酞溶液仍显红色__现象即可判断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OH。(3)再向C中加入适量X溶液,可以完成了对Na2SO4和Na2CO3的验证。X溶液可能是__AC__(填序号)。A.稀盐酸B.硫酸C.稀硝酸D.氯化钙11.粗盐含有氯化镁、氯化钙以及泥沙等杂质。某教材设计了如下粗盐提纯实验。步骤Ⅰ:称取20g粗盐于250mL烧杯中,加80mL水,加热搅拌。步骤Ⅱ:加热溶液至近沸,边搅拌边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为止。再多加0.5mLNa2CO3溶液,静置后过滤。步骤Ⅲ:往滤液滴加试剂a,加热搅拌。(滴加试剂a到溶液pH约为2~3为止)步骤Ⅳ:将溶液倒入250mL烧杯中,蒸发浓缩至出现大量晶体,冷却、过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晶体,将其转移到蒸发皿中,小火烘干。请回答以下问题:(1)上述实验中,“搅拌”常用__玻璃棒__(填仪器名称)。(2)步骤Ⅲ中,测定溶液的pH操作是: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__与标准比色卡对比__,读出该溶液的pH。(3)步骤Ⅱ“滴加饱和Na2CO3溶液”的目的是__沉淀钙、镁离子或确保溶液总体积变化不太大__。下表是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配制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方法为:称取__2.2__g碳酸钠,溶解于10mL(1.0g/mL)蒸馏水中,加盖煮沸后放凉,用带橡皮塞的试剂瓶保存备用。温度/℃02035.4100溶解度/g7.021.849.745.5(4)试剂a是__HCl__(填化学式)溶液,因为它具有__酸__性和__挥发__性,能除去杂质又不会引入新的杂质。(5)步骤Ⅰ的加水量,既要方便__NaCl__(填化学式)的溶解,又要尽量减少__蒸发__操作的耗时。12.(2017·江西中考)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月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pH__>__(选填“>”“<”或“=”)7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小妮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2NaHCO3Na2CO3+H2O+CO2↑__【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__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都会使测出的pH>7__。(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__碳酸钠__。【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氢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__C__(填序号)。A.浓硫酸B.氢氧化钠C.碳酸氢铵D.氯化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