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做教材基础实验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1年中考化学总复习必做教材基础实验9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资源简介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置
【实验突破】
1.实验用品
仪器:托盘天平、烧杯、__量筒__、药匙、__玻璃棒__、胶头滴管。
药品:氯化钠、蒸馏水。
2.用固体药品配制溶液(以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钠为例)
(1)计算:计算所需氯化钠和水的__质量__。
氯化钠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
水的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氯化钠的质量);
水的体积=。
(2)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质量的氯化钠,称量后倒入烧杯中。
(3)量取:量取液体时,所选量筒的规格不小于所需液体的体积并与之相接近,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__胶头滴管__滴加,倒入盛有氯化钠的烧杯中。
(4)溶解:用__玻璃棒__不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
(5)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细口瓶)中并贴上标签(注明药品名称和溶质质量分数),放入试剂柜中。
特别提醒
①称量时,天平应该先调零,称量易潮解的物质(如氢氧化钠)应该将其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②选取量筒的量程要略大于或等于量取液体的体积。③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目的是加快氯化钠的溶解速率。④溶解过程不能在量筒中进行。
3.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
(1)计算:计算所需浓溶液和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密度)
根据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
浓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稀溶液的质量×稀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
加水的质量=稀溶液的质量-浓溶液的质量;
浓溶液的体积=。
(2)量取:用__量筒__量取浓溶液(接近所需体积时改用胶头滴管)和水,倒入烧杯中。
(3)混匀:用__玻璃棒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瓶。
4.实验误差分析
举例
误差原因分析(选填“增大”或“减小”)
误差结果(选填“大”或“小”)
左码右物称量且使用游码
溶质质量__减小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小__
所用砝码已生锈或沾有污渍
溶质质量__增大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大__
量取水时
仰视读数
溶剂质量__增大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小__
俯视读数
溶剂质量__减小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大__
量取的水没有完全转移到烧杯中
溶剂质量__减小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大__
氯化钠本身不纯
溶质质量__减小__
溶质质量分数偏__小__
氯化钠倒入烧杯时,药品洒落或纸片上有残留
氯化钠没有完全溶解就装瓶
强调
实验操作中,在未使用游码的情况下砝码与物品放反,或装瓶时液体洒出,或溶解时未使用玻璃棒搅拌,对所配制溶液的浓度均没有影响。
【例题分析】
例1 (2020·江西模拟)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实验室配制100
g该浓度溶液的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
B.②中需称量NaCl的质量为16
g
C.选用10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所得溶液的浓度偏大
【解析】用固体氯化钠和水配制氯化钠溶液,操作步骤为称量氯化钠,量取水,溶解,所以操作顺序为④②①⑤③,A正确;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100
g×16%=16
g,B正确;需量取水的质量为100
g-16
g=84
g,即需84
mL水,根据量筒选择标准,可知该选择量程为100
mL的量筒,C正确;①中有部分固体洒落会导致所配制溶液中氯化钠偏少,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D不正确。
例2 甲、乙两同学选用如图所示仪器分别配制NaCl溶液和稀硫酸。
(1)仪器④的名称是________。
(2)甲同学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
a.需要选用的仪器除①和④外,还有________(填序号);
b.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________,硫酸液滴会四处飞溅。
(3)乙同学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
a.称量NaCl固体时,若误将砝码放在左盘,会导致所配制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________(选填“小于”或“大于”)15%;
b.应选用________(选填“20
mL”“50
mL”或“10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解析】(1)仪器④的名称是胶头滴管。(2)a.甲同学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的稀硫酸,采用加水稀释的方法,其操作步骤是计算、量取、溶解,需要选用的仪器除①和④外,还需用烧杯、玻璃棒,稀释操作在烧杯中进行,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b.稀释浓硫酸时,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水会浮在浓硫酸上,溶解时放出的热能使水立刻沸腾,容易造成酸液飞溅。(3)a.称量NaCl固体时,使用了游码,若误将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和食盐放反了,会造成实际所取的溶质的质量偏小,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5%的NaCl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50
g×15%=7.5
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50
g-7.5
g=42.5
g(合42.5
mL),应选用50
mL的量筒量取所需要的水。
【针对训练】
1.(2020·江西样卷五)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
g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做法会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 A )
A.配制溶液的烧杯中本来有一些水
B.配好的溶液转入试剂瓶时溅出了一部分
C.天平校零后称取氯化钠时指针偏左
D.量水时__仰__(选填“仰”或“俯”)视凹液面最低处
2.(2020·江西样卷一)化学课外兴趣小组欲配制1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制作“叶脉书签”。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③⑤④②①__(填序号)。
(2)操作⑤称量时,氢氧化钠固体应放在__烧杯__(选填“滤纸”或“烧杯”)中,若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向右偏转,此时应__向左盘添加氢氧化钠__。量水时应选用规格为__100__(选填“10”“50”或“100”)
mL的量筒。
(3)经检测,小组同学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ADE__(填字母)。
A.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E.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
F.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
(4)小组同学用蒸馏水润湿了pH试纸后来测定所配溶液的pH,测得的结果会__偏小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方法技巧
仪器的选取、操作正误判断及误差判断和原因分析是溶液配制题的难点和失分点,解答此类题目时要明确:
(1)配制溶液所需的溶质和溶剂是固体和液体,还是液体和液体,从而确定步骤和仪器。
(2)造成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原因,然后对照题目信息作出判断。
特别注意:量筒只能用于定量取用液体,不能用于配制溶液;托盘天平一般用于称取固体药品的质量,不用于称取液体的质量;搅拌时用玻璃棒而不能用温度计。
【课堂训练】
1.(2016·江西中考)下列可以作为溶质的是( D )
A.只有固体
B.只有液体
C.只有气体
D.固体或液体或气体
2.(2017·江西中考)进行“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活动常出现以下错误操作,其中不影响所配溶液浓度的是( D )
3.(2020·南昌第二次调研测试)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溶质一定是固体,溶剂也一定是液体
B.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D.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4.工业制备的K2Cr2O7中常混有KCl,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K2Cr2O7和KCl的溶解度相等且均为46
g
B.40
℃时,饱和KC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质量之比为2∶3
C.60
℃时,M点对应的K2Cr2O7溶液和KCl溶液均不饱和
D.将60
℃的146
g
K2Cr2O7溶液降温至40
℃,析出固体20
g
第4题图
 第5题图
5.(2020·江西模拟)如图表示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X中含有少量Y,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X
B.t1
℃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Y>X>Z
C.t3
℃时,X、Y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
℃,析出晶体较多的是X
D.t3
℃时,等质量的X、Y分别配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关系是Y6.小茜设计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其气密性良好。若要使B中尖嘴导管口有“喷泉”产生,则A中加入的固体和液体物质可能是( C )
A.氯化钠和水
B.硝酸铵和水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
D.__氢氧化钠固体和水(合理即可)__
7.(2015·江西中考)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下列失误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B )
A.装瓶时,有溶液洒出
B.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溅出
C.溶解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__用量筒量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__
8.(2020·南昌第二次调研测试)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大
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或降温的方法
C.t1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均为15%
D.t2
℃时,将20
g甲物质放入50
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65__g
9.(2020·江西样卷四)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20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B
B.50
℃时,将50
g的A与等质量的水混合得到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将50
℃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时,三种物质均有晶体析出
D.将A、B、C三种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均可采用__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__的方法
10.(2020·江西模拟)小刚同学绘制了如图1所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温度为t1
℃时,A物质与B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相等__。
(2)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提纯A的方法是__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__。
(3)图2是小红根据图1中的一种物质在t2
℃时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绘制的。请据图判断:
①小红所选物质是图1中的__A__物质;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D__。
A.将m点表示的溶液升温可变成饱和溶液
B.n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C.蒸发溶剂可以使点n移动到点m,也可以移动到点w
D.图中4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n11.(2020·江西样卷七)如图一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
℃时溶解度相等的两种物质是__甲和丙__。
(2)若甲中混有少量丙,可采用 降温结晶(或冷
却热的饱和溶液) 的方法提纯甲。
(3)A、B、C、D四点对应的甲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C>A=D>B__(用对应的点表示)。
(4)图二中,M是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据图二分析,
x的取值范围是__x≤15__。
12.(2020·江西模拟)40
℃时,取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于三个烧杯中,再分别蒸发等质量的水,将温度降到30
℃,固体溶解情况如图1所示;图2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仔细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溶解度关系:b>a>c时的温度为t,则t的取值范围是__20__℃(2)烧杯甲里是__c__(选填“a”“b”或“c”)物质的溶液。
(3)30
℃时,溶解度相等的是__乙、丙__(选填“甲”“乙”或“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BC__。
A.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乙>甲>丙
B.状态1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C.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D.状态2的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甲>丙=乙
13.某同学配制250
g3%的NaCl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有错误的是__②④__(填序号),改正后,正确操作顺序为__②④①⑤③__(填序号)。
(2)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__凹液面的最低处__保持水平;若其他操作均正确,仅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则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偏小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