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培优5光的折射及探究习题目录:一、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光线作图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四、近视眼和远视眼五、凸透镜的应用一、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光线作图1.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B)2.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4.仙女牌台灯有一款顶部开口的灯罩,如图所示。夜晚,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放张大白纸。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 )5.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不是C.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2.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是()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1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4.眼睛、照相机、幻灯机这三种凸透镜成像系统在调节成像清晰度时,各采用下述方式:甲,焦距固定,物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像距;乙,焦距固定,像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物距;丙,物距固定,像距固定,调节焦距。可知甲、乙、丙应该是( )A.眼睛甲、照相机乙、幻灯机丙B.眼睛丙、照相机甲、幻灯机乙C.眼睛乙、照相机甲、幻灯机丙D.眼睛甲、照相机丙、幻灯机乙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凸透镜中心距光斑的距离为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A.5cmB.10cmC.15cmD.30cm7.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8.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如图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f=10cm???B.f=5cm?C.f=8cmD.f=12cm1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13.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厘米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5.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16.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A.会聚作用B.发散作用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无法判断17.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镜,对光起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18.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19.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m。20.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厘米。2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22.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填“远”或“近”)些。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并推算出焦距为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2.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填“大”或“小”)。3.【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其中说法正确(填序号).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2)如图所示,光屏应移至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观察(填“左”或“右”).(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厘米。(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5.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距离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近视眼和远视眼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下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B.结构2过度变凸,则看不清近处物体C.结构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D.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HEMA)制成,边缘厚度0.05毫米,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4.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A B C D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6.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9.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丙(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专题培优5光的折射及探究习题目录:一、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光线作图二、凸透镜成像规律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四、近视眼和远视眼五、凸透镜的应用一、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光线作图1.如图所示,对光有发散作用的透镜是(B)2.如图,有一个圆柱体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位置,它所成的像的形状是( B )【解析】当U>f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Q在f和2f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P在2f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B。3.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B)4.仙女牌台灯有一款顶部开口的灯罩,如图所示。夜晚,打开台灯,在它的上方某一高度处放张大白纸。下面四张图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图中黑色为阴暗区域)( C )5.完成下列各透镜的光路.【答案】二、凸透镜成像规律1.关于实像与虚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 )A.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B.实像是经凸透镜所成的,虚像不是C.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虚像则不是2.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是(D)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B.凸透镜可以成正立的实像C.摄像头发光照亮了二维码D.平行光通过摄像头会发生折射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 )A.一定小于1B.一定等于1C.一定大于1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4.眼睛、照相机、幻灯机这三种凸透镜成像系统在调节成像清晰度时,各采用下述方式:甲,焦距固定,物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像距;乙,焦距固定,像距基本固定,主要调节物距;丙,物距固定,像距固定,调节焦距。可知甲、乙、丙应该是( B )A.眼睛甲、照相机乙、幻灯机丙B.眼睛丙、照相机甲、幻灯机乙C.眼睛乙、照相机甲、幻灯机丙D.眼睛甲、照相机丙、幻灯机乙5.小星同学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方法如图所示。他注意到让凸透镜正对阳光,凸透镜中心距光斑的距离为l,那么,凸透镜的实际焦距(D)A.一定小于lB.一定大于lC.可能等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6.取一圆形薄透镜正对阳光(如图),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其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若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透镜的焦距是( )A.5cmB.10cmC.15cmD.30cm【解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最小、最亮的光斑就是该凸透镜焦点的位置,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就是焦距.在距透镜15cm的地面上得到一个光斑,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未过焦点会聚的,或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将透镜向上移动少许,光斑变大,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会聚的光斑.光斑的直径是透镜直径的一半,说明太阳光经凸透镜是已过焦点一半时的,则15cm是焦距和一半的焦距的和,即焦距是10cm。7.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厘米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8.在用一凸透镜研究其成像的规律时,某同学得到的部分实验信息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B.当u=25cm时,凸透镜成放大的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C.当v=24cm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照相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D.若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2cm处向距凸透镜32cm处滑动,像会逐渐变小9.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当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在光屏上再次成一个清晰的像,应该(A)A.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左移B.保持凸透镜不动,光屏向右移C.保持凸透镜和光屏都不动D.以上说法都不对10.如图AC为入射光线,CB为折射光线,且AO<OB.已知AO=10cm,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C )A.f=10cm???B.f=5cm?C.f=8cmD.f=12cm【解析】根据题意AO<OB可知,A点成像在B点,像距大于物距,满足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因为AO=10cm,选项A、B、D不能满足f<10cm<2f,选项C能满足f<10cm<2f,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1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C)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1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蜡烛逐渐远离凸透镜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成的像渐变大B.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光屏要靠近凸透镜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C.蜡烛在a点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应用蜡烛在b点时的成像原理,可制成近视眼镜13.小明自制了一个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在暗室中将印有奥运五环标志的透明胶片贴在手电筒上,并让灯光正对着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调整手电筒、凸透镜、白色墙壁之间的位置,在墙上得到了一个清晰正立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B.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C.胶片应正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0厘米D.胶片应倒立放置,且与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厘米14.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C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15.如图,是一种被称之为“七仙女”的神奇玻璃酒杯,空杯时什么也看不见,斟上酒,杯底立即显现出栩栩如生的仙女图。下列对仙女图形成原因的探讨,正确的是(D)A.可能是酒具有化学显影作用B.可能是酒的液面反射,在酒中出现放大的像C.可能是图片在杯底凸透镜焦点处成放大的像D.可能是斟酒后杯底凸透镜焦距变大,使图片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虚像16.如图容器水中有一个空气泡,则其对水平射入其中的光线有何作用( B )A.会聚作用B.发散作用C.既不会聚也不发散D.无法判断17.夏天,小明的爸爸经常开车带他出外旅游.小明发现爸爸喜欢在烈日下洗车,并认为这样洗车后车身上的水干得快.小明却告诉爸爸这样洗车不好,原因是水滴能形成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使车漆最上部温度升高,久之,车漆会失去光泽,并且造成色泽不均匀.18.小晨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能成清晰的像。(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将蜡烛向左移动,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19.如图所示,把一凸透镜放在平面镜前,当用眼睛观察镜子时,光束似乎是从M处发散开来的,则光束会聚处和M点的距离是0.6m,该凸透镜的焦距是0.2m。20.如图所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像距v和物距u的关系图,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若利用这个凸透镜作为照相机的镜头,要得到清晰的像,被拍摄的物体距离照相机至少大于20厘米。21.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1)如图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2)在凸透镜成像实验测量物距和像距的过程中,(选填“物距”或“像距”)的测量误差较大,原因是。【答案】(1)会聚11.0(2)像距光屏上不是最清晰的像,像的位置确定不够准确。22.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它的成像与照相机(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缩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f。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近(填“远”或“近”)些。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倒立、等大的实像,并推算出焦距为20.0厘米。(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物距小于焦距。2.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前,让平行光束垂直镜面射入杯中(如图甲),从烟雾中可以观察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填“会聚”或“发散”)作用。(2)实验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乙所示,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3)若蜡烛逐渐靠近凸透镜,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填“大”或“小”)。3.【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2)如图所示,从左到右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A.只需要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B.需将三者中心调至同一高度并在同一直线上.其中说法正确(填序号).正确调整后,不断改变蜡烛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数据如下表:【分析与论证】(1)当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2)如图所示,光屏应移至区域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观察火焰经凸透镜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人眼应透过凸透镜向观察(填“左”或“右”).(4)在整理器材时,香香同学偶然在凸透镜上看到了身后景物正立、缩小的像.它的成像原因是光的(填“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答案】【设计实验与进行实验】(2)B【分析与论证】(1)减小(2)B(3)左(4)反射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焦距f=11.0厘米。(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下(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C(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投影仪(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5.如图所示,是某物理实验小组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上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蜡烛的像,其原因可能是()A、光屏、凸透镜和蜡烛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B、物距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C、蜡烛在透镜的两倍焦距处??????D、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上(2)如果凸透镜焦距为10cm,当透镜到蜡烛距离15cm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得到倒立的的实像.(3)当光屏上出现蜡烛清晰的像时,如果用遮光板挡住透镜的上半部分,我们观察光屏时,将会在光屏上看到A、蜡烛像的下半部分?B、蜡烛像的上半部分?C、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变暗?D、蜡烛完整的像,像的亮度不变.【答案】(1)ABD;(2)放大;(3)C.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该透镜的焦距f=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在光屏上得到蜡烛的像如图乙所示,若要让像成在光屏的中心位置,则可以将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丙所示,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____(选填“A”“B”“C”或“D”)点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清晰放大的像,___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种成像规律工作的。(4)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测量其焦距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如图丁所示,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11.0(2)下(3)C投影仪(4)只实验了一次,结果具有偶然性【解析】(1)由图甲可知,在光屏上找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即为焦点位置,则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所以焦距为11cm;(2)如图乙所示,成像在光屏的上方,由于成像是倒立的,所以是蜡烛偏低,或者光屏偏低,而使三者不在同一直线上,可以将蜡烛向上移动,透镜向下移动,光屏向上移动;(3)要想成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那就要将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之外二倍焦距以内即为C点位置处,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4)只测一块镜片焦距和凸透镜的原焦距相等,一次实验很具有偶然性,要测量多个碎片的焦距,然后总结结论。四、近视眼和远视眼1.人眼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当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D)A.正立、缩小的虚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下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结构1能调节瞳孔大小B.结构2过度变凸,则看不清近处物体C.结构3是物像形成的部位D.结构4是视觉形成的部位3.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的运动而运动,目前使用的软质隐形眼镜是由甲醇丙烯酸羟(HEMA)制成,边缘厚度0.05毫米,近视患者戴的HEMA超薄镜片的中心厚度(A)A.小于0.05毫米B.等于0.05毫米C.大于0.05毫米D.任意值4.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B) A B C D5.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C)A.①②B.③①C.②④D.③④6.小华视物时成像情况如图所示,医生向她介绍激光手术:通过激光烧蚀厚度均匀的透明眼角膜,使之改变形状,实现视力矫正.手术后的眼角膜形状应为下列图中的(B )7.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被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C)A.将蜡烛远离凸透镜B.将光屏远离凸透镜C.将光屏靠近凸透镜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远离凸透镜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C)A.放大镜B.照相机C.投影仪D.平面镜9.眼睛健康是大家一直关注的问题,请回答下列与眼睛有关的光学问题:(1)如图甲为正常人眼看远近不同物体时眼睛的自动调节,以下分析正确的是B。A.这不可能是同一个人的眼B.这说明眼睛是一个自动变焦(距)的系统C.看远处的物体常常需要眯起眼睛看D.看近处的物体晶状体应扁平一些(2)全国中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表明:中学生近视发生率约为55.22%,且急剧低龄化。如图所示,丙(填“乙”或“丙”)图表示近视眼折光系统的光路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带凹透镜(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片。专题培优5光的折射及探究一、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及光线作图原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注意: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点,通过的光线方向不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结论:①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靠近主光轴,使它的光束变窄.②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比原来的入射光线沿原方向传播更远离主光轴,使它光束变宽.注意:虽然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但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不一定是会聚的;同样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不一定是发散的例如:在图甲、乙方框中放入恰当的透镜.甲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虽然是发散的,但与折射前相比,发散程度减弱,说明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应在方框中放入凸透镜乙图中光线经透镜折射后虽然是会聚的,但与折射前相比,会聚程度减弱,说明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应在方框中放入凹透镜.透镜作图时的三条特殊光线:(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经过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焦点;(2)从焦点出发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入射光线的延长线相交于焦点,通过凹透镜后,必平行于主光轴.(3)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总结:关于三条特殊光线: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中的任意两条,就可以确定不在主轴上的任意发光物体的像,但应注意物体经透镜所成的像并不是仅由这三条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物体发出的射向透镜的所有光线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因此,凸透镜遮住一部分(破碎),仍能形成完整的像,但是像变暗一些。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通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注意】①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在焦点处。②放大像与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二倍焦点处。③不论凸透镜成实像还是虚像,物体离焦点越近,成的像越大。三、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原理(1)凸透镜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其本质是光的折射。(2)成像光路图:利用“三条特殊光线”作图。2.实验器材与装置(1)光屏的选择:宜选用表面粗糙的白屏,使各种色光均能在光屏上发生漫反射。(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烛焰的像恰能成在光屏的中央。3.实验操作(1)焦距的测量:用平行光垂直于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当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凸透镜光心到光斑的距离就是焦距;也可以利用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这一一性质来测量焦距。(2)物距控制:分别探究u>2f、u=2f、f(3)实像与虚像的判断:可以成在光屏上的是实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的是虚像。(4)当观察到凸透镜成虚像时,移去光屏,从光屏-侧透过凸透镜观察烛焰所成的像。(5)光路的可逆性:成清晰实像时,对调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成清晰的实像。(6)换用半块透镜或用纸遮挡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会变暗,但仍能成完整的像。4.实验分析和故障处理(1)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①烛焰在焦点上或在焦点以内;②凸透镜焦距过大(凸透镜的焦距不能大于光具座长度的四分之一);③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2)蜡烛变短时的现象及处理:蜡烛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的像将向上移动,此时应将蜡烛向上移动,或将光屏向上移动。5.数据分析数据表格设计:焦距、物距、物距与焦距的关系、像的性质(虚实、大小、正倒)、像距、像距与焦距的关系等。四、近视眼和远视眼近视眼成因:晶状体向外出,焦距变小,折光能力过强。成 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看近处物体清晰,看远处物体不清晰。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将光发散,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眼成因:晶状体拉长,焦距变大,折光能力过弱。成 像: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看远处物体清晰,看近处物体不清晰。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像前移到视网膜上。色 盲:失去正常人辨别颜色能力的先天性色觉障碍。五、实像和虚像物体可以看成是由很多个点组成的,每个点都可看成一个物点。物点发出的光束是发散光束,这些光束经光学系统作用后,若成为会聚光束,则其会聚点称为物点的实像点;若成为发散发束,则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称为物点的虚像点;若成为平行光束,则不成像。组成物体的物点对应的像就组成了物体的像。若物体的像由实像点组成,则物体的像就是实像;若物体的像由虚像点组成,则物体的像就是虚像。实像可以用光屏来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看到。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只能用眼睛来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章末培优】专题7 第二章 凸透镜成像及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重难点复习习题巩固.docx 【章末培优】专题7 第二章 凸透镜成像及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单元重难点复习知识巩固.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