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8.《探索地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月球》的第一课时。“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知引新知,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导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通过任务卡(搜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在课前通过搜集资料知道地球是一个球状的天体,但对该结论的论证过程和各学说的发展历史等不太了解。因此,本课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史,又引导学生模拟帆船远航回归的场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通过图片和资料卡提示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对地球进行较为准确地测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此环节意在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列举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更多实例。【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也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知识方面对地球也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态度目标: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材料准备】学生准备:搜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教师准备:地球仪、帆船模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3出示]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资料知道是圆形后,教师继续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眼里的地球是什么样子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地球(板书课题),研究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二、探究活动1.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PPT4出示](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按时间顺序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上。(2)小组汇报,展示古人对地球形状探索的相关资料。(3)[PPT5、6、7、8出示]教师用课件出示历史上有关键作用的四个代表性事件,共同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4)师生共同概括、总结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中国古代人的“天圆地方”;古印度人的盾形说;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通过月食观测推测出地球是圆的;古人坐在海边的高山上远望归航的船只时,发现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先不见船身,再是桅杆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推测地球是圆的;麦哲伦航行证实地球是圆的。)2.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1)[PPT9出示]教师引导学生以帆船远航和帆船归港为切入点开展模拟实验,了解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的漫长历程。(2)[PPT10出示]出示温馨提示。(3)通过模拟实验,得出结论。(3)[PPT11、12出示]教师引导学生交流研究结果,并在小组间补充。(4)[PPT13、14出示]麦哲伦实验航海经历,使学生深刻体会前人探索地球历程的艰辛和付出的代价。(5)[PPT15出示]动画演示麦哲伦的航海经过的路程。3.利用现代技术认识地球的形状。(1)[PPT16出示]教师利用课件出示利用现代科技拍摄到的地球,并让学生描述地球的样子。(2)[PPT17出示]通过视频播放现代世界认识地球的历史。教师引导学生组内交流搜集的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地球的形状。(3)[PPT18出示]教师补充播放关于探索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资料,使学生形成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得出: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4.了解地球有多大。(1)教师列举更多实例或数据说明地球的赤道的长度和表面积,加深学生对地球的了解。(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并进行讨论和交流。5.课堂小结。教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6.德育教育。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应当在探索地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共同保护地球。三、拓展活动[PPT19出示]教师布置课外作业: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板书设计】19.探索地球古代人:“天圆地方”观察月食和远望归航船队:地球是圆的现代科技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8.探索地球青岛版四年级下制)活动准备学生准备:学生准备:搜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教师准备:地球仪、帆船模型。活动过程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过程。有人认为是圆的,有人认为是方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活动过程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盾形说古印度人认为地球是一个倒置的碗,支撑地球的是几只巨大的大象;而大象又站在一只巨大的乌龟背上,乌龟又被一条巨大的眼镜蛇环绕,眼镜蛇代表着水。印度人的盾形说活动过程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投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形的,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活动过程活动过程人们在海边远望归航的船队,发现总是先看到航行在最前面的第一只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由此推断出大地是圆形的。活动过程1.分别在地球仪表面和桌面上模拟海面实验。2.驾驶帆船“进港”的同学要控制好船速,不要太快。3.观察者在帆船的对面观察,眼睛要平视,把你最初看到的、接着看到的、最后看到的帆船样子画在记录单上。温馨提示: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600年前麦哲伦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1519年,麦哲伦率领船队从起点出发,朝着一个方向航行,历经多年最终回到了起点,人们这才慢慢接受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观念。活动过程1519年,麦哲伦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活动过程1519年,麦哲伦航行证明了地球是球体。活动过程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活动过程活动过程地球的形状、大小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8.《探索地球》教学设计 .doc 8.《探索地球》教学课件.pptx 世界航天史.mp4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mp4 月食.mp4 船帆.mp4 证明地球是球体.mp4 麦哲伦环球航行小视频.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