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中考专题复习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育才中学 范文艳考纲要求——辨析与修改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并且明确规定了病句的6种 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课时教学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教学重点:要求掌握以下六种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方法: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或赘余,④结构混乱,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实验用具及教具 课件教学程序一、导入并明确目标“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历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复习目标是: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二、考点解析(典例示范)1.语序不当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 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例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例2.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例3.只要你用心去品味它,接近它,你一定会发现祖国文字的神奇魅力。例4.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2.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 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 ④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⑤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⑥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例1.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例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例3.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例4.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例5.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例6.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3.成分残缺或赘余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例1.在老师的帮助下,使他很快有了进步。例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例3.王总和李经理多次反复论证这套技改方案。4.结构混乱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交叉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句式杂糅②前后脱节例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例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5.表意不明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歧义例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例2.记者到学校里采访到许多张老师的事迹。6.不合逻辑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①不合事理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不当例1.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例2. 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三.归纳总结(总结通法)1.辨析病句:找出主干,理清枝叶,体味语意,弄清关系。2.修改病句要注意灵活的选择方法(增、删、调、换)。3.尽量保持原意,尽量少改。4.正确使用修改符号。四、变式训练 近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大都涉及病句(语段)的辨析和修改。一般以选择题或语言运用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本节课选用13道题共三个类型(直接修改句子题,选择题,修改文段题),具体题目详见课件。五、反馈测试(一).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D.她细心操劳家务,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2选出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 ( )A.他是一个有缺点但对生活无比热爱的人,这比对生活失掉信心的人更为可爱。B.和他十年前离乡时一样,依然是孑然一身,两手空空。C.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中国古代绘画非常丰富,在世界上可以说是首屈一指了。D.人们清醒过来后,发现他们已倒在血泊中,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4下面的句子里没有语病的是哪句:A.用“光尺”测量几十公里长的距离,误差比人的头发还细几倍。B.如何防备展览会的贵重展品免遭盗窃,这是西方国家深感头痛的问题。C.故宫博物院新近展出了一批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D.张教师退休了,但他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那些孩子们。5选出一个不会产生歧义的句子。 ( )A.这个人谁都不认识。B.贪小便宜的人看不起。C.天色晚了,自行车没修好,修车的急坏了。D.请打针的在注射室外等候。6、 选出没有语病的一句。 ( )A、对于黑板报的艺术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B、这位老艺术家的表演,可以说已经达到维妙维肖、出神入化的境界。C、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类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D、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B.“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使观众深受教育。C.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D.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C.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答案解析:1.C.A.“语文”和“有经验”应换位。B.“派人”和“一次又一次”换位。D.“井井有条”为“清楚而有条理”,不妥。2.C.A.“这”不能代“他”,应删。B.“和”“他”换位。D.谁“一发弹片正中咽喉部”?不明。3.C.A.无主语。B.“技术人员……终于试制成功了”主谓搭配不当。D.“数量”不说“提高”。4.D.A.“细”不能说“几倍”。B.“免”多余。C.“两千多年前”与“新出土”换位。5.D.A.B.C.均有歧义。6.B.A、“对于”多余。C、“不但”与“中药”换位。D、“大踏步向前发展”应为大幅度增长”。7.B.A.“汗牛充栋”是形容书籍多,让牛拉得出汗,装满整个房屋。用于此处不妥。C.“洗心革面”意为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目。比喻彻底悔改。用于此处不妥。D.“左右逢源”:处处都可以遇到源头,指造诣深,积蓄广,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于此处则嫌夸大,或大词小用。8.A.B.“许多”“张老师的”换位。C.“看到……笑声”搭配不当。D.就目前来讲,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应改为“确实”。(二).中考语段病句练习1、 下面是小明的同学在电话中给他说的一段话,加序号的部分有语病,请加以改正。小明,①你还是为迎接即将马上到来的校庆给我们“幼林文学社”写篇稿件吧体裁不限,诗歌散文小品都可以。还请你在班上多发动同学投稿。你看,②我们班已有十多个同学连我在内交了稿子。你可以直接把写好的稿件交给我,③我给你们点拨点拨。④请注意交稿日期截止本月底。2、认真阅读下面语段,找出其中的错误并加以改正。每个人年轻时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渴望成功。成功需要积累,这是最原始也是最简单的真理。如果我们不能只看到成功人士功成名就时的辉煌,而忽略了他们在此之前所进行的艰苦卓决的努力。3、下面一段话有语病,请加以改正。日前,《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向阳中学吃了“闭门羹”。因为担心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学校禁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4、下面是一位同学写的评语,请修改有语病的地方。《世界变得越来越可爱》一文构思精巧,感情真挚,毫无编造故事的痕迹;开篇和结尾,妙用歌词,前后呼应,水到渠成地点明了题目;对人物言行、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刻画,形象逼真;语言自然朴实,且口语化,不少语句生动有趣,反映了当代中学生的语言。 这篇作文,给我们一个启示:大题可以“小作”,不必挖空心思寻找材料。不少生动的材料就在我们身边,就看你是否善于挖掘,是否善于发现它们的价值。答案1. 1)、“即将”和“马上”重复,删掉一个。 2) 、将“连我在内”提至“我们班”之后。 3) 、不得体,应为“请老师点拨一下”。或者“我们共同来斟酌斟酌。” 4 )、两种改法:一是改为“交稿日期本月底截止。”二是改为“交稿日期截至本月底止”。2、 1 )、“决”改为“绝” 2) 、删掉“如果”,或将“如果”改为“因此”、“所以”3、 1) 、“在网络上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改为“风靡大街小巷的网络歌曲” 2) 、删掉“强烈的”4、 1 )、删掉“动作”或把“言行”改为“语言” 2) 、在“语言”后面加“特点” 3) 、调换“挖掘”与“发现”位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0张PPT)病句的辨析与修改21世纪教育网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精品教学课件修改病句专题一、考纲要求——辨析与修改考纲对“病句修改”这部分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并且明确规定了病句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考纲这一要求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内容:一是辨析病句,一是修改病句和病文。辨析病句,是对病句的识别和分析,是修改病句的前提。只有辨析清楚,才有可能对症下药,对病句进行正确的修改。对辨析病句的考查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二、考点解析1.语序不当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例1 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例2.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解析:词序不当。“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例3 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2.搭配不当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 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例3.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容、时间等还可以,“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 例4.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不能修饰“面孔”。例5. 在这次考试中能否取得好成绩,关键在于刻苦用功。解析:一面两面搭配不当。前面“能否”着眼于两个方面,后面却只从“刻苦用功”一方面说,显然就不合适了。3.成分残缺或赘余。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 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 请看下面例句:例6.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解析:主语残缺。,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7.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4.结构混乱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句式杂糅 ②前后脱节 例8.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9.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5.表意不明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例10.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例11.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失当例12.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解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例13.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三、方法指导——对症下药 1.整体把握抓硬伤病句辨析与修改,所给的句子往往内容较多,句式较长,成分复杂,有相当的迷惑性。遇到这类句子,同学们常常只看局部,不看整体,造成判断错误。例如:我回头一瞄,柜台前伫立着一位中年农村妇女。如果分开看,这句话前半句与后半句都没有什么毛病,但把它们放在一起,从整体考虑,问题就出来了。“伫立”是长时间地站,而“我”只是“回头一瞄”,只是一瞬间的事,怎么会知道那位妇女站立时间的长短呢?把“伫立”改为“站”.2.深入思考摸规律汉语表达,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平时的复习切不可陷入题海之中不能自拔,而应该善于从练习中总结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伯乐相马”已为人熟知,其实马可以投伯乐,伯乐也可以识马,两方面的积极性都可以发挥出来。 “也”这个副词,虽然常用在并列复句中表并列关系,但是往往有强调的作用。“伯乐识马”是大家熟知的,而“马投伯乐”才是这句话要重点表达的内容。因此,如果了解了这一规律,见到类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认了。3.归纳总结明方法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①修饰语多理枝叶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例如:他操着一口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②复句注意关联词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这句话中,说冬季,天气冷,穿毛衣也不热,前后并没有转折的意思。因此“尽管”“然而”两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的话,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前加“即使”。③代词指代要清楚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例如: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指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领导照着去办。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所指的对象最好能一致,句中的第二个“她”如改为“这个女人”,句意就明确了。④一面两面要搭配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例如: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前面“文字通顺”只从“好”的一方面表述,后面却“好坏”并提,因此,应该在“文字” 后面补出“是否”两字,这样前后才搭配。⑤语句通顺看逻辑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例如:连诗歌、古诗词、对联都有专门刊物,唯独杂文作品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从语法上说,这句话本没什么毛病,但是,“诗歌”“古诗词”并列,在概念使用上就出现问题了,这应属于逻辑上分类不当的错误。4.病句修改要对症判明病因,是病句修改的先决条件,修改时,一定要对“症”下药。如前面“病例解析”所说的那样,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修改时,应注意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应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去改;既且要尽量少改,改一处能解决问题的,决不改两处。 5.下面一段话在表达上有多处错误,请用规定符号在原文上修改。昨晚,音乐剧《水漫金山》在镇江百万市民的期盼中公演。该剧是我市历时三年精心营造的集中体现了地方特色的作品,邀请了许多著名艺术家加盟制作,并采用投影、维亚、雾森等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将观众带入了“仙境”。在演出以后,得到了市民、省市领导以及演员、业内人士的高度肯定。据悉,该剧将赴南京等城市公演,在镇连续演出10余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上课课件.ppt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教案.doc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范文艳.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