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1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课第一框题
《伟大的改革开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标要求:
2.2阐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2.3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2.教材内容分析:
本框题是2019年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第三课的第一框题。上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阐述改革开放的历程和取得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感受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深刻变革。相对于下一框题,本框题侧重从实践的角度阐释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因此,围绕议题采用“学生实践”的教学形式来展开。
二、学情分析
在了解了实行改革开放原因的基础上,以及日常时政氛围的熏陶下,学生对改革开放的历程和意义有一定的认知,但这个认知非常表面,对于改革开放历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没有直观而深入的感受,因此也就很难理解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前面部分的分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取得的丰富成果,理解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作出实行改革开放这一重大决策的伟大意义。(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
2.通过角色扮演,采访改革开放重大事件亲历者,近距离感受改革开放改变中国人民的面貌;搜集反映城市变迁的照片,从家乡的变革轨迹感悟改革开放给中国面貌带来的深刻变化;从数据的对比中,解读改革开放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明确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自觉树立勇立时代,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这一教学目标主要指向政治认同、公共参与,也体现一定的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教学难点: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
五、教学方法
本课以“中国改革开放,究竟何以伟大”为议题进行议题式教学。教学综合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导学探究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复杂的教学情境,以“人”“城”“国”三条线索组织课前准备及课堂教学活动。
六、教学准备
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围绕“寻找人的相遇”“观察城的轨迹”“数说国的巨变”三个主题进行如下课前准备:
1.“寻找人的相遇”小组:
实践形式:扮演记者角色,由小组长安排组员具体分工。(见附件1)
采访对象:个人(长辈)或家庭均可。
采访内容:以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大事件为背景,探寻个人或家庭命运与时代的交织,呈现个人或家庭与改革开放的故事。
相关技术支持:教师提供部分背景材料,指导学生确定采访对象,拟定采访提纲,完成实践成果。(见附件2)
实践成果呈现形式:文章、绘画、视频(具体要求见附件2)。
2.“观察城的轨迹”小组:
实践形式:学生以社区为范围,搜集呈现社区旧面貌的老照片,拍摄社区新面貌,
组成照片展。(见附件3)
相关技术支持:教师提供部分背景材料,指导学生从搜集结果中筛选系列新旧对比照片,并确定系列照片主题,及主题介绍撰写。(见附件4)
实践成果呈现形式:主题照片展(不超过四个主题,具体要求见附件3)
3.“数说国的巨变”小组:
内容:不限(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生等方面均可)
表现形式:数据+对数据的一句话解读。(见附件5)
相关技术支持:教师(见附件6)
实践成果呈现方式:视频或PPT(不超过10分钟,具体要求见附件5)。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图1-1
师: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罗纳德·科斯,在去世前的最后四年他写了《变革中国》这本书。在这本书中他有三个结论:1978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二战以后人类历史上最为成功的经济改革运动;中国的经济总量在未来十几年内超过美国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中国经济的发展无法用西方的制度经济学来解释,中国改革的成功是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
中国做了什么,让他有如此高的评价?如果去追溯,这一切的起点,我们需要回到1978年,这一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确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图1-2
如果要找一个词来形容中国过去的四十余年,你会用哪个词?请写在一张纸上。
生:结合生活经验和课前调查,根据对中国改革开放史的了解,各自思考写下关键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改革开放。探寻这四十余年究竟何以伟大?(PPT呈现总议题:中国改革开放,究竟何以伟大?)
(二)活动环节:小组成果展示
1.“寻找人的相遇”小组成果展示与成果解读
【设计意图】走出教室,是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丰富社会认知的重要途径。本主题主要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主要进程,中国人民是如何以己之力为改革开放前行助推,坚信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鉴于前者学生容易理解,所以将其作为了课前准备的背景材料,后者比较抽象,所以以角色扮演来进行,这样能有效在学生认知上达成以下传导路径:情感受到真实故事的冲击-重构对改革开放的认知-思考人与国家的关系-树立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小组合作、分工进行的方式,能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社会合作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小组展示与解读结束后,由另外两个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并梳理改革开放主要进程、归纳总结出第一个结论: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变化。
教师再升华:40余年,人生于不惑,国家见枯荣。人、家、国的命运从来不是独往于天地间,而是互相交织,是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带领中国走向重生,是中国人民以伟大梦想精神推动改革开放前行,创造出这伟大奇迹。
图1-3
2.“观察城的轨迹”小组成果展示与解说
PPT呈现两个问题,学生结合小组展示的内容依次独立思考:
问题一:哪一组照片对你冲击最大,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你认为形成这样的新旧对比原因在哪里?
【设计意图】照片是观看历史的重要通道之一,通过搜集老照片,拍摄新照片,进行新旧对比思考,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跳出现实经验陷阱,以直观的影像观察到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面貌的变迁,理解改革开放这项决策对于中国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另一方面也能增进学生对自己生活之地的关注度,养成关心公共生活的习惯,提升参与公共建设的热情。
小组展示与解说结束后,学生分享观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改革开放,是济南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因”,也是读懂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实现命运伟大转变的“密码”。
教师再总结:40年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都,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是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我们城市的面貌,国家的面貌,民族的面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图1-4
3.“数说国的巨变”小组成果展示与分享
PPT呈现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小组展示的内容,结合自身知识经验讨论并解决:
问题一:你从这些数据中,读出了中国哪些变化?
问题二:国家巨变,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请从文化、历史、人三个角度思考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并结合自己写下的描述改革开放的词语,谈一谈未来又将如何做?
【设计意图】“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梳理中国改革开放四十余年在哪些方面产生了巨大变化,二是用数据来呈现改革开放对国家面貌的改变,提升学生的国家意识、制度认同、道路自信。
随后提出的问题,紧扣课堂开篇提出的“总议题”,激发学生展望未来,有助于学生对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的认识,实现从现象到本质的飞跃;增加民族自豪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青年担当。
小组展示结束后,学生讨论分析上述问题并回答。
教师总结: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些数据。(PPT播放)
图1-5
40余年,一个个瞬间书写完成的部改革开放史,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赞叹。正如习主席所说:“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回首望,中国以羸弱之躯,怀着‘摸着石头过河’的心情,成就了一场伟大的革命。从贫瘠到富裕,从禁锢到自由,从崩溃到奇迹重生,从东亚病夫到世界前列。是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未来,改革开放的姿态仍将是我们的常态,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未来,我们将持续贡献中国智慧,推动世界走向更好的未来!“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我们正生逢其时,让我们以改革开放的伟大精神,谱写美丽的中国梦!
图1-6
七、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直观、简洁的板书,便于学生把握。因此设计了以下板书:
八、作业布置
【设计意图】当实践和理论无障碍双向互动时,对一个事物的理解才能称之为完整,本框题从实践角度探索了改革开放何以伟大,下一框题正好从理论的角度来探索,设置这个作业,既起到预习的效果,也能起到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的作用。
从理论角度探寻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并绘制思维导图,下节课精选优秀作品展示。
九、教学评价
主要依据小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依据小组实践成果及课堂表现进行结果评价。在评价中采用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进行。
附件1
表1-1
“寻找人的相遇”小组实践记录表
“寻找人的相遇”小组实践记录表
组长
成员
任务分工
采访对象
负责人:
采访地点
负责人:
采访时间
负责人:
采访问题设计
负责人:
访谈人
负责人:
访谈内容记录
记录人:
成果呈现形式
制作要求(在相应形式上打勾):文章□字数:不超过2000字;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小四宋体。按班级人数打印份数。绘画□将绘画作品以电子版图片呈现,分辨率72-100dpi,以PPT方式展示。视频□格式:mp4,wma;时长:10分钟以下。负责人:
课堂展示及解读
负责人:
附件2
“寻找人的相遇”小组相关技术支持
1.可参考资料:
[1]改革开放40周年大事[EB/OL].(2018-05-03).https://wenku./view/b5c927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2.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qq-pf-to=pcqq.c2c
(?https:?/??/?wenku.?/?view?/?b5c927ef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2.html?tdsourcetag=s_pcqq_aiomsg&qq-pf-to=pcqq.c2c?).
资料简介:一篇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重大事件的文章,帮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主要历程。
[2]赵迎昭.一幅油画
《父亲》见证了改革开放大时代[N/OL].
重庆日报,2018-12-18.https://www./html/cqrb/2018-12/18/024/content_220742.htm
(?https:?/??/?www.?/?html?/?cqrb?/?2018-12?/?18?/?024?/?content_220742.htm?)
(?http:?/??/?www.cq.?/?2018-12?/?18?/?c_1123867186.htm?from=groupmessage?).
资料简介:本篇新闻报道从著名油画《父亲》的角度,书写改革开放带来的震撼巨变。
[3]吴越.改革开放40年系列访谈⑦
|
罗中立:天气正好,下地干活[EB/OL].(2018-11-23).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17948
(?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117948?).
资料简介:文章访谈了著名画家、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解释了作品完成前后的种种变化,以其自身的角度见证了改革开放对个人生活、学习、工作等的深刻影响。
和罗中立有关的两篇报道,既从个人角度也从艺术作品见证了改革开放的深刻影响,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去理解采访对象。
[4]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故·事》:我们家[EB/OL].(2018-12-12).http://politics./2018-12/12/content_32156837.htm
(?http:?/??/?politics.?/?2018-12?/?12?/?content_32156837.htm?).
资料简介:摄影师王进元的镜头下,30多年的时光,浓缩在一张张家庭合影照上。通过这些照片和作者的讲述,能打开学生看待家庭变迁的视野,启发实践成果的制作。
2.
采访对象要求:
亲历过至少一件改革开放主要大事件,且此事件对推动个人或家庭的发展有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3.采访问题设计方向:
被访者受影响前的状况,经历的大事件引起的心理和生活的转变,被访者对改革开放的感受。
附件3
表1-2“观察城的轨迹”小组实践记录表
“观察城的轨迹”小组实践记录表
组长
成员
任务分工
图片来源
负责人:
图片内容/地点
负责人:
搜集/拍摄时间
负责人:
照片整合及筛选
负责人:
系列照片主题命名及介绍
系列一:主题名:介绍:系列二:主题名:介绍:系列三:主题名:介绍:系列四:主题名:介绍:责任人:
成果呈现形式
PPT制作要求:旧照片尽量清晰,新照片图片分辨率不低于72dpi;文字字体不限,字号不小于24。
课堂展示及解读
负责人:
附件4
“观察城的轨迹”小组相关技术支持
1.可参考资料:
[1]牛国栋.济水之南[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3.
[2]济南博物馆史料
[3]网络
资料简介:前两者有利于学生了解济南的新旧变化,加深对新旧照片对比的理解。后者可以帮助学生更快速搜集到资料。
2.系列照片主题确定:
可参考如下:街道变迁、衣着变迁、民居变迁、城市规划变迁、交通变迁,等等。
3.主题介绍撰写要求:
不超过100字,说明这个主题展现的内容,意义。主题下每组新旧照片的对比,用一句话说明其呈现的内容。
附件5
表1-3
“数说国的巨变”小组实践记录表
“数说国的巨变”小组实践记录表
组长
成员
任务分工
资料搜集/整理
要求:来源真实可靠
负责人:
资料来源
负责人:
搜集时间
负责人:
数据内容编辑
要求:1.写明数据呈现的主要方面即可(如:经济、政治、脱贫攻坚、教育、国际地位)2.一句话解读:不超过30字。
负责人:
成果呈现形式
制作要求(在相应形式上打勾):PPT□图片:不低于分辨率72dpi;文字:字体不限,字号不小于24。字数:不超过2000字;标题: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小四宋体。按班级人数打印份数。视频□格式:mp4,wma;时长:10分钟以下。负责人:
成果展示及解说
负责人:
附件6
“数说国的巨变”小组相关技术支持
1.可参考资料:
[1]国家统计局等政府官网。
[2]蓝婧,李开红.改革开放40年·数据/数字见证巨变[EB/OL].(2018-11-20).https://baijiahao./s?id=1617631283499866990&wfr=spider&for=pc&tdsourcetag=s_pcqq_aiomsg&qq-pf-to=pcqq.c2c
(?https:?/??/?baijiahao.?/?s?id=1617631283499866990&wfr=spider&for=pc&tdsourcetag=s_pcqq_aiomsg&qq-pf-to=pcqq.c2c?).
[3]【改革开放40年】这些数据变化
让经济结构实现历史性变革[EB/OL].(2019-09-18).http://guoqing..cn/2018-09/18/content_6357299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http:?/??/?guoqing..cn?/?2018-09?/?18?/?content_63572991.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4]改革开放40年
数字带你看发展[EB/OL].(2018-12-18).http://www./a/282747260_120024714
(?http:?/??/?www.?/?a?/?282747260_120024714?).
资料简介:以上资料中,均为按类别统计的改革开放40年来成就数据,可帮助学生快速找到可用资料,在阅读资料的过程中也能引导学生更全面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方方面面带来的巨变。
[5]吴晓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激荡四十年[EB/OL].(2017-12-31).
http://www./article/5a485a1f1bc8e0c213000016/
(?http:?/??/?www.?/?article?/?5a485a1f1bc8e0c213000016?/??).
资料简介:著名企业家、财经作家吴晓波的这篇演讲中,他分析了中国经济腾飞的四个动力:制度创新、容忍非均衡、巨国效应、技术破壁。这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原因。坚定道路自信和制度认同。
[6]伟大的变革——记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型展览[EB/OL].http://ggkf40./vtour/tour.shtml
(?http:?/??/?ggkf40.?/?vtour?/?tour.shtml?).
资料简介:这是一个线上展览,便于学生更系统了解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
2.成果制作技术支持
教师
改革开放永无止境
伟大的改革开放
开启→十一届三中全会
发展→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新阶段→南方谈话
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新时代→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
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十九大: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四个面貌
三个飞跃
实践意义
PAGE
-
2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