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word版初中物理word版初中物理word版初中物理飞出地球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目前人类了解宇宙的两个方法。2.初步认知“地心说”“日心说”及万有引力。3.了解中国航天的发展。(二)过程与方法。学习人类探索宇宙的过程,知道目前人类了解宇宙的基本方法是观察和数学。(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类探索宇宙的艰辛与坚持,教育学生遇到困难要勇敢面对,持之以恒;体验钱学森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操,培养学生爱国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知道目前人类了解宇宙的两个方法——观察和数学。2.初步认知“地心说”“日心说”的观点及提出者。(二)教学难点。了解万有引力的存在。三、教学过程(一)引入。利用我国1980年首次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的视频引入,谈话远程运载火箭的主要作用之一是运载航天器飞出地球,从而引出课题。(二)新授。1.人类了解宇宙的方法(1)了解宇宙的方法一:观察与数学计算是目前人类了解宇宙的主要方法。(代表人物——托勒密、哥白尼、哈勃,了解他们的事迹。)(2)了解宇宙的方法二:实地考察是目前人类航天最大的梦想。(有何困难?)①战胜地球引力——万有引力(第一、二、三宇宙速度)(解决方法:火箭)②战胜真空——氧气(解决方法:宇航服,超氧钾)③适应激烈变动的温度——太空中,温度变得有点疯狂。例如,国际空间站的向阳侧可以达到约121oC的高温,而背阳侧的温度却低至零下157oC的低温。(解决方法:宇航服)④防辐射的损害——如果没有大气中的臭氧层对紫外线的强力吸收,地球上的生物将无法生存。此外,地球磁场对射向地球的粒子辐射也起到屏蔽作用,如太阳射出的称为“太阳风”的带电粒子流,由于地球磁场的屏蔽而不能直入地面。但是,人类一旦进入大气层外的空间,就将暴露于这些有害辐射之下(解决方法:宇航服)2.中国航天(1)目前我国航天取得的成就。里程碑一、1956年2月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向党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里程碑二、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里程碑三、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里程碑四、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随着嫦娥一号成功奔月,嫦娥工程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此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相继发射,并成功对接。(2)钱学森。(3)有何感想?3.练习。(1)是研究天体运动最基本的方法。天文学家只有两样法宝:和。(2)公元150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以为中心的宇宙结构学说,简称“”。(3)1543年,哥白尼通过30多年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他认为是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围绕着旋转。(4)1687年,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它阐述了任意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一种相互吸引力。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之所以都绕着太阳旋转,是因为太阳对地球和其他行星有。(5)古人的宇宙图景:的“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人类是宇宙的主宰。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等行星围绕地球旋转,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掀起了天文学的革命。(6)要实现飞出地球的愿望,物体就必须具有很大的速度。要成为地球的卫星,物体必须具有的速度是km/h(第一宇宙速度);要想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卫星,物体具有的速度至少是km/h(第二宇宙速度);要想飞到太阳系以外的空间,物体具有的速度至少是km/h(第三宇宙速度)。4.课堂小结5.结束语:“中国梦”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为了祖国未来,加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